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观念论文-曾冠桃

审美观念论文-曾冠桃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琴小品,时代文化,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曾冠桃[1](2019)在《试论19世纪欧洲文化发展与审美观念对钢琴小品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小品的从产生到兴盛,横跨了巴洛克、古典、浪漫叁个时期,前后将近两百年的时间。最终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蓬勃发展。任何一种音乐的盛衰均为社会的发展推动所致,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小品盛行与工业革命之后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更新息息相关,本文将从浪漫主义时期社会文化与审美观念方面试分析钢琴小品盛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0期)

余方林[2](2019)在《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的审美观念起着基础性的潜在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的影响体现在江南诗意的自然环境对江南油画的题材及风格特色的影响上,间接的影响体现为江南自然环境浸染下的江南人的共同的地域文化性格和文化审美心理对本土油画审美趣味和风格特色的影响方面。文章拟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挖掘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因素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深层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10期)

曹圆妍[3](2019)在《从身体对称到平衡审美观念——基于身体美学的视阈》一文中研究指出世间万物中都能发现对称美的踪影,做出这种发现的人类是体征对称的生物中最具独立思考能力,拥有完备思维与审美体系的种群。人类观照自身,觉察到身体是感知与被感知的融合体,在艺术探索过程中发现身体对称与美有联系,提出对称性是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潜意识中用自身作为尺度,又由对称衍生出平衡观念,产生了对平衡美的追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9期)

吕金光[4](2019)在《倪元璐书风与金石学审美观念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整个晚明书坛来看,明代中后期书家兼工篆隶者逐渐增多,而特殊的篆书写意风格和转师汉隶的隶书作品则出现在后期。这一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晚明时期以“篆隶笔意”为尚,对今体书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陈洪绶、王铎、傅山等人的今体书(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报》期刊2019-08-06)

张欣[5](2019)在《先秦饮食“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及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美学"和"的审美观念,最初源自原初先民的饮食祭祀活动,并逐步演化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最重要的审美表征。立足于先秦先民饮食活动,"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和演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五味调和"之美与"礼乐之和"的审美意蕴。"五味之和"通过展现先秦时期饮食活动场景,解析"甘"与"美"的内在联系;"礼乐之和"通过解析先秦先民"礼-天地-阴阳-四时-鬼神-君主-政教命令-礼仪"模式来阐释"和-礼-乐-德"的结构升华。"以和为美"展现了中华民族审美观的独特基因,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意识以及文艺创作,亦为中国古典美学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运好[6](2019)在《生命之美:先秦审美观念的生成与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审美观念以时间人文化为生命起点,礼乐主体化为生命精神,任性逍遥为生命情调,自由自律为生命境界。原始歌舞由狂野的生命宣泄发展为和谐的节奏韵律,并成为某种生命意识的象征,标志着华夏审美观念的萌生;至周孔乃一变,周公创立了系统的礼乐文化,孔子以"游于艺"将礼乐文化内化为生命本体,"乐以忘忧"将礼乐文化内化为生命精神,完成了由自觉到自由的审美境界转换;至庄生又一变,庄子以本然之性为核心救赎礼乐文化造成的人性异化,以道德出乎自然重构礼乐文化的内涵,以无待逍遥诗化生命自由的情调;至屈原再一变,屈原辞赋气贯天人、壮浪恣肆的自由境界,与庄子诗化的生命情调形成横向呼应;道德自律、弘毅贞刚的主体人格,与礼乐文化内化的生命精神形成纵向回归。先秦审美观念呈现出生成于一点、发展于两线、又收拢两线集为一点的演进脉络。(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樊克雅[7](2019)在《清乾隆中后期审美观念探析——以唐窑御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史稿艺术传》四《唐英传》说:"英所造者,世称唐窑。"而《古铜瓷器考》所载"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便是对这乾隆时期唐窑成就的赞叹。乾隆御瓷通常由督陶官负责设计及烧制。据乾隆《浮梁县志》卷五《陶政》载,顺治十一年于景德镇珠山设置御窑厂,续明官窑制"厂跨珠山,周围约叁里许"[1]。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逐步恢复完善,康熙、雍正、乾隆叁代达到(本文来源于《国画家》期刊2019年04期)

刘心立[8](2019)在《现代书法审美观念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其在古典书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与古典书法的概念相对立,能反映时代特征。现代书法在美学形态上与具有5000年历史的传统书法相比,其艺术面貌有了很大变化。现代书法审美和现代书法相伴产生,并随之变化。文章阐述了现代书法审美概念的基本内涵,探讨了其审美的流变。(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张皓[9](2019)在《当代艺术的实用功能与审美观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作为艺术学中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特殊的定义,因为它的历史与文化不同,具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审美观念。由于工业、科技等方面高速发展,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的进程。这样发展环境中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艺术的定义,即是当代艺术。在当代艺术中,它的实用功能与审美观念被赋予新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当代艺术的实用功能与审美观念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分析当代艺术的实用功能与审美观念辩证关系,诠释当代艺术的新内涵对当代美术与设计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1期)

夏寒[10](2019)在《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剧,兼扮与角色的流动可能有限度,但对于音乐剧作品而言,则是技术重构与主题性的表达。《窈窕淑女》可以让我们用一个"迁"字来阐述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之间的"缝合",之所以称之为"缝合",关注点在于从更为宽泛与理性的视角去观审传统概念中的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一道拉锁,有效牵起两个端点,在相对的独立中找到共融,这并非是两股排斥,而是一种平衡术。拙文在阐述萧伯纳《匹克梅梁》创作思维革新背景基础上分析20世纪改编音乐剧《窈窕淑女》中主人公伊莉莎的代表唱段,透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以点带面、微观中见宏观,探析艺术形式革新下的音乐剧声乐演唱特点,并与20世纪音乐审美新规律进行串联与缝合。(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审美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的审美观念起着基础性的潜在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的影响体现在江南诗意的自然环境对江南油画的题材及风格特色的影响上,间接的影响体现为江南自然环境浸染下的江南人的共同的地域文化性格和文化审美心理对本土油画审美趣味和风格特色的影响方面。文章拟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挖掘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因素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深层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曾冠桃.试论19世纪欧洲文化发展与审美观念对钢琴小品发展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9

[2].余方林.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对本土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J].大观(论坛).2019

[3].曹圆妍.从身体对称到平衡审美观念——基于身体美学的视阈[J].北方文学.2019

[4].吕金光.倪元璐书风与金石学审美观念特征比较[N].中国书法报.2019

[5].张欣.先秦饮食“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及其演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刘运好.生命之美:先秦审美观念的生成与演进[J].江海学刊.2019

[7].樊克雅.清乾隆中后期审美观念探析——以唐窑御瓷为例[J].国画家.2019

[8].刘心立.现代书法审美观念的变化[J].艺术教育.2019

[9].张皓.当代艺术的实用功能与审美观念研究[J].艺术品鉴.2019

[10].夏寒.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审美观念论文-曾冠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