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疗法论文-Heath,BR,Michmerhuizen,NL,Donnelly,CR,赵泽亮

阻断疗法论文-Heath,BR,Michmerhuizen,NL,Donnelly,CR,赵泽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阻断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检查点,免疫疗法,头颈癌

阻断疗法论文文献综述

Heath,BR,Michmerhuizen,NL,Donnelly,CR,赵泽亮[1](2019)在《超越检查点阻断的头颈癌免疫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检查点受体阻断的成功应用,为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前景。虽然对检查点抑制剂有反应的患者倾向于产生持久的反应,但<15%的HNSCC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反应,因此迫切需重视缓解癌症对免疫疗法的抵抗。已有的重大进展已被用于阐明免疫疗法的内在和适应性抗性的机制。研究已发现,HNSCC中的中心基因组事件在抑制免疫感知方面具有前所未知的作用。虽然检查点阻断可有效重新激活适应性T细胞反应,但先天免疫感应的致癌抑制剂的额外靶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俊,曾令浩,白海涛[2](2019)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疗法对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intermittent hormone therapy,IHT)对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中推迟前列腺癌细胞由激素依赖转变为激素非依赖型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4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治疗组和对比组分别同时使用比卡鲁胺(抗雄)联合戈舍瑞林(去势)药物对患者实施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和持续性雄激素全阻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期持续的时间(即患者发展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的时间)。结果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对患者发展为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延长晚期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的时间,从而延长其生存时间。(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6期)

Heath,BR,Michmerhuizen,NL,Donnelly,CR,赵泽亮[3](2019)在《超越检查点阻断的头颈癌免疫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检查点受体阻断的成功应用,为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前景。虽然对检查点抑制剂有反应的患者倾向于产生持久的反应,但<15%的HNSCC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反应,因此迫切需重视缓解癌症对免疫疗法的抵抗。已有的重大进展已被用于阐明免疫疗法的内在和适应性抗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赵雪梅,韩秋菊,张建[4](2019)在《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及其联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激活抗肿瘤免疫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着成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临床治疗结果表明,仅有少数患者可以产生有效应答,而且部分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产生耐药现象。因此,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与传统放化疗、肿瘤靶向治疗以及新型细胞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策略,在克服耐药以及拓展免疫检查点治疗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孟婧,周伟[5](2019)在《血管阻断疗法“饿死”癌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孟婧通讯员周伟)“为提高疗效,课题组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韩伟课题组展开合作,协同血管阻断疗法与光动力治疗,形成一种自外向内、里应外合的新型抗癌方法。”南京工业大学董晓臣教授表示。6月11日,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董晓臣教授团队(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报》期刊2019-06-14)

李冬,Formeti,SC,Rudqvist,NP,Golden,E[6](2019)在《肺癌的放射线疗法增强检查点阻断免疫疗法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使用放射疗法和免疫疗法(CTLA-4阻断)在针对黑色素瘤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其他的癌症是否有效,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尤其是目前检查点阻断(如CTLA-4阻断)疗法对于肺癌等实体瘤疗效有限,如果使用联合疗法治疗有效,对于实体瘤患者有很大益处。本文作者发现使用化疗和CTLA-4阻断抗体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联合应用,可以通过增强患者本身的免疫应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这项包括39名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研究中,21名患(本文来源于《国际老年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闫梦梦[7](2019)在《基于纳米递送系统的光热疗法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抗肿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因疗效显着而发展迅速的肿瘤免疫治疗,是继化疗、手术、放疗后的新型治疗手段。其中,针对T细胞激活抑制通路中的免疫检查点进行阻断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单一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效不佳,常与其他的治疗手段联合使用。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作为肿瘤治疗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疗法,可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使其在联合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提出构建共负载光敏剂和免疫微环境调节剂的多功能靶向纳米药物体系,在PTT杀伤肿瘤的同时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以实现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迭加与协同,有效发挥免疫抗肿瘤效应。第一部分:设计了一种包括PTT,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抑制和 针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death ligand 1,PD-L1)阻断的联合抗肿瘤疗法,以协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制备负载IDO抑制剂的还原性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纳米复合物,表面修饰叶酸后进一步增强该纳米复合物的肿瘤靶向聚集能力,在激光照射下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并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抑制远端肿瘤生长。体内实验进一步揭示了 IDO抑制和PD-L1阻断可以增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的浸润,包括增加肿瘤组织内CD45~+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抑制调节性T细胞(Regulary T cells,Treg)的免疫抑制活性,促进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的产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TT,IDO抑制和PD-L1阻断的联合疗法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通过调控多种抗肿瘤免疫途径可协同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第二部分:设计构建了具有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响应性的光敏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IDO抑制剂共负载自组装纳米药物,用于光热杀伤和IDO抑制的联合抗肿瘤研究。该纳米药物在到达肿瘤组织后,其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亲水层被MMP酶特异性识别并断裂,纳米药物从起始140nm的大颗粒降解产生超小纳米药物(<20nm),这一特性可以有效地增强该纳米药物的肿瘤渗透性。体内抗肿瘤疗效实验研究表明,纳米药物在激光照射下,可有效抑制原位肿瘤生长并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增强TILs的浸润,包括增加肿瘤组织内CD45~+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抑制Treg的免疫抑制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药物具有MMP酶响应性和良好的光热效应,证实了光热疗法杀伤肿瘤细胞后能够有效激活抗原提呈细胞,启动机体免疫应答,联合IDO抑制可以进一步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有效发挥协同抗肿瘤免疫作用。综上所述,我们成功构建了两种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多功能纳米药物,实现了 PTT与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联合应用。一方面,PTT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启动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另一方面,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通过调控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进一步协同增强抗肿瘤效应。两种纳米药物基于不同的递送设计理念,为PTT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抗肿瘤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治疗途径。(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农丽群,李孙明,梁厚宁,赵建晖,吴丽隽[8](2019)在《百色市壮族人群中联合药物疗法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百色市壮族人群中联合药物法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显示阳性的百色市壮族孕产妇150例。按发现抗体阳性并予以干预孕周分成试验组(于孕14周以前发现)和对照组(于孕14周及以后发现),各75例,均通过联合药物法阻断母婴传播,比较两组血清炎症指标(TNF-α、hs-CRP、Ang-Ⅱ)、病毒载量水平、婴儿艾滋病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Ang-Ⅱ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毒载量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婴儿感染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17.33%(P<0.05)。结论:孕早期(14周前)发现HIV感染,并通过联合药物予以阻断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及病毒载量,进而降低婴儿感染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06期)

玛娜尔·朱马汗,周立红[9](2018)在《子宫肌瘤实施腹腔镜下阻断子宫血流疗法的临床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对子宫肌瘤实施阻断子宫血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80例子宫肌瘤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的剔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血流阻断术+剔除术,观察两组子宫肌瘤疾病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中转剖腹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血流阻断术+剔除术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34期)

徐圣杰,王亚男,王士玉,刘源,邬素芳[10](2018)在《阻断PD-1/PD-L1通路的免疫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信号通路作为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途径而备受关注,抑制甚至阻断PD-1/PD-L1通路以增强T细胞毒性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应答成为当下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目前,以PD-1/PD-L1抑制剂和CRISPR-Cas9技术靶向敲除PD-1/PD-L1基因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策略已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与此同时,新的免疫治疗靶点的发现和治疗策略的组合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对PD-1/PD-L1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此种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但目前阻断PD-1/PD-L1通路的免疫疗法仍存在适用人群有限、治疗效果相对欠佳等缺陷。此外,传统的肿瘤治疗评价标准对免疫疗法并不完全适用,新的标准亟待完善并规范化以用于临床疗效评价。本文将从PD-1/PD-L1信号通路出发,简明阐述其机制,并对当前研究成果进行全面介绍,同时聚焦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18年06期)

阻断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intermittent hormone therapy,IHT)对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中推迟前列腺癌细胞由激素依赖转变为激素非依赖型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4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治疗组和对比组分别同时使用比卡鲁胺(抗雄)联合戈舍瑞林(去势)药物对患者实施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和持续性雄激素全阻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期持续的时间(即患者发展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的时间)。结果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对患者发展为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延长晚期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的时间,从而延长其生存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阻断疗法论文参考文献

[1].Heath,BR,Michmerhuizen,NL,Donnelly,CR,赵泽亮.超越检查点阻断的头颈癌免疫疗法[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2].刘俊,曾令浩,白海涛.间歇性雄激素阻断疗法对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Heath,BR,Michmerhuizen,NL,Donnelly,CR,赵泽亮.超越检查点阻断的头颈癌免疫疗法[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4].赵雪梅,韩秋菊,张建.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及其联用策略[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5].孟婧,周伟.血管阻断疗法“饿死”癌细胞[N].江苏科技报.2019

[6].李冬,Formeti,SC,Rudqvist,NP,Golden,E.肺癌的放射线疗法增强检查点阻断免疫疗法的效果[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9

[7].闫梦梦.基于纳米递送系统的光热疗法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抗肿瘤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8].农丽群,李孙明,梁厚宁,赵建晖,吴丽隽.百色市壮族人群中联合药物疗法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

[9].玛娜尔·朱马汗,周立红.子宫肌瘤实施腹腔镜下阻断子宫血流疗法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

[10].徐圣杰,王亚男,王士玉,刘源,邬素芳.阻断PD-1/PD-L1通路的免疫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8

标签:;  ;  ;  

阻断疗法论文-Heath,BR,Michmerhuizen,NL,Donnelly,CR,赵泽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