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视觉概念论文-印邦枝,李慕荣

非视觉概念论文-印邦枝,李慕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视觉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聋校,聋人自然手语,非视觉概念,能力培养

非视觉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印邦枝,李慕荣[1](2016)在《运用聋人自然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聋人自然手语是聋人在典型交际情况下习惯使用的手势视觉符号系统。聋人群体沟通基本无障碍,但目前聋校运用较多的文法手语在表达非视觉概念方面有较大欠缺,存在语意模糊、词不达意等现象。因此,尝试用聋人自然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方法来弥补文法手语内涵表达的不足,成了聋教工作者的探究方向。文章试从手语理论研究、概念实质转化、课堂教学实际等渠道,探索聋校教学中运用聋人自然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有效做法。(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6年10期)

郑璇[2](2010)在《中国手语中的比喻和借代——兼谈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手语主要通过叁种方式来表达抽象概念:通过约定俗成的自源性的手势表达;借用汉语成分来表达,如仿译、指拼等;通过其他方式来间接表达,如近义代替、直接解释等。第一种方式的主要实现手段是比喻(metaphor)和借代(metonymy)。它们不仅是修辞手段,更是主要的词义孳乳手段和思维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中对比喻和借代的研究成果同样适用于手语。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原则是:力图在事物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必要时也借用汉语。由于手语是视觉性语言,因此一切非视觉概念的表达最终都必然以视觉意象作为归宿。(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0年02期)

郑璇[3](2009)在《上海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上海聋人所打的自然手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获取了包括事物名称、事物运动、事物属性叁大类的非视觉概念手势视频资料,以及聋人在各种情境下的手语演讲录像,以此为基础尝试描写上海手语中基本非视觉概念的全貌,分析上海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手段,并最终揭示其根本规律。对语料的分析表明,中国手语主要通过叁种方式来表达抽象概念:通过约定俗成的自源性的手势表达;借用汉语成分来表达,如仿译、书空、指拼等;通过其他方式来间接表达,如近义代替、直接解释等。其中,主要以第一种方式为主,后两种方式较为少见。第一种方式的主要实现手段是比喻(metaphor)和借代(metonymy)。比喻和借代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两种基本的文学修辞方式,事实上,它们不仅是修辞手段,更是主要的词义孳乳手段和思维认知方式。不同手语中的比喻和借代具有共通性,而手语和有声语言中的比喻和借代也具有共通性。手语中的比喻从本质上来说和有声语言一样,都可以归结为以相似性为基础的、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但手语中的比喻从本质上来说并非单一映射,而是一种双重映射(double mapping):从具体概念域到抽象概念域的比喻性映射,以及从具体的源域到语言形式之间的象似性映射。目标域凭借对源域的象似性描述而得到呈现。手形、位置、方向、运动的相似性都可以形成比喻。手语中常见的比喻有时间比喻、方向比喻、人体比喻和实体比喻等。借代则是与比喻平行的另一种表达非视觉概念的手段。它是以部分代整体或以相关联的事物代所指事物,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心理联想。区别比喻和借代的标准主要是看其心理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还是相关性(邻近性)。借代也可看作是在实体(entity)和对应体(counterpart)之间建立的映射。手语一般借具体可见的事物形象或动作行为表达与之相关的非视觉概念,常见的借代有人体借代、符号标志借代、成员借代、行为借代和汉字借代等。总之,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原则是:力图在事物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必要时也借用汉语。由于手语是视觉性语言,因此一切非视觉概念的表达最终都必然以视觉意象作为归宿。(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5-26)

非视觉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手语主要通过叁种方式来表达抽象概念:通过约定俗成的自源性的手势表达;借用汉语成分来表达,如仿译、指拼等;通过其他方式来间接表达,如近义代替、直接解释等。第一种方式的主要实现手段是比喻(metaphor)和借代(metonymy)。它们不仅是修辞手段,更是主要的词义孳乳手段和思维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中对比喻和借代的研究成果同样适用于手语。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原则是:力图在事物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必要时也借用汉语。由于手语是视觉性语言,因此一切非视觉概念的表达最终都必然以视觉意象作为归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视觉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1].印邦枝,李慕荣.运用聋人自然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

[2].郑璇.中国手语中的比喻和借代——兼谈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J].中国特殊教育.2010

[3].郑璇.上海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9

标签:;  ;  ;  ;  

非视觉概念论文-印邦枝,李慕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