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血液流变检测的意义及必要性

恶性肿瘤血液流变检测的意义及必要性

储怀祝张成武(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恶性肿瘤是当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精神及疾病对机体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机体血液流变性发生变化,血液粘滞度增高,并与其预后和血栓形成的风险相关。本文就恶性肿瘤引起血液高凝以及高粘滞状态的血液易引起肿瘤转移的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55-01

目前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当前国内外对恶性肿瘤进行血液流变学研究较少,血液粘滞因素在反映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以及其发生、生长及扩散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应当深入探究。

血液流变学是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通常人们所说的血流变检查,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血液流变学检查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发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液流变学家DintenfassL指出,血液流变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心血管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中利用血液粘滞诸因素,并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对其严重程度与治疗进程进行判断[1]。现就恶性肿瘤引起血液高凝以及高粘滞状态的血液易引起肿瘤转移的机制作一综述。

1.研究已经证实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黏状态[2],恶性肿瘤引起机体血液的高黏滞状态又两种机制:

1.1一种机制是肿瘤细胞产生组织因子,该组织因子与因子Ⅶ一起组成有效的促凝因子,通过外源性凝血途径,直接激活因子X。

1.2另一种是肿瘤细胞可表达出一特殊的、不依赖于因子与因子Ⅶ而直接激活因子X的酶,称为癌促凝素。

1.3二种主要机制作用下,导致血液中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升高,而表现血液高黏滞状态[3]。

2.高粘滞状态的血液有利于肿瘤转移:

2.1在高黏血液中,血液流速较慢,肿瘤细胞易形成癌栓,且易与血管壁接近和黏附。

2.2在高黏状态下,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的作用变得极为活跃,肿瘤细胞分泌的血小板凝集活性因子促进血小板在肿瘤细胞表面聚集、变形和脱颗粒,肿瘤细胞表面被血小板遮掩,肿瘤特异性抗原更不易被宿主免疫监控系统识别,保护了肿瘤细胞不被宿主免疫细胞破坏。

2.3高黏血液可以减少由于微血管挤压引起肿瘤细胞或癌栓的机械损伤。因此血液高黏状态是癌转移、复发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之一[4]。

2.4肿瘤细胞也可改变红细胞的表面电荷,使其减少;红细胞表面产生黏着性物质及某种分子的媒介作用使其相互结合,而细胞内钠离子增加,引起细胞水肿,细胞体积增大,刚性增加,变形能力减弱[5],从而导致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沉增快,使血黏度增高,血流中的肿瘤细胞不能被破坏杀灭。凝血系统的改变、血黏度的增高,产生血管内凝血,使小血管微血栓形成,肿瘤细胞不易进入血流中,易于着陆于身体某处,成为日后的转移病灶[6]。

3.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与凝血系统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并影响恶性肿瘤的生长和传播[7]。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潜在的凝血酶原活性,提高肿瘤细胞的黏附力和生长速度,提高血小板的黏附能力,促进血管内凝血[8]。血小板在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一,肿瘤细胞诱导血小板聚集能大大促进癌栓的形成,从而使肿瘤细胞由于机械阻力而滞留于毛细血管;其二,血小板释放的物质能诱导内皮细胞收缩而暴露出内皮下基质膜,便于细胞吸附于基质膜以及细胞从血液侵袭进入组织;其三,血小板还可通过释放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细胞在转移灶部位的克隆和生长[4]。

4.展望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且患者体内存在高凝、高黏、高聚的状态,因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是当前防治恶性肿瘤的一条新途径。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研究,对判定疗效及监视复发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液粘度的测定,如筛选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浆粘度的增高者,结合大体类型及生长方式等指标,对容易发生血行转移人群做出判定,以及测定红细胞刚性指数并结合其它检查,对恶性肿瘤的转移做出判断,可协助指导治疗。在治疗方面,如何降低恶性肿瘤引起的高粘滞血症,如何辅助于化疗,提高其疗效,都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可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为患者使用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找到治疗肿瘤的方法、减少复发、疗效观察提供了较大的临床意义及参考价值,将来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及评估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intenfass,LBloodViscosityfactorsindiagnosisandaetiol—ogyofthromboembolicdisorders[J].Vienna,1973,354.

[2]王小侠,周剑影,郭传葵.伴有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2,12(3):238-239.

[3]MurryJC.肿瘤的凝血异常[J].国外医学肿瘤分册,1993,19(3):163.

[4]曹世龙.肿瘤学新理论与新技术[J].上海:上海科技教学出版社,1997:464.

[5]杨晓静,展凤霞,王传新.肝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2002,12(2):27-28.

[6]董汉宣,陆佩芬,王晓谭.肺癌手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微循环,1999,3(4):210-211.

[7]AmirkhosraviM,FrancisJL.CoagulationactivationbyMC28fibrosarcomacellsfacilitateslungtumorformation[J].ThrombHaemost,1995,73(1):59.

[8]NierodzikML,KajumoF,KarpatkinS.Efectofthrombintreatmentoftumorcellsonadhesionoftumorcellstoplateletsinvitroandtumormetastasisinvivo[J].CancerRes,1992,52(12):3267.

标签:;  ;  ;  

恶性肿瘤血液流变检测的意义及必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