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线分析法的城市高度控制研究——以西安市雁塔北路为例

基于视线分析法的城市高度控制研究——以西安市雁塔北路为例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82

摘要:西安城市规划管理中建筑高度多数因为历史文化遗存而控制,也成为西安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管控要素。视线分析是确定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周边建设高度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视觉原理为基础,结合可视区域、景别区域两个层面的分析,通过以西安市雁塔北路高度控制为例的量化研究,将城市景观的感官认知转化为可量化的控制指标,并采用分区分级管控方式,提出具体的高度控制要求,实现西安市雁塔北路周边建筑高度的合理控制,为其他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地区的高度控制予以借鉴。

关键词:视线分析;高度控制;西安

1.引言

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西安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存的各类历史遗迹是西安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印记,也成为影响西安城市空间格局、建筑形态重要因素。西安城市规划管理中建筑高度的多数因为历史文化遗存而控制,也成为西安市不同区其他城市的在建设管控中的重要要素。目前西安市的高度控制方式分为区域控制、廊道控制两类,其中以明清老城区、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为代表的区域高度控制,重点为保护历史空间格局与整体环境风貌;另一种则以钟楼、大雁塔为代表的廊道控制,重点保护城市空间轴线的延续与视线通廊的视觉可达性,本次只针对以廊道为主的高度控制方法进行研究(见图1)。

图1规划研究框架图

2.现状分析

2.1研究对象及范围

大雁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已经成为西安市重要的地标性历史建筑,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均将大雁塔及其周边环境作为重要的控制区域。本次研究以大雁塔与和平门之间的雁塔北路作为对象,研究范围从和平门至大雁塔长约2800米,对其周边一个街区内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整体建筑高度控制区规模约1.4平方公里。

2.2现状建设情况

1)现状建筑高度

由于该区域处于老城区,多数建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周边分布众多的科研院校及家属区,研究范围内以12-24米的多层板式住宅、小体量商业建筑为主,呈线性沿街分布。但从本世纪初,高层建筑开始逐步出现并以住宅建筑呈组团状分布在建东街-友谊路、建设路-南二环区间,总计22栋,其中最高为32层,最低10层。

2)天际轮廓线

雁塔北路沿街天际轮廓线整体起伏变化较平缓,在局部地段由于高层建筑的存在使得天际轮廓线发生突变。

3)景观轴线

和平门——大雁塔的景观轴线基本保持畅通,但雁塔北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已经在局部地段对景观轴线产生影响,且雁塔北路周边地区开发建设缺乏城市设计引导,尤其是沿雁塔北路两侧建设呈现混乱无序状态。

2.3研究重要性

1)传承历史文化价值

西安市雁塔北路在唐长安城方格网空间布局中从南至北串联了太液池——含元殿——丹凤门——大雁塔等重要历史遗迹节点,是古代城市空间格局在现代城市空间的投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2)提升现代空间价值

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修建、西安火车站的改扩建、西安城墙解放门的复原、大雁塔北广场的建设等多个城市重点工程实施,使得雁塔北路在现代城市空间中成为大明宫宫殿轴、唐皇城景观轴、大雁塔通视走廊轴等多条城市空间轴线的叠加区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现代空间价值。

3)完善区域规划管控

在《大明宫地区保护与改造总体规划》、《西安唐皇城复兴规划》、《曲江新区空间高度控制研究》均对该条轴线周边的高度进行控制,仅“和平门-大雁塔”段尚未进行相关高度控制,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对整段城市空间控制的完善。

4)延续城市规划构想

《西安市控制市区建筑高度的规定》中提出南门至大雁塔、大雁塔至青龙寺遗址、青龙寺遗址至东门三条重点文物古迹通视走廊;《唐皇城复兴规划》在景观系统中提出从火车站到和平门的城市景观轴线构想;《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提出构建以大雁塔为中心的七条视线通廊。上述构想最终均未得到正式落实与审批,本次研究是针对诸多上位规划中关于“和平门-大雁塔”段城市规划构想的延续,并将其在城市实体空间的具体落实。

3.基于视线分析法的高度研究

3.1视觉原理

1)可视区域

视点与景物距离为250~270m时,能看清景物的轮廓及细部;距离小于500m时,可看见景物整体形象,但是看不到景物细部;正常人的视力4km以外的景物不易看到,4km以内能看到模糊的形象。

2)景别区域

距离观察点背后500米以内的景物称之为近景,距离在1200米以内的景物称之为中景,1200米以外的景物称之为远景,景别的远近程度决定建筑高度控制的差异性。

3.2高度控制研究思路

可视区域与景别区域的理论基础对西安市雁塔北路沿线的控制具有双重概念,一方面以大雁塔为站点,从大雁塔向北眺望本次规划研究区域将作为城市的可视区域,按照可视区域的视线分析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另一方面是以大雁塔作为被观察对象,从南向北观看大雁塔,其背后的本次规划研究区域将成为大雁塔的城市背景,按照景别区域的远近程度进行研究与分析。

1)基于大雁塔为站点的视觉研究

规划以大雁塔为站点,保证目所能及之处城市空间、建筑高度的合理控制。按照人视觉的可视范围将雁塔北路划分为三段:可视清晰区域、可视可见区域、可视模糊区域,具体为:可视清晰区域:大雁塔-大雁塔北广场范围,距离大雁塔约250米,该区域能看清景物的轮廓及细部;可视可见区域:大雁塔北广场-西影路范围,距离大雁塔约500米,该区域可以看见景物整体形象,但看不到景物细部;可视模糊区域:西影路-和平门范围,距离大雁塔约4000米,该区域内仅能看到模糊的建筑形象、轮廓(见图2)。

图2基于大雁塔为站点的视觉区域

2)基于大雁塔为观察点的视觉研究

规划同时考虑到大雁作为西安市重要的地标性建筑,保证其在该区域城市空间的视觉主导作用。按照以大雁塔为观察点的可视范围将雁塔路周边作为大雁塔的景观背景,划分为三段:近景、中景、远景。具体为:近景:大雁塔外侧距离在500米以内的城市空间称之为近景,必须保持与大雁塔视觉景观的连续特征,同时与中景、主要景象建立起一致的秩序关系;中景:大雁塔外侧距离1200米以内的城市空间称之为中景,使大雁塔在视觉景观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保持景观视觉界面应有的和谐统一;远景:大雁塔外侧1200米以外的城市空间称之为远景,必须使其退后到及其次要的位置,作为大雁塔地标性建筑的陪衬(见图3)。

图3基于大雁塔为观察点的视觉区域

3.3控制要素

以大雁塔为中心的“和平门-大雁塔”段视线通廊是西安历史与现代叠加的重要城市区域,在空间上的投影即为雁塔北路视线廊道,本研究主要控制“和平门-大雁塔”段视线廊道的宽度及建筑高度。基于和平门-大雁塔视线基本上与雁塔路道路中心线重合,因此可采用道路红线进行控制,便于实际规划建设管理的操作实施。

3.4分区分级管控

规划采用分区、分级的管控方式。分区即依据人类视线特点、现状建设情况、上位规划控制、视觉景观连续等原则,按照近景、中景、远景控制原则将该区域划分为远景:环城南路-建东街段、建东街—南二环段、中景:南二环—西影路段、近景:西影路—大雁塔段四个区域。分级即针对每个地段进行建筑高度的不同级别控制,结合雁塔北路50米宽道路红线寬制定建筑高度控制分级为:9米-12米-18米-24米-36米-50米-60米。其中9米、12米、18米、24米、36米、50米的高度限定主要遵循《西安历史文化名称保护条例》对城墙外侧的建筑限高要求,60米高度限定是考虑到该高度与大雁塔第七层檐口高度一致,同时依据《抗震防灾设计规范》满足雁塔北路作为城市应急通道的需求,具体高度控制及要求如下:

1)环城南路-建东街段高度控制

该区域为大雁塔的远景区,在《西安历史文化名称保护条例》中对该区域进行了高度控制,提出环城路外侧红线以外的建筑高度,应当各以60米距离为过渡区,从24米以下向36米以下、50米以下递升。该段建筑高度控严格制遵循《西安历史文化名称保护条例》的限高要求,并在高度交叉区域从严控制。

2)建东街—南二环段高度控制

该区域为大雁塔的远景区,建议建筑整体应退后到极其次要的位置,作为大雁塔主景观面的“陪衬”存在,以雁塔北路为中心进行四级高度控制。其中一级控制区为雁塔北路道路红线两侧各外扩5米,控制宽度为60米,控制区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2米;二级控制区为一级控制区外扩10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24米;三级控制区为二级控制区外扩10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60米;高度协调区为三级控制区外侧50米,原则不对该区域建筑高度进行限定,但建筑形体需采取退台的形式进行高度变化,局部地段可结合城市空间塑造要求进行拔高,以形成丰富多变的城市界面。

3)南二环—西影路段高度控制

该区域为大雁塔的中景区,区域内的建筑在体量、色彩、风格、立面处理都处于从属地位,保持景观视觉界面的和谐和统一,以大雁塔为中心进行三级高度控制。其中一级控制区为雁塔北路道路红线两侧各外扩5米,控制宽度为60米,控制区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2米;二级控制区为一级控制区外扩20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24米;三级控制区——二级控制区外扩50米为三级控制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60米,由于该区域处于中景区,因此建筑高度严格控制在60米以内,不设置高度协调区。

4)西影路—大雁塔段高度控制

该区域为大雁塔的近景区,构筑物的体量、形体、风格以及空间尺度需与大雁塔形成对应关系,保持视觉连续的特征。该区域现状为大雁塔北广场,严格控制广场内构筑物的高度,进行三级控制。其中一级控制区控制宽度为100米,规定构筑物高度不得超过9米;二级控制区为一级控制区外扩25米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2米;三级控制区为二级控制区外扩25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8米。该区域的建筑高度必须满足大雁塔文保规划的控制要求。

4.高度管控措施

在依据视线分析法提出雁塔北路建筑高度控制的基础上,对于该限高区域内的建设项目提出相应的控制原则,加强规划的管理与审批,以保障项目建设方案在严格高度控制下的弹性设计。

4.1整体性管控

新建建筑需与周边建筑保持整体一致性,建议高层建筑与组团形式出现,将极大减少以单体出现对视线廊道的影响。规划结合雁塔北路现状设置两处高层聚集区:建东街——友谊路高层聚集区,依托万达广场、天域凯莱大酒店形成商业、娱乐高层区;建设路——南二环高层聚集区,依托赛格、赛博、百脑汇电脑城等形成电子交易、商务办公高层区。

4.2遮挡性管控

新建建筑可利用现状建筑进行视线遮挡,退出主要景观轴线,保证新建建筑不影响轴线内的视线通畅。通过视线遮挡能实现新建建筑与现状建筑空间上的关联性,并在雁塔北路的特殊地段实现新建与保留的平衡,延续城市空间的整体肌理。

4.3美学原则管控

新建建筑的体量、色彩、形式要与雁塔北路城市风貌相符合,与人的使用尺度相关联,建筑呈现一种以大雁塔为视觉背景的协调基调。对整体建筑体量、高度进行美学控制,对作为大雁塔背景的背景建筑轮廓进行控制,并对沿街建筑色彩、风格、形式进行控制。

5.结语

随着城市中心城区建设量的饱和,城市建筑高度与周边景观协调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富集的老城区,建筑高度的控制在城市发展中愈发收到重视。本次研究探索视线分析法在城市建筑高度控制中的应用,这一方法通过可视区域、景别区域的两个概念,对以廊道为特征的高度控制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未来为了更好的对城市建设高度进行管控,还需加强GIS在高度控制中的研究应用,真正实现城市景观的感官认知转化为可量化的控制指标。

参考文献:

[1]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平门-大雁段”段城市设计研究[R].西安: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

[2]彭建东,丁叶,张建召.多维视线分析:人行动态视感分析维度下的高度控制新方法[J].规划师,2015,(3).

[3]黄明华,刘伟凯,马琰.山城一体背景下城市总体建筑高度控制策略——以华阴市为例[J],规划师,2015,(6).

[4]任君为,陆慕秋.基于视线廊道分析的城市设计高度控制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17,(1).

[5]谢晖,周庆华.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外围空间高度控制初探——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4,(3).

标签:;  ;  ;  

基于视线分析法的城市高度控制研究——以西安市雁塔北路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