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权力论文-王中江

公法权力论文-王中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法权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界秩序,万国公法,道德,权力

公法权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中江[1](2017)在《世界秩序中国际法的道德性与权力身影——“万国公法”在晚清中国的正当化及其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中国通过翻译《万国公法》,产生了约束和规范国际关系的新概念"万国公法"。对于这一构建世界新秩序(具体说是中国如何处理与列强之间的关系)的新概念,晚清士大夫一方面立足于正义和道德将之合理化和正当化;另一方面又以权力、强权为由对之保持戒心,甚至完全不信任。这两种矛盾的看法,既有历史和传统的根源,也有现实的背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儒学》期刊2017年00期)

孙森森[2](2016)在《公法基础理论的二元构造:公共权力理论与公共服务理论——以《公法的变迁》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狄骥在《公法的变迁》一书中主张用"公共服务"的概念置换"主权"(公共权力)作为公法学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变迁带给公法学提出的挑战,这种法学基础理论的转变给公法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应对新时期内的福利行政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效用。但福利行政等新问题的出现并不代表秩序行政的消失,因此简单地以公共服务理论替代主权(公共权力)理论并不全面,最为现实的路径应该是将公共服务理论和主权(公共权力)理论作为公法学理论的双重核心,共同支撑公法学理论大厦,并为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引。(本文来源于《金陵法律评论》期刊2016年01期)

贺小荣[3](2016)在《权利是权力的价值归属——论公法秩序与私法自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公法秩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行政权力受两大因素支配:一是法律,二是公益。行政审判重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同时也要虑及行政行为背后的社会公益和公法秩序。在价值多元和利益分化的时代,如何能够更好地维护公法秩序,同时又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公益的真正内涵,使公益和私益的冲突最终统一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范围之内,这是新时期(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律评论》期刊2016年04期)

岳文可[4](2016)在《权力控制:权力清单制度背后的公法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权力清单制度设置的最大目的就是强调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通过清单框定政府权力界限,规范权力行使。而对权力的控制恰是公法治理的应有之意,因此,权力清单制度背后蕴含了丰富的公法思维。权力清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公法理念相符,但作为政治话语,想要权力清单制度达到最好的效果,首先是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处理好公权和私权之间的关系,最后要处理好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曲纵翔[5](2016)在《政策终结过程中公法权精英的权力异化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政策终结过程整体上属于公法权精英主导模式,其决策过程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法权精英的选择,受该模式影响,在公共法权的运用过程中时有异化现象发生,如在政策终结议程建构中出现的回避政策错误、随意终结政策的行为以及在终结方案执行中出现的拒绝、拖延、附加条件和替代性执行等,对此,在加快立法程序建构的基础上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同时强化对公法权精英的伦理道德引导将是优化政策终结过程中公共权力运用的有效方式。(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张珏芙蓉[6](2014)在《从互动到合作:社会转型期公法权利诉求与公法权力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利益多元化凸显,权利主体性增强,由此形成了适合公法权利发展的新的促生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催生了新的权利诉求,诉求在权利主导模型下被转化为权利,需要权力作出及时、全面、合意化和人本化的回应,由此形成权利和权力的良性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应形成以权利本位为支点,以知情权、参与权、请求权为支撑的互动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公权力者同时扮演着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冲突利益的协调者、公共政策制定的合作者与指导者的角色,使得互动功能在公法秩序下得到最大的发挥,并引导良性互动走向合作。(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14年11期)

王中江[7](2014)在《世界秩序中国际法的道德性与权力身影——“万国公法”在晚清中国的正当化及其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中国通过翻译《万国公法》,产生了约束和规范国际关系的新概念——"万国公法"。对于这一构建世界新秩序(具体说是中国如何处理与列强之间的关系)的新概念,晚清士大夫一方面立足于正义和道德将之合理化、正当化,但另一方面又以权力、强权为由对之保持戒心,甚至完全不信任。这两种矛盾的立场,既有历史和传统的根源,也有现实的背景。(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鄯颖[8](2012)在《浅论现代公法中的权力控制——以行政权的控制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之间的社会性联系更为紧密,对公共产品更为依赖,需要政府确实保障公共产品的不间断、高质量的提供,与此伴随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行政权力的不断膨胀与扩张。权力在可以整合资源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同时本身也具有腐蚀性、扩张性、破坏性的负面特质,对权力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控权一直是行政法甚至是公法领域中的核心议题,在现有背景下研究对行政权力的控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张旭勇[9](2012)在《村委会的公权力与集体财产保护的公法转向——村委会集体财产处分行为的司法救济道路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村委会擅自对外处分集体财产行为直接侵害村民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对于此类案件,不管是《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还是《物权法》第63条第2款,都不能为法院纠正违法的集体财产处分行为提供充分且有效的法律依据。基于保护村民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法院不得不错误地解释与适用《合同法》和《物权法》相关条款。解决上述司法救济困境的出路在于,还原村委会所行使的公权力本色,承认村委会的行政主体地位,把集体财产处分合同作为包含了公权力要素的行政合同纳入行政诉讼。这样,"合同只能由当事人请求撤销"、"违法合同侵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才无效"以及"超越权限的代表行为有效"等私法救济障碍自然消解,权益受侵害的村民可以直接请求法院审查并撤销违法的行政合同。把集体财产处分纠纷纳入行政诉讼,是村委会集体财产管理权的公权力本质之使然。(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2年01期)

叶承芳,祁志钢[10](2011)在《公法之债视阈下的公权力与私权利——基于税收法律关系与纳税人诉讼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法之债理论认为,公法中同样具有如同民法之债特征的公法之债,其中税收债务为中心内容。在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现状下,以公法之债为视角审视纳税人私权利与政府公权力,建立以纳税人身份通过司法权审查政府不当支出行为的纳税人诉讼制度,对二者在法治框架下的和谐共进将不无裨益。(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1年29期)

公法权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狄骥在《公法的变迁》一书中主张用"公共服务"的概念置换"主权"(公共权力)作为公法学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变迁带给公法学提出的挑战,这种法学基础理论的转变给公法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应对新时期内的福利行政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效用。但福利行政等新问题的出现并不代表秩序行政的消失,因此简单地以公共服务理论替代主权(公共权力)理论并不全面,最为现实的路径应该是将公共服务理论和主权(公共权力)理论作为公法学理论的双重核心,共同支撑公法学理论大厦,并为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法权力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中江.世界秩序中国际法的道德性与权力身影——“万国公法”在晚清中国的正当化及其限制[J].中国儒学.2017

[2].孙森森.公法基础理论的二元构造:公共权力理论与公共服务理论——以《公法的变迁》为中心的考察[J].金陵法律评论.2016

[3].贺小荣.权利是权力的价值归属——论公法秩序与私法自治[J].中国法律评论.2016

[4].岳文可.权力控制:权力清单制度背后的公法思维[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6

[5].曲纵翔.政策终结过程中公法权精英的权力异化与优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6].张珏芙蓉.从互动到合作:社会转型期公法权利诉求与公法权力回应[J].河北法学.2014

[7].王中江.世界秩序中国际法的道德性与权力身影——“万国公法”在晚清中国的正当化及其依据[J].天津社会科学.2014

[8].鄯颖.浅论现代公法中的权力控制——以行政权的控制为视角[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

[9].张旭勇.村委会的公权力与集体财产保护的公法转向——村委会集体财产处分行为的司法救济道路选择[J].浙江学刊.2012

[10].叶承芳,祁志钢.公法之债视阈下的公权力与私权利——基于税收法律关系与纳税人诉讼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1

标签:;  ;  ;  ;  

公法权力论文-王中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