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癌化疗论文-姚琼,沈克平

胃肠癌化疗论文-姚琼,沈克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胃肠癌化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医疗法,胃肠癌,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免疫抑制作用,免疫功能,温经通络,参苓白术散,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胃肠癌化疗论文文献综述

姚琼,沈克平[1](2019)在《胃肠癌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中医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癌化疗后的常见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化疗期间常会出现食欲下降、饮食量减少、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红细胞、血红蛋白同时降低等。免疫功能下降:化疗即化学药物治疗,而大(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报》期刊2019-01-11)

高健慧[2](2016)在《胃肠癌化疗患者应对方式的认知行为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我国胃肠癌发病率高,术后辅助化疗是重要治疗方式。化疗期间,胃肠癌患者症状多、生活质量差,应对方式存在一定问题,消极应对方式多。国内外研究多针对症状干预,鲜见应对方式的干预。应对方式的干预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文献阅读提示干预方案缺乏系统性和结构化,难以提供实践指导。问题解决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中一种拥有6步骤结构化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拟对胃肠癌化疗患者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实施干预方案并评价其效果。以期临床癌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1.检索PubMed,EMBASE,CINAHL,BIOSIS Previews及CBM数据库中2014年前癌症患者中应用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认知行为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最终纳入9篇英文文献,由两名研究者以JBI循证保健中心2014年评价手册对文献质量进行评鉴,以了解国内外癌症患者中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认知行为干预现状,确定干预方案结构及形式。2.根据文献阅读自行编制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访谈了解胃肠癌化疗患者(n=15)对化疗的应对体验,确定干预方案内容。3.根据系统综述及半结构访谈结果构建干预方案初稿,经专家小组会议(n=7)修定形成终稿。4.采用类实验研究实施并评价干预方案。便利抽取上海市某叁甲医院胃肠癌化疗患者63人,根据住院号的奇偶,奇数分入干预组(n=32),偶数分入对照组(n=31)。干预组给予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认知行为干预加常规肿瘤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肿瘤护理;采用问卷调查,使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癌症治疗功能评价普适性量表(FACT-G)、社会问题解决能力量表(SPSI-R),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数据收集。运用SPSS19.0中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y 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干预前后差值(组间)变化,评价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应对方式、生活质量、问题解决能力的改变效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自身干预前后(组内)变化,评价干预方案对自身应对方式、生活质量、问题解决能力的改变效果;5.采用半结构访谈,了解干预组中患者(n=23)干预后自身应对体验的具体改变及对干预的评价。【结果】1.系统综述提示:干预对象聚焦新诊断癌症化疗、TNM分期Ⅰ~Ⅲ期的患者;干预时间平均9.2周、次数平均7.3次;干预形式聚焦面对面结合电话;干预方法为放松疗法;干预工具为干预手册及问题解决工作单;干预内容针对化疗身心症状;干预者具备心理学或临床背景;干预结局指标为应对方式、生活质量、问题解决能力;测评时间为干预前及干预后。2.质性研究结果:共析出4个主题,分别为认知体验、情绪体验、症状体验、应对体验。3.专家小组会结果:肯定了干预方案可行性。对于干预方案的形式,建议个体化、减少干预次数(8次减为6次)、简化干预手册及工作单内容;对于干预实施,建议干预时机选择化疗初期且化疗次数≤4次为佳、实施中须调动患者积极性确保顺利完成。4.类实验研究结果:(1)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n=63),干预前基线人口社会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及结局指标——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及问题解决能力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基线可比性。(2)干预实施:32名干预组患者共计出现147个问题,其中生理问题112个,心理问题35个。主要身心问题为食欲不佳、手足综合征、担心后续化疗、担心病情恶化;干预后95个问题患者自评解决或改善,主要身心问题为:食欲不佳、手足综合征、担心病情恶化;干预后52个问题患者自评未解决,主要身心问题为:检验指标下降、胃部不适、担心工作及经济。(3)干预后比较:(1)应对方式,两组“面对”应对的差值(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面对”增加大于对照组;干预组自身前后“面对”应对(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2)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总分、生活质量的情绪状况、功能状况的差值(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总分、情绪、功能状况改善大于对照组;干预组自身前后社会家庭状况(组内)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对照组自身前后生理状况、生活质量总分(组内)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得分低于干预前;(3)问题解决能力,两组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值(组间)及两组自身前后(组内)均无统计学意义。5.干预后半结构访谈结果:共析出4个主题,分别为患者应对的改变、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患者问题解决能力的改变、患者对干预评价高需求大。【结论】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质性研究及专家小组会议严谨地构建干预方案。通过类实验实施干预,并对干预后的干预组患者采用半结构访谈,进一步佐证并补充量性结果。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认知行为干预可帮助胃肠癌化疗患者解决身心问题、增加积极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胃肠癌化疗患者对干预评价高且需求大。(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段晓磊,方芳,朱大乔,徐燕[3](2015)在《胃肠癌化疗病人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胃肠癌化疗病人的症状频率、严重度、困扰度以及生活质量现状,以期为提高胃肠癌化疗病人的症状管理,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描述性设计,方便抽样法,采用症状评估量表(MSAS)以及FACT-G量表对494例胃肠癌化疗病人进行测评。[结果]胃肠癌化疗病人生理症状负担得分为(1.15±0.58)分,心理症状负担得分为(0.62±0.36)分,总困扰指数得分为(1.35±0.62)分,MSAS总分为(0.92±0.45)分;生活质量得分为(67.87±11.17)分;(除社会/家庭维度与生理状况维度无相关性外)症状负担各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均有相关性;多元回归结果显示,生理症状负担与心理症状负担均为生活质量较强的影响因素(R=0.590,P<0.001)。[结论]胃肠癌化疗病人的症状负担较重,生活质量不高,症状负担某些维度可以较好地预测生活质量,医务人员应重视对病人症状负担的评估,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5年20期)

宋利[4](2014)在《帕洛诺司琼在胃肠癌化疗过程中止吐的疗效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探析帕洛诺司琼在胃肠癌化疗过程中止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胃肠癌化疗患者进行分析,在治疗观察的过程中,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帕洛诺司琼的治疗效果。通过两组的分析,将所有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帕洛诺司琼在胃肠癌化疗过程中的临床止吐效果。结果在急性呕吐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延发性呕吐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有一些区别。其中在对照组的观察中,帕洛诺司琼和恩丹西酮治疗以及格拉司琼组也有区别。结论通过临床分析,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过程中,帕洛诺司琼对于治疗胃肠癌患者的止吐效果比较明显。在化疗的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效果快,无论是急性呕吐还是延发性的呕吐,效果都十分的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03期)

胡星[5](2013)在《香菇多糖注射液提高胃肠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液提高胃肠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肠癌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化疗,即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香菇多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中的胃肠癌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为(42.6±7.8)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47.0±7.5)分;试验组中的胃肠癌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为(43.0±8.5)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8.0±6.9)分,试验组患者的生活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肠癌化疗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取香菇多糖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好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3年36期)

段晓磊[6](2013)在《胃肠癌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在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胃肠癌化疗患者的症状负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查其应对方式在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为改善胃肠癌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首先,经文献分析法,构建基于不适症状理论和应对理论的概念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测量工具(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MSAS症状评估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FACT-G),分别测量患者的症状负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采用方便抽样,抽取上海市某综合性叁甲医院494名胃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率为91.48%。采用SPSS17.0和AMOS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统计描述;采用参数检验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症状负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检验胃肠癌患者应对方式在其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本研究胃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负担较重,各分量表得分水平分别为生理症状负担1.150.58,心理症状负担0.620.36,总困扰指数1.350.62,MSAS总分0.920.45;胃肠癌患者平均有(13.236.57)个症状;症状发生率在15.2%~85.6%之间;症状负担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居住方式、病程、白细胞计数和KPS评分;本研究胃肠癌患者应对方式状况如下:面对维度得分19.033.52,回避维度得分14.812.93,屈服维度得分11.594.01,除面对维度低于常模外(p=0.004),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均高于常模(p﹤0.001);影响因素结果有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工作状态、家庭经济状况和病程。本组胃肠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所有条目均分为2.61,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为社会家庭状况(条目均分3.31)﹥情感状况(条目均分2.93)﹥生理状况(条目均分2.32)﹥功能状况(条目均分2.03),一般资料中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的为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和病程。应对方式的不同维度在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间具有部分或完全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所得叁个结构方程,可解释生活质量各维度总变异量大小为5.8%~49.6%。面对应对方式所起中介效应占其所在路径总效应的7.0%~9.04%;回避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其所在路径总效应的32.7%~100%;屈服的中介效应占其所在路径总效应分别达到12.97%、35.34%、54.26%和100%,屈服为中介变量的路径可解释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变异量为6.8%~49.6%。【结论】胃肠癌患者存在诸多症状负担,采取多种应对方式;症状负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两两相关,症状负担、应对方式均可直接预测其生活质量;叁者均受到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情况的影响;胃肠癌患者的应对方式在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间具有中介效应,其中屈服的中介效应最为显着,屈服的应对方式会增强症状负担对生活质量的负性作用,采取面对或回避的应对方式可以减缓症状负担对生活质量的负性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3-06-01)

王达,潘春球,韩述岭,余壁湘,曾灿辉[7](2012)在《香菇多糖注射液提高胃肠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香菇多糖注射液对胃肠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17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香菇多糖注射液+全身化疗,对照组仅行全身化疗,2周期后评定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问卷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香菇多糖组在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指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疲乏、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可改善胃肠癌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及毒副反应,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24期)

郭苗苗,袁玲,李善萍,丁艳,王丽丽[8](2012)在《胃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及分析胃肠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46例胃癌及大肠癌化疗的患者,采用主观综合评定法(SGA)调查其总体营养状况,同时采用询问和称重法相结合的膳食调查方法对其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及比较分析。结果患者体质量(58.39±6.16)kg,体重指数19.23±2.60,血红蛋白(114.76±18.94)g/L,淋巴细胞计数(1.38±0.36)109/L,血清白蛋白(35.94±6.18)g/L;不同营养状况患者比较,除体质量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及胃癌患者与男性及肠癌患者相比,其营养状况不易改善(P<0.05,P<0.01);年龄与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改变无明显的关系(P>0.05)。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锌摄入量大于均值的患者其营养状况改善显着好于小于均值的患者(均P<0.01)。结论患者总体处于轻度营养不良状态;保证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有重要作用;实施饮食护理过程中应根据疾病诊断、性别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2年19期)

陈音,钟美佐,陆明[9](2012)在《康艾注射液对胃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对胃肠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2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对照组和(n=20)。治疗组用康艾注射液加化疗,并与单纯化疗组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30%,KPS提高率分别为59%,30%,Ⅲ°以上不良反应,分别为1例和6例,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艾注射液可改善胃肠癌化疗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化疗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2年19期)

郭苗苗,袁玲,俞玲[10](2012)在《饮食干预对改善胃肠癌化疗病人营养状况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改善胃肠癌化疗病人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对246例胃肠癌化疗病人进行饮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结果]饮食干预后营养良好及轻、中度营养不良病人比干预前明显增多(P<0.05)。[结论]保证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可改善胃癌及大肠癌化疗病人营养状况,护士需了解饮食方面的相关知识,对化疗病人进行饮食干预,改善其营养状况。(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2年20期)

胃肠癌化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我国胃肠癌发病率高,术后辅助化疗是重要治疗方式。化疗期间,胃肠癌患者症状多、生活质量差,应对方式存在一定问题,消极应对方式多。国内外研究多针对症状干预,鲜见应对方式的干预。应对方式的干预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文献阅读提示干预方案缺乏系统性和结构化,难以提供实践指导。问题解决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中一种拥有6步骤结构化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拟对胃肠癌化疗患者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实施干预方案并评价其效果。以期临床癌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1.检索PubMed,EMBASE,CINAHL,BIOSIS Previews及CBM数据库中2014年前癌症患者中应用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认知行为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最终纳入9篇英文文献,由两名研究者以JBI循证保健中心2014年评价手册对文献质量进行评鉴,以了解国内外癌症患者中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认知行为干预现状,确定干预方案结构及形式。2.根据文献阅读自行编制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访谈了解胃肠癌化疗患者(n=15)对化疗的应对体验,确定干预方案内容。3.根据系统综述及半结构访谈结果构建干预方案初稿,经专家小组会议(n=7)修定形成终稿。4.采用类实验研究实施并评价干预方案。便利抽取上海市某叁甲医院胃肠癌化疗患者63人,根据住院号的奇偶,奇数分入干预组(n=32),偶数分入对照组(n=31)。干预组给予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认知行为干预加常规肿瘤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肿瘤护理;采用问卷调查,使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癌症治疗功能评价普适性量表(FACT-G)、社会问题解决能力量表(SPSI-R),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数据收集。运用SPSS19.0中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y 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干预前后差值(组间)变化,评价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应对方式、生活质量、问题解决能力的改变效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自身干预前后(组内)变化,评价干预方案对自身应对方式、生活质量、问题解决能力的改变效果;5.采用半结构访谈,了解干预组中患者(n=23)干预后自身应对体验的具体改变及对干预的评价。【结果】1.系统综述提示:干预对象聚焦新诊断癌症化疗、TNM分期Ⅰ~Ⅲ期的患者;干预时间平均9.2周、次数平均7.3次;干预形式聚焦面对面结合电话;干预方法为放松疗法;干预工具为干预手册及问题解决工作单;干预内容针对化疗身心症状;干预者具备心理学或临床背景;干预结局指标为应对方式、生活质量、问题解决能力;测评时间为干预前及干预后。2.质性研究结果:共析出4个主题,分别为认知体验、情绪体验、症状体验、应对体验。3.专家小组会结果:肯定了干预方案可行性。对于干预方案的形式,建议个体化、减少干预次数(8次减为6次)、简化干预手册及工作单内容;对于干预实施,建议干预时机选择化疗初期且化疗次数≤4次为佳、实施中须调动患者积极性确保顺利完成。4.类实验研究结果:(1)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n=63),干预前基线人口社会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及结局指标——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及问题解决能力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基线可比性。(2)干预实施:32名干预组患者共计出现147个问题,其中生理问题112个,心理问题35个。主要身心问题为食欲不佳、手足综合征、担心后续化疗、担心病情恶化;干预后95个问题患者自评解决或改善,主要身心问题为:食欲不佳、手足综合征、担心病情恶化;干预后52个问题患者自评未解决,主要身心问题为:检验指标下降、胃部不适、担心工作及经济。(3)干预后比较:(1)应对方式,两组“面对”应对的差值(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面对”增加大于对照组;干预组自身前后“面对”应对(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2)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总分、生活质量的情绪状况、功能状况的差值(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总分、情绪、功能状况改善大于对照组;干预组自身前后社会家庭状况(组内)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对照组自身前后生理状况、生活质量总分(组内)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得分低于干预前;(3)问题解决能力,两组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值(组间)及两组自身前后(组内)均无统计学意义。5.干预后半结构访谈结果:共析出4个主题,分别为患者应对的改变、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患者问题解决能力的改变、患者对干预评价高需求大。【结论】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质性研究及专家小组会议严谨地构建干预方案。通过类实验实施干预,并对干预后的干预组患者采用半结构访谈,进一步佐证并补充量性结果。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认知行为干预可帮助胃肠癌化疗患者解决身心问题、增加积极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胃肠癌化疗患者对干预评价高且需求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肠癌化疗论文参考文献

[1].姚琼,沈克平.胃肠癌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中医疗法[N].上海中医药报.2019

[2].高健慧.胃肠癌化疗患者应对方式的认知行为干预[D].第二军医大学.2016

[3].段晓磊,方芳,朱大乔,徐燕.胃肠癌化疗病人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5

[4].宋利.帕洛诺司琼在胃肠癌化疗过程中止吐的疗效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

[5].胡星.香菇多糖注射液提高胃肠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

[6].段晓磊.胃肠癌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在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

[7].王达,潘春球,韩述岭,余壁湘,曾灿辉.香菇多糖注射液提高胃肠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

[8].郭苗苗,袁玲,李善萍,丁艳,王丽丽.胃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

[9].陈音,钟美佐,陆明.康艾注射液对胃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

[10].郭苗苗,袁玲,俞玲.饮食干预对改善胃肠癌化疗病人营养状况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

标签:;  ;  ;  ;  ;  ;  ;  ;  ;  ;  

胃肠癌化疗论文-姚琼,沈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