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比较论文-李佳楠

汉韩比较论文-李佳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韩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概念隐喻,“黄”,比较研究

汉韩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楠[1](2019)在《汉韩基本颜色词“黄”的概念隐喻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和韩语的基本颜色词"黄"的隐喻现象多种多样,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感情色彩及文化内涵。即便两种语言拥有共同的认知基础,但是由于社会文化经验以及认知过程不同,颜色词"黄"的隐喻在汉韩两种语言中的映射呈现出了共性和差异性并存的现象。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基本颜色词"黄"在汉语和韩语中的隐喻现象,发现二者的文化内涵有着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汉语和韩语的颜色词隐喻意义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颜色词总是受到了来自社会、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7期)

袁梦,韩建[2](2019)在《通过汉韩成语比较学习韩语》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与韩国两国之间的距离比较近,也因此在交流上比较频繁,这就注定了中韩二者的缘分。但是因为多种原因,韩国特别长的一段时间段内受到了中国多种方面的影响。其中中国的语言也对韩国有着明显的影响,而且语言作为文化方面一个重要的部分,外加成语是汉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韩国的成语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汉韩成语就具有了能够对比研究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7期)

LEE,MYEONG-HO(李明昊)[3](2019)在《汉韩延伸型虚拟位移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位移是一个物体或一种抽象概念在空间中发生的隐喻化运动过程。凸像(Figure)包括拥有实体的“道路”、“桥梁”,可以是没有形体的“光”、“影”,还可以是人们虚构出来的“目光”、“视线”等。研究发现,使用不同语言群体间的虚拟位移共性与生物学心理学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有关,个性与语法结构有关及文化相关;群体内虚拟位移共性与文化传播相关,个性与人的经验和思维规律有关。汉韩该类虚拟位移句中的主体除了需要具有延展性之外,还需要具有易联想性。动词使用上,汉韩虚拟位移句中都可以同时出现多个动词,但汉语表达中的时间先后性不如韩语中来得强烈。汉韩虚拟位移表达中路径都是必要信息,韩语中的他动词可以编码路径(Path)信息而自动词需要另外加上路径信息。韩语中既可以用复合词表达路径信息,也可以加上介词短语,汉语中只有位移动词加介词短语一种方式。汉韩虚拟位移表达中的路径既可以是真实路线也可以是虚构路线。时态上,韩语倾向于使用正在进行时或状态而汉语倾向于使用一般现在时。分析虚拟位移表达在汉语和韩语中的表现,为位移事件在纵深领域里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类型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朴俊成[4](2019)在《关于《比较文学原理新编》的汉韩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实践报告是以乐黛云、陈跃红、王宇根、张辉等四人合着的《比较文学原理新编》汉译韩译文为基础进行的翻译实践的总结。选取的文本是原作的“第四章研究领域:范式的形成及其发展”、“第五章比较诗学:文学理论的跨文化研究”部分。着作《比较文学原理新编》自初版印刷以来,期间重印近二十次,并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在北京大学和全国多所高校使用。其既强调真正合乎教学需要,也凸显比较文学学科的人文之道和对话精神。目前没有韩文译本,笔者对原作第四章和第五章进行韩文翻译,因为这部分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可以说为下面的展开提供范式及其思路。选取的部分中文字数约5万字,译成韩文字数约6万字,由笔者独立完成。笔者的翻译实践报告共五章,包括引言、翻译项目简介、译前分析和译前准备、翻译案例分析和结语。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了选择这本书进行翻译的目的和现实意义。希望通过翻译这本着作,向韩国读者介绍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展示中国学者在比较文学领域所取得的显着成果;第二章翻译项目简介对作者及其作品进行了介绍;第叁章译前分析和译前准备主要介绍了笔者在开始翻译之前所开展的准备工作以及翻阅的资料;第四章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重点部分,以学术用语、外国人名、成语、俗语翻译及分译处理、合译处理为主进行了重点、难点分析;第五章结语是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总结和心得体会。(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16)

金兑垠[5](2018)在《汉韩借词对应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关于借词音系学的讨论十分热烈,聚焦于何为借词输入的本质。对此,借词音系学领域形成了两类观点,即音系观点和知觉观点。前人研究一般考察个别语言,本文则更进一步,对汉韩音译借词的对应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对照。本文以来自世界共通语——美式英语的汉韩音译词为研究对象,对美国各州名和各州首府名的汉韩音译词的对应情况进行了考察。第二节介绍了背景知识,对英语、汉语、韩语的音系进行了比较。第叁节考察了汉韩音译词对应过程中音节数量的变化以及词首辅音、词尾辅音、复辅音的对应情况。第四节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提出了借词的输出模型,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汉韩借词对应过程中制约条件的等级序列。第五节是结论,提出了"借词对应空间",图示了汉韩音译词的对应情况。(本文来源于《汉语史研究集刊》期刊2018年01期)

刘露[6](2018)在《汉韩比较句的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教师作为中国文化和语言对外输出的一张名片,在中韩两国的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国内不少大学都与韩国各个高校合作开设了孔子学院,中国国内许多高校也设有朝鲜语专业。韩国也有不少的私立语言机构专门开设汉语课程,中国国内也有许多语言机构开设韩语课程。这说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将会成为越来越热门的专业。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语法常常是汉语学习的难点,而比较句是汉语和韩语中最常见也较为容易出错的句式。韩国留学生学习比较句时常常产生词语搭配不当、语序错误、成分残缺等偏误。究其根源,是两种语言所产生的差异和留学生学习比较句时的主观、客观原因造成的。本文对中韩比较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不仅对对韩汉语教学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他国家的比较句教学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两国语言的基本差异的了解,着重分析了汉语比较句和韩语比较句的异同点。其中从比较句的语序、比较标记、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结果等五方面详细的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其中的难易点。并且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韩国留学生的比较句偏误作为语料来源,分析了韩国留学生在使用比较句时出现的主要偏误类型有比较句的语序不当,漏用、误用,成分残缺或赘余,程度副词使用不当、否定副词使用不当,及结构的混用,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根据前面几章习得比较句的难易程度和韩国留学生的偏误原因,本文最后结合汉韩比较句的差异、留学生的偏误提出了一些宏观和微观的教学建议,忘对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申杰[7](2018)在《关于《比较文学概论》的汉韩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国界、跨语言和跨学科的比较文学,是一门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文学研究综合性学科。近年来,比较文学不断的探索出新领域,新概念。为了更好地去理解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概论类书籍也在不断地更新。比较文学领域着名教授曹顺庆是中国学派的代表。他所着的《比较文学概论》克服了相关教材的理论性缺陷,补充其不足的一面,对有深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易理解的叙述。这本教材用深奥却易理解的理论,支撑着简单明了又不简单的知识性及学术性,其生动的表现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当中,更加轻松地理解、掌握,对学习而言感受到最直接的感触和学习兴趣。特别是这本书中记述了中国学者们提倡的变异学理论,这是以往相关着作中没有记载的内容。考虑到这一点,笔者相信,如果用韩国语翻译,将有助于在世界比较文学领域中传播中国的研究成果。本报告是由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曹顺庆教授所编着的《比较文学概论》的翻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在对于教材类翻译时,中译韩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其解决方法。本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了选择翻译此书籍的目的意义。第二部分为项目简介,主要针对此书籍及作者进行简单地介绍。第叁部分为对于本次翻译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译前分析及准备。第四部分为翻译案例分析,此部分为本次实践报告的重点,主要记述了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之分析、处理方法等。此次翻译文本为教材类翻译,因此主要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在个别之处采用了减译、音译,以及意译的方法。最后一个部分为总结,简述针对此项翻译报告所感所得,以及对此项报告的综合总结。(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20)

朴爱花[8](2018)在《关于《比较文学原理新编》汉韩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的硕士学位论文为翻译项目,该项目以《比较文学新编》进行了韩汉翻译实践报告。全书是分为六个篇章,此书讲述了“比较文学”是一门文学理论课,它探求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订出一套科学方法来指导创作和阅读实践。“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而是总体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该作品暂无韩文译本。笔者选取了前叁章的内容进行翻译,笔者的翻译实践原文(汉语)为五万余字,译文(韩语)7万余字。这篇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由引言、译前分析和译前准备、翻译项目简介、翻译实践中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翻译案例分析、结语等六大部分组成。本论部分组要包括翻译对象的介绍、翻译前准备、重点及难点、报告的核心部分即案例分析组成。该部分以特定事例为例,对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具体论述;结论部分,对整体实践报告进行了概括整理。基于文本文体的特性和目标读者群的特性,翻译的重点放在了自然性。使译文从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章风格、语言文化等方面尽可能多地反映出原文的面貌。难点是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笔者适用翻译学的核心概念-等价论,结合“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和尤金· A ·奈达(Eugene A.Nide)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理论,尝试解决翻译过程中的难点。(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20)

张婉婷[9](2018)在《认知视角下汉韩动物隐喻修辞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将某些概念比较生动的表达出来,就需要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它们具有很多与人类极为相似的特征,所以我们利用与动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将自己的爱憎感情通过动物的形象表达出来,这便是动物隐喻修辞手法。本文基于人类认知视角入手,对中韩日常使用的动物隐喻修辞手法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14期)

全香兰[10](2017)在《汉韩拟声词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拟声词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难度较大的词群。本文从语音和文字两个角度对汉韩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考察了拟声词在韩中翻译中的对应情况。在语音上拟声词在汉韩两种语言中各自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相比之下韩国语的语音规律更加明显整齐。从文字的角度看,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意符跟声音有一定的意义联系,而且存在一音多字、有音无字等现象,而韩文属于表音文字无上述问题。在小说翻译中,拟声词的对应关系比较多样,并非局限在拟声词,因此如果在翻译时遇到拟声词应该灵活处理,不应拘泥于寻找对应的拟声词。(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汉韩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与韩国两国之间的距离比较近,也因此在交流上比较频繁,这就注定了中韩二者的缘分。但是因为多种原因,韩国特别长的一段时间段内受到了中国多种方面的影响。其中中国的语言也对韩国有着明显的影响,而且语言作为文化方面一个重要的部分,外加成语是汉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韩国的成语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汉韩成语就具有了能够对比研究的可能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韩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楠.汉韩基本颜色词“黄”的概念隐喻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2].袁梦,韩建.通过汉韩成语比较学习韩语[J].山西青年.2019

[3].LEE,MYEONG-HO(李明昊).汉韩延伸型虚拟位移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9

[4].朴俊成.关于《比较文学原理新编》的汉韩翻译实践报告[D].延边大学.2019

[5].金兑垠.汉韩借词对应比较研究[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8

[6].刘露.汉韩比较句的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D].重庆师范大学.2018

[7].申杰.关于《比较文学概论》的汉韩翻译实践报告[D].延边大学.2018

[8].朴爱花.关于《比较文学原理新编》汉韩翻译报告[D].延边大学.2018

[9].张婉婷.认知视角下汉韩动物隐喻修辞比较研究[J].北方文学.2018

[10].全香兰.汉韩拟声词比较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标签:;  ;  ;  

汉韩比较论文-李佳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