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荧光龋检测技术论文-付美娟

激光荧光龋检测技术论文-付美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荧光龋检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叶绿素荧光,激光光源,荧光光谱技术,光合作用

激光荧光龋检测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付美娟[1](2019)在《基于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通过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能够预防及减少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氮胁迫、病虫害胁迫等的影响,使植物进行高效、高品质的生产,对提高树木、农作物等植物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植物健康状况的判断多依赖于经验目测或者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步骤繁琐,效率不高,而且无法对植物所受胁迫状态做出早期预测。叶绿素荧光作为探测植物光合作用的“无损”探针,能够反映光能吸收、植物潜在最大光合能力、实际光合效率、光化学淬灭、非光化学猝灭、光合有效辐射、CO_2固定、激发能传递、光系统II实际量子产量等几乎所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因此,通过研究叶绿素荧光间接研究光合作用变化是一种简便、快捷、无损、可靠的方法。此外,叶绿素荧光能够对植物所受干旱胁迫、氮胁迫、高温胁迫、低温胁迫、铅污染、盐分胁迫等进行响应。叶绿素荧光还可以用于评价植物初级生产力、叶绿素含量等。目前,植物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可分为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技术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技术。其中,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技术利用激光强度大、亮度高的特点,测得的叶绿素荧光信息量丰富,荧光光谱信息所含的物理意义更加清晰,而且测量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叶绿素荧光评价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搭建了一种植物叶绿素荧光检测装置,主要包括中心波长为456 nm的激光光源、USB4000光栅光谱仪、光纤、542 nm~1 100 nm的长通滤波片、样品池和计算机,对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进行实时、无损检测。从激发光源的选择及系统主要参数的设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讨论,对405 nm LD、456 nm LD、532 nm LD、660nm LD光源诱导的植物叶绿素荧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确定了叶绿素荧光激发光源的波长和输出功率。以F_(area)作为评价叶绿素荧光大小的参数,通过重复测量对系统误差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搭建的叶绿素荧光检测装置对不同植物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到不同植物叶绿素荧光光谱曲线。以黄瓜叶片为实验对象,测量叶绿素荧光大小,分析其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area)与叶绿素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89,p(27)0.01),拟合方程为y=1.37x-0.32(R~2=0.78);F_(area)与叶绿素b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1,p(27)0.01),拟合方程为y=0.59x+0.33(R~2=0.82);F_(area)与总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0,p(27)0.01),拟合方程为y=1.97x+0.01(R~2=0.80),分析了叶绿素含量的相对误差。本文验证了将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用于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可行性,进一步推进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无损检测上的应用,为今后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F_(area)评价光合作用的研究做了铺垫。(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7)

丁佳兴[2](2018)在《基于高光谱和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技术的贮藏期灵武长枣主要可溶性糖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灵武长枣是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探索有效的长枣品质无损检测方法,为长枣产品高档化、系列化和高附加值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利用高光谱和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贮藏期灵武长枣中主要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进行无损检测,实现对灵武长枣采后品质检测。主要结论如下:(1)确定可见/近红外高光谱采集参数:曝光时间为10ms,图像采集速度为200μm/s,物镜高度为385mm,扫描长度为60mm。荧光高光谱采集参数:曝光时间为20ms,图像采集速度为200μm/s,扫描长度为60mm,准直器与样品的竖直距离为305mm,准直器与水平线夹角为70。。(2)采用HPLC检测长枣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分别讨论流动相和液相条件等最终确定了长枣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进样量为10 μL,流动相为超纯水,流速为0.4mL/min,等浓度洗脱,柱温为30℃,示差折光检测器温度为35℃。(3)基于可见/近红外高光谱长枣可溶性无损检测研究。利用蒙特卡洛采样法计算各个样本的的均值与标准差,根据阈值判别异常样本。探究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经过OSC预处理后的PLSR模型效果最好,模型Rc=0.853;果糖经OSC预处理后的PLSR模型效果最好,模型Rc=0.847;葡萄糖经SNV+OSC预处理后的PLSR模型效果最好,模型Rc=0.803。利用6种特征波长方法提取特征波长并对比模型效果,在蔗糖预测模型中,使用IRF法提取得到67个特征波长,基于IRF-LS-SVM的蔗糖预测模型效果最佳,Rc=0.920、Rp=0.823;在果糖预测模型中,使用GAPLS法提取得到14个特征波长,基于GAPLS-LS-SVM的果糖预测模型效果最好,Rc=0.850、Rp=0.793;在葡萄糖预测模型中,使用SPA法提取得到16个特征波长,GAPLS-LS-SVM葡萄糖预测模型效果最好,Rc=0.765、Rp=0.724。(4)改建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系统,光源采用635nm激光器,经测定光源强度范围为615~655nm,采集长枣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图像,得到长枣660~850nm荧光光谱,共40个波点;利用蒙特卡洛采样法检测异常样本,分析对比不同预处理、特征波长方法和不同模型效果,结果表明基于荧光光谱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最优预测模型分别为BiPLS-LS-SVM、CARS-LS-SVM和GAPLS-LS-SVM模型,其中蔗糖和葡萄糖的模型效果较差,果糖模型相对较好,该模型的Rc为0.670、Rp为0.702;对比特征波长和长枣荧光峰分析模型效果,导致该结果主要因为叶绿素荧光和这3种糖含量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且荧光信息中可能存在其他物质的吸收,多种光信号融合在一起与糖建立联系,影响模型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8-04-01)

赵书林[3](2017)在《微芯片电泳-质谱、激光诱导荧光、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科技,具有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少、成本低、集成化和高通量等优势,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逐渐从单纯的方法开发,走向了应用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组近年发展的微流控芯片电泳-质谱、激光诱导荧光、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技术,并对其在单细胞分析,免疫分析,疾病标志物分析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微芯片电泳-质谱检测单细胞分析;(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5-19)

宋云萍[4](2016)在《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联用技术及多肽类抗生素残留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肽类抗生素作为新一代抗菌和杀虫类抗生素,已广泛被用作家禽、猪、牛等兽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其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和长期暴露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危害和细菌抗药性日益严峻。然而,多肽类抗生素在样品中含量极低,基质干扰大,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要求很高,目前仍缺少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毛细管电色谱(CEC)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联用技术兼具高效性、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进一步结合微萃取预处理技术,可望为多肽类抗生素的痕量检测提供有效的新途径。本文拟基于pCEC-LIF联用技术,探索适合痕量多肽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方法,结合新型离子液体聚合微萃取整体柱的研制与应用,提高多肽抗生素的分离检测能力。论文包括叁个部分:第一部分:简介多肽类抗生素的种类、作用及残留危害;综述多肽类抗生素分离分析和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概述毛细管电色谱的分离原理及相关联用技术,着重介绍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联用技术原理,以及毛细管聚合物微萃取整体柱技术,提出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采用苯基毛细管电色谱柱为分离固定相,以NBD-F为荧光衍生试剂,结合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联用技术,建立饲料和牛奶中杆菌肽、多粘菌素B和粘杆菌素的分离检测方法。在优化的衍生和色谱分离条件下,叁种分析物在25 min内实现了分离,线性范围接近3个数量级(10-1000μg/L),检出限(S/N=3)达到5.0-10.0 μg/L,满足食品中多肽抗生素最大残留限量的检测需求。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质谱检测明显较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第叁部分: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同时利用离子液体的溶解性和可设计性强等特性,制备了离子液体聚合物整体微萃取柱,应用于粘杆菌素的萃取富集;优化了萃取富集条件,并与CEC-LIF分析技术联用,建立了肉类样品中粘杆菌素的高灵敏检测方法,目标物在15 min内与样品基质实现基线分离,浓度线性范围为1-2000 μg/L,检出限为0.5 μ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75.8-86.5%。方法为复杂样品中多肽类抗生素的残留分析提供了新手段。(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6-06-01)

俞洁心[5](2016)在《ATP荧光技术检测双波长激光根管消毒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管消毒是根管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影响根管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激光消毒技术是近来的研究热点,双波长激光消毒系统是利用铒激光以及钕激光两种波长的激光进行根管荡洗以及根管消毒来达到快速高效的杀菌效果。ATP检测技术是快速便捷检测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在环境、食品、医疗卫生方面皆有很大应用,却在根管细菌检测方面研究寥寥。目前在临床上也缺乏一种能快速检测细菌含量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消毒效果的方法,而ATP生物荧光技术拥有这样的优点,本试验拟对ATP生物荧光技术监测根管内致病菌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及利用ATP检测技术比较双波长激光消毒方法与根管冲洗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目的] 研究ATP生物荧光技术检测根管内细菌的可行性并应用ATP生物荧光技术比较双波长激光消毒的效果与次氯酸钠冲洗的消毒效果。[材料与方法] 将粪肠球菌菌液连续稀释后分别用血平板培养法以及ATP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计数菌落数以及发光量,分析菌落数和发光量之间的相关性。用1%Na0Cl溶液分别处理粪肠球菌2.5分钟、5分钟、10分钟,随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和后立即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和NaOCl,同样分别进行平板培养法培养记菌落数以及ATP生物荧光技术检测纪录发光量,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于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集45颗拔除的根尖发育完全的直根管的前磨牙,切除牙冠后保留10mm牙根,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的模型。分为四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冲洗组、双波长激光组、钕激光组和次氯酸钠组。分别在处理前后用3根无菌纸尖于根管内放置lmin取样,对样本进行ATP检测,纪录其发光量,通过处理前后发光量得到灭菌率,比较各组灭菌率之间的差别。[结果]在一个相对广泛的范围内,与ATP的量成正比的发光量,显示出了与菌落数有一个显着的相关性关系。另外,在用次氯酸钠处理不同时间下的样本测得的发光量的数值与菌落数之间也有显着相关性。双波长激光组、钕激光组和次氯酸钠组的杀菌率均与生理盐水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双波长组和次氯酸钠组之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而双波长组和钕激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TP检测技术可作为一种快速的检测手段检测根管内细菌的含量。双激光根管消毒的效果优于次氯酸钠冲洗的消毒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25)

郝明路,刘汝涛,张浩,李雅婷,荆明阳[6](2014)在《微流控-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快速检测单个小鼠肝细胞内GSH含量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细胞内GSH含量快速、精准的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着重要作用,而微流控-激光诱导荧光系统可以实现单细胞内痕量物质快速、精准的检测。本文利用微流控-激光诱导荧光系统对微流控芯片内样品的进样、分离过程进行了条件优化,利用NDA作为衍生剂对单细胞内GSH进行标记,然后对小鼠肝细胞内GSH含量进行了测定,最终实验结果线性范围为5×10-4 M~5×10-3 M,检出限为4.47×10-5 M。实验结果表明,微流控芯片的进样、分离条件,尤其是驱动电压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利用微流控-激光诱导荧光系统对单细胞进行检测,使用的试剂更少、花费的时间更短、检测效率更高,这为单细胞内痕量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精确、低耗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4-04-19)

刘方武[7](2014)在《激光诱导荧光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发展到了需要航天员中长期驻留空间站的阶段。空间站长期在有氧密闭情况下在轨运行,其上的微生物安全必须要引起重视。和平号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上都曾检测到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一方面会影响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其中的某些微生物还会侵蚀空间站的材料,导致硬件故障;且有研究表明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微生物变异几率增大,毒性会增强。在空间站这种特殊环境中,应对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手段是预防,而预防的前提是快速检测。为了满足在空间站上原位快速的微生物检测的需求,本课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的微生物原位快速检测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比了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提出了使用实时PCR技术进行空间微生物检测。2)采用Ansys Workbench对微流控PCR芯片、静态腔式PCR芯片、基于硅胶管的管道式PCR芯片进行了温度场的有限元仿真,其仿真结果显示,叁种PCR实现方案的温度控制皆能满足PCR扩增的需求。经试验验证,并从扩增效率、自动化实现等方面考虑,本课题最终选用微管道式PCR反应器。3)航天载荷的体积和重量是受到严格约束的,在研究过程中,课题一直遵循小型化、自动化的设计思路。在本课题中,PCR反应器采用基于微流控思想的微管道式PCR反应器,PCR反应液的输送使用压电泵技术。4)常规的实时PCR仪所用的光电探测器为光电倍增管,单个光电倍增管只能给出一维光强信息,如果进行大通量的检测就需要多个光电倍增管或采用成像探测的方法,EMCCD属于高灵敏度弱光成像探测器,通过设计EMCCD97的时钟驱动和信号处理,实现EMCCD倍增模式下的成像探测功能,满足了多路PCR实时检测的需求。5)标定了EMCCD探测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其可以满足激发荧光的探测需求,通过实测正确模板、错误模板以及无模板等情况下的实时PCR,验证了基于实时PCR技术的微生物检测的可行性。同时,本课题设计了便于集成的自动化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本课题所设计的基于PCR技术的微生物检测系统,不仅可以为我国空间站生物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可用于海关、战地医院、公共卫生安全等需要便携的、快速的微生物检测的场合,具有较大的民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期刊2014-04-01)

孙海峰,朱亚先,吴芳,张勇[8](2012)在《激光诱导纳秒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原位检测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应用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激光诱导纳秒时间分辨荧光技术的发展、现状。相比其他检测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手段,结合激光诱导纳秒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评述其在检测实际环境中多环芳烃方面的应用优势、潜力及前景展望。(本文来源于《现代仪器》期刊2012年06期)

薛龙,庄宏,黎静,刘木华,王晓[9](2012)在《基于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技术无损检测脐橙表面敌敌畏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化学方法检测农药残留不仅对样品具有破坏性,而且费时费力。本文以激光诱导荧光结合高光谱图像技术为手段,对脐橙表面的敌敌畏农药残留进行光谱无损检测;实验方法是在脐橙表面,喷施用自来水配制的不同浓度的敌敌畏农药溶液,在实验室条件下风干后,采集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图像,再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脐橙表面的农药残留量,应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方法建立农药残留的预测模型,并找出最佳光谱区间,然后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machine,SVM)方法在最佳光谱区间的基础上建立农药残留的预测模型;所建模型结果其预测集样品的农药残留量实测值(0.4862~10.3791mg/kg)和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01;实验结果说明,以激光诱导荧光结合高光谱技术为手段的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脐橙农药残留方面是有可行性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期刊2012年01期)

涂冬成[10](2011)在《禽肉肉色、弹性和嫩度的图像和激光诱导荧光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禽肉是人们的主要肉食品之一,随着中国禽业养殖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禽肉食用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常规的禽肉检测方法涉及复杂的预处理、较多的化学分析设备、试剂,且检测时间长,对样品具有破坏性,所以难以实现禽肉大批量、快速检测。本文以鸡、鸭、鹅禽肉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以及高光谱成像技术对禽肉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1)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禽肉肉色指标的无损检测研究。首先分别对鸡、鸭、鹅禽肉样本通过肉眼评分法对样本肉色进行主观分级,均分为5级,然后将禽肉样本放入自行搭建的可见光图像采集系统中拍摄肉样的RGB图像,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消除图像中的背景、脂肪等,以提取出肌肉颜色的有效判别区域再通过颜色空间转换提取肉色参数L*分量均值、a*分量均值和b*分量均值,并以它们作为输入向量,肉色级别作为输出,分别应用模糊k-近邻法(Fuzzy K-nearest Neighbor, F-K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法建立肉色分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F-KNN分类器分别对鸡、鸭、鹅禽肉肉色进行分级,其检测准确率分别为65.33%、83.78%和56.16%,而基于SVM方法的肉色分类器,其检测准确率则比较高,分别为90.9091%、95.4545%和79.4118%。因此,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禽肉肉色特征参数并采用SVM方法建立的禽肉肉色分类器对肉色进行分级是可行的。(2)基于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的禽肉弹性和嫩度指标的无损检测研究。首先使用405nm二极管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激光光束照在在禽肉组织后,一部分发生漫反射至禽肉表面形成荧光,由近红外光谱仪通过光纤接收,从而获取光谱范围为350-1800nm的禽肉样本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图像,然后将禽肉样本通过物理测定的方法分别得出代表禽肉弹性的恢复距离值和代表禽肉嫩度的剪切力值,最后通过对归-化预处理后的荧光光谱进行分析,选取460-999nm作为特征波段,再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激光诱导荧光光谱与禽肉弹性和嫩度之间的校正和预测模型。鸡、鸭、鹅禽肉样本弹性模型的主要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依次为:校正组相关系数Rc分别为0.8944、0.7290、0.8982,预测组相关系数Rp分别为0.8897、0.5417、0.8296,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1011、0.0979、0.0238, RMSEP分别为0.1083、0.1091、0.0236;鸡、鸭、鹅禽肉样本嫩度模型的主要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依次为:Rc分别为0.9006、0.6902、0.8857,Rp分别为0.8704、0.7556、0.8726, RMSEC分别为0.2002、0.2563、0.338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2702、0.3107、0.4576。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建立的禽肉弹性和嫩度模型中,鸡肉和鹅肉样本校正组和预测组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均在0.8以上,而鸭肉样本的相关系数则比较低。因此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快速检测鸡肉和鹅肉的嫩度和弹性是可行的,而对于该技术在鸭肉嫩度和弹性的检测中的应用还需做进一步的探讨。(3)基于荧光高光谱图像技术的禽肉嫩度指标的无损检测研究。首先通过荧光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获取波长范围为400-1000nm的禽肉(以鸭肉为例)样本的荧光高光谱图像,然后应用ENVI4.3软件对采集到的鸭肉荧光高光谱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及感兴趣区域的提取,最后通过对光谱图的分析,确定以418.3-478.9nm和789.2-798.8nm两段波长作为特征波段,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鸭肉嫩度模型。其中建模组相关系数达到了0.9233,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1857;预测组相关系数为0.8618,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1994。因此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图像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和快速检测鸭肉嫩度的方法是可行的。本研究是对无损检测方法在禽肉品质检测中应用的初步探讨,其研究结果可为以后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1-04-01)

激光荧光龋检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灵武长枣是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探索有效的长枣品质无损检测方法,为长枣产品高档化、系列化和高附加值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利用高光谱和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贮藏期灵武长枣中主要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进行无损检测,实现对灵武长枣采后品质检测。主要结论如下:(1)确定可见/近红外高光谱采集参数:曝光时间为10ms,图像采集速度为200μm/s,物镜高度为385mm,扫描长度为60mm。荧光高光谱采集参数:曝光时间为20ms,图像采集速度为200μm/s,扫描长度为60mm,准直器与样品的竖直距离为305mm,准直器与水平线夹角为70。。(2)采用HPLC检测长枣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分别讨论流动相和液相条件等最终确定了长枣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进样量为10 μL,流动相为超纯水,流速为0.4mL/min,等浓度洗脱,柱温为30℃,示差折光检测器温度为35℃。(3)基于可见/近红外高光谱长枣可溶性无损检测研究。利用蒙特卡洛采样法计算各个样本的的均值与标准差,根据阈值判别异常样本。探究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经过OSC预处理后的PLSR模型效果最好,模型Rc=0.853;果糖经OSC预处理后的PLSR模型效果最好,模型Rc=0.847;葡萄糖经SNV+OSC预处理后的PLSR模型效果最好,模型Rc=0.803。利用6种特征波长方法提取特征波长并对比模型效果,在蔗糖预测模型中,使用IRF法提取得到67个特征波长,基于IRF-LS-SVM的蔗糖预测模型效果最佳,Rc=0.920、Rp=0.823;在果糖预测模型中,使用GAPLS法提取得到14个特征波长,基于GAPLS-LS-SVM的果糖预测模型效果最好,Rc=0.850、Rp=0.793;在葡萄糖预测模型中,使用SPA法提取得到16个特征波长,GAPLS-LS-SVM葡萄糖预测模型效果最好,Rc=0.765、Rp=0.724。(4)改建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系统,光源采用635nm激光器,经测定光源强度范围为615~655nm,采集长枣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图像,得到长枣660~850nm荧光光谱,共40个波点;利用蒙特卡洛采样法检测异常样本,分析对比不同预处理、特征波长方法和不同模型效果,结果表明基于荧光光谱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最优预测模型分别为BiPLS-LS-SVM、CARS-LS-SVM和GAPLS-LS-SVM模型,其中蔗糖和葡萄糖的模型效果较差,果糖模型相对较好,该模型的Rc为0.670、Rp为0.702;对比特征波长和长枣荧光峰分析模型效果,导致该结果主要因为叶绿素荧光和这3种糖含量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且荧光信息中可能存在其他物质的吸收,多种光信号融合在一起与糖建立联系,影响模型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荧光龋检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付美娟.基于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2].丁佳兴.基于高光谱和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技术的贮藏期灵武长枣主要可溶性糖检测研究[D].宁夏大学.2018

[3].赵书林.微芯片电泳-质谱、激光诱导荧光、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技术及应用[C].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2017

[4].宋云萍.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联用技术及多肽类抗生素残留分析应用[D].福州大学.2016

[5].俞洁心.ATP荧光技术检测双波长激光根管消毒效果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6

[6].郝明路,刘汝涛,张浩,李雅婷,荆明阳.微流控-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快速检测单个小鼠肝细胞内GSH含量的方法研究[C].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7].刘方武.激光诱导荧光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4

[8].孙海峰,朱亚先,吴芳,张勇.激光诱导纳秒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原位检测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应用及展望[J].现代仪器.2012

[9].薛龙,庄宏,黎静,刘木华,王晓.基于激光诱导荧光高光谱技术无损检测脐橙表面敌敌畏残留[J].中国农机化.2012

[10].涂冬成.禽肉肉色、弹性和嫩度的图像和激光诱导荧光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标签:;  ;  ;  ;  

激光荧光龋检测技术论文-付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