得失分特征论文-刘明朋,刘晨

得失分特征论文-刘明朋,刘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得失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子网球,比赛,连续得失分,胜负

得失分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朋,刘晨[1](2019)在《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连续得失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得分是指连续赢得两分和两分以上的分数,连续失分是指连续丢掉两分和两分以上的分数。本研究以世界排名前八女子网球运动员的32场重大硬地比赛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利用网球比赛数据统计软件Protracker tennis通过以"局"为单位对比赛中连续得失分分别进行统计。得出结论:每盘比赛中"连续得分"频次越高、"连续失分"频次越低该盘获胜概率越大,反之亦然;每局比赛中"连续得两分"和"连续失两分"是技战术变化的关键时机;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注重在接发球局保持进攻稳定性;胜盘中在"平分情景"中出现的连续得分比例最大,胜盘在"平分情景"出现的连续失分比例小于负盘。连续得分和连续失分的研究对预测比赛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为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网球比赛中的连续得失分特征还有待更多、更全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5期)

黄洁[2](2019)在《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陈清晨/贾一凡得失分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陈清晨/贾一凡在世锦赛、亚运会、苏迪曼杯、尤伯杯以及各站公开赛对阵五对优秀国外选手(松友美佐纪/高桥礼华、波利/乔哈里、拉温达.宗功攀/基蒂塔拉库尔、彼得森/莱特、张艺娜/李绍希)15场比赛录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陈清晨/贾一凡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通过主动得分时最后两拍技术、线路组合使用情况分析她们在进攻端的主要得分手段;通过被动失分时陈清晨/贾一凡及对手最后两拍技术使用情况以及失分类型分析陈清晨/贾一凡在防守端存在的问题;通过非受迫性失分时技术使用情况分析陈清晨/贾一凡各项技术的稳定性;通过发球落点、接发球技术结合发接发得失分情况分析陈清晨/贾一凡在发接发方面是否和其他优秀选手存在差距。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主动得分方面陈清晨/贾一凡秉承了我国女双“进攻为主”的打法,具备较强的进攻能力,比赛中,她们主要通过杀球和以杀球为主的技术组合创造主动得分,主动得分高于其他组合,小斜线是她们进攻中最常采用的线路。相对来说,陈清晨善于在网前组织,而贾一凡后场进攻能力更强、线路更多,贾一凡“后攻”陈清晨“前封”是她们的优势站位方式,当两人任何一人由正手区发动小斜线进攻形成中场双压时可以发挥出两人进攻的最大威力。2.陈清晨/贾一凡被动失分技术主要为挑球和抽球,在接杀球时失分最高,其次为接抽球,在防守过程中两人的变化相对较少,很多时候只是顺势而为,出球的目的性不强,防守的“攻击性”不够,她们的受迫性失误高于与其他五对世界顶尖女双组合,防守能力略显不足。比赛中,陈清晨过于强调用正手去处理头顶区域平抽球,但处理效果不好,相持中被动失分较多,贾一凡在近身左侧的防守失误偏多,脚下移动较慢,当对手连续杀球后突然使用网前吊球时,脚下不能及时跟进,两人在进攻中被对手抓习惯球路造成被动失分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它组合。3.陈清晨/贾一凡非受迫性失误明显高于国外选手,非受迫性失分技术占比最高为杀球,其次为吊球,失误类型主要是下网和出边线,两人的技术“稳定性”和“准确性”不够好,贾一凡非受迫性失误占比远远高于陈清晨。此外,两人在场上分工不够明确,配合不够默契,经常出现跑重位或是争抢球导致非受迫性失误。4.发接发得失分陈清晨/贾一凡基本与国外选手持平,但在面对身材高大、网前扑压凶狠的选手时,发接发失误较多;陈清晨/贾一凡发球主要以“1号区”为主,结合后场“5号区”;在接对方发后场球时,杀球使用率最高,在接对方发前场球时,挑球使用率明显高于大部分组合。整体来说,陈清晨/贾一凡在发接发阶段并没有绝对优势,尤其在关键分时,对发球的节奏、落点把握不够好。(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吕田利[3](2019)在《广州市青少年男子毽球比赛得失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毽球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古代中国特色的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子。研究和发展毽球运动就是更好的传承中国这一传统文化,让更广大的中国人民普及和了解以及参与毽球运动。毽球运动中叁人赛是一项对个人和集体技战术要求很高的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团体项目。比赛中的得失分规律既是衡量一个队技战术发挥优劣水平的客观指标,又是我们分析和探索研究毽球运动内在规律和联系的依据。本研究以2017年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会毽球项目男子叁人赛得失分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录像观察等方法,对比赛中技战术应用的得失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广州市青少年男子毽球比赛的得失分特征,根据这些特征为青少年男子毽球教学和训练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及建议。研究发现广州市青少年男子毽球比赛得失分特征结论是:1.在发球上,技术呈现多样化,发球稳定性不足,主动发球失分过多,高水平球队采用高位侧身和正脚背发球,中等水平球队采用正脚背发球,辅助脚内侧发球,水平差球队主要采用正脚背发球,使用率最高的是正脚背发球,得分率和失误率最高的是高位侧身发球;2.在接发球上,主要采用脚内侧技术为主,辅助使用胸部和大腿接发球技术,水平越高球队脚内侧接发球使用越多,水平越低球队胸部和大腿接球越多,正脚背接球使用很少,接发球失分最低的是脚内侧,弱队接发球失分较高;3.在起球和队内传接球上,起球较稳定,场均数各队差异较大。队内传接球场均数和成功率差异较大,呈现出高中低叁个水平层次的特征:番禺、越秀、荔湾叁队为高水平,黄埔、南沙、天河、海珠为中等水平,花都、白云、增城、从化为低水平,队内传接球成功率最高的是番禺队,场均数最高的是越秀队;4.在进攻上,踏球进攻是本次比赛的主流进攻手段,成功率略高于倒勾进攻,得分率高于倒勾进攻,踏球进攻的威胁指数略高于倒勾进攻;5.在完成进攻方式上,更多的球队采用自起自攻的进攻战术,自起自攻战术的成功率和得分率与接球进攻战术并无明显差异,接球进攻威胁指数略高于自起自攻;6.在拦网和防救上,本次比赛各队成功率较低,各队基本采用一栏二防的防守阵型。(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郭海霞[4](2018)在《2018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得失分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录像统计、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对石宇奇在2018年全英赛羽毛球男单比赛中1/4决赛、1/2半决赛、决赛,这叁场比赛进行得失分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石宇奇最新赛事的全场得失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比赛数据分析技战术运用特点、效果。以便了解中国羽毛球队后起之秀的竞技运动过程的得失分规律,从而给今后的羽毛球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28期)

刘星玉,陈滔,佘曦[5](2018)在《“2017年顶级羽毛球赛”中外男子单打运动员得失分特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7年顶级羽毛球赛"中男子单打运动员,20场(42局)比赛录像,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探究中外男子单打运动员得失分的异同点,为男子单打的技战术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为:(1)男子单打制胜需要在增加进攻的同时,减少失误。(2)男子单打运动员需在0-4拍(发接发阶段)稳定发球、接发球质量,减少失误率,争夺创造进攻机会;5~9拍(限制阶段)提高攻击力,减少主动失误;10~14拍(相持限制阶段)注意进攻节奏变化,增加对手失误率。15拍之后(多拍阶段)稳定出球质量,减少无为进攻。(3)男子单打主动得分技术较多的为杀球、封球、扑球,主动失误技术较多的为杀球、吊球、高球,非压迫性失误较多的为挑球、搓球、放球。(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胡佳瑶[6](2018)在《澳网优秀女子单打选手比赛中相持阶段反手位得失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7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四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优秀女子在单打比赛中相持阶段反手位技术和不同区域回不同线路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的对我国女子选手能进一步提高反手位训练水平提供借鉴的意义。因此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女子单打四强选手在相持阶段反手位的使用情况与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优秀女子相持阶段反手位技术特征(1)在技术使用率特征方面,反手抽球、侧身正手击球和反手削球是运用比例最多的技术,在不同技术的使用方面有显着性的差异,截击球、高压球、反手放小球和反手推挡球是使用率较低的技术。(2)在技术得失分率特征方面,得分技术主要是集中在反手抽球、侧身正手击球、截击球和高压球上;失分技术主要是集中在反手削球、高压球、反手推挡球上。得失分技术所占的比例程度与选手在相持阶段中反手位击球时处于进攻或是防守有关系。(3)在技术稳定性方面,反手抽球、侧身正手击球与截击球无明显差异,反手削球、高压球、反手推挡球、反手放小球有较大差异性。2、优秀女子相持阶段反手位不同区域回击各线路特征(1)在使用率特征方面,后场以斜线为主,中路使用频繁。中场以直线和斜线为主,比中路使用多,前场以直线为主,中路使用较少,不同区域线路使用不同主要是跟打法有关系。(2)在得分率特征方面,后场得分以直线为主,比斜线多、中路更多,斜线多于中路。中场以斜线得分为主,其次是直线得分。前场直线得分高于斜线,斜线得分较少,得分线路在后场一致,中场与前场其特征不同可能与对手的回球质量有关系。(3)在失分率特征方面,后场与中场上中路失分率最高,后场斜线失分较明显。前场失分是以斜线和直线为主,其次是中路失分。线路运用失分规律与个人打法特点是存在着关系。(本文来源于《成都体育学院》期刊2018-05-20)

邵洋[7](2017)在《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不同类型场地得失分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球场地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草地、硬地和红土叁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场地对于运动员的技术运用和比赛时的得失分都不同的影响。在当今的网坛,随着训练手段和训练设施的不断完善,比赛中对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术要求在逐步提高,如何合理利用叁种类型场地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技术特点,获得比赛的胜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2013年-2015年3年期间的24场四大满贯比赛进行总结和分析,对运动员在草地、硬地和红土叁种类型场地上的各个阶段的得失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出其得分和相对应的技术运用的特征。结论:1.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叁种不同类型的场地上的发球局中主要得分和失分阶段是发球阶段,在接发球局中得主要得分阶段和失分阶段为接发球阶段;发球的落点区域方面差异不大,第一发球的落点集中在内角和外角,第二发球的落点集中在发球有效区域的中间。2世界女子优秀网球运动员在发球阶段和接发球阶段方面,草地场地的得分率和失分率在叁种不同类型场地中最高,其次为硬地场地,最低的为红土场地。草地类型场地在中场和网前区域的得失分率高于硬地场地和红土场地;红土类型场地在底线区域得失分率高于硬地和草地场地。3.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叁种不同类型场地上的前四拍,草地场地的和硬地场地的击球结束率要高于红土场地;第八拍之前,叁种类型场地的击球击球结束频率相似;第八拍之后,击球的结束率则是红土场地最高,其次为硬地场地和草地场地。4.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打法主要分为底线进攻型和底线防御型,进攻型运动员在发球、接发球和相持阶段的得失分率高于底线防御型的运动员,而底线防御型运动员的得失分区域对比进攻型运动员更加集中于底线区域。5.底线进攻型运动员在草地和硬地在网前和中场的得失分以及前四拍的结束率高于防御型运动员,而防御型运动员的主要得失分更加集中在底线区域,第八拍之后的结束率高于进攻型运动员。(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5-26)

刘冰,王红英,蔡增亮[8](2016)在《第1届青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得失分特征与技战术运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第1届青年运动会沙滩排球72场比赛运动员的得失分特征及发球、接发球、传球、进攻和拦网等技术的运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发球到位率较高,男运动员重扣成功率高,女运动员吊球能力相对突出,但接发球能力、战术意识、技术运用的细腻程度、大赛经验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教练员》期刊2016年03期)

丁玉峰[9](2016)在《第53届世乒赛男单冠军马龙的技战术使用及其得失分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叁段统计法为依据,将技战术使用和得失分率做为衡量标准,对马龙在2015年第53届世乒赛7场共33局的比赛录像进行了数据统计,重点分析了马龙对战不同打法类型运动员所采用的优势核心技战术,并通过图示法将其展示。旨在提高马龙在叁段中的得分率、培养其正确的战术意识。研究结论如下:(1)马龙在发抢段得分率为61.39%,评估值为及格,使用率为30.79%,评估值为良好。在发抢段马龙失分比较高,不能有效的抑制对方,容易被对方上手进行反攻。对战快攻结合弧圈打法运动员的关键在于发抢段,其主要得分技战术是正手发转与不转后进行抢攻。马龙在发抢段具有积极主动,正手进攻连续性强等特点。(2)马龙在接抢段得分率为57.34%,评估值为优秀,使用率为32.81%,评估值为优秀。接抢段马龙失分少,得分高是叁段中的优势段,主要得分技战术是搓攻战术。马龙充分利用了正、反手攻球技术的速度和力量压制对方,并结合搓球的落点和线路变化,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的机会。(3)马龙在相持段得分率为65.16%,评估值为优秀,使用率为36.41%,评估值为不及格。失分主要是耐心不足,无谓失误多,没有充分通过落点调动对手。马龙对战削攻类打法运动员主要得分段在于相持段,其主要得分技战术是拉攻战术。马龙凭借高质量的正手拉冲和连续正手快拉作为优势战术在相持过程中占据绝对优势。(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蒋春燕[10](2016)在《世界部分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红土场地单打相持段得失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球比赛的场地对选手的竞技能力的发挥影响重大,要求选手的技术全面精细多变,因此研究需在分析场地差异的基础上拟定不同的战术,探究制胜规律,本研究是针对红土场相持阶段得失分与技战术方面进行研究,希望促使网球的技战术得到进一步创新,为我国选手科学的训练和理论的完善提供可信的依据,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通过录像统计,比较分析了世界部分优秀男子单打选手瓦林卡、德约科维奇、纳达尔分别为11、10、11场的红土场地的赛事视频,以视频中瓦林卡、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比赛中相持阶段对抗时所用的技术、战术和统计数据来比较整场比赛得失分、关键得失分情况,分析其各自差异,并找出其中的共性特点。研究结论为:1.选手相持阶段总得失分特征为,不同拍的总得失分特征为拍数越长,得、失分所占比例越小,不同拍的得失分的所占比例随拍数的增加而依次递减;不同技术运用手段的总得失分特征为反手技术较正手分布多,多样化击球手段如截击球的运用效果较好;不同位置的总得失分特征表现为左后、右后场分布最多,反手位的分布大于正手位,网前的得分分布大于失分,德约科维奇、瓦林卡、纳达尔左、右后分别为43.90%VS 31.90%、40.20%VS 23.00%、38.00%VS 41.80%;不同得失分类型的特征表现在比赛双方选手的制胜分的分布最多,瓦林卡、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的制胜和对手制胜的所占比例之和分别为42.00%、47.00%、49.00%;2.选手相持阶段总得、失分中不同方面的得、失分的特征为,不同拍的得、失分占总得、失分的特征为,不同拍的得、失分的所占比例随拍数增长而依次递减,14拍以上的得、失分所占比例较高;不同位置得、失分占总得、失分的特征为反手位分布最多,反手位的得分分布多(少)失分也多(少),网前的得分分布大于失分,瓦林卡、德约科维奇、纳达尔网前得、失分比例分别为26.80%VS 13.90%、15.60%VS 9.80%、15.50%VS 8.90%;不同技术运用手段得、失分占总得、失分的特征为,得分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正手技术>反手>截击>高压,失分所占比例的大小顺序为正手技术>反手>截击球>挑高球,正反手击球技术运用最多,呈现出得分多失分也多的趋势,尤其是反手技术,瓦林卡正反手技术的得分所占比例为23.20%VS 29.60%,德约科维奇、瓦林卡和纳达尔的正反手技术失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6.30%VS40.30%、31.50%VS 42.00%、38.50%VS 41.30%;截击球、高压球等多样化的击球技术得分比例较高,截击球的失误也明显,德约科维奇、瓦林卡和纳达尔的截击球的得失分所占比例分别为8.50%VS 6.10%、17.10%VS 7.10%、4.80%VS 3.80%;3.选手相持阶段关键总得、失分中不同方面的关键得、失分特征为总得失分中不同拍的关键得、失分特征主要分布在5-8拍,14拍以上的分布明显;不同位置关键得、失分占关键总得、失分特征为关键得分多(少),关键失分也多(少),反手位大于正手位,网前的得分分布明显大于失分,德约科维奇、瓦林卡和纳达尔左、右后场的得分所占比例分别为47.20%VS 26.80%、28.80%VS13.60%、32.70%VS 40.80%;不同技术运用手段关键得、失分占关键总得、失分的特征为正反手技术使用最多,关键得、失分分布也最多,截击球等技术使用较少,关键失分明显大于关键得分,总体的进攻趋向由底线向网前推进,截击等多样化的击球技术的得分效率高,使用率高(低)的技术手段得分效率却低(高),瓦林卡和纳达尔的截击球的关键得、失分所占比例分别为20.00%VS 9.70%、7.10%VS 2.80%;不同关键得失分类型特征为比赛双方选手的制胜分所占比例最大,更强的制胜分能力和更少的失误为关键。稳定的上旋击球,给对手压迫是红土场地相持阶段获取胜利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成都体育学院》期刊2016-05-20)

得失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陈清晨/贾一凡在世锦赛、亚运会、苏迪曼杯、尤伯杯以及各站公开赛对阵五对优秀国外选手(松友美佐纪/高桥礼华、波利/乔哈里、拉温达.宗功攀/基蒂塔拉库尔、彼得森/莱特、张艺娜/李绍希)15场比赛录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陈清晨/贾一凡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通过主动得分时最后两拍技术、线路组合使用情况分析她们在进攻端的主要得分手段;通过被动失分时陈清晨/贾一凡及对手最后两拍技术使用情况以及失分类型分析陈清晨/贾一凡在防守端存在的问题;通过非受迫性失分时技术使用情况分析陈清晨/贾一凡各项技术的稳定性;通过发球落点、接发球技术结合发接发得失分情况分析陈清晨/贾一凡在发接发方面是否和其他优秀选手存在差距。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主动得分方面陈清晨/贾一凡秉承了我国女双“进攻为主”的打法,具备较强的进攻能力,比赛中,她们主要通过杀球和以杀球为主的技术组合创造主动得分,主动得分高于其他组合,小斜线是她们进攻中最常采用的线路。相对来说,陈清晨善于在网前组织,而贾一凡后场进攻能力更强、线路更多,贾一凡“后攻”陈清晨“前封”是她们的优势站位方式,当两人任何一人由正手区发动小斜线进攻形成中场双压时可以发挥出两人进攻的最大威力。2.陈清晨/贾一凡被动失分技术主要为挑球和抽球,在接杀球时失分最高,其次为接抽球,在防守过程中两人的变化相对较少,很多时候只是顺势而为,出球的目的性不强,防守的“攻击性”不够,她们的受迫性失误高于与其他五对世界顶尖女双组合,防守能力略显不足。比赛中,陈清晨过于强调用正手去处理头顶区域平抽球,但处理效果不好,相持中被动失分较多,贾一凡在近身左侧的防守失误偏多,脚下移动较慢,当对手连续杀球后突然使用网前吊球时,脚下不能及时跟进,两人在进攻中被对手抓习惯球路造成被动失分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它组合。3.陈清晨/贾一凡非受迫性失误明显高于国外选手,非受迫性失分技术占比最高为杀球,其次为吊球,失误类型主要是下网和出边线,两人的技术“稳定性”和“准确性”不够好,贾一凡非受迫性失误占比远远高于陈清晨。此外,两人在场上分工不够明确,配合不够默契,经常出现跑重位或是争抢球导致非受迫性失误。4.发接发得失分陈清晨/贾一凡基本与国外选手持平,但在面对身材高大、网前扑压凶狠的选手时,发接发失误较多;陈清晨/贾一凡发球主要以“1号区”为主,结合后场“5号区”;在接对方发后场球时,杀球使用率最高,在接对方发前场球时,挑球使用率明显高于大部分组合。整体来说,陈清晨/贾一凡在发接发阶段并没有绝对优势,尤其在关键分时,对发球的节奏、落点把握不够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得失分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明朋,刘晨.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连续得失分特征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2].黄洁.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陈清晨/贾一凡得失分特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9

[3].吕田利.广州市青少年男子毽球比赛得失分特征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9

[4].郭海霞.2018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得失分特征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

[5].刘星玉,陈滔,佘曦.“2017年顶级羽毛球赛”中外男子单打运动员得失分特征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

[6].胡佳瑶.澳网优秀女子单打选手比赛中相持阶段反手位得失分特征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

[7].邵洋.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不同类型场地得失分特征分析[D].宁波大学.2017

[8].刘冰,王红英,蔡增亮.第1届青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得失分特征与技战术运用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6

[9].丁玉峰.第53届世乒赛男单冠军马龙的技战术使用及其得失分特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6

[10].蒋春燕.世界部分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红土场地单打相持段得失分特征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

标签:;  ;  ;  ;  

得失分特征论文-刘明朋,刘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