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语言转换论文-梁亮

绘画语言转换论文-梁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绘画语言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壮族服饰图案,转换,绘画语言

绘画语言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梁亮[1](2018)在《壮族服饰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语言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画家们把民族服饰上的文化元素,通过各种艺术语言,转化为风格独特的优秀绘画作品,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壮族的服装和饰物上的丰富色彩和图案,艺术特色鲜明,蕴藏艺术价值,表达了壮族人民对自然、历史和生命本体的审美。(本文来源于《民博论丛》期刊2018年00期)

孙如静[2](2018)在《综合材料绘画的形式语言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综合材料不断凸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传统绘画材料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早在20世纪初,西方艺术家已在绘画中融入综合材料运用,甚至出现了现成品艺术。在当下,综合材料已经不仅仅表现出材料本身属性,而是承载了更多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表达,其中形式语言的转换是综合材料绘画表现的关键。本文尝试通过对综合材料绘画的形式语言转换的分析,来体味综合材料绘画的深层内涵。点、线、面的语言转换点、线、面的组合,是绘画形式语言中最基本的表达手法。(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8年01期)

王伟[3](2017)在《传统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转换——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研习绘画的方法是以临摹入手,就此而言,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是历代方家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从总体的认识到具体的方法,相关思考极为繁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见解。在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互相影响,当代艺术家也因此面临着种种困惑与焦虑。在我看来,要解决这些困惑与焦虑,关键在于艺术家应该以怎样的眼光去观看,以怎样的态度去接受,以怎样的方法去创造。艺术家对事物的观察与表现主要还是依照前人积累的经验展开的,贡布里希的《艺术与幻觉》中(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7年10期)

古光辉[4](2017)在《浅谈线构成在绘画中的视觉语言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线造型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从古代原始洞窟壁画到儿童作画的第一笔都是从线条开始的。其实自然界中没有线只有真实的空间,可以说线条又是极为抽象的东西,他可以脱离形象本身而单独成为审美要素。在绘画的历史长河中,中西方早期的绘画都是以造型为主,用色彩迭加的方法出现画面的构成感,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探索线条与画面的构成关系和线构成的视觉语言转换有其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7年30期)

徐赵萍[5](2017)在《浅析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艺术语言及空间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绘画艺术观念的革新,多元化艺术发展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艺术绘画规则及审美原则。轻松的主题配以风趣的结构,具有扩散性思维创意和材料自由综合的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在充实国内绘画空间的同时也占有了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高扬[6](2017)在《表现性绘画语言的雕塑转换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艺术的领域中,绘画语言的雕塑转换是关于建立平面和立体之间的相关性的艺术探索方向。依据绘画语言的不同,艺术家在个人的绘画风格中提炼出相应的雕塑创作方法。以此,艺术家不仅能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作达到个人艺术语言层次的丰富性,而且多角度的表达能够更加明确艺术家的艺术核心面貌。在中国当代雕塑的创作当中,对技术性和观念性的研究比较全面,但是对表现语言夸张、个人情感强烈的雕塑作品的研究却较为欠缺。这种雕塑作品的造型语言中时常体现出与中国当代表现性绘画的某种内在的关联性,它的创作方式与西方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中平面、立体语言的相互转换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本文的理论部分以中国当代着色雕塑表现语言的局限性和现状作为切入点,结合新表现主义大师安塞姆·基弗、马库斯·吕佩尔茨的案例分析,探讨从绘画到雕塑的转换过程中创作材料和形式转换的多种可能性,以及新表现主义的艺术语言状态对当代中国表现性艺术创作的启示。在实践阐述部分,带有个人表现力的绘画语言向雕塑转换是本人在创作中始终围绕的核心问题。平面与立体相互转换,形态与色彩结合也是我现阶段在雕塑创作中尝试的主要方向。经过了几个系列的实践,本人总结了颜料的可塑性,雕塑形体的完成度与色彩塑造的关系,绘画语言在叁维形体上的突破,复杂材料制作中的即时性和生动性几点体会。除此之外,我认为表现性绘画语言的雕塑转换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结构进行安排,希望通过对表现性绘画的雕塑转换方式研究,丰富雕塑语言实践的可能性与视觉的多样性,进一步拓宽当代雕塑家的艺术创作语言。(本文来源于《广州美术学院》期刊2017-06-30)

付闻博[7](2017)在《绘画与影像的语言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像的兴起与绘画的衰落是上世纪自摄影技术成熟后,艺术家与图像化的时代之间绕不开的争论点。在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中,影像艺术与影像装置的兴起也对传统的绘画造成巨大的冲击。本文以一名艺术从事者、美院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的双重身份来解读我对于绘画艺术的理解与影像对我的创作带来的影响。观看方式的颠覆使艺术家和观众都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新的视觉需求。本文通过对影像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分析,更例举相关代表性艺术家如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比利时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以及中国艺术家李松松的影像绘画经验,从而分析绘画与影像的关系,以及绘画与影像的语言转化会使绘画具有新的价值与意义。对于我个人创作而言,我试图将这些分析与经验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之中,也希望能让观者在影像绘画面前有不同以往的观看角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7-04-20)

陈宝菁[8](2016)在《论绘画语言构成元素的观念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艺术家越来越意识到形式与形式感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些画面的基本构成元素如点、线、面等来组织画面,使个性形式和精神内涵达到完美的统一。对绘画形式元素研究的目的在于能更好地指导艺术实践,从而产生不同的、具有个性化品格和创造性的艺术样式。因此,文章从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进行论述,并对这几个形式元素在构成画面时所表现出来的观念上的变化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梁潇[9](2016)在《绘画中综合媒介材料语言的意义性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可以看到,随着新的媒介材料在绘画语言中的加入,媒介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对于整个画面系统的意义建构产生了积极性作用,所以在关注于画面本身图式结构之后,对于构成画面图式结构的媒介材料的意义在画面意义认知中也有着其重要作用。在艺术史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媒介材料的有着大量的思索和运用,而综合媒介材料绘画是一个非常显着的艺术语言,可以看到在"综合立体派"的艺术创作中,其开始关注于材料在绘画中的运用,并且这种手法关注在后来的波普艺术中等,艺术家更加关注材料本身在画面中的运用,媒介材料本身是有其所属的物质属性和意义,其在图像创作中的介入将会使得其成为图像意义建构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本文将把绘画中的综合媒介材料作为基本的关注视点,展开论述绘画中综合媒介材料对于画面意义的建构性作用,将以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作以主线去梳理西方艺术史中对于综合媒介材料绘画语言的运用,并且对于综合媒介材料的绘画语言作以概念性的概述,在后面的章节主要探究其意义和视觉效果对于画面的影响,最好我将从我自身的创作出发去论述我对于这种语言方式的理解。(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09期)

马也[10](2016)在《绘画中有彩与无彩语言转换的现象学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艺术实践中,画家对事物的感知与表现需要经过客观、主观反反复复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而最终落实在作品上。这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与客观发生碰撞的结果。若要解析这一过程的来龙去脉,需要开展艺术、视觉生理、心理、文化修养、爱好、情绪、艺术技能等多方面的跨专业综合性研究,是一项极其复杂和庞大的工程。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觉关系问题上做出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的学术性代表着作——《艺术与视知觉》闸述了视觉经过心理对各种事物形象的感知问题,揭示出主观意识(本文来源于《艺术工作》期刊2016年01期)

绘画语言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综合材料不断凸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传统绘画材料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早在20世纪初,西方艺术家已在绘画中融入综合材料运用,甚至出现了现成品艺术。在当下,综合材料已经不仅仅表现出材料本身属性,而是承载了更多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表达,其中形式语言的转换是综合材料绘画表现的关键。本文尝试通过对综合材料绘画的形式语言转换的分析,来体味综合材料绘画的深层内涵。点、线、面的语言转换点、线、面的组合,是绘画形式语言中最基本的表达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绘画语言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梁亮.壮族服饰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语言转换研究[J].民博论丛.2018

[2].孙如静.综合材料绘画的形式语言转换[J].美术.2018

[3].王伟.传统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转换——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谈[J].美术观察.2017

[4].古光辉.浅谈线构成在绘画中的视觉语言转换[J].学周刊.2017

[5].徐赵萍.浅析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艺术语言及空间转换[J].艺术科技.2017

[6].高扬.表现性绘画语言的雕塑转换方式研究[D].广州美术学院.2017

[7].付闻博.绘画与影像的语言转换[D].中国美术学院.2017

[8].陈宝菁.论绘画语言构成元素的观念转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

[9].梁潇.绘画中综合媒介材料语言的意义性转换[J].明日风尚.2016

[10].马也.绘画中有彩与无彩语言转换的现象学再分析[J].艺术工作.2016

标签:;  ;  ;  

绘画语言转换论文-梁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