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规到点拨———试谈语文课堂教学达标的途径与方法

从异规到点拨———试谈语文课堂教学达标的途径与方法

左喜平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其关键点在于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教学达标规程和点拨式教学方法。语文学科内容复杂多样,达标规程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固定不变。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点拨式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运用点拨式教学方法要注意把握“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点则点,当拨则拨。从异规到点拨,是语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异规点拨

作为语文教师,要使教学效率高,应有强烈的目标意识。那么,在确定了准确的教学目标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和谐完成目标?即: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达标教学?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做一点探索。

探究语文学科导学达标的规律、途径和方法,应先探究学科特有的达标规程,以免随意性、盲目性,然后再细研达标艺术,唯有如此,方能事半功倍。尽管语文学科存在着体裁不一,即使同一体裁文章类型也不一致等诸多特点,围绕这些特点必然能找到通往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其途径和方法是“从异规到点拨”。

所谓异规,顾名思义,就是不同的教学规程。达标规程是通往教学目标这个“目的地”的“路标”,语文学科在对不同单元、不同体裁,不同文章等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设置一个个这样的引导师生顺利达标的“路标”,以减少教的随意性和学的盲目性,从而保证师生自始至终共同围绕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例如,针对小说、抒情散文的特点,教学规程可以归纳为:(小说)理情节———析人物———结主题———研写法;(抒情散文)适当分段———概括段意———逐段研读———揭示主旨;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读全文———理顺序———析语言———学表达。议论文则应是:划层次———找论点———析论据———研论证。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复杂多样,达标规程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固定不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推陈出新。上述例子只是说明达标要有规程,没有规程,难以进行课堂教学,特别是没有适宜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科学的达标规程,语文课堂教学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探索、设计达标规程,对顺利达标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上是步入达标路途的第一步,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有了这一步,特定教学目标的达标方法便明朗化了。达标教学的第二步是点拨,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点拨式教学方法的作用。落实各层次的教学目标,都离不开点拨,因此,点拨式教学方法在达标教学诸种方法中应占主导地位。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在达标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又点又拨,实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性立体交流。运用点拨式教学方法要注意把握“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点则点,当拨则拨。点拨贵在“活”,如何“活”?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破规出新,———教学思路求“活”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遵循教学普遍规律的前提下,教学要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要敢于打破常规开拓出新,不能墨守成规死板教条,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应大胆求新求活。例如,我在教授《从宜宾到重庆》这篇说明文时,针对课文通俗易懂的特点,改变通常从头逐段教到尾的做法,引导学生直接从课文结尾学起。课文结尾写重庆夜景,用描写、抒情勾画出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极富感染力。通过指导学生多次朗读,重庆夜景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他们很快进入了一种诗情画意和优美动人的境界,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起了他们对这座历史名城的向往。在学生近乎陶醉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详说重庆。在此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相机点拨:课文按长江流向依次介绍四川境内长江流经的宜宾、泸州、重庆三座城市时,选择重庆详细介绍,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从重庆在很多方面都显著超过宜宾和泸州的角度思考(如地理位置的重要,交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历史的悠久,人口的众多等)。在学习课文介绍泸州、宜宾内容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尔后围绕教学目标置疑点拨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我在教__学上打破了常规,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因而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活跃。

2激疑促思,———思维训练求“活”

语文课上在加强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那么,课堂上如何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大门?怎样做才能使思维训练“活”起来?其有效方法和基本手段是对学生置疑问难,激疑促思,相机点拨。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的媒介,教师的作用就是点出问题,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如,散文《记一辆纺车》,在教学中就可以激疑:这篇课文题目说“记一辆纺车”,可内容所写不止一辆纺车,而且写了不少同纺车有关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一辆纺车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纺车同所记事的关系入手,理解纺车只是全文记叙的线索。作者写纺车,不是要写纺车本身,而是要通过纺车记述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大后方的大生产运动,颂扬延安精神,这是因物记事,缘物生情。再如教授《死海不死》这篇说明文时,教师可由题目入手激疑:既然是“死海”为何又“不死”?是否自相矛盾?这样的激疑会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一语激起千层浪,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在课文中寻求答案。又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当学生了解到“我”终于爬上石架,由于害怕却再也不敢向上爬时,教师可以设疑:“如果你当时也在同他一起爬石架,你会怎样做?”学生在思考后,提出许多办法,此时,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最后学生对其他四个孩子自私、冷漠的性格有了深刻的了解,一个个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激疑促思中顺利完成。

置疑问难,激疑促思,对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及达到教学目标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这方面多费心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设置疑问要注意以下几点:设疑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关注学情;设疑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合理安排程序;设疑要促进知识“迁移”;设疑要揭示问题实质;设疑要画龙点睛。从异规到点拨,是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标的途径之一。异规显示了教学基本模式———共性与学科个性乃至体裁个性的统一,点拨是语文达标教学高效率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走实走好这两步就能顺利达标,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标签:;  ;  ;  

从异规到点拨———试谈语文课堂教学达标的途径与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