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边坡论文-赵梦怡,谢强,朱磊,任新红,赵文

冻土边坡论文-赵梦怡,谢强,朱磊,任新红,赵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冻土边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粗颗粒土,季节性冻土,边坡,破坏模式

冻土边坡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怡,谢强,朱磊,任新红,赵文[1](2019)在《高原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破坏的现场观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求川西高原季节性粗颗粒冻土道路边坡普遍出现不同程度表层破坏的原因,选取康定新都桥附近公路边坡,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对边坡的变形、气温、地温和地下水变动等特征进行长期现场观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土体冻融仅发生在边坡的浅表层,冻融深度大致在0.5~1.0 m之间;边坡最大变形方向与地下水流向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气候特征,特别是降雪与边坡的破坏有直接关系。在冻结融化和积雪消融条件下,试验边坡变形突增,直至在坡面表层1 m范围内产生滑塌。川西高原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的破坏,是表层冻融和融雪下渗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梁树,谢强,赵文,叶唐进,蒋良文[2](2019)在《川藏铁路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水热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藏铁路东段的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一个考虑积雪、渗流和年循环气温作用下的带相变的瞬态水热耦合的饱和-非饱和的多孔多相介质数值计算模型,结合野外实测,分析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的温度场、水分场的分布特征、冻结深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积雪消融入渗改变季节性粗颗粒冻土的水分场,地表可形成最大0.8 m的暂态饱和区。水分场的动态变化提高了热传递速度,增强了冻结能力,边坡冻结深度增大60%,冻结速率增大30%,融化速率增大200%。地下水热对流作用抑制土体冻结,加速土体融化,其中坡脚地下水出露边坡的冻融深度为地下水深埋边坡的63%,冻结速率为79%,融化速率增大1倍。川藏铁路新都桥地区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的冻结深度为1.0 m,最大可达到1.9 m。边坡不同位置的冻结深度不同,在坡肩处最高,坡脚处最低;进入融化期后,因冻结深度小及地下水热流作用,坡脚处最先融化。(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董建华,孙国栋[3](2019)在《框架通风锚管多年冻土边坡支护结构的降温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架通风锚管多年冻土边坡支护结构是基于"积极保护冻土"的原则提出的一种同时具备通风降温功能和锚固功能的新型多年冻土边坡支护结构,为了推动该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现对其降温效果进行研究。首先,对通风锚管与土体之间的管壁换热机制进行分析,得出考虑风速影响的管壁热流密度计算公式;然后建立通风锚管径向传热模型,以管壁热流密度作为锚管边界条件,通过摄动方法求解,得出径向冻结锋面扩展的降温效果评价指标;同时,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得出通风锚管轴向坡面融深变化的另一降温效果评价指标;采用自主研发的有限元程序对通风锚管的降温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理论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管壁的热交换作用是对流换热和蒸发散热两种作用的迭加;通风锚管具备较好的降温效果,且受管壁开孔率的影响较大;给出的评价指标能够全面的评价通风锚管的降温效果;有限元结果也证实了通风锚管良好的降温效果以及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研究成果能够为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国栋,董旭光,田文通,颉永斌[4](2019)在《框架锚杆支护多年冻土边坡的稳定性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出更符合工程实际的冻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通过考察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冻土边坡滑移实例、分析其破坏类型和影响因素,提出了高陡边坡的冻融折线型滑移面,基于热平衡理论和莫尔-库伦强度理论给出了折线型的滑移面确定方法;考虑土体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抗剪强度损伤、滑移面上水的渗流作用以及气温变暖叁种因素,给出了框架锚杆支护多年冻土区高陡边坡的稳定性计算方法。算例分析表明:利用直线型滑面计算的多年冻土边坡稳定性系数比折线型滑移面更小,容易造成保守设计,使用折线型滑移面更为经济;边坡开挖后10a内,冻融循环作用对稳定性的发展趋势起主导作用,10a后气温变暖发挥主要作用,渗流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为显着,对稳定性发展趋势没有影响,但叁种因素都应当在工程设计中考虑。(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崔凯,秦晓同,荆祥[5](2019)在《季节性冻土区路基高边坡变形多因素时变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在各种影响因素作用下的运营质量,本文对路基高边坡进行沉降变形预测研究。鉴于当前路基变形各种预测模型均有其适用范围,总体预测波动性较大,精度较低,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季节性冻土区路基高边坡变形多因素时变预测模型。依托季节性冻土区路基观测系统,在分析相关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季节性冻土区路基高边坡变形特征及其热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主要因素对高边坡路基变形的影响规律。借助该周期性变化规律采用支持向量机理论构建了变形多因素时变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在预测精度上较当前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有所提高,可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国锋,李宁,刘乃飞,杨敏,朱才辉[6](2018)在《多年冻土区露天矿边坡开挖的关键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年冻土区冻融循环作用下露天矿边坡开挖关键参数(开挖时间、开挖速度、开挖深度和开挖坡角等)的确定,以保证边坡安全、延长边坡使用年限为目标,基于木里露天矿边坡理想模型,采用含相变叁场耦合简化算法,借助局部损伤度的分析方法,结合边坡开挖变形等系统地研究了边坡开挖的几个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冻岩土体边坡主要为局部破坏且每年5—7月为危险月份;虽暖季开挖安全性略低但利于施工;同时一定程度上减缓开挖速度也有利于边坡后期的安全性;边坡开挖深度达到多年冻土下限时,局部损伤破坏最严重,可作为损伤和变形模式的转折点,而当开挖深度超过该限值后其破坏将与普通边坡相似,且坡高每加10 m开挖15年后变形平均增加170 mm;坡角增大虽变形有所增加但损伤度减小,则可适当地提高坡角来减少采剥比。研究结果对认识冻融循环作用下多年冻岩土区边坡安全、经济、有效开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傅芝兰[7](2018)在《生态坡面防护技术在冻土边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福建省武夷山市省道S303线冻土边坡为工程试验段,对该路段不同边坡土质特性进行了不同边坡防护方案研究,提出了JCDK-1固化剂护坡、树枝无砂混凝土支护排水护坡与乳化沥青护坡技术方案,经过以上方案试点施工,最终取得了显着成果,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研究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董建华,孙国栋,董旭光,张明礼[8](2018)在《框架通风锚管多年冻土边坡新型支护结构的提出及通风能力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寒区冻土边坡失稳普遍采用被动技术治理的缺陷,基于"主动降温保护冻土"的理念,结合通风管和框架锚杆各自的优势,提出一种具有主动降温、减胀、支挡锚固功能一体化的多年冻土边坡新型支护结构,对其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在考虑风速阻力损失的情况下,根据结构自然通风的驱动力和结构风场压差的等量关系,得出结构内部的风速计算公式,进而评价通风锚管的通风能力。结合算例,采用有限元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结构通风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较好的通风能力,对保持边坡的稳定有利;风压差为结构自然通风的主要驱动力,沿程阻力损失为结构的主要风速损失;抽风弯管的设置显着提高了通风能力;结构通风的最优管径比为0.4~0.7;结构自由段长度越大,通风能力越弱。(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陈鹏飞[9](2018)在《川藏线粗颗粒冻土边坡冻胀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拟建川藏铁路将穿越大量以新都桥为代表的高寒区富水坡麓季节性粗颗粒冻土地区。粗颗粒冻土边坡反复冻融后,会出现缓慢的滑动现象,大多数以浅表层土体破坏为主。现场调查发现边坡破坏的类型主要为表层溜坍、滑塌、冲刷、热融滑塌。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模型的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因素进行研究。室内模型试验中,在土体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工况下的冻胀量变化进行测量,研究冻胀量的变化规律。首先对有积雪与无积雪两种情况下的边坡冻胀特性进行研究,通过间接测量的方式对边坡的冻胀量进行观测,得出有积雪一组的冻胀量比无积雪的冻胀量要大;随后对不同坡角的边坡冻胀量进行观测,得出边坡的冻胀量随着坡角的增大而增大;本次试验对每组边坡进行六次冻融循环,得出边坡冻胀量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冻融次数超过四次时,其冻胀量会逐渐趋于稳定,而且在边坡表面从坡顶至坡脚,冻胀量会逐渐减小,坡顶位移较大,局部出现破坏。在数值模拟计算中,分别对边坡进行多次冻融循环之后的变形量进行分析,讨论了不同坡度、不同坡高、不同表层冻融循环带厚度以及不通融循环次数情况下的变形量变化规律,得出随着坡角的逐渐增大,边坡变形量逐渐增大,且最大位移区域逐渐从坡顶移至坡脚。除此之外,在相同情况下,边坡最大位移区域主要分布在坡脚附近,并在随着坡高、冻融循环带厚度、以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在计算中发现,边坡的基本上是顺着冻融循环带移动,从坡脚处逐渐剥落,导致上部土体失去支撑,从而产生破坏。结合新都桥地区粗颗粒冻土边坡变形实测结果,分析了粗颗粒冻土边坡的边坡破坏模式,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跟野外调查结果相似,研究成果可为川藏铁路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工程治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庄严[10](2018)在《川藏铁路东段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稳定性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拟建川藏铁路东段由于地形、地质条件、铁路技术要求等的限制,将会在大量的季节性粗颗粒冻土地区通过,由于季节性粗颗粒冻土工程特性较差,线路通过时尽量避免开挖形成人工边坡,但在车站、隧道进出口以及桥涵两端会不可避免的开挖部分冻土形成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对这类边坡,在前期设计阶段应作稳定性分析,预测开挖后的边坡是否会破坏。本文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出发,利用神经网络理论,选择典型地区的边坡作调查,确定边坡的主要破坏类型,并统计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一个适合预测川藏铁路东段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稳定性的模型,为设计阶段评价边坡稳定性提供参考。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新都桥、理塘作为野外边坡调查地区,主要选择人工开挖形成的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在野外调查了坡向、坡高、坡度、地下水埋深、植被覆盖情况、土体结构、土类7个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共调查边坡136个。经过综合比较、分析,确定川藏铁路东段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的破坏类型主要有坡面冲刷、表层溜坍以及滑塌;并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对调查边坡的数据作了基本的统计分析。由于在野外调查时考虑的是尽可能扩大数据量,从工程角度考虑,应剔除部分在工程设计上不合理的边坡,经过合理筛选剩下86个边坡。对这86个边坡利用粗糙集理论和灰色关联理论作了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最终确定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按相关性大小依次是地下水、土体结构、坡高、土类和坡度。最后,本文选择BP神经网络,借助Clementine数据挖掘软件,建立了预测川藏铁路东段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稳定性的模型,检验结果证明该模型运行稳健、预测精度满足要求。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只需输入5个影响因素,就可以快速得到边坡所处状态,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冻土边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川藏铁路东段的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一个考虑积雪、渗流和年循环气温作用下的带相变的瞬态水热耦合的饱和-非饱和的多孔多相介质数值计算模型,结合野外实测,分析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的温度场、水分场的分布特征、冻结深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积雪消融入渗改变季节性粗颗粒冻土的水分场,地表可形成最大0.8 m的暂态饱和区。水分场的动态变化提高了热传递速度,增强了冻结能力,边坡冻结深度增大60%,冻结速率增大30%,融化速率增大200%。地下水热对流作用抑制土体冻结,加速土体融化,其中坡脚地下水出露边坡的冻融深度为地下水深埋边坡的63%,冻结速率为79%,融化速率增大1倍。川藏铁路新都桥地区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的冻结深度为1.0 m,最大可达到1.9 m。边坡不同位置的冻结深度不同,在坡肩处最高,坡脚处最低;进入融化期后,因冻结深度小及地下水热流作用,坡脚处最先融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冻土边坡论文参考文献

[1].赵梦怡,谢强,朱磊,任新红,赵文.高原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破坏的现场观测试验[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梁树,谢强,赵文,叶唐进,蒋良文.川藏铁路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水热过程模拟[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3].董建华,孙国栋.框架通风锚管多年冻土边坡支护结构的降温效果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4].孙国栋,董旭光,田文通,颉永斌.框架锚杆支护多年冻土边坡的稳定性计算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9

[5].崔凯,秦晓同,荆祥.季节性冻土区路基高边坡变形多因素时变预测模型[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

[6].李国锋,李宁,刘乃飞,杨敏,朱才辉.多年冻土区露天矿边坡开挖的关键参数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8

[7].傅芝兰.生态坡面防护技术在冻土边坡中的应用[J].福建交通科技.2018

[8].董建华,孙国栋,董旭光,张明礼.框架通风锚管多年冻土边坡新型支护结构的提出及通风能力初探[J].土木工程学报.2018

[9].陈鹏飞.川藏线粗颗粒冻土边坡冻胀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10].庄严.川藏铁路东段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稳定性预测[D].西南交通大学.2018

标签:;  ;  ;  ;  

冻土边坡论文-赵梦怡,谢强,朱磊,任新红,赵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