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意识论文-傅娜

美感意识论文-傅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感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芭蕾舞,美感意识,培养,流畅性

美感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傅娜[1](2019)在《芭蕾舞教学中美感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芭蕾舞作为舞蹈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舞蹈项目,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芭蕾舞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对于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提升其动作的美感,流畅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对课堂质量的提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本文从美感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在美感意识培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芭蕾舞教学中学生美感意识培养的策略方法。(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9期)

宁冬[2](2019)在《芭蕾舞表演中的美感意识表现探寻》一文中研究指出芭蕾舞的舞者如何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完美的表演?如果芭蕾舞舞者追求的是极致的美,那么需要付出比常人多1倍甚至10倍的努力。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过,芭蕾舞者想要追求完美,不仅本身的表演要到位,而且要细致,技巧要非常高。还要把美感表达出来,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却不可忽视的,芭蕾舞的表演的美感意识比较抽象,抓不着,摸不着,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在表演中表现出来。但是芭蕾舞的美感的来源主要是芭蕾舞表演者的美感意识和思想。本文主要对美感意识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张金鑫[3](2019)在《芭蕾舞表演中的美感意识表现探寻》一文中研究指出芭蕾舞者要想淋淋尽致地演绎这一舞蹈,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不仅表演技巧要高超,表演能力也要强,还要有表演美感。就芭蕾舞的表演美感而言,芭蕾舞美感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演者的美感意识,本文主要针对芭蕾舞表演之中的美感意识表现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芭蕾舞者提高自身的美感意识和表演能力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07期)

李宛夏[4](2019)在《试论线描训练中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描,是一种重要的美术表现形式,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线描训练,让学生在线条的疏密、曲直、长短变化中发现美学意义,促使学生不断增长美感意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廖锦艳[5](2019)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人向美而求之,即感性化的人对于美的形象会生成美的感受,从而获得视觉或精神心灵上的愉悦。此份美与美感亦是人对其对应事物产生长久持续兴趣的根源,将此理论移植到语文阅读教学上来,便是对学生阅读审美意识的培养。此培育的过程亦是对文本本身美与价值的挖掘、对学生语言美感受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共同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华辞赋》期刊2019年04期)

买买提艾力·阿不都克力木[6](2019)在《关于大提琴演奏中的心理与美感意识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提琴作为世界传统乐器之一,深受很多音乐热爱者的喜爱,其本身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大提琴演奏结合了其他很多乐器演奏的元素,经过人们对其不断推敲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演奏内容。大提琴演奏中演奏者的心理意识和美感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演奏的效果,是诸多演奏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提琴演奏中的心理和美感意识进行简单阐述,进而为大提琴演奏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05期)

马星[7](2018)在《浅析小学生线描训练中美感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描作为美术表现的一种形式,是小学生造型艺术的基础。学生可以在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等变化中发现线的魅力,从中获得愉悦感,慢慢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在线描训练中培养美感意识。(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15期)

师晟,谷雪铭[8](2018)在《新时代美感意识的融媒体传播语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融媒体传播以新闻文本的形象化表现,来拓宽人物形象传播、物象形象传播和事件形象传播中热视点、热视线的广度,加深了公众审美视域中爱国主义的共鸣值和社会道德信念,从而进一步推动公众感悟时代形象的美感。让新时代美感意识的形象感召力,通过核心的价值传播、美感的审美传播,以及内容的融合传播叁方面,来强化融媒体传播的时代语境。(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8年08期)

秦飞[9](2017)在《声乐学习中如何有效培养美感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审美观明显提高了。行业之间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对声乐进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学习声乐不仅能舒缓生活、工作的压力,还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报刊荟萃》期刊2017年04期)

赵娜[10](2017)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与美感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提琴是世界传统演奏器乐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结合了许多类型的音乐演奏内容和元素,是在数百年的历史磨练中经过许多民族大提琴演奏者和工作者的创造和再创造形成的。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大提琴演奏中存在的一些心理素质问题和美感意识缺乏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剖析大提琴的文化内在和艺术风格,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和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02期)

美感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芭蕾舞的舞者如何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完美的表演?如果芭蕾舞舞者追求的是极致的美,那么需要付出比常人多1倍甚至10倍的努力。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过,芭蕾舞者想要追求完美,不仅本身的表演要到位,而且要细致,技巧要非常高。还要把美感表达出来,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却不可忽视的,芭蕾舞的表演的美感意识比较抽象,抓不着,摸不着,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在表演中表现出来。但是芭蕾舞的美感的来源主要是芭蕾舞表演者的美感意识和思想。本文主要对美感意识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感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傅娜.芭蕾舞教学中美感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19

[2].宁冬.芭蕾舞表演中的美感意识表现探寻[J].艺术科技.2019

[3].张金鑫.芭蕾舞表演中的美感意识表现探寻[J].黄河之声.2019

[4].李宛夏.试论线描训练中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9

[5].廖锦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J].中华辞赋.2019

[6].买买提艾力·阿不都克力木.关于大提琴演奏中的心理与美感意识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9

[7].马星.浅析小学生线描训练中美感意识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8

[8].师晟,谷雪铭.新时代美感意识的融媒体传播语境[J].新闻知识.2018

[9].秦飞.声乐学习中如何有效培养美感意识[J].报刊荟萃.2017

[10].赵娜.大提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与美感意识[J].北方音乐.2017

标签:;  ;  ;  ;  

美感意识论文-傅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