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老沙湾镇林业站

摘要:本文首先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

林业资源是国家的财富,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森林的病虫害问题一直困扰着林业资源的发展,它造成林业资源的质量下降,使其经济效益不断降低,甚至有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我国应该不断地加大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森林的病虫害。

1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林业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更大。

1.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5种增加到目前的32种左右。过去危害比较严重的杨毒蛾、天牛(类)等害虫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给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杨毒蛾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局部地区有的几乎年年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1.4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2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

2.1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病虫害防治是“防”与“治”的结合,故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防控,综合治理”的原则,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兼顾短期见效、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控制策略,树立健康森林、森林保健的生态理念。

2.2生态防治技术

以生态学观点,森林、病虫害与天敌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它们之间协调发展时,这个生态系统就能维持平衡,不会造成病虫孽生发展。为了达到生态防治效果,就应在营林方式上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提高人工林防控病虫害的能力。并应推广混交造林技术,以母树自然繁衍方式实现天然更新。培养优良抗病树种,选择健康、抗病虫害强的树苗造林。通过封山育林措施减少人、蓄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通过加强病虫害监测、森林植物检疫和预防预报工作,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最佳时机治理病虫害。

2.3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关系调节有害病虫种群密度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抑制、有害生物的方法。目前,常用的生物防治手段有:各种生物活体,如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适宜营林方式,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而利于保护天敌的生物环境;通过生物技术选育抗虫品种;病虫害自毁技术,如雄性不育、遗传防治等;生物抗生素、生物毒素、激素等。

2.4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通过化学农药的生物活性来防治病虫害。农药类型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等。化学防治由于防效高、见效快,是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但使用不当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引发更严重的病虫害,因此应合理使用农药,并遵循对症下药、适时施药、混合用药、安全用药的原则。农药使用应朝着高效、低毒、安全、经济的方向发展。施药形式主要有树干注射、喷雾、热烟雾等。其中树干注射可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延长药效期,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手段。按容量分,喷雾技术分高、中、低、超低容量;按喷雾机具和动力分,喷雾技术分手动、机动、飞机和果园等方法。常规喷雾技术药剂浪费很大,药效难以充分发挥,所以静电喷雾技术、精确施药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

2.5物理防治技术

人工捕杀,对于昆虫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种类,如果暴发成灾,可动员周围居民进行人工捕捉进行防治以配合其它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可达到成本低,见效快的效果。隔离法对于在一定区域内传播快,扩散蔓延迅速的害虫,为防止和限制其进一步传播蔓延,达到保护未发生地森林资源安全的的目的,可在病虫害的发生地与被保护地之间建立一定宽度和长度的无寄主隔离带,阻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由于物理防治技术无污染、效果直接又容易操作,因而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手段

3.1多样化的林区安排

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或者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同时还可以实施多样化的林区种植方法,合理栽培多种多样的树种,形成一定的生物动态平衡体制,以形成相应的保护体制。或者采用相对高级的微生物防治措施,微生物防治相对环保且防治强度高,可持续性强。也可以利用化学药剂综合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在实际的林区生产中,大量的化学药剂使用并不利于多样化的林区安排,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还是要以生物防治为主要措施。

3.2科学的营养方案

林区营养过剩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科学的营养配置方案一直是林区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不同地区、不同树种的营养方案有很大的不同,在实际生产当中要把握新疆地区土地的营养特点,充分利用土层的特点,合理配置营养资源,正确配比氮磷钾的比例,形成科学、可持续的营养供给,并形成动态的营养监视体制,随时调查林区营养的当前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对营养素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来保证林区资源的合理配置。

3.3建立相对完善的防治体制

严格检疫工作程序,防止病虫害的生态入侵,重点是加强产地防疫和合理管理,要把森林害虫和森林培育结合管理,依照林木的生长日期和特点进行适当的砍伐。同时要把握东北地区林业生产特点,抓好对林木的检疫环节,避免各种危险性病虫传入当地,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相应打击。同时相应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建设,提高治病防病能力,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制。让护林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及时作出相应的管理方案,及时对病虫害问题作出响应,并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

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林业专家提醒林业有关部门和林农要加强虫情监测,应用生物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把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以确保森林植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义,杨艳娟,李珊.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J].科学与财富,2011

[2]张仁兴.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大观周刊,2011

标签:;  ;  ;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