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食地选择论文-朱林慧,段慧娟,方小英,杨振德,郭春晖

取食地选择论文-朱林慧,段慧娟,方小英,杨振德,郭春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取食地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云斑天牛,取食,产卵,核桃

取食地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朱林慧,段慧娟,方小英,杨振德,郭春晖[1](2019)在《核桃云斑天牛成虫取食和产卵寄主选择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弄清核桃种群云斑天牛对核桃树和桉树的取食和产卵寄主的选择行为,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观察并记录室内核桃云斑天牛在桉树、核桃上的取食面积、刻槽数、产卵数。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核桃云斑天牛成虫对原寄主核桃的取食面积、产卵数和刻槽数都极显着高于新寄主桉树(P <0.01),且短时间内不能在新寄主桉树上产卵。核桃云斑天牛取食和产卵更倾向于原寄主植物。(本文来源于《农业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王登科[2](2019)在《施肥水平对烟草品质和斜纹夜蛾发育、取食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施肥水平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物质含量、次生物质合成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些变化可能会对植食性昆虫发育、营养指标以及种群动态有影响。因此揭示施肥水平对植株及植食性昆虫的影响,对于害虫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学位论文以烟草、斜纹夜蛾为研究对象,在田间研究了几种推荐施肥水平:75kg/hm~2(A),90kg/hm~2(B),105kg/hm~2(C)、120kg/hm~2(D)、135kg/hm~2(E)对烟草品质以及烟草对斜纹夜蛾发育、营养指标、取食选择的影响。主要获得了以下结论。在烟草团棵期处理组E,株高、节距、最大叶宽、最大叶长、叶数、茎围等性状显着高于其它施肥水平。在烟草旺长期,C、D、E叁个处理组烟草的株高、茎围、最大叶宽等农艺性状无显着差异,但显着高于A和B两个处理组。在烟草开花期E处理组株高为160.80cm,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处理组A茎围12.02cm,节距为4.06cm,最大叶长为57.06cm,最大叶宽为29.18cm均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组;五组施肥水平其叶数指标在旺长期和开花期无差异显着性。说明在烟草生长前期,一定量的施肥有利于烟草农艺性状的提升,而且有正相关的趋势。五组施肥处理相同叶位营养物质含量在烟草不同生长期差异显着。上中下叁部位烟叶可溶性蛋白动态变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下降趋势,随着烟草生长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有增加趋势。表明施肥会直接影响烟叶品质,高施肥水平由利于烟草营养物质的提高。为了分析五组施肥水平烟叶对斜纹夜蛾发育的影响,将不同施肥水平的烟草对斜纹夜蛾幼虫进行喂食。发现,斜纹夜蛾幼虫取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的烟草叶片其发育时间、蛹期、性比、存活率均受到显着影响。主要表现为,取食D处理烟叶的幼虫总发育时间为17.61d;蛹期为10.72d,显着低于其它施肥水平。幼虫期取食D施肥水平烟叶的幼虫累积存活率最高(92%),然后是处理组A,B和E(86%),C组的存活率最低(80%);蛹期存活率最高的是E组(60%),然后是C组(54%),A组(52%),D组(50%),B组(48%);A组和E组的蛹重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斜纹夜蛾取食不同施肥水平烟草叶片后,其预蛹期、成虫寿命、繁殖能力均无显着差异。取食E施肥水平组烟叶的斜纹夜蛾成虫雄性比例最高,雌雄比为0.85,而取食B施肥水平组烟叶的斜纹夜蛾成虫雌性比例最高,雌雄比为1.08。表明施肥水平会影响斜纹夜蛾幼虫的发育,存活率和成虫的性比。高施肥处理有利于斜纹夜蛾的种群基数增加。为分析不同施肥水平烟叶对斜纹夜蛾幼虫营养指标的影响。发现斜纹夜蛾幼虫取食不同施肥水平的烟叶其营养指标受到显着影响。四龄时处理组E相对消耗率为16.35;相对生长率为0.51;近似消化率为90.80%,显着高于其它施肥处理;食物利用率随着肥力的增加先下降再上升;处理组B食物转化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五龄时相对消耗率、近似消化率,随着肥力的增加先升高再下降,处理组D有最大值8.45和90.80%;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随施肥水平增加先下降再上升,处理组E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最高;六龄时食物消耗率由A处理组的0.1升高到C组的2.58然后下降到E组的2.17,相对生长率由A组的0.02升高到D组的0.50然后下降到E组的0.25,D处理组的食物利用率为34.57%,食物转化率为66.57%,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处理组A近似消化率为69.48%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七龄时相对消耗率先上升在下降然后上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先下降再上升然后下降,相对生长率由处理组A的0.21下降到C组的0.15再上升到E组的0.26。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加,斜纹夜蛾在不同施肥水平上的适应性增加,高施肥水平有利于促进斜纹夜蛾营养指标代谢。通过对斜纹夜蛾一龄幼虫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烟叶取食选择性进行分析。发现在测试时间点中处理组A、B、C、D在上部叶片选择系数高于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处理组E在48h时上部叶片选择系数为42.5%,与36h之前选择系数显着差异。不同施肥水平上部叶片选择结果表明,处理组A选择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增加趋势,在48h时选择系数为55%,显着高于其它施肥处理。中部叶片选择结果表明,A组中部叶片在24h,36h,48h的选择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显着高于其它施肥处理。下部叶片选择结果表明,12h五组施肥水平选择系数无显着差异,随着时间的增加,A组选择系数有升高趋势。表明一龄幼虫对低施肥水平的趋性更高。(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5-01)

闫文静,王俊刚,张玉栋,吴娜[3](2019)在《棉长管蚜和棉蚜对受蚜虫取食胁迫棉花植株的选择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棉长管蚜和棉蚜对其胁迫棉花的选择行为。【方法】以无翅棉长管蚜和棉蚜成蚜为研究对象,测定棉长管蚜和棉蚜对种群密度和不同时间蚜虫胁迫的棉花行为反应。【结果】不同种群密度棉长管蚜取食胁迫下,棉长管蚜对低密度取食胁迫的棉花与健康植株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而高密度则存在显着差异;棉蚜对高密度棉长管蚜取食胁迫选择性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种群密度棉蚜取食胁迫下,棉长管蚜对被取食胁迫棉花与健康植株的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棉长管蚜能够适应棉蚜为害的棉花;而棉蚜对高密度棉长管蚜和棉蚜取食的棉花与健康植株选择性上存在显着差异,取食胁迫密度越高则选择差异性越大。随着棉长管蚜取食胁迫棉花时间的延长,棉长管蚜对短时间取食胁迫的棉花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而在取食胁迫3、5 d的棉花上存在显着差异;取食棉蚜仅在取食胁迫5 d的棉花上存在显着差异。棉蚜取食胁迫棉花不同时间后,不同受害程度棉花对后期棉长管蚜的寄主选择性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棉花蚜虫取食偏向选择健康植株,易造成田间扩散,导致棉花受害。棉长管蚜能够适应棉蚜为害的棉花,且与棉蚜长期在田间共存。(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葛超美,张家侠,孙钦玉,叶涛,夏先江[4](2018)在《灰茶尺蠖对不同茶树品种取食选择与适应性及与茶树叶片营养成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对不同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性,以及不同茶树品种叶片对灰茶尺蠖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探讨灰茶尺蠖对茶树品种的适应机制。【方法】首先测定灰茶尺蠖幼虫对11个茶树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并从中选择5个茶树品种测定其叶片生化成分(水分、可溶性糖、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分析灰茶尺蠖取食选择性与茶树生化成分的关系;用筛选出来的5个茶树品种叶片饲喂灰茶尺蠖,测定不同茶树品种对灰茶尺蠖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灰茶尺蠖幼虫对11个茶树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平阳特早>舒茶早>中黄2号>越香早>中黄1号>岚里香>漕溪1号>玉露1号>福鼎大白>陕茶1号>苏玉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灰茶尺蠖取食选择性与茶树叶片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与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说明灰茶尺蠖幼虫偏好取食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高的茶树叶片,不喜食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叶片。不同茶树品种叶片可显着影响灰茶尺蠖低龄幼虫、预蛹和蛹的发育历期,对成虫寿命、末龄幼虫体重、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取食量和食物利用率均无显着影响。【结论】茶树的生化成分影响着灰茶尺蠖的取食选择,而灰茶尺蠖可通过改变取食策略等方式来适应寄主植物。(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徐继伟,肖志新,李丽,黄德安,曹艳飞[5](2018)在《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对烟蚜及被寄生蚜的取食选择与气味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种捕食性瓢虫对烟蚜及被烟蚜茧蜂寄生烟蚜(以下简称寄生蚜)的取食选择和气味反应,为合理利用多种天敌昆虫组合防治烟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分别将不同寄生龄期的寄生蚜和等量未被寄生正常烟蚜(以下简称烟蚜)供给瓢虫取食,分别计算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烟蚜及寄生蚜的取食率;以烟蚜的不同虫态作为气味源,利用嗅觉仪测定2种瓢虫对寄生蚜气味的反应。【结果】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均会取食1日龄和2日龄寄生蚜及烟蚜,且对二者的取食选择性无显着差异(P>0.05,下同);2种瓢虫成虫对3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取食率显着低于烟蚜(P<0.05,下同),对该龄期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较弱。七星瓢虫幼虫对2日龄寄生蚜和烟蚜的取食选择性无显着差异,但对4日龄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显着低于烟蚜,取食后寄生蚜与烟蚜混合群体形成僵蚜的比例较高;异色瓢虫幼虫对较高日龄寄生蚜仍表现出明显的捕食,对2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取食选择性与烟蚜均无显着差异,从而使取食后寄生蚜与烟蚜混合种群形成的僵蚜比例较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除对烟蚜成蚜气味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外,还分别对僵蚜壳和寄生蚜表现出一定的趋向性。【结论】2种瓢虫成虫在低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无明显的取食选择性,在高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存在明显的取食选择性;七星瓢虫幼虫在2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无明显的取食选择性,但对4日龄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显着低于烟蚜;异色瓢虫幼虫在2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与烟蚜间无明显取食选择性。2种瓢虫成虫对烟蚜成蚜气味的趋向作用强于寄生蚜和僵蚜。(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王卓,刘林州,臧连生,戴鹏,刘显娇[6](2018)在《适度饥饿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寄生和取食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释放前经历饥饿对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寄生取食粉虱能力的影响,以3龄Q隐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 Q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若虫为寄主,在2种粉虱单独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比较释放前经适度饥饿、初羽化未饥饿和初羽化喂饲蜂蜜水3种处理的浅黄恩蚜小蜂对2种粉虱寄主的寄生和取食选择情况。结果表明,在2种粉虱单独存在时,经适度饥饿6 h的浅黄恩蚜小蜂寄生的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显着多于其它处理,而且能取食更多的温室白粉虱,经适度饥饿的寄生蜂在24 h内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总量分别为12.5头和12.9头。在2种粉虱同时存在时,适度饥饿寄生蜂取食2种粉虱的总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但不同处理间无显着差异,适度饥饿寄生蜂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2种粉虱的数量最多为11.5头,显着高于未饥饿处理的6.5头。表明释放前经历适度饥饿可以明显提高浅黄恩蚜小蜂寄生和取食粉虱若虫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热孜宛古丽·阿卜杜克热木,曹雅忠,张帅,尹姣,李雪[7](2018)在《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叁种植物的取食选择及趋性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成虫对3种植物的趋向选择性与取食偏好性的关系及其成因。【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和叶面积仪等分别测定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榆树Ulmus parvifolia、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 3种植物的趋向性和取食量,采用GC-MS分析鉴定这3种植物挥发物的成分,观测其对主要成分的嗅觉反应。【结果】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蓖麻的趋向性显着强于对苘麻和榆树的趋向性(P<0.05),对苘麻和榆树的趋向程度相当;但对榆树叶片的取食量最大(P<0.05),对苘麻和蓖麻叶片的取食量相近,雌虫与雄虫的取食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通过GC-MS分析鉴定发现,3种植物挥发物主要成分有明显差异。嗅觉反应结果显示,在10μg/μL浓度下,顺-3-己烯基异丁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顺-3-己烯基乙酸酯、芳樟醇、苯酚、水杨酸甲酯和β-石竹烯等化合物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吸引力都显着强于对照(正己烷);但3-蒈烯、反-2-壬烯醛和α-水芹烯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吸引力弱于对照,并呈显着差异(P<0.05)。【结论】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榆树、苘麻和蓖麻的趋向选择性不等同于取食偏好性。(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艳[8](2018)在《蔗糖和黑芥子苷对铃夜蛾属两近缘种昆虫取食选择行为和味觉感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又名烟草夜蛾)是两种近缘昆虫,同属于鳞翅目夜蛾科(Lepidoptera:Noctuidae),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交配产下可育的后代。棉铃虫为多食性昆虫,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烟青虫为寡食性昆虫,主要取食茄科植物的烟草和辣椒。那么,这两种近缘种昆虫食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寄主植物中的激食素和拒食剂分别在这两种昆虫取食选择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本研究以多食性的棉铃虫和寡食性的烟青虫幼虫为材料,利用两项叶碟法比较两种昆虫幼虫对以蔗糖为代表的“激食素”、以黑芥子苷为代表的“拒食剂”及两种化学物质不同浓度混合物处理叶碟的取食选择行为,利用单感受器记录法测定幼虫的味觉受体神经元对蔗糖、黑芥子苷及其不同浓度混合物的味觉敏感性,以揭示多食性的棉铃虫和寡食性的烟青虫幼虫对不同浓度“激食素”和“拒食剂”取食选择行为权衡(trade-off)的差异及其味觉感受机制:1.蔗糖和黑芥子苷对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取食选择行为的影响在行为学水平上,利用二项叶碟法比较了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对蔗糖与黑芥子苷以及两种物质混合物的取食选择行为,结果表明:(1)无论是多食性的棉铃虫还是寡食性的烟青虫,蔗糖处理的叶碟可以显着促进幼虫的趋向取食。与寡食性的棉铃虫相比,蔗糖显着诱导棉铃虫幼虫取食选择的最低浓度阈值高于诱导烟青虫的最低浓度阈值;(2)无论是多食性的棉铃虫还是寡食性的烟青虫,黑芥子苷处理的叶碟可以显着抑制幼虫的趋向取食,且黑芥子苷抑制两种昆虫的最低阈值浓度相近;(3)比较两种昆虫对蔗糖和黑芥子苷混合液处理叶碟的取食选择行为,混合物对两种昆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均呈现浓度依赖的动态变化模式。一定浓度的蔗糖能够“抵消”黑芥子苷对幼虫取食的“抑制”效应,当混合物中黑芥子浓度恒定时,随着混合物中蔗糖浓度的升高,幼虫对混合物处理的叶碟由“拒食”向“趋向”的取食方向转变;(4)相反,混合物中一定浓度的黑芥子苷能够“抵消”蔗糖对幼虫取食的“激食”效应,当混合物中蔗糖浓度恒定时,随着混合物中黑芥子苷浓度的升高,幼虫对混合物处理的叶碟由“趋向”取食向“拒食”方向转变;(5)相对地,混合物中蔗糖对烟青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高于蔗糖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而混合物中黑芥子苷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高于黑芥子苷对烟青虫的影响;2.蔗糖和黑芥子苷对棉铃虫和烟青虫幼虫味觉感受的影响利用单感受器法测定棉铃虫和烟青虫幼虫口器下颚外颚叶上的味觉侧栓锥感受器对蔗糖和黑芥子苷以及两种物质混合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1)两Helicoverpa昆虫幼虫侧栓锥感器均存在一个对蔗糖敏感的味觉受体神经元和一个对黑芥子苷敏感的神经元,侧栓锥感器对两种物质的电生理反应均呈正比例的浓度梯度反应模式;(2)比较两种昆虫对单一物质的电生理反应,烟青虫侧栓锥感器对蔗糖的敏感性略高于棉铃虫,而棉铃虫侧栓锥感器内的味觉神经元对黑芥子苷的敏感性高于烟青虫;(3)比较两种昆虫对不同浓度的蔗糖和黑芥子苷混合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显示对于两种昆虫,一定浓度的黑芥子苷能够抑制幼虫对蔗糖敏感的受体神经元活性;而一定浓度的蔗糖能够抑制幼虫对黑芥子苷敏感的受体神经元活性;(4)比较混合物中黑芥子苷对两种昆虫蔗糖敏感神经元活性的“抑制”效应,黑芥子苷对棉铃虫蔗糖敏感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略高于烟青虫;(5)比较混合物中蔗糖对两种昆虫黑芥子苷敏感神经元活性的“抑制”效应,蔗糖对烟青虫黑芥子苷敏感神经元的抑制作用高于棉铃虫;3.两种昆虫对蔗糖和黑芥子苷取食行为和味觉反应的综合比较本研究显示,无论是行为反应还是味觉受体神经元的敏感性,单一的蔗糖或黑芥子苷或者蔗糖和黑芥子苷的混合物对棉铃虫和烟青虫幼虫的取食行为影响的趋势和味觉感受影响的趋势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两种物质对两种昆虫影响的程度不同。黑芥子苷对多食性棉铃虫的影响高于寡食性的烟青虫,而蔗糖对寡食性烟青虫的影响高于多食性的棉铃虫。进一步,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昆虫幼虫对蔗糖和黑芥子苷的取食选择行为是建立在幼虫对这些物质的味觉感受基础之上。总之,本研究揭示了不同食性的近缘种昆虫对“激食素”和“拒食剂”取食的“权衡”及其味觉感受机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昆虫味觉、行为、食性的进化及利用味觉控制害虫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4-01)

陈智明,过赋文,邓真,张二娜,李敏[9](2018)在《椰心叶甲取食的寄主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椰心叶甲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寄主植物对椰心叶甲种群暴发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制装置研究椰心叶甲对椰子、加拿利海枣、美丽针葵和老人葵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结果]椰心叶甲对不同寄主的取食选择差异显着,在椰子上的着虫数最多,与老人葵显着差异,加拿利海枣和美丽针葵着虫极少,二者无明显差异。取食量规律与着虫数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为椰心叶甲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宋丹阳,卢少华,李静静,唐雪飞,王青[10](2017)在《Q型烟粉虱在健康和CCYV侵染的黄瓜植株上取食选择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介体昆虫能特异性传播植物病毒。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寄主植物范围广,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强,世代重迭严重,且能够传播5个病毒属约200多种病毒。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在瓜类作物上发生严重,由烟粉虱B.tbaci B和Q型以半持久性方式特异性传播,但对其传毒机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拟以Q型烟粉虱、健康黄瓜,以及获CCYV后10d、20d、30d的黄瓜为实验材料,利用行为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方法,进行病毒一介体一寄主植物互作研究。实验设计叁组进行比较:即Q型烟粉虱在健康黄瓜间的选择行为;Q型烟粉虱在健康黄瓜和分别获CCYV后10d、20d、30d的黄瓜植株间的选择行为;以及Q型烟粉虱在都获CCYV黄瓜植株间的选择行为,每组实验设置3个重复。研究结果发现:Q型烟粉虱在健康黄瓜和健康黄瓜上的降落头数分别占总数的51.15%,58.85%,差异不显着(P>0.05);Q型烟粉虱在健康黄瓜和获CCYV后10d的黄瓜上的降落头数分别占总数的65.77%,34.23%,差异性极其显着(P≤0.01);Q型烟粉虱在健康黄瓜和获CCYV后20d的黄瓜上的降落头数分别占总数的43.89%,56.11%,差异性极其显着(P≤0.01);Q型烟粉虱在健康黄瓜和获CCYV后30d的黄瓜上的降落头数分别占总数的37.23%,62.77%,差异性极其显着(P≤0.01);Q型烟粉虱在携带CCYV黄瓜和携带CCYV黄瓜上的降落头数分别占总数的49.29%,50.71%,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表明:黄瓜植株携带CCYV情况,对后来取食的Q型烟粉虱的寄主植物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在获毒10d后,即寄主毒量相对较低时,Q型烟粉虱趋向于健康黄瓜取食;在获毒20d和30d后,即寄主带毒量相对较高时,则更趋向于带毒黄瓜取食。本研究初步探讨了CCYV对于Q型烟粉虱选择寄主植物行为趋向性的影响,为Q型烟粉虱-寄主植物-病毒互作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为利用植物抗性防控烟粉虱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取食地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施肥水平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物质含量、次生物质合成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些变化可能会对植食性昆虫发育、营养指标以及种群动态有影响。因此揭示施肥水平对植株及植食性昆虫的影响,对于害虫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学位论文以烟草、斜纹夜蛾为研究对象,在田间研究了几种推荐施肥水平:75kg/hm~2(A),90kg/hm~2(B),105kg/hm~2(C)、120kg/hm~2(D)、135kg/hm~2(E)对烟草品质以及烟草对斜纹夜蛾发育、营养指标、取食选择的影响。主要获得了以下结论。在烟草团棵期处理组E,株高、节距、最大叶宽、最大叶长、叶数、茎围等性状显着高于其它施肥水平。在烟草旺长期,C、D、E叁个处理组烟草的株高、茎围、最大叶宽等农艺性状无显着差异,但显着高于A和B两个处理组。在烟草开花期E处理组株高为160.80cm,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处理组A茎围12.02cm,节距为4.06cm,最大叶长为57.06cm,最大叶宽为29.18cm均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组;五组施肥水平其叶数指标在旺长期和开花期无差异显着性。说明在烟草生长前期,一定量的施肥有利于烟草农艺性状的提升,而且有正相关的趋势。五组施肥处理相同叶位营养物质含量在烟草不同生长期差异显着。上中下叁部位烟叶可溶性蛋白动态变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下降趋势,随着烟草生长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有增加趋势。表明施肥会直接影响烟叶品质,高施肥水平由利于烟草营养物质的提高。为了分析五组施肥水平烟叶对斜纹夜蛾发育的影响,将不同施肥水平的烟草对斜纹夜蛾幼虫进行喂食。发现,斜纹夜蛾幼虫取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的烟草叶片其发育时间、蛹期、性比、存活率均受到显着影响。主要表现为,取食D处理烟叶的幼虫总发育时间为17.61d;蛹期为10.72d,显着低于其它施肥水平。幼虫期取食D施肥水平烟叶的幼虫累积存活率最高(92%),然后是处理组A,B和E(86%),C组的存活率最低(80%);蛹期存活率最高的是E组(60%),然后是C组(54%),A组(52%),D组(50%),B组(48%);A组和E组的蛹重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斜纹夜蛾取食不同施肥水平烟草叶片后,其预蛹期、成虫寿命、繁殖能力均无显着差异。取食E施肥水平组烟叶的斜纹夜蛾成虫雄性比例最高,雌雄比为0.85,而取食B施肥水平组烟叶的斜纹夜蛾成虫雌性比例最高,雌雄比为1.08。表明施肥水平会影响斜纹夜蛾幼虫的发育,存活率和成虫的性比。高施肥处理有利于斜纹夜蛾的种群基数增加。为分析不同施肥水平烟叶对斜纹夜蛾幼虫营养指标的影响。发现斜纹夜蛾幼虫取食不同施肥水平的烟叶其营养指标受到显着影响。四龄时处理组E相对消耗率为16.35;相对生长率为0.51;近似消化率为90.80%,显着高于其它施肥处理;食物利用率随着肥力的增加先下降再上升;处理组B食物转化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五龄时相对消耗率、近似消化率,随着肥力的增加先升高再下降,处理组D有最大值8.45和90.80%;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随施肥水平增加先下降再上升,处理组E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最高;六龄时食物消耗率由A处理组的0.1升高到C组的2.58然后下降到E组的2.17,相对生长率由A组的0.02升高到D组的0.50然后下降到E组的0.25,D处理组的食物利用率为34.57%,食物转化率为66.57%,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处理组A近似消化率为69.48%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七龄时相对消耗率先上升在下降然后上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先下降再上升然后下降,相对生长率由处理组A的0.21下降到C组的0.15再上升到E组的0.26。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加,斜纹夜蛾在不同施肥水平上的适应性增加,高施肥水平有利于促进斜纹夜蛾营养指标代谢。通过对斜纹夜蛾一龄幼虫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烟叶取食选择性进行分析。发现在测试时间点中处理组A、B、C、D在上部叶片选择系数高于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处理组E在48h时上部叶片选择系数为42.5%,与36h之前选择系数显着差异。不同施肥水平上部叶片选择结果表明,处理组A选择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增加趋势,在48h时选择系数为55%,显着高于其它施肥处理。中部叶片选择结果表明,A组中部叶片在24h,36h,48h的选择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显着高于其它施肥处理。下部叶片选择结果表明,12h五组施肥水平选择系数无显着差异,随着时间的增加,A组选择系数有升高趋势。表明一龄幼虫对低施肥水平的趋性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取食地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朱林慧,段慧娟,方小英,杨振德,郭春晖.核桃云斑天牛成虫取食和产卵寄主选择的初步研究[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9

[2].王登科.施肥水平对烟草品质和斜纹夜蛾发育、取食选择的影响[D].长江大学.2019

[3].闫文静,王俊刚,张玉栋,吴娜.棉长管蚜和棉蚜对受蚜虫取食胁迫棉花植株的选择行为[J].新疆农业科学.2019

[4].葛超美,张家侠,孙钦玉,叶涛,夏先江.灰茶尺蠖对不同茶树品种取食选择与适应性及与茶树叶片营养成分的关系[J].昆虫学报.2018

[5].徐继伟,肖志新,李丽,黄德安,曹艳飞.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对烟蚜及被寄生蚜的取食选择与气味反应[J].南方农业学报.2018

[6].王卓,刘林州,臧连生,戴鹏,刘显娇.适度饥饿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寄生和取食选择[J].植物保护学报.2018

[7].热孜宛古丽·阿卜杜克热木,曹雅忠,张帅,尹姣,李雪.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叁种植物的取食选择及趋性行为反应[J].昆虫学报.2018

[8].王艳.蔗糖和黑芥子苷对铃夜蛾属两近缘种昆虫取食选择行为和味觉感受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8

[9].陈智明,过赋文,邓真,张二娜,李敏.椰心叶甲取食的寄主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8

[10].宋丹阳,卢少华,李静静,唐雪飞,王青.Q型烟粉虱在健康和CCYV侵染的黄瓜植株上取食选择行为[J].华中昆虫研究.2017

标签:;  ;  ;  ;  

取食地选择论文-朱林慧,段慧娟,方小英,杨振德,郭春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