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翻译论文-周军

手语翻译论文-周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弋阳,手语,盗窃罪,如实供述,德兴市,从重处罚,先天性聋哑,公共交通工具,翻译人员,刑满释放

手语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周军[1](2019)在《弋阳法院:为聋哑人聘请手语翻译传递司法温暖》一文中研究指出弋阳讯 近日,弋阳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聋哑人犯罪的案件,在手语翻译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整个庭审活动,依法维护了聋哑被告人的合法权益。2019年2月26日上午,被告人舒某林、方某伟(系先天性聋哑人)乘坐德兴市至弋阳县的班车到达弋阳县伺机作案(本文来源于《上饶日报》期刊2019-08-08)

汪飞雪,徐鸿成,孙胜然[2](2019)在《手语教材建设在手语翻译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手语教材是手语翻译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手语教材对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手语又迎来了一次重大的革命,不仅是《中国手语》收入词汇数量的增加,更多的是中国手语的研究原则和方法的改变,这意味着原有的手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都需要按照《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进行重新修订。研究者结合多年从事手语教学和主编手语教材的经验,从尊重手语,尊重聋人文化的角度入手,紧紧围绕有效培养学生形成手语的表达能力和聋校教学能力的主线,确定教材建设的原则,设计教材内容。(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郭玉祺,胡金萍[3](2019)在《高校手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至今,高校手语翻译人才培养已开展十余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开设专业的院校少,人才类型单一,翻译类课程和聋人学类课程开设较少,缺少高水平师资,缺少聋人教师。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应提供支持性环境,推进手语翻译职业进程,在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增设手语翻译方向,丰富人才类型,高校就调整课程结构,提升师资的专业水平,接纳更多聋人教师。(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栾吟之,徐以立[4](2019)在《在线手语翻译员助听障者享受平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温暖的名字“伴你无碍”,这是上海首个视频手语翻译APP。暖黄背景下憨厚可爱的北极熊图标,让人很想打开这款手机应用。它是听障人士的福音。在政府服务窗口办事、在银行办理业务、在医院看病甚至遇到交通事故沟通处理时,听障人士总是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9-06-16)

陈姝[5](2019)在《手语瞬间转换成文字》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商报讯】( 陈姝)在昨日的“2019年数字生态大会”AI分论坛上,腾讯优图实验室联合负责人、杰出科学家贾佳亚透露,优图近期在AI手语识别上取得突破——推出基于自研算法的“优图AI手语翻译机”。只需要一个普通摄像头和一台高性能电脑,就可以识别手语(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9-05-23)

朱佩德[6](2019)在《深度学习驱动的基于智能手表的手语翻译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手语是听力及语言障碍人群广泛使用的功能全面,结构复杂的交流语言。而普通人群对手语缺乏了解,这导致听力及语言障碍群体与外部群体群在巨大的沟通障碍。现有手语研究受限于感知设备、系统价格、识别精度、计算时间和电量消耗等方面而无法提供实时的,可靠的、低成本的、便携且适应日常使用场景的手语识别服务。考虑到当前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计算能力、感知能力大大提升,出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价格越来越低。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智能手表的深度学习驱动的手语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离线的模型训练系统和部署在由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构成的硬件系统上的实时推断子系统。该系统的智能手表程序采集手表内置的运动传感器数据获取手语信息,智能手机端APP加载离线训练好的模型,并将手语数据翻译为文本,再使用TTS(文本-语音转换)系统转换为语音。本文首先采集了手势数据集,手势识别模型在该数据集上平均识别率达到96%%,可以证明佩戴在手腕的智能手表可以感知足够的手指以及手形的变化信息用以分类。本文创建了包含103个单词,73个常用语句,11680个语句样本的大规模手语数据集。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手语感知数据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参数调优和模型训练的方法,并针对系统的识别精度、对使用场景、采集设备和人体运动的鲁棒性,系统的处理时间和耗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本系统原型具备较高的识别精度,良好的鲁棒性、实时性和可用性。例如,对手语单词的平均检出率和可信度分别为99.2%%和99.5%%,对手语语句翻译的平均识别错误率为1.04%。对包含11个单词的手语语句的平均处理时间为1.1s。(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23)

吴晓波[7](2019)在《手语翻译专业《手语语言学》“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语翻译专业作为服务残疾人,促进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非常有必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职业素养,本文针对专业课程《手语语言学》进行剖析,探索研究适合该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模式,提出在课程顶层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以"课程思政"为契机,促进专业课程质量提升。一、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5期)

孙美婷[8](2019)在《国内手语翻译人才供求现状调研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我国的高水平、专业手语翻译人才紧缺。在以往的调查或研究中表明,国内的手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手语翻译市场的人才需求。作为一名口译专业的研究生,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关于手语翻译的相关文献、上网查阅关于手语翻译的相关资料,并且辅助以调查问卷、访谈、手语翻译相关会议的会议总结等多个形式进行研究。其中,针对手语翻译人才供求现状的调查研究,笔者进行了系列调查,主要采用了电子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对40名MTI听人学生和115名聋人进行网上问卷调查,以及访谈了几位手语界的专家)分析手语翻译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手语翻译市场有长足发展,但是目前人们对手语翻译市场的前景和看法并不乐观。手语翻译专业的课程、师资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培养模式方面较为欠缺。专业的手语翻译学习缺乏统一组织和指导,影响手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效果。手语翻译专业人才的整体培养状况及规范有待加强。本研究帮助读者全面地了解手语翻译市场的人才需求及手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为手语翻译专业相关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并且期望为手语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手语翻译专业的人才建设提供具有参考性意义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周改丽[9](2019)在《手语翻译的预测技能在聋人大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摄影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聋人大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手语翻译,是将健听教师所讲的内容同步翻译成手语传达给聋生,或者把聋生的发言内容同步翻译成口语传递给健听教师的一种翻译方式。丹尼尔·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在适应课堂手语翻译的同时,也拥有自己的特征。手语翻译员的认知负荷更重,难度更大,如果想要减轻认知负荷,减少信息传递的流失,保证翻译质量,则需要手语翻译员在掌握娴熟手语技能的同时,能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预测就是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在高等教育课堂中具有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特殊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肖春英,李洋[10](2019)在《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外已有百余所大学开设手语翻译专业,对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已有约40年的历史。在我国手语翻译专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相对滞后。近几年,逐渐发展成为新兴专业。国内高校应积极跟进手语翻译人才市场供需,不断深入和调整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避免让手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落到空处。通过开设手语和翻译学科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进一步探讨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让手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9年03期)

手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语教材是手语翻译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手语教材对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手语又迎来了一次重大的革命,不仅是《中国手语》收入词汇数量的增加,更多的是中国手语的研究原则和方法的改变,这意味着原有的手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都需要按照《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进行重新修订。研究者结合多年从事手语教学和主编手语教材的经验,从尊重手语,尊重聋人文化的角度入手,紧紧围绕有效培养学生形成手语的表达能力和聋校教学能力的主线,确定教材建设的原则,设计教材内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语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周军.弋阳法院:为聋哑人聘请手语翻译传递司法温暖[N].上饶日报.2019

[2].汪飞雪,徐鸿成,孙胜然.手语教材建设在手语翻译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J].绥化学院学报.2019

[3].郭玉祺,胡金萍.高校手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绥化学院学报.2019

[4].栾吟之,徐以立.在线手语翻译员助听障者享受平等[N].解放日报.2019

[5].陈姝.手语瞬间转换成文字[N].深圳商报.2019

[6].朱佩德.深度学习驱动的基于智能手表的手语翻译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吴晓波.手语翻译专业《手语语言学》“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8].孙美婷.国内手语翻译人才供求现状调研报告[D].吉林外国语大学.2019

[9].周改丽.手语翻译的预测技能在聋人大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摄影专业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9

[10].肖春英,李洋.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

标签:;  ;  ;  ;  ;  ;  ;  ;  ;  ;  

手语翻译论文-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