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性能论文-户凌志,张海勇,韩东

转发性能论文-户凌志,张海勇,韩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发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星通信,处理转发器,跳频通信,调制方式

转发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户凌志,张海勇,韩东[1](2019)在《基于处理转发器的卫星跳频通信系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对卫星跳频通信系统性能的研究未考虑处理转发器对通信链路的影响,而导致系统性能分析有偏差的问题,首先基于处理转发器的特性,对卫星通信链路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卫星跳频技术,给出了在DPSK与MFSK调制方式下的系统误码率,并对系统在不同程度干扰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仿真,得出DPSK与4FSK系统抗干扰性能相近,MFSK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随调制因子M的增加而提高的结论,对卫星跳频通信系统的合理运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宋鲲鹏,冯德军,刘源,刘蕾[2](2019)在《间歇采样重复转发对雷达恒虚警检测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相干干扰,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可以获得雷达脉冲压缩增益,对雷达系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针对采用线性调频脉冲压缩和单元平均类恒虚警检测的雷达系统,在分析了间歇采样重复转发压制干扰原理和雷达恒虚警检测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理论分析推导了不同间歇采样占空比、转发增益和不同的噪声功率背景条件下重复转发干扰在真实目标CFAR检测区间的能量。通过分析信号能量、噪声能量和干扰能量之间的关系,推导了不同干扰参数下CFAR检测器的信噪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复全转发这种干扰样式下,采样频率、占空比均是影响影响检测器的重要参数,当优化参数配置,使得转发能量尽量位于检测单元内时,有相对理想的对抗效果。(本文来源于《航天电子对抗》期刊2019年02期)

张韵,王翔,赵尚弘[3](2019)在《基于2×2放大转发中继的混合RF/FSO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放大转发中继方式,研究了2×2中继条件下混合RF/FSO航空通信系统性能。FSO链路服从适于孔径平均条件下的Exponentiated Weibull大气湍流分布模型,RF通信链路为Nakagami-m衰落信道。建立2×2中继混合RF/FSO通信系统模型,利用Meijers’G函数推导求出航空激光通信系统信噪比的概率分布函数及累积分布函数,进一步推导混合通信系统平均误码率和中断概率的闭合表达式。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大气湍流强度、孔径尺寸和调制方式对平均误码率和误码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混合系统中断概率及误码率受湍流强度影响较大,孔径平均效应可有效改善混合RF/FSO传输系统的性能;固定增益中继方式下,混合RF/FSO系统性能主要由RF链路决定;在固定增益中继混合RF/FSO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可变增益中继混合RF/FSO系统中,具有较小信噪比的链路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起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4期)

孔媛媛,杨震,吕斌,田峰[4](2018)在《物理层网络编码系统中不同转发模式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物理层网络编码系统中,中继节点的转发模式对系统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论文研究了放大转发、去噪转发和去噪再编码转发叁种转发模式在物理层网络编码系统中的应用。首先给出了正交相移键控(QPSK)时叁种转发模式的信号星座图,分析了编码方法的星座图对应关系。其次根据QPSK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的误码率公式,结合联合概率计算推导出了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环境下系统的误码率公式。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误码率公式推导的正确性,对叁种转发模式的抗噪声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8年10期)

杨阳,吕玉祥,秦浩,王红全,稂龙亚[5](2018)在《压缩转发协议下全双工多跳无线中继网络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分析了压缩转发(CF)协议下全双工多跳中继网络的性能。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和信号模型,分析中断概率,导出中断概率的近似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信噪比的增加,中断概率呈下降趋势,但当信噪比增加到一定值后,中断概率下降速度趋缓;当固定中继节点数时,随着信噪比的增加,全双工通信的中断性能优于半双工通信。在不同信噪比下,由于中继节点的总干扰和路径损耗对性能的影响不同,为了获得最小中断概率,应确定最优中继节点数。(本文来源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红玲,林霏,陶梦杰[6](2018)在《车联网中解码转发的协作时机与误码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协同通信技术引入车联网(VANETs,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可以在高速行驶的环境下带来分集增益,从而提升系统的可靠性能,但中继的引入必然导致更多的延迟以及带宽利用率的下降。因此,在综合考虑车辆源-目的端、源-中继端以及中继-目的端叁段信道瞬时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车联网中的自适应解码转发DF(decode-and-forward)算法,研究了协作时机与系统误码率SER(symbol error rate)性能。首先选择基于循环冗余校验CRC的DF协作通信方式应用于车联网中;然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协作ADF(adaptive DF)算法,即当且仅当中继端能够正确解码源端信息且源-目的端信道传输特性差于中继-目的端时,才采用协作通信方式;最后给出了车辆相对静止与运动两种不同场景下的误码率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ADF算法在车辆相对静止场景下均优于DF与已有研究中的IAF方式;运动场景下随着车速的提高,相对于DF方式,ADF算法依然可以获得良好的误码率性能。(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豪,董增寿,康琳,王珍妮[7](2019)在《混合信道下译码转发中继系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继协作系统,研究瑞利信道和Nakagami-m信道的混合信道下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中继系统性能。结合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数据平均误包率,推导出以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调制等级为设计变量的双中继端到端频谱效率表达式以及系统稳定性表达式,同时还分析了不同信道参数m对于链路频谱效率以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表达式进行高阶变量推导演变可得出多中继频谱效率表达式及系统稳定性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端到端表达式所得结果优于传统的自适应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金洋,吕金阳,谭小彬[8](2018)在《命名数据网络中VIP转发方案的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ing,NDN)是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CN)的一个典型实例,是未来网络一种可能的架构。为优化NDN的转发性能,要求转发平面能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自适应地调整转发策略、选出最优的转发接口。"虚拟兴趣分组"(virtual interest packet,VIP)架构是一种基于NDN的联合动态转发与缓存的网络架构,通过VIP架构对转发方案进行了性能优化。VIP架构的转发方案使用了背压算法,该算法在网络处于轻负载状态时时延较大,为此引入偏差函数进行优化。为检测优化效果,对原始VIP架构和优化后的VIP架构的转发性能进行了仿真实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转发方案相比原方案在转发时延上有一定降低。且由于偏差函数的引入不会增加原转发方案的时间复杂度,因此提出的方法可以优化VIP转发方案的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钟斌,逯迅,欧阳方恒,席在芳,唐志军[9](2017)在《基于Outdated CSI固定增益放大转发协作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虑过时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固定增益放大转发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影响展开研究。在假设所有信道服从独立同分布瑞利衰落条件下,率先推导出中继选择协作通信系统的接收信噪比的概率分布。由此,推导出中断概率、比特错误概率和平均信道容量的闭式表达式。数值分析表明,固定增益放大中继选择方案的性能受到中继节点数目、信道相关系数和端对端信噪比的影响。此外,所提方案比传统的机会选择方案反馈负载减少50%,能很好地实现复杂度与系统性能的折衷。(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黎维[10](2017)在《基于排队论的软件定义网络分组转发性能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互联网正与各行业领域深度结合,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复杂协议和各种配置,使得网络变得越来越臃肿。软件定义网络SDN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范式,将控制逻辑功能从数据转发设备中解耦出来,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控制器,为提高网络传输效率、改进应用性能、降低部署成本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成为近年来未来网络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SDN中逻辑上集中的控制平面容易出现性能瓶颈,因此有必要理解其性能特性。相较于其他学者针对假设性SDN网络场景提出的性能模型,本文针对具体的SDN部署场景,基于排队论提出更准确的分组转发性能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一)针对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分析了控制器集群的Packet-in消息到达过程和交换机的分组到达过程,进而应用M/M/n/m和M/M/1/m排队模型分别刻画消息处理性能和分组处理性能。在此基础上,建立SD-WAN分组转发性能模型,推导出分组转发平均时延。最后,采用OFsuite_Performance工具对所提控制器集群性能模型进行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其它模型,本文所提模型的估计时延更接近于实际测量时延,进而给出了不同网络规模下控制器集群的最低部署要求,可为SD-WAN实际部署提供参考依据。(二)针对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网SDDCN,分析了控制器集群的Packet-in消息到达过程和交换机的分组到达过程,进而应用L/M/n和L/M/1排队模型分别刻画消息处理性能和分组处理性能。在此基础上,建立SDDCN转发性能模型,推导出分组转发平均时延,进而建立控制器集群部署优化模型。最后,采用OFsuite_Performance工具对所提控制器集群性能模型进行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其它模型,本文所提模型的估计时延更接近于实际测量时延,进而给出了不同网络规模下控制器集群的最优部署数量,可为SDDCN实际部署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10-01)

转发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新型相干干扰,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可以获得雷达脉冲压缩增益,对雷达系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针对采用线性调频脉冲压缩和单元平均类恒虚警检测的雷达系统,在分析了间歇采样重复转发压制干扰原理和雷达恒虚警检测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理论分析推导了不同间歇采样占空比、转发增益和不同的噪声功率背景条件下重复转发干扰在真实目标CFAR检测区间的能量。通过分析信号能量、噪声能量和干扰能量之间的关系,推导了不同干扰参数下CFAR检测器的信噪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复全转发这种干扰样式下,采样频率、占空比均是影响影响检测器的重要参数,当优化参数配置,使得转发能量尽量位于检测单元内时,有相对理想的对抗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发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户凌志,张海勇,韩东.基于处理转发器的卫星跳频通信系统性能研究[J].通信技术.2019

[2].宋鲲鹏,冯德军,刘源,刘蕾.间歇采样重复转发对雷达恒虚警检测性能的影响分析[J].航天电子对抗.2019

[3].张韵,王翔,赵尚弘.基于2×2放大转发中继的混合RF/FSO系统性能分析[J].激光与红外.2019

[4].孔媛媛,杨震,吕斌,田峰.物理层网络编码系统中不同转发模式的性能研究[J].信号处理.2018

[5].杨阳,吕玉祥,秦浩,王红全,稂龙亚.压缩转发协议下全双工多跳无线中继网络性能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

[6].张红玲,林霏,陶梦杰.车联网中解码转发的协作时机与误码率性能分析[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2018

[7].王豪,董增寿,康琳,王珍妮.混合信道下译码转发中继系统性能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9

[8].金洋,吕金阳,谭小彬.命名数据网络中VIP转发方案的性能优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钟斌,逯迅,欧阳方恒,席在芳,唐志军.基于OutdatedCSI固定增益放大转发协作通信系统性能分析[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黎维.基于排队论的软件定义网络分组转发性能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标签:;  ;  ;  ;  

转发性能论文-户凌志,张海勇,韩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