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介质归趋论文-甘春娟,郑爽,陈垚,任萍萍

多介质归趋论文-甘春娟,郑爽,陈垚,任萍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介质归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滞留系统,氮素,土壤,植物

多介质归趋论文文献综述

甘春娟,郑爽,陈垚,任萍萍[1](2019)在《氮素在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多介质中的归趋与迁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雨水生物滞留系统(bioretention system,BRS)因其具有径流削峰与污染控制双重功能已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优选措施,但要阻隔雨水径流中氮素进入水体而诱发富营养化的发生,必须实现该雨水处理设施对氮的持续稳定去除。BRS对氮素的去除可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固持的临时途径,也可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气态氮的永久途径实现。去除途径取决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等多介质对进水氮素的作用强度,但目前对BRS在除氮本质过程上尚不清晰。以风车草为功能植物,考察氮素在植物、土壤和水中的迁移量,确定功能植物的贡献大小,并基于物料守恒原理探明进水氮素在多介质中的归趋比例和迁移特性。结果表明,植物对BRS除氮的贡献较为显着,进水氮素首先在种植土壤层(0~20 cm)发生累积效应,其中,NH~+_4-N主要通过植物吸收作用去除,并最终输送至植物茎部进行累积,而累积在土壤中的氮素在水流运移作用下迁移并在不同氧环境下发生硝化、反硝化作用而表现出NO~-_3-N的先升后降趋势。进水氮素的归趋主要以气态氮的排放为主,植物吸收和土壤吸附固持为辅。(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谷晓悦,丁光辉,刘全斌,李婉然,薛欢欢[2](2019)在《全氟辛烷磺酸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归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阐明污染物的环境归趋对于其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叁级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研究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FOS在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相的模拟浓度分别为5.10 pg·m-3、22.60 ng·L-1、2.25μg·kg-1和0.34μg·kg-1,与实测值较为一致。环境相间的迁移主要是大气向土壤中迁移和土壤向水中的迁移,水和土壤是大连区域PFOS的主要的汇。PFOS在大气和水相的平流输入为主要的污染来源,而大气的平流输出是其主要的输出途径。灵敏度分析表明,有机碳分配系数、溶解度、水和气相平流输入、土壤中水的径流速率以及温度是影响模型结果的主要参数。不确定分析则表明,整体参数的变化对水体输出结果影响最大,对沉积物影响最小。本研究较好地模拟了PFOS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迁移和归趋,可为其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畅[3](2019)在《典型抗生素在季冻河流封冻期的多介质归趋模拟及生态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含有抗生素残留物的人和动物的大量排泄物可以通过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等途径被排放到水生环境中,从而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由于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较低,城市污水处理厂被认为是下游接收河流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途径。北方寒区封冻期的河流具有水温低、水流流速缓慢等特点,河流中各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过程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目前关于抗生素在封冻期河流中的环境特征研究开展地并不充分。因此,开展季节性封冻河流中抗生素的环境归趋及生态风险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环境意义。本文选取了磺胺甲恶唑、林可霉素和氟苯尼考这叁种使用量较大的抗生素作为抗生素类药物的代表,通过建立基于逸度方法的Level IV多介质逸度模型并应用于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接收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季节性封冻河流——松花江,分析了具有较高的检测频率和浓度水平的典型抗生素在我国东北地区封冻河流中的环境归趋及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磺胺甲恶唑、林可霉素和氟苯尼考在封冻河流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均可以检测到,并且在所有采样点水相中的检出频率均为100%,在冰相中的检出频率则较低。冰相中磺胺甲恶唑、林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浓度检出范围分别为n.d.-6.6、n.d.-8.7和2.1-16.8 ng·g~(-1),水相中的浓度检出范围分别为2.0-23.0、5.9-52.5和12.7-32.0 ng·L~(-1),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叁种抗生素的平均浓度值最高。灵敏度分析表明了水相和冰相的深度以及河流流速对接收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封冻河流中抗生素的环境归趋起着关键的作用。磺胺甲恶唑和氟苯尼考的迁移主要受到水相平流过程和水相-冰相扩散过程的影响,而林可霉素的迁移主要受到沉积物相-水相扩散过程的影响。水相平流作用作为去除封冻河流中抗生素的最主要途径对叁种抗生素的去除贡献均达到88%以上。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叁种抗生素的浓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至100 ng·L~(-1)时不会影响其环境归趋及浓度水平,其在各个环境相中的浓度变化趋势与原浓度排放趋势一致;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叁种抗生素的浓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至1μg·L~(-1)时会显着地影响其环境归趋及浓度水平,可以使从污水处理厂排放源到下游25 km处的接收河流中抗生素的浓度高于10 ng·L~(-1)。叁种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及其下游附近采样点水体中的风险商值均较高,其中林可霉素表现出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中等生态风险,而磺胺甲恶唑和氟苯尼考主要表现出低生态风险。通过对叁种抗生素的实测浓度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封冻河流中的抗生素处于较低的浓度水平。对逸度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的结果表明,Level IV多介质逸度模型可以成功地模拟一个对数单位差异内的实际监测浓度,证明了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封冻河流中抗生素的赋存及归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程浩淼,陈玉茹,赵永岭,朱腾义,汪靓[4](2019)在《巢湖水域四溴双酚A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Ⅲ级逸度模型,模拟并研究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四溴双酚A(TBBPA)在巢湖水-沉积物系统中各环境相的浓度、储量以及相间的迁移通量.结果表明:TBBPA在水相、再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物相中的模拟计算浓度与实测平均浓度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探讨了模拟关键参数.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沉积物是TBBPA最大的储库(占系统总储量86%以上).同时,由于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会改变系统再悬浮特征以及降解半衰期等关键参数,进而降低了各环境相中TBBPA的浓度值,增加了水相和再悬浮颗粒相中的储量比例,并增加了水体-再悬浮颗粒、沉积物-再悬浮颗粒的相间交换通量.此外,TBBPA在巢湖水-沉积物系统中损失的主要途径为沉积物相的降解(占入湖总量87%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高梓闻,徐月,亦如瀚[5](2018)在《典型有机氯农药在珠叁角地区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p,p'-DDT与γ-HCH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建立Ⅳ级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目标污染物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珠叁角地区从1952~2030年的79年间在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规律.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p,p'-DDT与γ-HCH浓度随农药施用和禁用等农业政策而经时变化的情况:持续施用导致p,p'-DDT与γ-HCH在气、水、土、底泥中的浓度随时间逐年增加;有机氯农药被禁止使用,则导致二者浓度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预测到2030年p,p'-DDT在气、水、土、泥中的浓度分别为6.1×10-12、3.2×10-9、6.07×10-7和8.72×10-7mol·m-3;γ-HCH的浓度则分别为3.37×10-11、1.14×10-8、1.21×10-6和4.18×10-7mol·m-3.通过将温度设计为变量参数对模型进行校正后的模拟值比恒温模拟值更接近实测值.结果表明,在整个环境介质中出现有机氯农药由大气分别向土壤和水体、土壤向水体、水体向底泥传输的规律,并最终赋存于土壤和底泥中;有机氯农药排放量、降解速率、温度及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模型主要的敏感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显示整体参数的改变对大气模拟浓度影响最大;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浓度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温度变化会影响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分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黄肖萌[6](2017)在《采煤沉陷区水域环境OCPs多介质归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煤沉陷区是由于过量采煤,导致采空区上方出现大面积沉陷塌落,经过降雨和地下水渗透后出现大面积的水域,原先的陆生环境变成水域环境,其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会发生一系列的迁移转化行为。鉴于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会在生物体内蓄积,最后危害人类健康,研究OCPs的归趋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选取淮南市杨庄采煤沉陷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杨庄沉陷区水样和底泥样品,分析其中的OCPs含量,并建立了沉积物-水稳态逸度模型,对沉陷区域γ-HCHs和p,p'-DDT的归趋行为进行了数学模拟,计算出了底泥中γ-HCHs和p,p'-DDT预测浓度,并对模型的可行性做出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分析15年和16年杨庄沉陷区水体样中的OCPs含量,发现受附近煤矸石堆和泥河的影响,一些采样点位处有机氯农药含量出现偏高的情况,纵向分布基本呈现为表层水<上覆水<间隙水的规律,并且γ-HCH在两年的水样组成中均占较多比例,是HCHs的主要成分之一;p,p'-DDT在15年和16年DDTs中的占比较大,是DDTs的主要成分之一。故而选择这两个有机氯农药进行逸度模拟更有代表性。2、通过分析15年和16年杨庄沉陷区底泥样中的OCPs含量结果可以发现:9号、10号、11号点位(靠近泥河入口和煤矸石堆)处HCHs和DDTs浓度较其他点位高;并且纵向上呈现随着底泥深度的增加,有机氯农药含量逐渐减少的规律。3、水体中TOC含量分布也与周边环境有密切关系,靠近泥河流域和居民区的水域TOC含量较高。并且通过分析水体和底泥中的OCPs含量和TOC含量的相关性,发现底泥中的OCPs含量与TOC含量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也即底泥中TOC含量越高,有机氯农药也就越高。4、以2016年OCPs中的y-HCH和p,p'-DDT为例,通过实测和引用文献值等方法确定参数值,然后建立了沉积物-水两相间的稳态逸度模型,对有机氯农药在塌陷区水域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进行模拟计算,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发现吻合度较好,数值偏差在一个数量级内,说明模型建立较为成功,能够反映有机氯农药在杨庄塌陷区中的迁移转化行为。5、通过分析计算关键性参数的灵敏度系数找出对模型影响较大的参数,并分析发现悬浮物沉降速率灵敏度系数最大,说明沉积物-水系统中悬浮物沉降对污染物向底泥迁移的过程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7-06-15)

朱俊敏[7](2017)在《上海淀山湖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介质迁移、归趋及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淀山湖是上海市境内最大的自然淡水湖泊和黄浦江上游重要的水源保护区。环淀山湖区域是太湖流域投资增长和社会发展较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种类趋于上升,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凸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一类可借助空气进行长距离传输、沉降,在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不断累积,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天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有机污染物质。考虑到该类污染物的危害性及环淀山湖区域人为源POPs环境行为研究的欠缺性,本文针对淀山湖POPs的多介质环境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采集淀山湖四季的水体、沉积物和水生生物样品,研究其中PAHs(多环芳烃)、PCBs(多氯联苯)和OCPs(有机氯农药)的时空赋存特征,探讨其主要来源和存在的生态风险。此外,本研究结合淀山湖实际环境参数,建立了基于逸度方法的QWASI(Quantitative Water Air Sediment Interaction)模型,模拟了 PAHs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为实现污染物的实时监控和该地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淀山湖水体溶解相、颗粒相和沉积物PAHs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冬、春季要高于夏、秋季。水体溶解相PAHs以2-3环为主,5-6环所占比例较低;颗粒相PAHs仍以2-3环为主,冬季最为突出,但4环及以上所占比重较溶解相有所上升。PAHs在水体溶解相与颗粒相间的分配系数(KP,5.13×102~1.81×l06L/kg)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说明PAHs在低温条件下更易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沉积物4环PAHs占比最高,5-6环PAHs占比显着提升,无明显季节变化。PAHs在溶解相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入湖河流>湖体>出湖河流,颗粒相湖体浓度高于环湖河流,沉积物湖体PAHs浓度低于环湖河流。PAHs在水体悬浮颗粒相与沉积物中的浓度与总有机碳(TOC)含量之间均不存在显着相关性。与国内外研究相比,淀山湖水体中PAHs含量低于国内大部分湖泊且远低于西欧、北美主要国家湖泊与河流PAHs含量,处于低水平。沉积物中PAHs浓度低于大多数研究区域,但超过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和人烟稀少地区PAHs浓度,存在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沉水植物PAHs浓度高于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以2-3环PAHs为主,4环PAHs占比最小,浮水植物5-6环PAHs比重最低。鱼体中PAHs平均浓度为367.81 ng/g,与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相比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应予以重视。2)水体和沉积物中PCBs浓度季节变化均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均以五氯联苯为主,水体均值30.47 ng/L,高于长江上游支流,应予以一定的重视,沉积物均值5.50ng/g,浓度低于国内外绝大多数研究区域,污染水平较低。水体中PCBs湖体浓度高于环湖河流,沉积物与之相反。水生植物PCBs浓度种间变化:苦草>竹叶眼子菜>菹草>芦苇>凤眼莲,平均浓度40.7 ng/g,沉水植物PCBs含量普遍高于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优势组分为六氯联苯和五氯联苯。主要鱼类PCBs浓度变为:红鳍鲌>翘嘴红鲌>鲫鱼>黄颡鱼>草鱼>鲤鱼,平均浓度32.16 ng/g,低于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区域,污染水平较低,组成结构仍以五氯联苯为主。3)水体中OCPs浓度呈现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的特征,春、秋季OCPs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湖体浓度大于环湖河流,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比,该区域水环境OCPs污染水平较低。沉积物OCPs平均浓度为25.44 ng/g,季节变化特征与PCBs基本一致,冬季和春季浓度相对较高,差别小,夏季浓度最低,总体污染水平较低,湖体浓度大于环湖河流。水生植物OCPs含量变化为:竹叶眼子菜>菹草>苦草>芦苇>凤眼莲,平均浓度60.39 ng/g,同样是沉水植物浓度最高,浮水植物最低,HCHs类有机氯农药中γ-HCH含量在5种水生植物中均为最高。OCPs浓度变化为黄颡鱼>草鱼>鲫鱼>鲤鱼>红鳍鲌>翘嘴红鲌,平均浓度64.88 ng/g,OCP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水体、沉积物、水生植物和鱼类均以HCHs和DDTs类有机氯农药为优势组分。4)特征比值法判源结果表明,淀山湖水环境系统中,水体溶解相、颗粒相和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煤炭及生物质燃烧,以冬、春季表现最为显着,夏秋季叁相中PAHs来源复杂度提升,以沉积物表现最为明显;主要鱼类和水生植物体中PAHs同样来源于煤炭和生物质燃烧,水生植物中PAHs的来源更加复杂,石油源和燃烧源的贡献同样显着。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出,石油泄漏与挥发、焦炭燃烧和交通燃油对淀山湖水体和沉积物中PAHs亦有显着影响,交通源(汽油和柴油燃烧)对水体颗粒相的影响在春季表现突出。沉积物中汽油和柴油(交通源)燃烧及焦炭燃烧、石油泄漏与挥发来源贡献高于水体颗粒相和溶解相,来源广泛。水生植物主要来源于焦炭、煤炭和生物质燃烧,鱼体中PAHs来源受汽油和柴油的燃烧(交通源)影响显着。5)分析同系物比值结果对各环境介质中PCBs与OCPs进行来源判断,结果表明淀山湖水体和沉积物中PCBs主要来源于含PCBs的油漆或涂料的使用,水体中以夏季表现最为显着。沉积物在冬、春季还受到进口电容器中PCBs泄露、迁移及电力电容器浸渍剂的影响;鱼体PCBs主要来源于含PCBs的涂料或油漆的使用,水生植物PCBs主要来源于含PCBs的涂料或油漆的使用及进口电容器中PCBs的泄露和迁移。分析淀山湖多介质环境中HCHs和DDTs同分异构体的组成特征,初步得出淀山湖水体和沉积物环境中HCHs类物质在冬季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春、夏、秋叁个季度多来源于农业生产;鱼体和水生植物中HCHs类物质主要为农业生产来源;水体和鱼体中DDTs来源多为近期输入,沉积物为近期输入和历史残留的混合来源,季节差异明显。水生植物中DDTs主要为历史残留和长期风化产物。6)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淀山湖水体中对人体有显着致癌风险的PAHs风险值较小;悬浮颗粒物中单体Acy、Flo、Ant、Phe、BaA、BbF与BkF生态毒性的季节性差异较显着,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沉积物中多数PAHs单体相对处于中等风险水平(RQ(NCs)≥1且RQ(MPCs)<1),部分单体(Acy、Chr、BkF、InP、DahA和BghiP)处于低风险水平。水体中PCB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应予以重视;DDTs与HCHs类物质、七氯和环氧七氯等,均低于国标标准值,对环境影响较小;PCBs在沉积物中含量水平均在ISQG值以下,对生物体的暴露程度处于可接受范围内,风险较小,DDTs与Endrin浓度高于ERL但低于ERM,有潜在的生态风险,但属于较低水平。鱼体中POPs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AHs致癌风险的最大允许日摄入量普遍低于人体日常食鱼速率,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PCBs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的最大摄入量均高于人体每天食鱼速率,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HCHs与DDTs类物质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且HCHs类物质带来的健康风险要大于DDTs类,黄颡鱼、草鱼和鲤鱼的致癌风险相对较大,非致癌风险最大允许日摄入量普遍大于人体日食鱼速率,非致癌性健康风险较小。7)结合研究区域特征改进环境参数和溶解度、蒸气压等与温度相关的理化参数,设定季度稳态和年稳态条件,建立QWASI逸度模型对淀山湖16种PAHs在湖泊系统(大气-水-沉积物)中的赋存和迁移转化特征进行模拟,模拟浓度结果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利用灵敏度方程对模型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本研究中的敏感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参数进行3000次拟合计算,验证了模型稳定性。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浓度和总量最大,是湖泊系统中PAHs重要的汇。水体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物固体颗粒相PAHs浓度较大,吸附特征显着。生物相浓度明显高于水中溶解相,表现出一定的富集特征。叁相中PAHs的主要迁移方向为大气至水体至沉积物,但是Nap由水体向大气的迁移过程显着。除了 Nap表现为排放输入是主要来源外,平流输入是大气中其他PAHs的主要来源,平流输出是主要的去除途径;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水中颗粒物沉降,扩散和降解是主要的去除方式;水体平流输入、大气干湿沉降及大气、水体间的扩散输入是水体PAHs主要来源,主要去除过程为水中颗粒物沉降。从季度变化来看,夏季各相间的扩散过程最为活跃,迁移通量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其他迁移过程则在春季表现出相对高值。(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崔晓宇,张鸿,罗骥,张若冰[8](2016)在《深圳地区全氟辛烷磺酸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在深圳地区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行为,本研究利用LevelⅢ逸度模型,通过输入PFOS的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深圳地区环境参数,首先模拟计算了深圳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PFOS的含量并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其次基于PFOS在各相间的迁移通量分析确定了其主要的迁移途径及归趋行为,最后对模型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分别进行了灵敏度和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PFOS模拟含量分别为1.4 pg·m~(-3)、7.0 ng·L~(-1)、0.39μg·kg~(-1)和0.11μg·kg~(-1),和实测结果较吻合.气相到土相、土相到水相和气相到水相的迁移量分别占PFOS相间总迁移量的32%、32%和5.8%,是PFOS相间的主要迁移途径,而PFOS随水体迁出是其从区域环境迁出的主要途径.大气和水体的平流输入速率、温度、PFOS的水溶性和降雨,以及土壤和沉积物的密度是影响模型输出结果的关键参数.不确定度分析结果则表明PFOS含量在水体中的变异系数最小而在土壤中的最大,这可能是由土壤易于变化的有机碳含量造成的.(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薛南冬,陈宣宇,杨兵,秦普丰,龙雨[9](2016)在《应用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研究废旧电器拆解区多溴联苯醚的迁移及归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evel(Ⅲ)逸度模型模拟了浙东某废旧电器拆解区域多溴联苯醚(PBDEs)3种同系物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分布及迁移通量.在稳态假设条件下3种PBDEs同系物在环境介质中浓度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参数灵敏度分析表明PBDEs的基本性质如蒸气压、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在介质中的半衰期是影响化合物在环境相中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在废旧电器拆解区大气中PBDEs对下风向的地区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当环境系统达到平衡时,在废旧电器拆解区PBDEs主要蓄积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占所有环境介质中PBDEs的95%以上,土壤和沉积物是PBDEs污染的重要二次污染源;PBDEs在介质间的迁移以大气-土壤和水体-沉积物途径为主;废旧电器拆解区土壤中降解是PBDEs在环境中消减最主要途径.研究结果将为废旧电器拆解区PBDEs污染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张晓涛,陆愈实,杨丹[10](2016)在《福建泉州湾有机氯农药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α-HCH与p,p′-DDT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泉州湾及其重要汇水流域——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LevelⅢ多介质非平衡稳态逸度模型,对该区域α-HCH与p,p′-DDT在各环境相中浓度、容纳能力、储量分布及各相间的迁移通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模型关键输入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α-HCH与p,p′-DDT在土壤相,水相以及沉积物相中的模拟计算浓度与野外样品实测平均浓度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当研究系统达到平衡时,环境各相对α-HCH与p,p′-DDT容纳能力由大到小分别为沉积物,土壤,水及空气;α-HCH在土壤与沉积物中的储量之和为总储量的97.42%,p,p′-DDT则为99.89%,是其主要的汇区;α-HCH与p,p′-DDT从研究区域迁移消逝的主要途径为水的平流输出,在环境相间迁移过程中,α-HCH的主要迁移途径为水体向大气的迁移,而p,p′-DDT的主要迁移途径为水体向沉积物的迁移;灵敏度分析指出辛醇-水分配系数对数值log Kow是影响污染物在环境相中浓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多介质归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阐明污染物的环境归趋对于其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叁级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研究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FOS在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相的模拟浓度分别为5.10 pg·m-3、22.60 ng·L-1、2.25μg·kg-1和0.34μg·kg-1,与实测值较为一致。环境相间的迁移主要是大气向土壤中迁移和土壤向水中的迁移,水和土壤是大连区域PFOS的主要的汇。PFOS在大气和水相的平流输入为主要的污染来源,而大气的平流输出是其主要的输出途径。灵敏度分析表明,有机碳分配系数、溶解度、水和气相平流输入、土壤中水的径流速率以及温度是影响模型结果的主要参数。不确定分析则表明,整体参数的变化对水体输出结果影响最大,对沉积物影响最小。本研究较好地模拟了PFOS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迁移和归趋,可为其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介质归趋论文参考文献

[1].甘春娟,郑爽,陈垚,任萍萍.氮素在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多介质中的归趋与迁移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19

[2].谷晓悦,丁光辉,刘全斌,李婉然,薛欢欢.全氟辛烷磺酸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归趋模拟[J].生态毒理学报.2019

[3].孙畅.典型抗生素在季冻河流封冻期的多介质归趋模拟及生态风险评估[D].吉林大学.2019

[4].程浩淼,陈玉茹,赵永岭,朱腾义,汪靓.巢湖水域四溴双酚A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19

[5].高梓闻,徐月,亦如瀚.典型有机氯农药在珠叁角地区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模拟[J].环境科学.2018

[6].黄肖萌.采煤沉陷区水域环境OCPs多介质归趋模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

[7].朱俊敏.上海淀山湖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介质迁移、归趋及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8].崔晓宇,张鸿,罗骥,张若冰.深圳地区全氟辛烷磺酸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行为研究[J].环境科学.2016

[9].薛南冬,陈宣宇,杨兵,秦普丰,龙雨.应用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研究废旧电器拆解区多溴联苯醚的迁移及归趋[J].环境科学.2016

[10].张晓涛,陆愈实,杨丹.福建泉州湾有机氯农药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J].中国环境科学.2016

标签:;  ;  ;  ;  

多介质归趋论文-甘春娟,郑爽,陈垚,任萍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