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差倍增法论文-陈晓锋,潘海飞

频差倍增法论文-陈晓锋,潘海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频差倍增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铯原子频标,自动检定系统,频差倍增法,多通道

频差倍增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锋,潘海飞[1](2013)在《基于频差倍增法的多通道铯原子频标检定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测控、导航、雷达等领域,为了保证时间和频率的统一,需要对时统的铷钟及高稳晶振等设备进行高精度频率测量。根据频差倍增法测试原理,以铯原子频率标准FTS4040A为核心,设计开发了一套多通道的铯原子频标自动检定系统。首先介绍了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情况,分析了频率测量系统常用的频差倍增技术,然后对基于频差倍增法的测试原理以及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同时检定14台被检设备各项指标的能力,并提高了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3年12期)

阳丽[2](2012)在《采用频差倍增法的高精度时域频率稳定度测量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测量技术由来已久,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理论和多项技术领域的学科,在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频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航、导弹、雷达、空间探索以及宇宙飞行工作的开展,需要有高稳定度高精度的频率源如原子频标、石英晶体振荡器以及频率合成器。对于频率源来说,频率稳定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近叁十多年来,频率稳定度测量所达到的指标越来越高。然而在测量精度与仪器的成本,复杂程度和应用条件之间存在着矛盾,具有高精度,低成本,和简单结构的测量仪器备受欢迎。我们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研究满足这样一种要求的测量系统,具有较高测试精度,同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方便应用的频率稳定度测试仪。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频率稳定度测量技术的发展做了概述,然后详细介绍了频率稳定度的时域和频域表征形式,接着探究了五种影响频率稳定度的噪声,然后分析了各种频率稳定度测量的优劣,本论文采用的是频差倍增法。该测量方法测量结果采用计数器来显示,完成信号取样方差的测量,是一种比较测量法。直接的频差倍增法对频标的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测量达不到高精度,为了达到测量精度的要求,于是采用“频差-倍增”,这种方法将频差也就是不稳定值△f和被测信号经倍增器扩大,再用计数器测量处理过的信号。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的原理框架。本测量系统是一种基于单片机计数和控制的高精度频率稳定度测量系统。接下来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详细介绍了各个硬件模块的设计过程,从芯片的选择到硬件电路的设计,不仅给出了相关电路图,同时对主要芯片进行了深入介绍和分析。在硬件设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然后介绍了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系统采用单片机采样处理,并把数据通过液晶显示,同时可以通过串口传给上位机。论文最后介绍了硬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并给出了系统测量的实验数据,对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叶玲玲,石明华,沈小青,高申翔,楼杨[3](2012)在《基于频差倍增法的频率标准装置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天测控及广电电力领域,为了保证时间和频率统一,需要对时统的铷钟及髙稳晶振等设备进行高精度频率测量。采用了一种以铯原子频率标准为参考,基于频差倍增法构建的频率标准装置,根据频差倍增法测量原理,推导了测量铷钟及髙稳晶振过程中数据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测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实测数据计算,对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评定结果表明,标准装置符合铷钟及髙稳晶振的检定规程要求,能够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甘晓翠[4](2008)在《短期频率稳定度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这些频率源的频率稳定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雷达、导航、宇宙飞行、导弹以及空间探索工作的开展,需要有高精度高稳定度的频率源如频率合成器、石英晶体振荡器以及原子频标。频率稳定度是现代精密振荡器的重要特性之一,对于频率稳定度的测量,不仅可以确定振荡器性能的优劣,而且还推动了精密振荡器的研制和发展。近叁十多年来,频率稳定度指标提高了7个量级,由10-8提高到10-15,甚至更高。频率稳定度的测量有许多方法,本课题采用的是频差倍增法,这是在频率稳定度时域测量领域里广泛应用的一种测量方法。该法是一种比较测量法,采用计数器作为测量显示器,实现取样方差的测量。可以使用通用计数器直接测量频率源信号频率,但是不能高精度的测量频标的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只能观测10-6至10-7量级的频标信号。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采用“频差-倍增”,将被测信号和频差即不稳定值Δf经倍增器扩大,扩大后的信号再用计数器直接测频,同时利用计数器的闸门时间T来控制取样时间。由于频率源信号的稳定度特性的定义表征,测量技术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不统一,尤其在给出的频率源信号特性指标概念的混乱,使得同一测量对象由于测量方法不一样,表征不同,数据处理也不同,其结果也不同。我国在1976年2月和1977年12月分别通过了各类频标的频率稳定度的表征,明确规定采用阿仑方差作为频稳的时域表征量,对原子频标还建议采用相对频率起伏谱密度作为频稳的频域表征量本文对频率稳定度的测量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全文结构安排如下:1.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并简要介绍课题方案的选择和系统框图;2.介绍测量频率稳定度的理论基础,频率表征的两个方面:时域和频域;介绍常用的几种频率稳定度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3.简要介绍系统的总体硬件实现方案,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芯片,对硬件电路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并给出相应的硬件电路图,以及本系统中的主要芯片模块进行详细阐述,并给出模块的实现结构框图及后期对系统进行的优化;4.简要介绍后继对数据进行测量的软件部分;5.对全文及课题项目进行概括性总结,并明确下一步有待进行的工作和一些改善系统性能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曾铮[5](2008)在《短期频率稳定度时域测量方法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对非标准信号需要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然而在测量精度与仪器的成本,复杂程度和应用条件之间存在着矛盾,具有高精度,低成本,和简单结构的测量仪器备受欢迎。我们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研究满足这样一种要求的测量系统,具有较高测试精度,较宽测试范围,同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方便应用的短期频率稳定度测试仪。本论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短期频率稳定度的测量技术的发展,对这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初步的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频率源输出噪声模型,及其在时域频域不同的表示形式;短期频率稳定度的物理意义及其表征,包括在时域和频域的表征,以及这两种表征之间的联系和换算方法;接着阐述了阿伦方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了短期频率稳定度时域频域测量的常用方法,主要介绍了差频周期法,频差倍增法等;以及这些方案在电路中引入相位噪声的情况。然后根据具体给出的指标,我们用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测量短期频率稳定度的方法和过程。选用频差倍增法,分叁个部分:频率发生部分,频差倍增部分和混频调制部分,设计完整的硬件电路,整机自校精度达到10 ?1 3/s量级。并对其噪声性能做了比较详细地说明和分析。针对频差倍增方案实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选用另一种短期频率稳定度的时域测量方法,双混频时差法再次实现短稳的测量,详细论述了双混频方案的测量原理,并对公共源引入噪声的影响做了说明和推导;实现硬件电路;在软件设计上,设计了相应保障其测量计算可信度的算法。最后总结和比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案,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其优缺点,指出各自适用的范围。(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4-01)

频差倍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频率测量技术由来已久,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理论和多项技术领域的学科,在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频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航、导弹、雷达、空间探索以及宇宙飞行工作的开展,需要有高稳定度高精度的频率源如原子频标、石英晶体振荡器以及频率合成器。对于频率源来说,频率稳定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近叁十多年来,频率稳定度测量所达到的指标越来越高。然而在测量精度与仪器的成本,复杂程度和应用条件之间存在着矛盾,具有高精度,低成本,和简单结构的测量仪器备受欢迎。我们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研究满足这样一种要求的测量系统,具有较高测试精度,同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方便应用的频率稳定度测试仪。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频率稳定度测量技术的发展做了概述,然后详细介绍了频率稳定度的时域和频域表征形式,接着探究了五种影响频率稳定度的噪声,然后分析了各种频率稳定度测量的优劣,本论文采用的是频差倍增法。该测量方法测量结果采用计数器来显示,完成信号取样方差的测量,是一种比较测量法。直接的频差倍增法对频标的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测量达不到高精度,为了达到测量精度的要求,于是采用“频差-倍增”,这种方法将频差也就是不稳定值△f和被测信号经倍增器扩大,再用计数器测量处理过的信号。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的原理框架。本测量系统是一种基于单片机计数和控制的高精度频率稳定度测量系统。接下来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详细介绍了各个硬件模块的设计过程,从芯片的选择到硬件电路的设计,不仅给出了相关电路图,同时对主要芯片进行了深入介绍和分析。在硬件设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然后介绍了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系统采用单片机采样处理,并把数据通过液晶显示,同时可以通过串口传给上位机。论文最后介绍了硬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并给出了系统测量的实验数据,对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频差倍增法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锋,潘海飞.基于频差倍增法的多通道铯原子频标检定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13

[2].阳丽.采用频差倍增法的高精度时域频率稳定度测量仪的研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叶玲玲,石明华,沈小青,高申翔,楼杨.基于频差倍增法的频率标准装置建模与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2

[4].甘晓翠.短期频率稳定度的测量[D].电子科技大学.2008

[5].曾铮.短期频率稳定度时域测量方法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8

标签:;  ;  ;  ;  

频差倍增法论文-陈晓锋,潘海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