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论文-许智强,邹建波,纪云涛,李友河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论文-许智强,邹建波,纪云涛,李友河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路桥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静载试验,校验系数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论文文献综述

许智强,邹建波,纪云涛,李友河[1](2018)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现场静载试验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一座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的承载能力和工作性能,选取其14~#跨和15~#跨进行静载试验,基于荷载试验方法,测试了各工况下控制截面的应变和位移,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T梁各控制截面上测点的应变校验系数和挠度校验系数均<1,结构整体刚度较大;各荷载工况的挠度和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除偏载工况中5~#T梁挠度和应变实测值受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影响略大于理论值外,其余截面各测点的实测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桥梁的实际状况较好;各测点相对残余应变和变形均未超出规范限值20%,满足结构刚度要求;T梁测试截面受力状况无异常,桥梁结构整体承载能力及刚度满足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正常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8年05期)

黄小明[2](2018)在《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结构特性及施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对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分别对构造及受力进行分析,以此出发对先简支后连续梁的施工进行分析,主要对其施工中预拱度进行分析探讨,得出预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控制。(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05期)

刘一平,高应振,崔宇[3](2017)在《V形墩-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特点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桥梁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V形墩的造型越来越受到青睐。国内该造型多采用V形墩-连续刚构桥型式,但不适用于墩柱较矮、长度较大的桥梁,该型式由于温差引起的过大次内力、分联墩对桥梁景观的不利影响以及施工工艺复杂、难度大等因素,从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此本文采用了新型的可预制架设的V形墩-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结构型式,并在V形墩顶设置预应力混凝土系杆。对V形墩及其系梁的受力特点、上部小箱梁横梁截面被V形墩系梁削弱、梁型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受力及构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此型式明显减少了结构超静定次数和所受次内力,且施工方便、景观性好,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7年06期)

王征先[4](2017)在《云湛高速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并通过云湛高速工程实例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几点思考以供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17年12期)

李静[5](2016)在《施工顺序对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内力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在施工阶段存在体系转换,不同的施工顺序会对结构内力产生影响。对某跨线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墩顶现浇连续段和桥面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施工先后顺序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先浇桥面钢筋混凝土层,后浇墩顶现浇连续段对结构受力更为有利。(本文来源于《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蒋树新[6](2016)在《深入分析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现浇盖梁支架施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通常是在基础和下部结构形成之后,于连续梁桥平面施工范围内,加固处理好满堂地基,在其上搭建空间支架,供多跨连续梁各道分项工程施工,该工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现浇盖梁支架施工工艺,以供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6年32期)

王文涛[7](2015)在《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设计与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简支连续梁是从简支梁桥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其结构及使用的技术要求远高于简支梁,故设计与施工必须摆脱简支梁的旧有思维,强化简支"连续梁"设计施工精细化意识。设计时,采用合理的支承体系。施工时,应加强预制梁及其支座上垫板空间几何状态控制,采用合理的施工流程与工艺,保证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建立有效的2次预应力体系是保证简支连续梁结构耐久及长期正常、安全使用的关键。一、简支连续梁桥连续构造从受力为简支体系的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到先简支(本文来源于《中华建设》期刊2015年09期)

王贵[8](2015)在《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湿接缝施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现有桥梁检测调查,发现湿接缝施工质量问题普遍比较突出,文中通过分析研究,对先简支后连续桥梁中最关键一道工序——墩顶湿接缝的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介绍。(本文来源于《物流工程与管理》期刊2015年09期)

周小烨[9](2015)在《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由于预应力张拉过大,导致梁体过度上拱,从而形成以跨径为波长的特定波浪形桥面线形。本文取用四分之一车辆模型计算车辆的垂直振动加速度,采用Newmark法对车桥耦合振动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发现如果梁体的上拱度控制不好,不仅影响桥梁的施工和安全,而且还会影响车乘人员在过桥时的行车舒适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5年S1期)

胡有余[10](2015)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徐变上拱对行车舒适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具有施工速度快、模板化制作、成品梁质量高、行车舒适性好等优点,目前在山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度梁式桥中被广泛采用。众所周知,中小跨度梁式桥活横载比较大,在预应力的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反拱。混凝土的徐变,对反拱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引起预应力损失使反拱得以减小;另一方面使构件混凝土截面应变增加,从而加大了负曲率,因此反拱增大。一般来说,后一项是主要的,以致尽管预应力减小,反拱却在不断增加。桥面上拱度过大将显着降低司乘人员的行车舒适性。对于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国内外专家在铁路方面作了较多的研究,而在公路方面研究较少。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和轿车家庭化趋势发展,国民乘坐汽车出行比例愈来愈高,高速行车的舒适性将受到司乘人员愈来愈多的关注。山区高速公路中桥梁占路线长度的比例高且绝大数为中小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其行车舒适性研究必将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针对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开展了混凝土徐变效应分析与计算、车桥耦合动力分析与计算、高速行车舒适性分析与评价、混凝土后期徐变上拱限值计算,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提出了控制混凝土徐变上拱度具体措施等系列研究,内容系统性强。首先从理论上给出了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徐变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徐变效应发现混凝土徐变变形主要产生在简支梁预制存梁阶段,其徐变变形完成徐变总变形(先期徐变变形+后期徐变变形)的81%。其次介绍了动力反应数值解法,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方程,提出采用Newmark法求解动力反应方程,大大简化了计算且数值结果精度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以加速度振动均方值作为行车舒适性的评价指标,得到了不同跨度、不同跨数、不同行车速度下的混凝土后期徐变上拱限值。最后为改善徐变过度上拱所形成的波浪形桥面,提出对于新建桥梁,应提倡采用部分预应力和精细化设计,降低预应力度,优化预应力束布置;对于预制梁拱度对桥面铺装厚度的影响,在常用跨度和跨数组合范围内,可采用减小跨中铺装厚度、加大墩顶铺装厚度的方法予以改善。综上所述,本文研究成果对于预防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出现徐变上拱引起高速行车舒适性问题,以及降低维护成本有重要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5-06-06)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对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分别对构造及受力进行分析,以此出发对先简支后连续梁的施工进行分析,主要对其施工中预拱度进行分析探讨,得出预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论文参考文献

[1].许智强,邹建波,纪云涛,李友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现场静载试验与评估[J].铁道建筑.2018

[2].黄小明.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结构特性及施工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3].刘一平,高应振,崔宇.V形墩-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特点及应用[J].特种结构.2017

[4].王征先.云湛高速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施工技术[J].建筑机械.2017

[5].李静.施工顺序对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内力影响分析[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6].蒋树新.深入分析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现浇盖梁支架施工工艺[J].建材与装饰.2016

[7].王文涛.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设计与施工[J].中华建设.2015

[8].王贵.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湿接缝施工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

[9].周小烨.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5

[10].胡有余.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徐变上拱对行车舒适性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标签:;  ;  ;  ;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论文-许智强,邹建波,纪云涛,李友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