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基叁乙氧基硅烷论文-顾士庆,王兰,王传义

丙基叁乙氧基硅烷论文-顾士庆,王兰,王传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丙基叁乙氧基硅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蛭石,胺基功能化,表面改性,重金属吸附

丙基叁乙氧基硅烷论文文献综述

顾士庆,王兰,王传义[1](2019)在《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蛭石的制备及其对Pb(Ⅱ)的选择性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蛭石(Verm)为原料,通过无机酸改性和有机改性制备出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蛭石(APTES-Verm)。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多分子层吸附模型等多种表征手段分析了Verm、酸改性蛭石(a-Verm)和APTES-Verm这3种吸附材料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并研究了APTESVerm对环境水体中4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Cu(Ⅱ)、Pb(Ⅱ)、Cd(Ⅱ)、Hg(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用无机酸处理后,得到了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富含反应性硅羟基(Si—OH)的a-Verm;a-Verm经过进一步的有机改性后,在Si—OH基团的桥梁作用下,接枝上APTES,相应引入了大量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作用的—NH2基团。制备的APTES-Verm对Pb(Ⅱ)离子的吸附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吸附量达到210.865mg/g。(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尚志新,张香兰[2](2019)在《γ-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水解程度对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机理影响的DF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γ-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MPTS)水解程度对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机理的影响,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泛函和合理的模型,系统研究了MPTS及其不同水解程度产物的反应活性及与纳米二氧化硅的接枝机理,为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工艺优化及改性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经数据对比确定GGA-PBE泛函优化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团簇模型为最合理模型。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中的氧原子为亲核活性中心,氢原子为亲电活性中心,MPTS及其水解产物中氧原子为亲核活性中心,硅原子为亲电活性中心。水解引起LUMO轨道向硅原子偏移,硅原子亲电指数提高,而HOMO轨道向氧原子偏移,氧原子的亲核指数提高,引起MPTS水解产物更容易受到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攻击,进而提高了接枝反应活性。MPTS的水解降低了接枝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水解程度产物接枝反应活化能(E_a)顺序为M0>M3>M1>M2(M0、M1、M2和M3分别表示MPTS及其一级、二级和叁级水解产物),接枝反应属于S_N2亲核取代,且为放热反应。M0、M1和M2都是通过脱醇机理发生接枝反应,空间位阻效应和偶联剂中心硅原子的亲电性能为反应主要控制因素,而M3是通过脱水机理发生接枝反应。(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姚彬,张文存,朱瑞龙,张玉荣[3](2019)在《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和氯化铝为原料,采用微量滴碱法合成出有机-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合成条件,对最佳条件下合成的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碱液滴加时间为3. 5 h、氢氧化钠碱化度(B值)为2. 0、原料Si/Al(摩尔比)为0. 3的条件下,合成出的絮凝剂中Alb含量最高,其总铝浓度为0. 25 mol/L;该絮凝剂的除浊和脱色性能均优于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任红英,杨小红[4](2018)在《γ-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Si-HAP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水样中痕量的锰、钴、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γ-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Si-HAP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锰、钴、镍的新方法。方法研究γ-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Si-HAP在不同p H、吸附温度和时间、洗脱条件及共存离子对锰、钴、镍分离富集的影响。结果在最佳吸附条件下,该方法检出限分别为锰0.21μg/L,钴0.18μg/L,镍0.24μ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锰0.90%(1μg/mL),钴0.78%(2μg/mL),镍0.18%(5μg/mL)(n=11),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0%~108.0%之间。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水样中痕量锰、钴、镍的测定。(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车国勇,陈贵荣,翟天元,罗代宇,熊婷[5](2017)在《3-(2-咪唑啉-1-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原甲酸叁乙酯和N-氨乙基-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KH 910)为原料,在对甲基苯磺酸催化作用下合成3-(2-咪唑啉-1-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用~1H NMR和红外光谱对3-(2-咪唑啉-1-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量之比和催化剂用量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较佳工艺为:n(原甲酸叁乙酯)∶n(KH 910)=1.02∶1、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4 h、对甲基苯磺酸用量为KH 910质量的1%。在此条件下,产物收率达94.2%。(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7年06期)

戴浩,田啊林,黄雪莉,刘娜,高歌[6](2017)在《SBA-16接枝γ-氨丙基-3-乙氧基硅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孔二氧化硅SBA-16接枝含氨基的有机硅烷偶联剂APTES对于固载药物、吸附生物质及催化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SBA-16接枝γ-氨丙基-3-乙氧基硅烷(APTES)的最佳反应条件。将SBA-16高温活化后,在甲苯、异丙醇、乙腈及二甲基亚砜4种不同极性的反应介质中接枝APTES,通过XPS、FTIR、BET等手段表征了接枝前后的样品。结果表明,低极性反应介质中APTES接枝效果优于高极性反应介质,极性越小越有利于硅烷化反应。在4种反应介质中,甲苯为最佳反应溶剂。在低极性甲苯溶剂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法确定SBA-16的质量为1 g,APTES用量为1 m L,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8 h时,其相对接枝率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7年07期)

罗秋燕,邢明明,曾发秀,曾桂炳,周凯皓[7](2017)在《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交联的铌酸锂/聚偏氟乙烯复合物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经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叁乙基硅烷交联的铌酸锂/聚偏氟乙烯(LiNiO_3/PVDF)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进行了IR、XRD、TG、DSC、SEM、介电和铁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溶性LiNiO_3颗粒能够被均匀分散到PVDF基质当中,形成β型晶相为主的复合物薄膜,没有产生明显的团聚现象。复合物薄膜的结晶度和β型晶相含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随LiNiO_3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LiNiO_3/PVDF复合薄膜显示出了较高的介电常数和相对较低的介电损耗。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随着LiNiO_3含量不断增加而增加,并且具有明显的频率依赖特性。铌酸锂/聚偏氟乙烯(LiNiO_3/PVDF)复合薄膜也表现出比纯PVDF更好的铁电性能。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良好分散特性的PVDF-陶瓷复合物薄膜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杨静,周煜华,葛利伟,姜林炜,丁冰[8](2017)在《3-硫氰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硫氰酸盐和3-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在非质子性溶剂DMF中通过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合成了3-硫氰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研究对比了催化剂、反应时间及温度、反应配比等对产品收率、外观以及后处理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定了硫氰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的结构。(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7年03期)

李淑辉,徐虹,高峰,李猛,杨杰[9](2017)在《3-异氰酸丙基叁乙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步法合成3-异氰酸丙基叁乙氧基硅烷。第一步以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224g,1.01mol)和碳酸二乙酯(132g,1.12mol)在-25℃反应,为避免硅基水解,乙醇钠需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乙醇水含量要低于1%)置于滴液漏斗缓慢滴加30min,反应混合物搅拌2h,升至室温(20~25℃),加入1.3m L冰醋酸,调节p H值至中性后减压蒸出。第二步将装有40m L矿物油的圆底烧瓶加热至320~340℃,将[3-(叁乙氧基硅基)丙基]氨基甲酸乙酯缓慢滴加到热油上,发生热裂解反应,利用高真空闪蒸技术得到3-异氰酸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再次精馏得到目标产物,纯度98%(JC),收率可达74.3%。(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7年03期)

张杜娟,覃宗华,万泉,李姗姗,傅宇虹[10](2017)在《溶剂对γ-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钛柱撑蒙脱石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蒙脱石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黏土矿物,它具有天然的纳米结构以及诸多的独特性质,广泛应用于吸附剂、功能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但由于其阳离子交换容量和层间距较小以及可接触的内表面小等局限性,通常需要对蒙脱石进行改性。蒙脱石经过无机改性后,可以获得较大比表面积和层间域,极大地增强了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但亲水性表面严重制约了其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去除。而有机改性虽然能够增强表面亲有机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丙基叁乙氧基硅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γ-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MPTS)水解程度对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机理的影响,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泛函和合理的模型,系统研究了MPTS及其不同水解程度产物的反应活性及与纳米二氧化硅的接枝机理,为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工艺优化及改性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经数据对比确定GGA-PBE泛函优化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团簇模型为最合理模型。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中的氧原子为亲核活性中心,氢原子为亲电活性中心,MPTS及其水解产物中氧原子为亲核活性中心,硅原子为亲电活性中心。水解引起LUMO轨道向硅原子偏移,硅原子亲电指数提高,而HOMO轨道向氧原子偏移,氧原子的亲核指数提高,引起MPTS水解产物更容易受到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攻击,进而提高了接枝反应活性。MPTS的水解降低了接枝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水解程度产物接枝反应活化能(E_a)顺序为M0>M3>M1>M2(M0、M1、M2和M3分别表示MPTS及其一级、二级和叁级水解产物),接枝反应属于S_N2亲核取代,且为放热反应。M0、M1和M2都是通过脱醇机理发生接枝反应,空间位阻效应和偶联剂中心硅原子的亲电性能为反应主要控制因素,而M3是通过脱水机理发生接枝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丙基叁乙氧基硅烷论文参考文献

[1].顾士庆,王兰,王传义.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蛭石的制备及其对Pb(Ⅱ)的选择性吸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2].尚志新,张香兰.γ-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水解程度对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机理影响的DFT研究[J].化工学报.2019

[3].姚彬,张文存,朱瑞龙,张玉荣.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

[4].任红英,杨小红.γ-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Si-HAP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水样中痕量的锰、钴、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5].车国勇,陈贵荣,翟天元,罗代宇,熊婷.3-(2-咪唑啉-1-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的研制[J].有机硅材料.2017

[6].戴浩,田啊林,黄雪莉,刘娜,高歌.SBA-16接枝γ-氨丙基-3-乙氧基硅烷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7

[7].罗秋燕,邢明明,曾发秀,曾桂炳,周凯皓.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交联的铌酸锂/聚偏氟乙烯复合物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英文)[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杨静,周煜华,葛利伟,姜林炜,丁冰.3-硫氰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的合成与表征[J].江西化工.2017

[9].李淑辉,徐虹,高峰,李猛,杨杰.3-异氰酸丙基叁乙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7

[10].张杜娟,覃宗华,万泉,李姗姗,傅宇虹.溶剂对γ-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钛柱撑蒙脱石的影响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标签:;  ;  ;  ;  

丙基叁乙氧基硅烷论文-顾士庆,王兰,王传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