钪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论文-李光滨

钪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论文-李光滨

导读:本文包含了钪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钪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晶体生长,光折变性能,缺陷结构

钪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光滨[1](2009)在《钪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提拉法,在铌酸锂中掺杂Sc~(3+)、Mn~(3+)和Fe~(3+)离子,首次系统的生长了无宏观缺陷、光学性能好的系列Sc:Mn:Fe:LiNbO_3晶体。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选择了合适的工艺参数(温度梯度、晶体提拉速度,晶体旋转速度),保持了平坦的固液界面,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因溶质分凝所造成的晶体成分的不均匀性。通过测试晶体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晶体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掺杂离子在晶体中的占位情况。测试了晶体的光折变及抗光损伤性能,讨论了掺杂离子对晶体光折变性能影响的机理,并对晶体进行了存储实验。通过晶体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分析,Sc:Mn:Fe:LiNbO_3晶体在改变掺钪量和Li/Nb比的情况下,没有出现新相,但晶格常数有所改变,表明掺杂离子只能取代Li+、NbLi~(4+)或Nb~(5+)。锰和铁在钪未达到阈值之前占据锂位,之后占据铌位;钪离子进入晶体首先取代反位铌NbLi~(4+),到达阈值浓度后它将同时进入正常锂位与铌位。当掺钪量达到3mol%时,Sc:Mn:Fe:LiNbO_3晶体的OH-1红外振动吸收峰由低掺钪量的3483cm~(-1)移到3505cm~(-1)附近,说明Sc~(3+)的掺杂浓度为3mol%时已经达到阈值浓度。随着掺钪量的增加,Sc:Mn:Fe:LiNbO_3晶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础吸收边相对发生紫移,当钪的掺杂浓度达到阈值后,它的基础吸收边又发生相对红移。采用二波耦合和光斑畸变法分别测试晶体的光折变性能和抗光损伤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掺钪量增加,Sc:Mn:Fe:LiNbO_3晶体的衍射效率和动态范围下降,而记录时间和擦除时间缩短,光折变灵敏度增加,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提高,钪的掺杂浓度达到阈值浓度时,晶体的抗光损伤阈值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对于不同Li/Nb比Sc:Mn:Fe:LiNbO_3晶体,晶体的衍射效率和动态范围下降,而记录时间和擦除时间缩短,光折变灵敏度增加。本文结合掺杂离子的占位分析结论,讨论了产生这些实验结果的机理。对晶体的全息存储实验结果表明,(3mol%)Sc:Mn:Fe:LiNbO_3晶体的读出图象质量明显高于其他晶体,表明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全息存储过程中噪音,提高读出图像的质量。掺杂钪和改变晶体中Li/Nb比可有效改善全息存储中缺点,有利于铌酸锂晶体在全息存储方面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09-01-01)

徐晓麟[2](2006)在《镁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生长和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铌酸锂晶体(LiNbO3)具有光折变效应,可应用于光全息存储。本文中采用提拉法,系统生长了没有宏观缺陷、光学均匀性较好的镁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选择了合适的工艺参数(温度梯度、晶体生长速度、晶体旋转速度),保持了平坦的固液界面,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溶质分凝所造成的晶体成分不均匀性。荧光X射线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掺镁量的增加,镁的有效分凝系数降低,锰的有效分凝系数变化不大,在1左右,而铁的有效分凝系数略上升。差热分析测试结果表明,Mg:Mn:Fe:LiNbO3晶体的居里温度随着掺镁量的增加升高。晶体的极化温度选择在略高于居里温度5~10℃,极化效果良好。当掺镁量达到6mol%时,Mg:Mn:Fe:LiNbO3晶体的OH-红外振动吸收峰由低掺镁量的3482cm-1移到3535cm-1附近,说明Mg2+的掺杂浓度为6mol%时已经达到阈值浓度。随着掺镁量的增加,Mg:Mn:Fe:LiNbO3晶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础吸收边相对发生紫移,当镁的掺杂浓度达到阈值后,它的基础吸收边又发生相对红移。根据晶体的居里温度测试结果、X射线粉末衍射图、晶体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掺杂离子在晶体中的占位情况。镁、锰和铁叁种掺杂离子进入晶体后没有新相生成,掺杂离子只能取代Li+、Nb L4+i或Nb5+。锰和铁在镁未达到阈值之前占据锂位,之后占据铌位;镁离子进入晶体首先取代反位铌Nb L4+i,到达阈值浓度后它将同时进入正常锂位与铌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06-05-01)

钪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铌酸锂晶体(LiNbO3)具有光折变效应,可应用于光全息存储。本文中采用提拉法,系统生长了没有宏观缺陷、光学均匀性较好的镁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选择了合适的工艺参数(温度梯度、晶体生长速度、晶体旋转速度),保持了平坦的固液界面,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溶质分凝所造成的晶体成分不均匀性。荧光X射线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掺镁量的增加,镁的有效分凝系数降低,锰的有效分凝系数变化不大,在1左右,而铁的有效分凝系数略上升。差热分析测试结果表明,Mg:Mn:Fe:LiNbO3晶体的居里温度随着掺镁量的增加升高。晶体的极化温度选择在略高于居里温度5~10℃,极化效果良好。当掺镁量达到6mol%时,Mg:Mn:Fe:LiNbO3晶体的OH-红外振动吸收峰由低掺镁量的3482cm-1移到3535cm-1附近,说明Mg2+的掺杂浓度为6mol%时已经达到阈值浓度。随着掺镁量的增加,Mg:Mn:Fe:LiNbO3晶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础吸收边相对发生紫移,当镁的掺杂浓度达到阈值后,它的基础吸收边又发生相对红移。根据晶体的居里温度测试结果、X射线粉末衍射图、晶体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掺杂离子在晶体中的占位情况。镁、锰和铁叁种掺杂离子进入晶体后没有新相生成,掺杂离子只能取代Li+、Nb L4+i或Nb5+。锰和铁在镁未达到阈值之前占据锂位,之后占据铌位;镁离子进入晶体首先取代反位铌Nb L4+i,到达阈值浓度后它将同时进入正常锂位与铌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钪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光滨.钪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

[2].徐晓麟.镁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生长和结构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  

钪锰铁掺杂铌酸锂晶体论文-李光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