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部位论文-鲁遇,余英才,梁永红

极性部位论文-鲁遇,余英才,梁永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极性部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脉菝葜,醇提物,不同部位,抗肿瘤

极性部位论文文献综述

鲁遇,余英才,梁永红[1](2019)在《叁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为其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叁脉菝葜醇提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层萃取部位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以及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将80只KM小鼠通过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种S180细胞悬液的方法复制荷瘤小鼠模型,并按体质量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2次),环磷酰胺(阳性药物)组(0.025 g/kg,每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叁脉菝葜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高、中、低剂量组(以浸膏计给药剂量均分别为0.1、0.05、0.025 g/kg,每天灌胃2次),每组10只;各组小鼠均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 h,检测各组小鼠的抑瘤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体外试验表明,叁脉菝葜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6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以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作用最强,其对各肿瘤细胞的IC_(50)在40~210μg/mL范围内,对MCF-7细胞、MDA-MB-231细胞和HeLa细胞的IC_(50)分别为70.56、83.58、44.67μg/mL。体内实验表明,各给药组小鼠的瘤质量较模型组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并且叁脉菝葜醇提物高剂量组和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萃取部位高、中剂量组小鼠瘤质量显着低于环磷酰胺组(P<0.01);环磷酰胺组、叁脉菝葜醇提物高剂量组和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高、中剂量组小鼠脾指数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环磷酰胺组小鼠胸腺指数较模型组和其余各给药组均显着升高(P<0.01)。结论:在4个极性部位中,叁脉菝葜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抗肿瘤效果最佳,并且免疫抑制作用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19期)

柳俊辉,丘海冰,谢鹏,苏善美,李明芳[2](2019)在《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机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草豆蔻、益智等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机能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均灌胃4℃知母水煎液、冰醋酸溶液复制胃溃疡寒证模型,并于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附子理中丸组(阳性对照,9.0 g/kg)、西咪替丁组(阳性对照,0.003 3 g/kg)以及5种中药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部位低、高剂量组(以下简称"高石低/高""大石低/高""红石低/高""草石低/高""益石低/高""高乙低/高""大乙低/高""红乙低/高""草乙低/高""益乙低/高""高正低/高""大正低/高""红正低/高""草正低/高""益正低/高""高水低/高""大水低/高""红水低/高""草水低/高""益水低/高",剂量分别为0.064/0.256、0.032/0.128、0.008/0.032、0.075/0.3、0.1/0.4、0.064/0.256、0.108/0.432、0.16/0.64、0.064/0.25、0.125/0.5、0.056/0.224、0.108/0.432、0.08/0.32、0.2/0.8、0.3/1.2、0.14/0.56、0.032/0.128、0.028/0.112、0.05/0.2、0.087/0.348 g/kg,以萃取部位质量计),每组10只;另设空白组(常温水)。造模次日,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容常温水,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2 mL/100 g,q12 h,共给药4次。末次给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和儿茶酚胺类(CAs)物质[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以及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液中17-OHCS、A、NE、DA以及血清中ACTH、D-β-H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给药组大鼠尿液17-OHCS(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以及高石低/高、大石高、红石高、草石高、益石高组,5种药材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大正高、红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高水高、大水高、红水高组)、A(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以及高石高、大石高、红石低/高、草石低/高、益石高组,5种药材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高正高、大正高、红正低/高、草正高、益正高组,红水高组)、NE(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5种药材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各剂量组,以及高水高、大水高、红水高组)、DA[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5种药材石油醚部位各剂量组(除高石低外),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以及高正高、大正高、红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红水高组]含量和血清ACTH[附子理中丸组,5种药材石油醚部位各剂量组(除高石低、大石低、草石低组外)、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除大乙低、红乙低组外)、红正高组、大水高组]、D-β-H[附子理中丸组以及高石高、大石高、红石低/高、益石高组,5种药材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除大乙低、红乙低、益乙低组外),大正高、红正高组、红水高组]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且大石高组17-OHCS、D-β-H含量,草石高组ACTH、D-β-H含量以及高石高、益石高组D-β-H含量均显着低于红石高组;高乙高、草乙高、益乙高组DA含量以及高乙高、红乙高、草乙高、益乙高组D-β-H含量均显着低于大乙高组,高乙高、草乙高组DA含量均显着低于红乙高组,高乙高、大乙高、草乙高、益乙高组ACTH含量均显着高于红乙高组;高正高、大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17-OHCS、DA、ACTH含量,大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A含量,高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D-β-H含量均显着低于红正高组;草水高、益水高组17-OHCS、D-β-H含量均显着低于大水高组;草水高、益水高组17-OHCS、DA、D-β-H含量和高水高组DA、D-β-H含量均显着低于红水高组(P<0.05或P<0.01)。结论:5味山姜属中药的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红豆蔻最佳,高良姜次之;上述中药均可通过增加17-OHCS、CAs、D-β-H的含量来调节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机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18期)

蔡晓翠,毛艳,贺金华,李丽丹[3](2019)在《新疆一枝蒿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与体外抗炎作用的相关性,为揭示其抗炎作用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新疆一枝蒿不同极性提取物及洗脱物的指纹图谱;以巨噬细胞RAW264.7为研究对象,考察新疆一枝蒿不同极性提取物及洗脱物对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转录因子(NF-κB)的抑制作用,比较其抗炎活性差异;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谱-效关系。结果:新疆一支蒿不同极性提取物及洗脱物的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性,从HPLC指纹图谱中确定18个共有峰。体外抗炎结果显示,不同极性提取物及洗脱部位的抗炎作用存在显着差异,其中50%乙醇提取物的30%洗脱部位对体外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最强。谱-效结果分析,对药效贡献较大的峰为5个共有峰,分别为1、2、5、9、11号。结论:建立了新疆一支蒿的HPLC指纹图谱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的谱-效关系,并确定了抗炎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该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高晓霞[4](2019)在《基于“有故无殒”的柴胡低极性部位抗抑郁作用量-效/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之功效,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医者发现柴胡具有毒副作用,特别是对肝脏的损伤。课题组前期研究柴胡低极性部位具有抗抑郁活性,但其"量-毒-效"关系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柴胡低极性部位为研究对象,连续28天灌胃给予正常大鼠与慢性温和应激(CUMS)大鼠不同剂量(1-100g/kg),评价其对生理模型与病理模型的保护作用与毒性差异。通过行为学、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柴胡低极性部位中、高剂量组均对CUMS模型大鼠具有抗抑郁活性,且无毒性,但正常大鼠以高剂量给药后会显示轻微的肝肾功能异常;通过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研究发现,其调节的代谢通路不尽相同。提示柴胡需在药典的用药剂量规定剂量范围内使用,且根据临床患者情况不同辨证施治,其可能在不同病理状况下调节的通路不同。本研究阐述了柴胡低极性部位抗抑郁"量-毒-效"关系,符合"有故无殒"理论,为柴胡及柴胡低极性部位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王芯,邓立萍,谢孟君,张梅,谢学军[5](2019)在《基于TOPSIS法综合评价补肾活血方不同极性部位治疗DR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TOPSIS法综合评价补肾活血方不同极性部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作用。方法:依次用石油醚、叁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补肾活血方得到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比较不同极性部位给药后大鼠视网膜消化铺片,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HIF-1α的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血浆AGEs浓度,采用TOPSIS法综合评价不同极性部位对DR的治疗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检测结果均具有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对DR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周细胞比值明显降低,血浆AGEs浓度明显降低,视网膜VEGF、HIF-1α蛋白表达下调。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不同极性部位给药组得分按高低排序为叁氯甲烷组>正丁醇组>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水部位组,表明叁氯甲烷部位对DR改善效果最佳,水部位效果最差。结论:补肾活血方不同极性部位对DR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叁氯甲烷部位对DR治疗效果最优;基于TOPSIS法可公正、客观地评价补肾活血方不同极性部位治疗DR的药效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9年04期)

邱珊莲,林宝妹,张少平,张树河,张帅[6](2019)在《嘉宝果嫩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植物中寻找天然的抗氧化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比色法对嘉宝果嫩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进行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研究,以期为嘉宝果嫩叶有效提取部位在食品、化工及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多酚含量(33.92 mg/g及总黄酮含量(13.35 mg/g)最高,其次为正丁醇相(总多酚31.11 mg/g;总黄酮12.93 mg/g)及水相(总多酚17.04 mg/g;总黄酮11.18mg/g);石油醚相及二氯甲烷相均未检测到总多酚及总黄酮。乙酸乙酯相与正丁醇相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明显高于其他极性部位。对酵母源和小鼠小肠源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大小依次分别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和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二氯甲烷相>石油醚相。以上结果表明嘉宝果嫩叶乙酸乙酯相与正丁醇相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是挖掘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物质的主要极性部位。(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姚禹民,房鑫,李俊,张继全,阮克锋[7](2019)在《羊踯躅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的体内外抗炎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 Don)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的体内外抗炎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制备羊踯躅二萜类成分闹羊花毒素Ⅲ、Ⅵ及羊踯躅水提取液,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分离不同极性部位(水部位、30%乙醇部位、95%乙醇部位)。体外实验:①取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组、闹羊花毒素Ⅲ组、闹羊花毒素Ⅵ组、羊踯躅水提取液组、水部位组、30%乙醇部位组、95%乙醇部位组,各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浓度100.0、50.0、25.0、12.5、6.3、3.1μg/ml)。培养24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计算相对存活率。②取RAW264.7细胞分组同前,各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浓度10.0、5.0、2.5、1.2、0.6、0.3μg/ml)。药物作用4 h后,加入2.0μg/ml LPS诱导炎症反应;培养24 h后,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并分别计算各药物对TNF-α和IL-1β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以比较不同药物体外抗炎活性的效能。体内实验:①对闹羊花毒素Ⅲ、Ⅵ和各极性部位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评价其毒性大小,并确定体内实验的给药剂量。②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闹羊花毒素Ⅲ、Ⅵ和各极性部位,连续7 d,末次给药后采用二甲苯诱导耳廓肿胀,比较各组小鼠的耳廓肿胀度,计算肿胀抑制率。结果:体外实验:①羊踯躅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在给药浓度≤12.5μg/ml时对RAW264.7细胞增殖无显着影响。②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闹羊花毒素Ⅲ可抑制TNF-α、IL-1β的水平,其IC_(50)值分别为1.87、1.93μg/ml,抗炎效能与雷公藤多苷片相当;95%乙醇部位可抑制IL-1β的水平,其IC_(50)值为9.81μg/ml。体内实验:①闹羊花毒素Ⅲ(LD_(50)为2.35 mg/kg)和闹羊花毒素Ⅵ(LD_(50)为8.47 mg/kg)的毒性均大于雷公藤多苷片(LD_(50)为100.36 mg/kg);各极性部位的LD_(50)值均明显大于闹羊花毒素Ⅲ、Ⅵ;95%乙醇部位(LD_(50)为88.54 mg/kg)的毒性大于羊踯躅水提取液及其他极性部位。②与模型组相比,闹羊花毒素Ⅲ(0.12、0.24 mg/kg)、羊踯躅水提取液(61.88 mg/kg)、95%乙醇部位(8.85 mg/kg)可显着降低模型小鼠的耳廓肿胀度(P<0.05),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结论:以闹羊花毒素Ⅲ为代表的二萜类成分是羊踯躅主要的抗炎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许一平,崔海燕,沈伟,叶国华,梁伟玲[8](2019)在《北沙参茎叶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北沙参茎叶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95%乙醇回流提取制备北沙参茎叶醇提物,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北沙参茎叶醇提物,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以维生素C(Vc)为对照,研究各萃取物清除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能力及其总还原能力。结果北沙参茎叶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在0~0.1 mg·mL-1浓度范围内,北沙参茎叶醇提物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对DPPH、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均强于Vc。乙酸乙酯部位还原力最强,正丁醇部位、醇提物次之。结论北沙参茎叶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为北沙参茎叶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07期)

盘红梅,覃雯,农彩丽,韦宁,黎冬梅[9](2019)在《瑶药九季风不同极性部位对临床常见几种耐药菌的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瑶药九季风中各成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九季风中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石油醚提取部位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实验所选用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都有一定抑菌活性(MIC≤2.50 mg/ml),正丁醇部位对革兰氏阴性菌有一定抑菌活性,95%乙醇提取部位对耐药菌无抑菌作用。结论九季风抗耐药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于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06期)

张笮晦,钱信怡,黄广智,毕良武[10](2019)在《肉桂和同源根皮不同极性部位的成分分析及其抑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肉桂及其同源根皮为原料,采用80%乙醇分别对两者进行回流提取,经系统溶剂法萃取得到两者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各极性部位对常见的3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质量的肉桂和根皮提取得到的各极性部位的质量、成分种类及含量均有所差异,其中石油醚部位所含成分大致相同,但主要成分反式肉桂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含量差异较大;两者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分别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此外根皮乙酸乙酯部位还含有邻甲氧基肉桂醛、乙酸肉桂酯,根皮水部位含有D-半乳糖。肉桂石油醚部位、根皮石油醚部位、根皮乙酸乙酯部位对3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这3个部位的质量浓度均为500 g/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大于(17.62±0.22)、(25.21±2.09)和(12.82±0.30) mm,肉桂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较弱,肉桂和根皮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3种供试菌种均无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极性部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草豆蔻、益智等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机能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均灌胃4℃知母水煎液、冰醋酸溶液复制胃溃疡寒证模型,并于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附子理中丸组(阳性对照,9.0 g/kg)、西咪替丁组(阳性对照,0.003 3 g/kg)以及5种中药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部位低、高剂量组(以下简称"高石低/高""大石低/高""红石低/高""草石低/高""益石低/高""高乙低/高""大乙低/高""红乙低/高""草乙低/高""益乙低/高""高正低/高""大正低/高""红正低/高""草正低/高""益正低/高""高水低/高""大水低/高""红水低/高""草水低/高""益水低/高",剂量分别为0.064/0.256、0.032/0.128、0.008/0.032、0.075/0.3、0.1/0.4、0.064/0.256、0.108/0.432、0.16/0.64、0.064/0.25、0.125/0.5、0.056/0.224、0.108/0.432、0.08/0.32、0.2/0.8、0.3/1.2、0.14/0.56、0.032/0.128、0.028/0.112、0.05/0.2、0.087/0.348 g/kg,以萃取部位质量计),每组10只;另设空白组(常温水)。造模次日,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容常温水,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2 mL/100 g,q12 h,共给药4次。末次给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和儿茶酚胺类(CAs)物质[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以及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液中17-OHCS、A、NE、DA以及血清中ACTH、D-β-H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给药组大鼠尿液17-OHCS(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以及高石低/高、大石高、红石高、草石高、益石高组,5种药材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大正高、红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高水高、大水高、红水高组)、A(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以及高石高、大石高、红石低/高、草石低/高、益石高组,5种药材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高正高、大正高、红正低/高、草正高、益正高组,红水高组)、NE(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5种药材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各剂量组,以及高水高、大水高、红水高组)、DA[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5种药材石油醚部位各剂量组(除高石低外),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以及高正高、大正高、红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红水高组]含量和血清ACTH[附子理中丸组,5种药材石油醚部位各剂量组(除高石低、大石低、草石低组外)、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除大乙低、红乙低组外)、红正高组、大水高组]、D-β-H[附子理中丸组以及高石高、大石高、红石低/高、益石高组,5种药材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除大乙低、红乙低、益乙低组外),大正高、红正高组、红水高组]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且大石高组17-OHCS、D-β-H含量,草石高组ACTH、D-β-H含量以及高石高、益石高组D-β-H含量均显着低于红石高组;高乙高、草乙高、益乙高组DA含量以及高乙高、红乙高、草乙高、益乙高组D-β-H含量均显着低于大乙高组,高乙高、草乙高组DA含量均显着低于红乙高组,高乙高、大乙高、草乙高、益乙高组ACTH含量均显着高于红乙高组;高正高、大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17-OHCS、DA、ACTH含量,大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A含量,高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D-β-H含量均显着低于红正高组;草水高、益水高组17-OHCS、D-β-H含量均显着低于大水高组;草水高、益水高组17-OHCS、DA、D-β-H含量和高水高组DA、D-β-H含量均显着低于红水高组(P<0.05或P<0.01)。结论:5味山姜属中药的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红豆蔻最佳,高良姜次之;上述中药均可通过增加17-OHCS、CAs、D-β-H的含量来调节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机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性部位论文参考文献

[1].鲁遇,余英才,梁永红.叁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9

[2].柳俊辉,丘海冰,谢鹏,苏善美,李明芳.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机能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9

[3].蔡晓翠,毛艳,贺金华,李丽丹.新疆一枝蒿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19

[4].高晓霞.基于“有故无殒”的柴胡低极性部位抗抑郁作用量-效/毒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5].王芯,邓立萍,谢孟君,张梅,谢学军.基于TOPSIS法综合评价补肾活血方不同极性部位治疗DR的效果[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

[6].邱珊莲,林宝妹,张少平,张树河,张帅.嘉宝果嫩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9

[7].姚禹民,房鑫,李俊,张继全,阮克锋.羊踯躅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的体内外抗炎活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8].许一平,崔海燕,沈伟,叶国华,梁伟玲.北沙参茎叶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9].盘红梅,覃雯,农彩丽,韦宁,黎冬梅.瑶药九季风不同极性部位对临床常见几种耐药菌的活性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9

[10].张笮晦,钱信怡,黄广智,毕良武.肉桂和同源根皮不同极性部位的成分分析及其抑菌效果[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

标签:;  ;  ;  ;  

极性部位论文-鲁遇,余英才,梁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