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思想论文-宋平锋,邓志勇

修辞学思想论文-宋平锋,邓志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修辞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修辞思想,交往行为,交往合理性,语言

修辞学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宋平锋,邓志勇[1](2019)在《交往行为理论与修辞:哈贝马斯的修辞学思想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学思想,可以为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源泉。通过深入挖掘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修辞学思想,我们发现:以语言符号为媒介、以达成相互理解和共识为目标的人类交往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修辞行为;交往合理性本质上也是一种修辞理性;人类交往行为和修辞行为都需要以语言为媒介;交往行为体现出互动的修辞观;交往行为和修辞行为都需要类似生活世界的共享背景。(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田海龙[2](2018)在《学术思想与研究路径:新修辞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异与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新修辞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相提并论,本身就预示着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但这并不等于认为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存在的条件,也不是说二者各自的领军学者彼此有着很通畅的学术沟通。相反,不论是在两个领域的学者沟通方面,还是在文献的相互引用方面,新修辞学和批评话语分析各自的生成和发展都没有留下足够的痕迹证明它们之间存在过实质性的联系。然而,当我们跳出这两个学科的领地审视它们的主要观点和操作方法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虽然它们产生的地理位置相(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爱菊[3](2018)在《《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1932年出版,此书集修辞学之大成,创造了比较完备的修辞学理论体系,在学术界被称为"现代修辞学的奠基石"和"现代修辞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修辞学发凡》的影响,在修辞学史上也是空前的。它不仅建国前被各大学用作教材,建国后也被多所学校采用,它的修辞学体系和研究方法影响后世数十年,被许多学人仿效和学习,孕育出了一批批修辞学研究人才,如着名学者郑子瑜、张志公、倪宝元、吴士文等都声称是读了《发凡》,才走上修辞学研究道路的。陈望道(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陈超[4](2016)在《刍议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西方修辞学的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对修辞学进行借鉴的可能性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修辞具有共通性:二者都致力于对人的灵魂施加影响;以说服为基本方法;具有公共表达的属性。通过对修辞学的借鉴,思想政治教育者用修辞学知识改进语言表达,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品质;可以变宣传为修辞,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公共修辞能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对修辞学的借鉴可以通过培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种途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学对修辞学借鉴的最终理论走向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修辞学。(本文来源于《思想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代增真[5](2016)在《中西方语言对比下的英语修辞学思想与表现艺术——评《修辞学: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学术界对修辞学的定义大同小异,基本上关注于语言的修饰言情达意。吕熙总结前人经验,对汉语关于修辞学与修辞的界定做了很好的总结,认为修辞是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以期更充分、透彻、鲜明地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研究这种艺术的学问就叫修辞学。蓝纯老师编着的《修辞学:理论与实践》是一本从大处着眼的学术理论专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庞大的修辞学理论体系。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修(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付乔[6](2015)在《孟子修辞学思想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子的修辞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气"说和修辞风格论、"知言"说和修辞评议、"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的原则等几个方面。孟子的修辞学思想一方面受到了孔子修辞学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又深受战国策士游说之风的影响,在修辞学史上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代表了继孔子之后儒家修辞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王委艳[7](2014)在《修辞的“主动态”:从技巧到哲学的理论建构——谭学纯《广义修辞学演讲录》及其修辞思想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谭学纯的修辞学思想从"走出技巧论"到修辞诗学、修辞接受,再到修辞哲学,构建了一整套的修辞学思想,为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视域,形成了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谭学纯模式。尤其是建立在中国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修辞哲学的提出,使修辞从"被动态"转变为"主动态",即人们修辞地从事语言活动,同时也受到来自修辞的反向支配。修辞的"主动态"意味着修辞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开始向多种学科渗透,修辞学研究范式由此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广义修辞学演讲录》是谭学纯近年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修辞的"主动态"——修辞哲学的精彩演绎。(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4年11期)

涂佳楠,刘峥[8](2014)在《张弓先生修辞学思想高层论坛在河北大学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河北大学、河北省修辞学会、河北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张弓先生修辞学思想高层论坛在河北大学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等单位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院长郭伏良主持开幕式。河北大学副校长王凤鸣教授致欢迎辞,河北大学文学院院长田建民教授、汉语(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14年04期)

廖文娟,邓志勇[9](2014)在《理解“新修辞学”的钥匙——关于伯克修辞学体系中的辨证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20世纪修辞学泰斗肯尼思·伯克创立的"新修辞学"无疑是修辞学界最闪亮的风景,但其思想十分深邃、难懂。本文认为,伯克的辨证思想是其修辞学体系的关键所在。他的辩证思想体现在其修辞哲学和修辞理论中,具体涉及修辞的人性论、修辞动因、戏剧性"五位一体"、"同一"重要概念。文章指出,伯克修辞学体系中的的辨证特征是修辞运作的基石。(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4年05期)

樊明明[10](2014)在《洛特曼修辞学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俄罗斯学界主要从语文学、言语学、交际学等角度对人文修辞学进行研究,而洛特曼对人文修辞学的理解则别具一格。他在分析人的意识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文本与修辞格的生成机制;以隐喻和换喻为切入点,从文化、宗教、符号、认知等方面对修辞格的类型本质与功能本质进行了阐释;提出了构建元修辞学的思想,并对篇章的修辞结构及功能进行了研究;从符号学角度解释了文体语体修辞学与语义学、人文修辞学的对立关系。(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修辞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新修辞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相提并论,本身就预示着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但这并不等于认为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存在的条件,也不是说二者各自的领军学者彼此有着很通畅的学术沟通。相反,不论是在两个领域的学者沟通方面,还是在文献的相互引用方面,新修辞学和批评话语分析各自的生成和发展都没有留下足够的痕迹证明它们之间存在过实质性的联系。然而,当我们跳出这两个学科的领地审视它们的主要观点和操作方法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虽然它们产生的地理位置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修辞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宋平锋,邓志勇.交往行为理论与修辞:哈贝马斯的修辞学思想解读[J].外语学刊.2019

[2].田海龙.学术思想与研究路径:新修辞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异与同[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3].李爱菊.《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4].陈超.刍议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西方修辞学的借鉴[J].思想教育研究.2016

[5].代增真.中西方语言对比下的英语修辞学思想与表现艺术——评《修辞学: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6

[6].付乔.孟子修辞学思想论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7].王委艳.修辞的“主动态”:从技巧到哲学的理论建构——谭学纯《广义修辞学演讲录》及其修辞思想述评[J].社科纵横.2014

[8].涂佳楠,刘峥.张弓先生修辞学思想高层论坛在河北大学举行[J].语言文字应用.2014

[9].廖文娟,邓志勇.理解“新修辞学”的钥匙——关于伯克修辞学体系中的辨证思想初探[J].外语教学.2014

[10].樊明明.洛特曼修辞学思想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修辞学思想论文-宋平锋,邓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