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最高气温论文-曹红芳,秦伟,胡永宁,黄荣凤,秦艳

平均最高气温论文-曹红芳,秦伟,胡永宁,黄荣凤,秦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均最高气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树轮宽度,平均最高气温,重建,浑善达克沙地

平均最高气温论文文献综述

曹红芳,秦伟,胡永宁,黄荣凤,秦艳[1](2018)在《榆树年轮记录的浑善达克沙地春季平均最高气温》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采自内蒙古正蓝旗北部浑善达克沙地的榆树树芯及圆盘建立了区域年表,其与浑善达克沙地4—5月平均最高气温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性(r=-0.72),根据二者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方差解释量为51.35%),稳定可靠,并据此重建了该地区1766—2011年4—5月平均最高气温,共246 a。重建序列中,气温显着偏高的时段有5个,显着偏低的时段有6个。采用多窗谱分析检测序列周期性,存在2~3.5 a和33~51.28 a周期。重建序列与周围地区干旱指数重建序列波动趋势具有一致性,且周围地区4—5月平均最高气温与重建的该地区4—5月平均最高气温间相关系数均高于0.6。(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8年06期)

高涛涛,殷淑燕[2](2018)在《浑善达克沙地及周边地区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18个气象站点1958~2015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区域年、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突变性以及周期性。结果表明:近58年来,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变化最显着。年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且在1972年发生了突变。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显着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季气温日较差呈不显着的下降趋势,以春季和冬季的下降趋势最明显。浑善达克沙地的气温日较差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着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着负相关。该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周期性不明显,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9年和25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瑞波,袁玉江,喻树龙,陈峰,张同文[3](2016)在《树轮记录的青海过去300年5—6月平均最高气温时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位于青海不同地理单元的新建立的12个树轮年表和青海30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采用REOF方法,分析了青海地区气温场和树轮宽度场特征;重建了青海过去300年5—6月平均最高气温。分析表明,青海气温场和树轮宽度场第一特征向量相关系数为-0.465(P<0.01),两场的第一特征向量表现为同步变化,气温场和树轮宽度场第一特征向量高值中心位于青海北部的祁连山区和柴达木盆地,而低值中心位于青南高原西南部和东南部;过去300年青海气温大致可分为5冷5暖的变化阶段,存在5个明显的持续增温时段和4个持续降温时段,增温缓慢,降温迅速。最冷的时段为1830s—1840s年代,最长的偏冷期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暖的时段都发生在1930s—1950s年代,最长的偏暖期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以来,青海5—6月平均最高气温持续上升,尤其是80年代到现在,青海地区平均最高气温呈现急剧持续上升;过去300年青海地区5—6月平均最高气温具有2.1、3.1、8.5、25.5a和68.0a的变化准周期;青海5—6月平均最高气温受西风和印度季风影响较大;青海气候场重建序列的变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甚至印度季风区5—6月平均最高气温。(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23期)

李焕,白松竹,王干成[4](2014)在《阿勒泰地区1961—2007年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站1961—2007年共47 a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变换、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阿勒泰地区近47 a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阿勒泰地区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在波动中整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90年代中期后升温趋势明显;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未发生突变;存在着18、12、8、5 a的年际变化周期;其未来变化趋势同过去一致,仍呈上升趋势。≥30℃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与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一致,且也未发生突变,而≥35℃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与前两项则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呈上升趋势,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呈下降趋势,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为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又呈下降趋势。≥35℃高温日数在1974前后发生了突变。(本文来源于《沙漠与绿洲气象》期刊2014年03期)

蔡秋芳,刘禹[5](2013)在《湖北麻城马尾松树轮宽度对气候的响应及1879年以来6~9月平均最高气温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年准确的树木年轮资料是延长现有器测气象记录、获取过去千年来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然而目前我国东南大部分地区树轮气候学研究仍属空白.利用采自鄂豫皖叁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湖北麻城的两组马尾松树轮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的两条标准树轮宽度年表.统计相关分析表明,树轮宽度和降水的关系不明显,而与几乎所有分析月份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都显着负相关,其中HTG0组与6~9月平均最高气温的相关系数最高(r=–0.61,P<0.001).本文重建了湖北麻城地区1879年以来的6~9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历史.重建气温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W"变化型.在重建时段内存在1940~1957年、1971~1998年2个冷期和1959~1970,1999~2011年2个暖期.此外,重建气温可分为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1940年之前气温年际变化较大,极值年出现的频率较高,但是没有明显冷期或暖期出现;1940年以后气温年代际变化增大,极值出现年份相对减少,但是出现了明显的高温期和低温期,并且连续4年以上的冷期和暖期均出现在这一时段内.目前湖北麻城地区6~9月平均最高气温仍在缓慢上升,但是处于温度变化的自然范畴之内.空间相关分析及与周边其他树轮温度重建序列的对比均表明重建的麻城地区6~9月平均最高温度变化可指示其周边较大范围的同期温度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3年S1期)

肖丁木,秦宁生,李金建,李媛媛[6](2013)在《树轮宽度指示的川西色达7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采自川西高原热基沟地区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该地1506—2008年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年表与川西高原色达和壤塘气象站前一年10月至当年9月的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该年表与色达气象站7月平均最高气温相关较好,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63。利用该年表重建了该地区1506年以来的7月平均最高气温序列,通过"逐一剔除法"进行交叉检验,发现重建方程稳定可靠,方差解释量为39.7%。重建序列显示:暖期时段有5个,为1512—1548、1577—1590、1612—1660、1670—1687年和1704—1784年;冷期时段有7个,为1549—1579、1591—1611、1688—1703、1785—1828、1837—1856、1863—1902年和1962—1998年。同时,利用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法进行周期信号检测,发现重建序列存在着显着的周期振荡,主要有80~130年、24~33年、7~16年和2~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3年05期)

张同文,刘禹,袁玉江,魏文寿,喻树龙[7](2011)在《利用树轮资料重建天山中段南坡巩乃斯地区公元1777年来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年轮平均灰度年表重建了天山巩乃斯地区自公元1777年来当年5月至8月平均最高气温,方差解释量达41%(调整自由度后为39%)。过去232年来,巩乃斯地区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存在2个偏冷阶段和1个偏暖阶段。重建序列具有154年、77年、2.7年和2.3年的准周期,并且在1842年前后、1880年前后、1923年前后发生了突变。与北半球平均最高气温网格点资料和多种涛动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巩乃斯地区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不仅反映了区域气候变化,对于大范围气候变化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响应。(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11年06期)

陈建东,金志勇[8](2011)在《“大森林”助推丽水休闲养生城市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丽水市区最高气温达到43.2℃,且40℃以上气温达到连续12天,成为当年全国盛夏气温最高的城市,被列入当年我国的十大气候事件。2007年以来,丽水市党委政府结合丽水实际,开展了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主抓手的养生城市建设。根据丽水市城市气象站点监(本文来源于《丽水日报》期刊2011-08-29)

卞韬,任国玉,连志鸾,张翠华,张玉凤[9](2010)在《石家庄城市与郊县站地面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石家庄地区17个站1955—2006年逐日最低、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16个郊县站与石家庄市区站最低、最高气温的差值。结果表明:各郊县站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均比石家庄市站低,最低气温偏低0.17~2.07℃,16个站平均偏低1.02℃;最高气温偏低0.01~0.55℃,16个站平均偏低0.28℃。郊县站平均最低气温偏低程度在冬季更明显,1月平均达到1.69℃,夏季偏低程度比较弱,但最弱的7月也有0.49℃;最高气温的偏低程度也在冬季明显,但季节性差异没有最低气温大。不论最低气温,还是最高气温,各县(市)站与石家庄市区站之间的差异均存在明显的随时间增大现象,最低气温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增大尤其明显。石家庄市区站地面最低、最高气温记录反映出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0年06期)

郭迎春,段丽茜[10](2010)在《全省平均最高气温4月份偏低4.2℃》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郭迎春 段丽茜)从省气象局了解到,今年4月份,全省平均最高气温为15.9℃,比常年偏低4.2℃;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9.1毫米,比常年偏少0.2毫米。5月份小麦开始扬花灌浆,要浇好灌浆水,防止病虫害;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是导致减产的重(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0-05-04)

平均最高气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18个气象站点1958~2015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区域年、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突变性以及周期性。结果表明:近58年来,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变化最显着。年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且在1972年发生了突变。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显着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季气温日较差呈不显着的下降趋势,以春季和冬季的下降趋势最明显。浑善达克沙地的气温日较差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着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着负相关。该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周期性不明显,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9年和25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均最高气温论文参考文献

[1].曹红芳,秦伟,胡永宁,黄荣凤,秦艳.榆树年轮记录的浑善达克沙地春季平均最高气温[J].中国沙漠.2018

[2].高涛涛,殷淑燕.浑善达克沙地及周边地区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J].江西农业学报.2018

[3].张瑞波,袁玉江,喻树龙,陈峰,张同文.树轮记录的青海过去300年5—6月平均最高气温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16

[4].李焕,白松竹,王干成.阿勒泰地区1961—2007年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变化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4

[5].蔡秋芳,刘禹.湖北麻城马尾松树轮宽度对气候的响应及1879年以来6~9月平均最高气温重建[J].科学通报.2013

[6].肖丁木,秦宁生,李金建,李媛媛.树轮宽度指示的川西色达7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J].中国沙漠.2013

[7].张同文,刘禹,袁玉江,魏文寿,喻树龙.利用树轮资料重建天山中段南坡巩乃斯地区公元1777年来平均最高气温变化[J].第四纪研究.2011

[8].陈建东,金志勇.“大森林”助推丽水休闲养生城市建设[N].丽水日报.2011

[9].卞韬,任国玉,连志鸾,张翠华,张玉凤.石家庄城市与郊县站地面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差异[J].气象科技.2010

[10].郭迎春,段丽茜.全省平均最高气温4月份偏低4.2℃[N].河北日报.2010

标签:;  ;  ;  ;  

平均最高气温论文-曹红芳,秦伟,胡永宁,黄荣凤,秦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