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治理机制论文-徐向艺

企业集团治理机制论文-徐向艺

导读:本文包含了企业集团治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企业集团,培育机制

企业集团治理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徐向艺[1](2018)在《企业集团成长路径新探索:《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机制及效应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内经济改革政策的推动,企业集团在风险分担与资源协同方面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获得大量填补市场空缺的多元化投资机会,通过产业结构布局实现多元化发展成为中国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持续成长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个行业的集中度逐渐提升,新产业进入障碍逐渐增加,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已经不是企业集团的首选。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开始逐步减缓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步伐,在动态竞争背景下塑造成员企业的竞争能力成为集团获得长足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丁文兵[2](2013)在《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层面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大型企业角逐,国有企业在我国历来是国民经济中中坚力量,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责任。自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的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改革拉开了在中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序幕以来,已有35家中央企业进行了董事会试点改革。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改革是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重点,已经在部分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有很多根源性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如何建立完善高效的央企公司治理模式;如何突破现有行政管理的制度性约束;如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司治理体系,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等都亟待解决。中央企业公司治理与一般企业公司治理不同,与普通企业差异很大,具有很多的特殊性。中央企业归全民所有、由国资委履行所有者职责,很多都兼具盈利性与社会公益性双重性质。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中央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很有必要进行单独的针对性研究。回顾国内外现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文献,很多学者都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①针对性不够,研究多是套用西方公司治理理论,与我国国情不能有机结合;②一般都是就某个单一方面或层面进行研究,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尚未能形成系统的完整的适用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本文将从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有机配合角度提出新的观点:治理结构的建立只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只有在治理机制的有效配合下治理结构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中央企业集团经过公司化改制的推进,其大多数优质资产已经进入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集团层面主要从事资本运作、价值形态管理;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才是国有资产生产经营的实体公司。公司治理应深入到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层面,不能仅停留于集团公司层面。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中央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取得的成果,从央企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子公司叁个层面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结合对神华集团公司治理案例展开分析,对神华集团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管理层激励约束监督、高级管理层选聘、股东利益保护与协调五方面,以及神华集团目前构建的叁层级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剖析并展开讨论,对神华集团公司治理模式下的运行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进而就神华集团公司治理模式在治理结构与机制、续存资产、管理层激励、公司治理层次以及外部环境治理等方面归纳形成对其他央企的借鉴之处,尝试就完善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提出较为系统全而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特色在于,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就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两个维度以及集团、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子公司叁个层面多维度分层面的系统分析,展示当前央企公司治理改革的最新经验成果,并重点对央企公司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全面梳理,揭示阻碍央企公司治理高效运行的根源,为央企治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3-12-10)

张宝强[3](2013)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集团财务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研究回顾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股东至上理论"挑战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奉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日、德经济迅速崛起,而奉行"股东至上"理论的英美经济则日益下滑,"股东至上"理论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质疑。面对经济(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3年08期)

陈金龙,戴五七[4](2013)在《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低效配置问题的网络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企业集团的网络性特征出发,将其视为一个特殊的网络组织,利用网络组织理论分析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网络治理环境和网络治理目标,从两个维度构造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低效配置问题的网络治理机制:关系型网络治理机制和契约性网络治理机制。将网络治理理论、企业集团治理理论引入内部资本市场低效配置问题的治理之中,进一步拓展了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范围。(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陈雨露[5](2012)在《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基于受托责任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制与组织机构和经营特点的不相适应,集团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企业集团的经营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本质上,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内部治理机制。本文以受托责任理论为基础探讨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考察内部审计如何成为治理主体所依赖的极具价值的资源,以认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架构中扮演的角色,并提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怎样在公司治理中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商品与质量》期刊2012年S5期)

黄海昕,王凯[6](2012)在《企业集团子公司治理: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的耦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集团子公司治理需要平衡母公司控制和子公司自主治理的协调关系。传统研究一般基于效率逻辑,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主要关注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手段这种规范结构的选择。但企业集团并非是按照正式的层级组织结构进行实际运营,而是子公司通过主导行为进行自主决策和自主治理进而构成的集团非正式网络结构才真正影响着集团的行为和绩效。此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典型地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在效率逻辑之外还必须要考虑合法性机制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集团既面临着来自政府的制度压力,尤其是政府为避免大量失业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动荡而施加的就业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市场上拥有先进技术的竞争者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本文应用社会资本理论、网络理论及新制度理论构建了以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的耦合视角为核心的理论模型,并据此分析了由企业集团子公司主导行为推动形成的集团非正式网络对子公司所面临的制度压力的缓冲效用,以及子公司如何应对制度和就业双重压力进行策略选择,进而实现子公司创新和成长的子公司治理机制。(本文来源于《公司治理评论》期刊2012年01期)

武立东,黄海昕,王凯[7](2011)在《企业集团子公司治理: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的耦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集团子公司治理需要平衡母公司控制和子公司自主治理的协调关系。传统研究一般基于效率逻辑,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主要关注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手段这种规范结构的选择。但企业集团并非是按照正式的层级组织结构进行实际运营,而是子公司通过主导行为进行自主决策和自主治理进而构成的集团非正式网络结构才真正影响着集团的行为和绩效。此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典型地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在效率逻辑之外还必须要考虑合法性机制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集团既面临着来自政府的制度压力,尤其是政府为避免大量失业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动荡而施加的就业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市场上拥有先进技术的竞争者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本文应用社会资本理论、网络理论及新制度理论构建了以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的耦合视角为核心的理论模型,并据此分析了由企业集团子公司主导行为推动形成的集团非正式网络对子公司所面临的制度压力的缓冲效用,以及子公司如何应对制度和就业双重压力进行策略选择,进而实现子公司创新和成长的子公司治理机制。(本文来源于《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张晓芳[8](2010)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集团的复杂性决定了加强财务治理的必要性,而财务治理机制对财务治理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站在利益相关者视角,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机制中的财务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可以促进财务治理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徐传谌,杨圣奎[9](2009)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治理机制与治理条件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我国宏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各国都有所不同,从系统经济学视角审视,其内容、结构、功能及演化呈现出鲜明的系统特征。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治理内容包括治理机制与治理条件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机制与治理条件尚待完善,应从改善治理机制与治理条件入手,遵循系统原理提升整体系统的功能。(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09年04期)

魏丽君[10](2009)在《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形态出现了向更高级推进的趋势,公司治理边界也超出公司法人边界的范畴,出现扩大化和模糊化的倾向,延伸到公司能够实际实施控制的范围。集团化运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企业集团化的不断深入,就需要解决因企业集团的复杂性而带来的相关治理问题。这就要求企业集团治理不仅要研究单个企业内的责、权、利配置问题,而且要研究集团中各企业间尤其是母子公司间的利益平衡问题。但是,企业集团治理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有必要从更深层次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考察企业集团治理的内在机制,为解决我国企业集团治理中产生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综观国内外研究历史,专家学者们从多种角度,运用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与研究方法对企业集团及公司治理这两大问题分别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对于企业集团治理问题的研究仍处在浅层次上,各种研究多还停留在对企业集团治理外在形式描述及对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解答上,未能对企业集团治理的内在治理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所以,研究企业集团治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借鉴基础上,将公司治理和企业集团这两个热点问题联系在一起,对“企业集团治理机制”这一新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首先,在对公司治理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集团治理的内涵做出界定,然后分析了企业集团治理的动因,接下来,根据交易费用理论,确立了企业集团的治理边界和目标,对企业集团治理与单个企业公司治理进行了比较,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差异,这之后,分析了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的运行机理。最后,通过对企业集团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进行剖析,找出企业集团治理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关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4-01)

企业集团治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层面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大型企业角逐,国有企业在我国历来是国民经济中中坚力量,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责任。自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的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改革拉开了在中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序幕以来,已有35家中央企业进行了董事会试点改革。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改革是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重点,已经在部分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有很多根源性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如何建立完善高效的央企公司治理模式;如何突破现有行政管理的制度性约束;如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司治理体系,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等都亟待解决。中央企业公司治理与一般企业公司治理不同,与普通企业差异很大,具有很多的特殊性。中央企业归全民所有、由国资委履行所有者职责,很多都兼具盈利性与社会公益性双重性质。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中央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很有必要进行单独的针对性研究。回顾国内外现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文献,很多学者都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①针对性不够,研究多是套用西方公司治理理论,与我国国情不能有机结合;②一般都是就某个单一方面或层面进行研究,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尚未能形成系统的完整的适用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本文将从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有机配合角度提出新的观点:治理结构的建立只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只有在治理机制的有效配合下治理结构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中央企业集团经过公司化改制的推进,其大多数优质资产已经进入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集团层面主要从事资本运作、价值形态管理;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才是国有资产生产经营的实体公司。公司治理应深入到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层面,不能仅停留于集团公司层面。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中央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取得的成果,从央企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子公司叁个层面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结合对神华集团公司治理案例展开分析,对神华集团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管理层激励约束监督、高级管理层选聘、股东利益保护与协调五方面,以及神华集团目前构建的叁层级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剖析并展开讨论,对神华集团公司治理模式下的运行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进而就神华集团公司治理模式在治理结构与机制、续存资产、管理层激励、公司治理层次以及外部环境治理等方面归纳形成对其他央企的借鉴之处,尝试就完善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提出较为系统全而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特色在于,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就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两个维度以及集团、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子公司叁个层面多维度分层面的系统分析,展示当前央企公司治理改革的最新经验成果,并重点对央企公司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全面梳理,揭示阻碍央企公司治理高效运行的根源,为央企治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企业集团治理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徐向艺.企业集团成长路径新探索:《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机制及效应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评介[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

[2].丁文兵.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3].张宝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集团财务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3

[4].陈金龙,戴五七.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低效配置问题的网络治理机制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5].陈雨露.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基于受托责任视角的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2

[6].黄海昕,王凯.企业集团子公司治理: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的耦合[J].公司治理评论.2012

[7].武立东,黄海昕,王凯.企业集团子公司治理: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的耦合[C].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2011

[8].张晓芳.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9].徐传谌,杨圣奎.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治理机制与治理条件探索[J].经济体制改革.2009

[10].魏丽君.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标签:;  ;  ;  ;  

企业集团治理机制论文-徐向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