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战时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战时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1部队财务科科长68202;2部队财务科助理员68202

战时财务管理,是战争或准战争条件下,各级财务部门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等管理职能,使经费保障和经费保障活动处于有序运行状态,进而实现战时财务保障目标,完成经费供应保障任务的活动过程。战时财务管理的有效程度对提高经费供应保障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战时财务管理的意义

财务管理活动遍布整个战场并贯穿于整个作战行动的始终。财务管理对象规模庞大,经费供应管理组织是一个复杂的条块结合的网络结构:纵向包括从总部到战斗单位的多层次财务管理机构,以及卫生、军交运输、军需物资油料等供应机构;横向由跨战区、跨军兵种经费供应保障管理机构构成。经费构成的多样性决定了财务管理功能的多样性。同时,现代技术条件下多兵种联合作战的高度集中统一,又决定了财务管理功能具有“确保整体”的综合性功能。战时财务管理具有多重性内容,包括经费补充调配、预算领报、经费划拨、经费使用等主要管理内容。影响财务管理活动的因素众多,包括管理者因素、管理对象因素、战场环境、部队规模、指挥体制等多种因素。以上情况说明,战时财务管理活动的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经费筹措难度大,影响因素众多,必需依赖严密的组织、计划、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的有效运作。

近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充分证明了军队后勤管理的有效程度对军队后勤保障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后勤的依赖越来越大。后勤保障任务繁重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各项后勤保障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经费供应与保障,要确保经费供应、保障的有效性,必须加强战时财务管理,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经费使用的潜能,才能完成财务保障任务。同时,军队财务管理的量也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每一项经费供应的正确与否以及保障程度都可能影响整个后勤保障系统的有效性,从而影响战争的进程与成败。现代条件下作战,武器的杀伤程度高,装备的损坏率大,所有这些都对战时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管理,才能激发战斗人员的热情,提高武器装备完好率,充分发挥人与装备的潜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二、战时财务管理与平时财务管理的区别

战时财务管理是平时财务管理的延伸,但这两个时序段之间的状态差别显著。一是环境条件方面,平时管理环境具有较多的连续性、平稳性和预知性,经常面对常规情况,对规律的捕捉和把握较为容易。而在战时状态,管理环境多突变,常面对陌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难以预料的特殊情况层出不穷,形成巨大的未知空间。二是管理内容方面,平时管理的内容涵盖经费领报、供应、决算各个活动阶段。而战时财务管理活动主要由经费的筹措供应、补充调配、经费划拨、正确使用等管理活动构成,其中,补充调配经费使用是战时财务管理活动各项内容之中的重点。三是管理手段方面,平时管理注重多法并举,行政方法、法规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互补运用,财务人员充分关注经费使用效益。而在战时,为保证高度的集中统一,坚决贯彻上级命令和保障决心,管理多采取行政方法予以强制实施,讲究绝对服从,刚性大。四是效能评估方面,平时管理多以经济成果为尺度,投入产出具有典型的经济学意义,较易兼顾军事、经济双重效益。而衡量战时管理成效,军事效益则上升为第一位的标准,费效比无条件满足保障任务需要,有时为达到管理目标,确保作战胜利,要不计代价,经济效益不易兼顾。五是管理范围方面,平时财务管理的范围以建制内人员为主,而战时财务管理不仅有建制内保障对象,而且还有跨战区、跨军种、兵种的保障对象和地方支前保障力量。

三、战时财务管理应着重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联合作战的财务管理

联合作战、联合保障是系统科学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典型范例,其实质是综合运用多种力量,形成一体化的整体作战、整体保障优势。在组织经费供应保障和财务管理中,为满足联合作战的保障要求,还要贯彻整体性思想。第一,要做到统一计划,突出重点。联合作战财务保障力量多元,保障对象多元,必须根据作战任务和保障力量情况,统一计划,协同行动,把有限的经费供应、保障资源集中到对作战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点上,充分满足作战需要。第二,要做到联合作战的各种财务保障机构和保障人员的优化组合,形成整体战斗效益。要围绕作战重心,打破现行军兵种间的协同保障,使各种后勤财务保障力量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第三,要加强军民协同,充分利用地方的财政资源和金融机构,缓解军队后勤财务力量不足、经费筹措困难与保障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

(二)战时经费供应管理

经费筹措供应是战时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其保障效率的高低对财务保障能力具有重大影响。战时经费筹措工作所涉及的各项工作各有其特点。第一,在筹措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上,应根据现有保障力量等因素制定,并依据作战计划要求,突出重点方向、重点地域、重要作战阶段和重点部队保障需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应保持计划的严肃性,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对原定计划进行调整,保持计划的适应性。第二,在经费供应的运用上,在确立供应保障方案的同时,还应在战争动员初期,储备一定数量的现金和外币,以备作战遂行保障,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证部队作战有较高的拉动率,装备能够得到有效补充。第三,战时财务管理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管理原则,对战斗单元小又能大幅度提高战斗力的保障对象应采用优先原则,集中财务力量予以保障。对能就地取材的保障地域进行就地解决,以尽量延长备用经费的保障时间。第四,在保障力量的区分上,实施伴随保障,担负基层战斗单元的财务保障人员要求直接保障到每一个作战官兵。

(三)战时经费使用管理

战时经费的使用管理对战时经费供应效能的发挥,以至于财务保障任务的完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战时经费使用在战时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战时经费使用管理分为战前、战中和战后管理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管理工作的侧重不同。战前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战争动员预案,编制经费计领、调配、供应、管理等各项保障方案;战中的主要工作是人员救护、兵员补充、装备补充及战场抢修,装备抢修;战后的经费使用主要是清理战场和部队后撤、牺牲人员抚恤费、保险费的给付、伤员的救治以及病愈的伤残人员的安置、恢复装备的技术状态等等。因此,战时经费使用管理应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把握其特点和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经费使用管理工作。

(四)战时经费补充管理

财务管理是财务保障人员实施后勤财务保障的工具和手段,部队担负什么作战任务,应按什么样的标准供应经费,部队在什么环境下实施作战,就需供应与环境相适应的经费。保障部队进攻作战与保障防御作战,对财务管理要求有着很大差别;保障高寒、沙漠、平原、热带和水网地带等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作战,对经费标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战时经费补充供应是战时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保障机构应根据部队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和作战环境的需要,根据人员伤亡情况和装备的损坏程度,确定经费补充供应的标准、项目、类型、数量,及时补充经费,确保作战任务的实施和战斗的胜利。

标签:;  ;  ;  

加强战时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