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空时分组码论文-李卓越,龙飞,李鑫超

自适应空时分组码论文-李卓越,龙飞,李鑫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空时分组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准正交空时编码,自适应设计,波束形成,最大似然译码

自适应空时分组码论文文献综述

李卓越,龙飞,李鑫超[1](2012)在《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自适应设计方案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因其牺牲部分正交性来换取全速率而无法实现全分集,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降低数据符号彼此干扰,争取获得最大分集,提出两种准正交空时编码的自适应设计方案,并对其性能进行理论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两种自适应方案都能大大减小误码率;和增加自适应因子的方案相比,与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的自适应设计方案性能更为出色,但其增加了运算复杂度。(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陈春霖,张会生,李立欣[2](2011)在《协同通信中自适应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设计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空时分组码作为空时编码的一种,在协同通信中能将空域分集和时域分集的优势同时发挥,使系统获得很好的性能改善。但是其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当天线数目大于2的时候不存在着编码速率为1的复码元构造。为了设计满速率码,提出了准正交空时码,其生成矩阵的子空间正交。结合自适应技术和准正交空时分组码,提出一种新的编码方案。在确保满速率传输的前提下,降低了译码时符号间的干扰,提高空时编码的性能,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1年06期)

董宇,赵慧,王文博[3](2010)在《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正交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在满足空时分组码完全分集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译码复杂度,提出了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正交化设计方案。在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码结构上添加自适应系数,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得到自适应系数的具体数值,使得传输数据符号之间相互正交,彼此没有干扰,从而实现完全分集,并且可以采用复杂度低的单符号译码方法恢复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自适应正交化设计方案的误码率性能明显好于利用星座旋转获得完全分集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方案,并且,只需要采用有限反馈的方法就能够实现近似理想反馈的误码率性能。(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杨青,张庆荣[4](2010)在《空时分组码在自适应调制编码系统中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移动通信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未来移动通信必须采用频谱利用率高的抗衰落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从而支持高速率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传输。在无线衰落信道中,利用多天线阵列的空时分组编码技术[1]把编码、调制和空间分集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提高频谱利用率。AMC(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期刊2010年05期)

杨青,张庆荣[5](2010)在《空时分组码在自适应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MIMO系统模型,分析了一种MIMO系统中自适应编码调制的方法,推导出系统的平均吞吐量和平均误码率,同时分析了时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SISO系统相比,联合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的多天线自适应技术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平均吞吐量,而且对系统时延具有一定的顽健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0年11期)

万琦[6](2009)在《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多用户空时分组码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多用户Alamouti空时分组码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均方差准则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案。在使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的系统中,我们不需要得到用于相干解码的信道状态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用户系统中这种方案性能很好。在空时分组码系统中应用此方法,N个接收天线可以支持N个用户。(本文来源于《广东省通信学会2008年度学术论文集》期刊2009-05-01)

董宇,赵慧,刘洋,王文博[7](2009)在《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在满足空时分组码完全分集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译码复杂度,提出了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设计方案.在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码结构上添加自适应系数,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计算自适应系数的具体数值.设计的目的是保证传输的数据符号之间相互正交,彼此没有干扰,从而实现完全分集,并能采用复杂度低的单符号译码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自适应方案的误码率性能要明显好于采用星座旋转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方案,只需要采用有限反馈的方法就能实现近似理想反馈的误码率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龚树平,王军,李少谦[8](2007)在《应用于Alamouti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卡尔曼信道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Alamouti空时分组码系统的联合数据检测和信道估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了一种可跟踪信道统计特性变化的新的动态信道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自适应卡尔曼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序贯更新先验信息的序贯可信度最大化方法估计系统方程的噪声方差,不需要估计最大多谱勒频移.与传统的卡尔曼信道估计相比,该方法具有较低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的性能优于传统卡尔曼信道估计,特别是对于不同的最大多谱勒频移环境具有鲁棒性,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7年S1期)

汪俊芳,朱光喜,金江[9](2006)在《基于协方差反馈和空时分组码预编码的自适应QAM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天线相关信道协方差反馈,提出一种低复杂度自适应正交幅度调制(QAM)机制以提高系统发送速率。根据最小误比特率(BER)准则,建立了最优空时分组码(STBC)预编码方案。并在保证系统可靠性要求下,针对不同的信道衰落条件选取合适的QAM星座图级别。结果表明所建议机制具有低实现复杂度、低反馈带宽开销和高数据流通率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无线通信技术》期刊2006年02期)

肖海勇,毕光国[10](2006)在《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调制技术。在接收端分集合并后的等效信道模型下,通过对自适应STBC信道容量的讨论证明了随着天线数的增加,自适应调制的重要性降低。之后针对二发一收的低价分集系统,讨论了其STBC基础上的自适应调制技术,同时给出了离散功率离散速率自适应调制区间端点的封闭解。(本文来源于《电路与系统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自适应空时分组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正交空时分组码作为空时编码的一种,在协同通信中能将空域分集和时域分集的优势同时发挥,使系统获得很好的性能改善。但是其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当天线数目大于2的时候不存在着编码速率为1的复码元构造。为了设计满速率码,提出了准正交空时码,其生成矩阵的子空间正交。结合自适应技术和准正交空时分组码,提出一种新的编码方案。在确保满速率传输的前提下,降低了译码时符号间的干扰,提高空时编码的性能,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空时分组码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卓越,龙飞,李鑫超.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自适应设计方案与性能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陈春霖,张会生,李立欣.协同通信中自适应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设计与性能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3].董宇,赵慧,王文博.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正交化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10

[4].杨青,张庆荣.空时分组码在自适应调制编码系统中的性能分析[J].数字通信.2010

[5].杨青,张庆荣.空时分组码在自适应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性能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0

[6].万琦.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多用户空时分组码系统中的应用[C].广东省通信学会2008年度学术论文集.2009

[7].董宇,赵慧,刘洋,王文博.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

[8].龚树平,王军,李少谦.应用于Alamouti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卡尔曼信道估计[J].电子学报.2007

[9].汪俊芳,朱光喜,金江.基于协方差反馈和空时分组码预编码的自适应QAM调制[J].无线通信技术.2006

[10].肖海勇,毕光国.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调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6

标签:;  ;  ;  ;  

自适应空时分组码论文-李卓越,龙飞,李鑫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