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短语论文-康海珍

固定短语论文-康海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定短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定短语,全国卷

固定短语论文文献综述

康海珍[1](2019)在《牢记固定短语,突破冠词考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卷从2014年开始采用语法填空,该题要求考生先阅读一篇约200词的短文,然后在10个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10个空白处,通常有7处是给出单词,让考生根据语境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有叁处是没有给出提示词,而这叁处填的词一般为冠词、介词、连词和代词(到目前为止只考了it)。笔者分析了2014到2019年的全国卷,发现多达11份试卷考查了冠词的用法,比重相当大。具体如下:2014~2019年语法填空中考查冠词用法的题目:(本文来源于《广东教育(高中版)》期刊2019年11期)

韦文杰[2](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近义半固定短语的语义韵辨析——以“往往容易”“常常容易”“通常容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对"往往"、"常常"、"通常"这叁个近义副词的研究较多,却很少关注"往往容易"、"常常容易"、"通常容易"这叁个常用的近义半固定短语之间的差别。本文采用基于BCC语料库的方法,从语义韵的角度对叁者的语义搭配、类联接及语义趋向进行辨析,以期能为辞书编纂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期座谈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9-09)

韦文杰[3](2018)在《基于语料库的近义半固定短语的语义韵辨析——以“往往容易”“常常容易”“通常容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对"往往"、"常常"、"通常"这叁个近义副词的研究较多,却很少关注"往往容易"、"常常容易"、"通常容易"这叁个常用的近义半固定短语之间的差别。本文采用基于BCC语料库的方法,从语义韵的角度对叁者的语义搭配、类联接及语义趋向进行辨析,以期能为辞书编纂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荆楚学术2018年12月(总第二十六期)--第二十六届荆楚学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8-12-25)

龚春霞[4](2018)在《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固定短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李克强总理2014年—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即2014年—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构建《报告》语料库。将《报告》中的词语进行分词校对、分类筛选、定量统计等处理,重点对《报告》中语词性固定短语(包括成语、成语变体、惯用语和类固定短语)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在发掘《报告》语言特点的同时,为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或日常公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共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前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整理发现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工作报告》语言、公文语体和固定短语等方面的研究。第二章探究《报告》中成语及成语变体的运用。先对成语及成语变体分别进行简单的界定,并提出本文收录成语及成语变体的标准,再简单介绍成语、成语变体在报告中使用情况,最后结合《报告》对报告中的成语和成语变体进行详细研究。“成语”部分主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研究《报告》中成语的使用特点。“成语变体”部分首先将成语变体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变化原因和运用效果进行探究。第叁章探究《报告》中惯用语的运用。先对惯用语进行简单的界定,提出本文收录惯用语的标准,再简单介绍惯用语在报告的使用情况,最后结合《报告》对报告中惯用语进行研究。第四章是对《报告》中类固定短语的探究。同样对类固定短语进行简单的界定,提出本文收录的标准,介绍其在报告中的使用情况,最后结合《报告》对报告中类固定短语进行分类研究,包括对报告中各类固定短语的形成以及要素替换情况的探究。第五章我们对本文所涉及到的四种短语类型,结合《报告》总结其使用时所遵循地原则,希望可以为大家在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及日后公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第六章结语对本文研究的结论进行了概括,并指出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5-01)

翟玲玉,杨贵兰[5](2018)在《类固定短语“N_1来N_2去”的语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固定短语"N_1来N_2去"这一特殊形式,不仅具备特有的语法特点和语里意义,还自有其独特的语值,即表意、节律、语体、修辞以及语篇功能等方面的语用价值:表意丰富,节律整齐,口语色彩浓,修辞效果和语篇衔接作用比较突出。(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斯·劳格劳[6](2017)在《蒙古语固定短语识别算法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短语的自动识别和标注是进行蒙古语文本处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词类标注、短语标注、句法分析、语义分类及语义角色标注等基础研究和机器翻译、文本校对等应用系统的开发均以正确标注固定短语的文本为处理对象。该文在"蒙古语固定短语语法信息词典"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和规则的方法设计实现了固定短语识别和标注算法。经实验,其识别率已达到90%以上,在处理中,词均用时与基于字符串匹配的算法相比提高较多,达到0.005 0ms。(本文来源于《中文信息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晓娜[7](2017)在《类固定短语“或X或Y”格式的多角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类固定短语结构的考查,基于前人研究发现同素格式类固定短语“或X或Y”短语在研究领域中仍处于空白阶段,故本文就“或X或Y”短语在性质定义、内部构成、句法功能、语义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通过对构成“或X或Y”短语结构中的X、Y分别进行了词性划分,并将它们以“或N1或N2”、“或V1或V2”“或A1或A2”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和统计,总结出构成“或X或Y”短语的X、Y词性和单音节词或语素的特点。另外,对X、Y为代词性单音节或语素、单音节方位词或数词的情况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在句法功能方面,就“或X或Y”短语在句中充当主、谓、宾、定、状、补等情况依次进行了列举,并对其在成句时所受到的制约条件进行了总结。对于“或”为不同意义时,“或X或Y”短语中X、Y两种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短语的格式义,并从其内部语义特征和外部语义特征两方面着手,对“或X或Y”短语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概述,并在整合度的层级性上将该格式短语划分为“低—中—次高”叁个层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刘素丽[8](2017)在《类固定短语“A来B去”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概念整合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固定短语“A来B去”以“来、去”为固定成分,“A、B”为可变成分,其中的“A”“B”最为常见的是单音节的语素或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A、B”的词性除了常见的动词以外,还有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等。“来、去”在不同的组合中表现出意义实在、意义较虚、意义虚化等情况。“A”与“来”、“B”与“去”的句法关系主要有主谓、中补与偏正叁种。该结构中“A、B”的位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总体上符合动作先后顺序、自然顺序等,称为正序,也存在规律之外的情况,本文称为倒序。采用正序还是倒序主要跟“A、B”两者的地位是否对等以及“来、去”的虚化程度有关。句法方面,“A来B去”的句法功能虽然会受制于“A、B”的词性,但是整体上表现出强烈的谓词性特征。语义方面,“A”和“B”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叁种:语义相同或相近、相反与相关,“A来B去”的整体语义有表动作或形状的持续与反复、表事物数量繁多、表事物性质或状态等,表述功能主要有表陈述、表指称、表陈述叁种。该结构表示不同语义时,对“A、B”的词性有一定的限制。语用方面,“A来B去”主要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和主观大量,具有以简洁的形式表示足量信息的功用。“A来B去”结构最早出现在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A、B”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副词的“A来B去”开始出现萌芽,此时的类固定短语以“来、去”为核心,构成成分之间关系松散,整合度低,格式义不明显。隋唐时期,“来、去”出现虚化,位移义及方向性减弱,产生“反复”义,整体有了一定的整合度与凝固性。宋元时期,“来、去”有继续虚化成为话语标记的趋势,格式的整合度更高。到了明清,“A来B去”发展迅速,数量激增,类型完善,少数“A来B去”固化为成语,与现代汉语的“A来B去”在语义与句法上相差无几。进入现代汉语阶段,“A来B去”数量不断增加,能产性更强。按照语义、句法以及固化程度高低,将“A来B去”的整合度分为低、次低、次高、高四个等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5-01)

于艳平[9](2017)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类固定短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固定短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类较特殊的语言单位,在现代汉语中所占比重较大,使用频率也较高。某个类固定短语格式嵌入不同成分可以生成很多具体形式的类固定短语,并且根据格式义和嵌入成分就可以推测出整体意义,很少有引申义。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正是处在急于扩大词汇量以提高汉语水平的阶段,类固定短语的特性便于留学生掌握,也有助于留学生说出一口地道的汉语。然而,目前学界对于类固定短语的应用价值和语言创新价值没有足够的关注,因此,本文将尝试从对大纲和教材考察的角度来说明类固定短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具体包括研究对象、选题意义、相关研究现状、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类固定短语的词汇语法属性。本章首先阐述了类固定短语的词汇属性,主要指类固定短语表意的双层性和结构的定型性。表意的双层性是指类固定短语既有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又有格式意义和具体意义,结构定型性是指格式的定型性和嵌入成分的约定俗成性。语法属性主要说明了类固定短语的谓词性倾向。第叁章为大纲和教材中类固定短语情况考察。本章考察了词汇大纲和教学大纲收录的类固定短语,又考察了《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I、II、III)、《发展汉语中、高级》(I、II)和《走进中国·高级本》收录的类固定短语情况。第四章为中高级留学生类固定短语偏误分析。本章立足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调查问卷中的偏误语料,将留学生类固定短语偏误类型归为句法、语义和语用叁个层面,并总结了类固定短语偏误的成因。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类固定短语教学建议。本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叁条教学建议,以期能对对外汉语教师带来某些帮助和启发。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晨曦[10](2017)在《类固定短语“无X无Y”的整合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固定短语“无X无Y”大量存在现代汉语中,又不同于一般短语,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比如说灵活性、能产性、经济性等,大多以四字格的形式组合而成。从以往研究来看,还尚未从概念整合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对“无X无Y”进行研究。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提出自己研究的问题,运用相应的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第二章主要考察“无X无Y”的内部构成,考察了变项X、Y的音节,主要是以单音节为主,考察了变项X、Y语法性质以及哪些能进入“无X无Y”格式,以及变项的位序是否有规律可循。第叁章从语义的角度分析类固定短语“无X无Y”,首先考察了常项“无”,其次考察了变项X、Y的语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无X”和“无Y”之间存在并列关系,最后,从整体考察“无X无Y”的语义关系。第四章考察“无X无Y”的句法功能,格式在表达功能上呈现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特点,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句法功能。第五章在具体的语境中,探讨“无X无Y”的语用功能,从语体色彩的差异、感情色彩的差异、焦点凸显的功能、表达的主观性进行研究。第六章考察“无X无Y”的概念整合及其特点,首先对概念整合进行理论概述,将理论运用到格式分析中,其次分析“无X无Y”的整合度等级,分为低级整合度、中级整合度、高级整合度,通过叁个等级详细地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固定短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界对"往往"、"常常"、"通常"这叁个近义副词的研究较多,却很少关注"往往容易"、"常常容易"、"通常容易"这叁个常用的近义半固定短语之间的差别。本文采用基于BCC语料库的方法,从语义韵的角度对叁者的语义搭配、类联接及语义趋向进行辨析,以期能为辞书编纂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定短语论文参考文献

[1].康海珍.牢记固定短语,突破冠词考点[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9

[2].韦文杰.基于语料库的近义半固定短语的语义韵辨析——以“往往容易”“常常容易”“通常容易”为例[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期座谈会资料汇编.2019

[3].韦文杰.基于语料库的近义半固定短语的语义韵辨析——以“往往容易”“常常容易”“通常容易”为例[C].荆楚学术2018年12月(总第二十六期)--第二十六届荆楚学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2018

[4].龚春霞.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固定短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8

[5].翟玲玉,杨贵兰.类固定短语“N_1来N_2去”的语值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

[6].斯·劳格劳.蒙古语固定短语识别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中文信息学报.2017

[7].王晓娜.类固定短语“或X或Y”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吉林大学.2017

[8].刘素丽.类固定短语“A来B去”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概念整合度分析[D].扬州大学.2017

[9].于艳平.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类固定短语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10].刘晨曦.类固定短语“无X无Y”的整合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固定短语论文-康海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