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分型论文-吴胜男,江志红

天气分型论文-吴胜男,江志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气分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组织映射,天气型,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

天气分型论文文献综述

吴胜男,江志红[1](2019)在《基于自组织映射的长江中下游夏季天气分型及其降水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欧洲中心1979—2015年夏季6—8月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CN05.1格点化降水观测数据集,引入基于自组织映射SOM(Self-Organizing Maps)方法进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空间距平场的客观分型,得到该地区25种地面天气型及其系统演变特征,发现天气型的稳定、转移与天气系统强弱有关。高低压系统越强,天气型停滞频率越高,天气型越稳定;反之,天气型越不稳定。基于SOM天气型转移概率,发现叁条与局地降水联系的系统演变路径,其中1号路径暖空气势力强盛,副高北上,推动锋面北抬,产生江北降水型,多发生在7月;路径2反映冷空气势力强盛推动锋面南下的天气过程,产生沿江降水型,该天气型在6、7月均易发生;路径3表现为台风移动变化对长江下游江南地区降水的影响,为江南降水型,且集中在8月。通过引入SOM方法对逐日天气尺度环流进行分型,从气候态上捕捉与降水有关的天气系统的移动变化特征,体现SOM方法在模拟天气系统演变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梁勋,杨军,欧阳欣,张青艳[2](2019)在《绵阳市大气污染天气学分型及气象条件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绵阳市城区2014~2016年空气污染个例,发现PM_(2. 5)污染日数最多,多发在秋冬季; PM_(10)污染多发在春季;O_3污染多在春夏季出现。按照划定的关键区进行天气学分型,结合气象要素和Pasquill稳定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M_(2. 5)污染多发生在槽前型或高压控制型天气中,且绵阳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NE时,更有利于污染发生,大气稳定度为D级; PM_(10)污染均发生在高压底部或前部型天气中,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NE时,污染发生概率更高,大气稳定度多为D级; O_3污染绝大部分发生在经向型天气中,有时也发生在高压外围型和高压脊型的天气中,当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SW时,有利于污染的发生,大气稳定度多为A-B级。(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9年04期)

郑凤琴,李生艳,苏志,叶庚姣[3](2019)在《北部湾海雾过程的天气系统分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011—2016年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和北部湾沿海6个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天气学方法对北部湾沿海出现大雾时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形势进行了分类总结,探寻北部湾发生海雾时各类型天气系统的共同特点。结果表明:北部湾海雾的天气环流类型可分为西南倒槽型、入海高压后部型、均压场型、静止锋型、冷锋前部型和高压底部型,其中西南倒槽型、入海高压后部型、均压场型、静止锋型是4种主要的环流型,造成的北部湾海雾日数相对较多,而冷锋前部型和高压底部型造成的海雾日数较少;西南倒槽型、静止锋型的海雾过程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较低,高压底部型的海雾消散较快;地面风速小、500 hPa高空存在偏西或西南急流、大气层结稳定是海雾出现时各类天气型的共同特点。(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19年04期)

周斌,毛荣,郭翔,哈依夏,李杏[4](2019)在《塔城地区南部暴雪天气特征及环流分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塔城地区南部乌苏、沙湾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6h (1°X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塔城地区南部暴雪天气的时间变化及环流特征,以500hPa环流为依据将暴雪天气划分为西西伯利低槽东移南下型、南北2支锋区结合型、乌拉尔山低槽东移型3种类型。以期对塔城地区南部暴雪天气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提高对暴雪天气的预报能力。(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4期)

梁钰,王君,吴璐[5](2019)在《淮河流域(河南段)连续性暴雨天气分型及环流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81—2016年6—8月河南省淮河流域64个国家自动观测站逐日20—20时日降水量资料、常规高空探测和地面观测资料等对淮河流域连续性暴雨时间分布特征、影响系统等进行分析和天气分型,结果表明:1)36年淮河流域共发生45次连续性暴雨,2000年的最多,1998—2008年是高发期,近10年较少,年出现次数无明显减少趋势,存在2~4年和4~6年两个周期;7月连续性暴雨次数最多,6月的最少,旬分布呈正态分布;最长连续时间5天,连续2天的最多。2)影响系统主要有切变线和高低空急流,高空急流在方向转换的过程中,降水有24 h左右的减弱期,低空急流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加强,白天减弱。3)连续性暴雨按照500 hPa影响系统,分为低槽型、副高边缘型、西北低涡型叁类。4)以不同类型的3次典型连续性暴雨为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高度距平场、水汽输送、高低空急流等方面探讨了连续性暴雨的维持成因,3次连续性暴雨的发生与异常的500 hPa大气环流、高低空急流、切变线和持续偏强的水汽输送等有关。(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培涛,王凤娇,张婷婷[6](2019)在《山东滨州市冰雹天气分型和预报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山东滨州市7个国家气象站与61个人影作业站点观测资料,结合高空观测及探空、ECMWF再分析等资料,对2001—2011年滨州降雹时空分布特征、天气系统和物理量特征、降雹形势分型和预报方法进行研究。得出:(1)降雹日数年均8.6次,总体呈现明显下降的年际变化特征;4—10月可降雹,6—7月降雹最多;降雹主要出现在14时—翌日02时;北部沿海相对较多。(2)降雹形势主要有5种类型:冷涡型降雹、低槽型降雹、横槽型降雹、西北气流型降雹、其他小范围降雹。根据冷涡中心位置冷涡型划分为两个关键区;低槽型可分为前倾槽、阶梯槽、较深低槽、与中低纬度共同作用的槽;横槽型降雹范围广、破坏性大;西北气流型存在连续性。(3)4类13种物理量具有不同分布特征和变异系数,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不同月份、不同降雹影响程度和影响系统,物理量具有较明显差别。(4)0℃层高度在1370~5331 m时,7种物理量可用于预报冰雹,K≥17℃、T_(850-500)≥25℃、LI≤2℃、SRH≥0.1 m~2·s~(-2)、SSI≥240、SWEAT≥100、Cape≥2 J·kg~(-1)时可能降雹。6月、7—8月和其它月分别有3种、1种、3种物理量指标组合可用于预报冰雹,物理量的组合和数值有差异。(本文来源于《沙漠与绿洲气象》期刊2019年03期)

苗冬梅,王洪丽,王颖[7](2019)在《呼伦贝尔市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分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雾日统计资料,对呼伦贝尔市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雾的天气类型。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市雾日的时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年际变化在均值附近波动,且呈现减少趋势;雾日季节性分布不均匀性明显,夏季7、8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秋、冬季节次之,春季4、5月是雾日最少的月份。(2)雾日的空间分布随地形、地貌差异很大,林区雾日明显多于牧区和农区,林区北部根河市年均日数4.14d,为最多,牧区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年平均日数仅1.69d,为最少。(3)雾的天气分型以高空影响系统分为7种类型,其中高压脊型、槽前型和冷涡(槽)底部型为雾天气的主要类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气象》期刊2019年03期)

王成福,谢蕊,吉哲君,敖泽建,罗王军[8](2019)在《甘南高原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型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3—2016年甘南州181个区域站及自动站小时雨量观测资料,提取出53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卫星云图、雷达观测资料以及历史天气资料。结果表明:甘南地区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雨季,7、8月出现频次较高,其天气形势主要分为:西风槽型、副热带高压边缘型、低涡切变型、两高之间切变型、高压内部切变型5种类型,且以西风槽型为主。各类型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侧重点有所不同,西风槽型大到暴雨预报主要侧重于天气尺度环境场分析,其降水时间长,强度较弱(15 mm·h~(-1)以下),副热带高压边缘型、低涡切变型、两高之间切变型大到暴雨天气的预报主要归结为对高原上短时强降水的预报,短时强降水的实时观测可为这叁种类型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干旱气象》期刊2019年01期)

赵桂香,王晓丽,王一颉,李莹[9](2019)在《黄河中游地区MCC天气学分型及结构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5——2017年卫星、实况探测、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NCEP/NCAR FNL 1°×1°再分析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中游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进行天气学分型,并对其结构特征及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中游地区MCC主要生成在夏季,多在傍晚至次日凌晨发展成熟,生命史长、移动缓慢,以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为主,雨强大,地域差异明显。2)依据200 hPa环流形势,将MCC分为3个主型,结合500 hPa形势特点,每个主型下分为不同副型。通过分析不同分型下MCC环境场及物理量空间结构特征及差异,提炼MCC强降水预报关键技术,建立MCC强降水预报物理模型。3) MCC形成在低层比湿和能量扰动的正值中心附近,在低层扰动梯度大值区、靠近正中心的区域发展成熟。扰动正值中心所在高度、中心强度以及正扰动的厚度等物理因子与MCC发展以及降水强度关系密切。4)不同分型下,MCC不同生命阶段云系及环境大气的垂直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云顶高度下降,湿层加厚,凝结高度降低,逆温层消失,是MCC达到成熟的先兆信号。5)在200 hPa南亚高压稳定背景下,地面存在次天气尺度冷锋、中尺度高压和冷池;中尺度高压作用明显小于冷池,冷池强度和维持时间与MCC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在200 hPa深厚低槽和西北急流或急流分支背景下,地面无冷池和中尺度高压形成,低层入流风速和温度梯度的加大是MCC发展成熟的重要因素,中尺度露点锋对MCC强降水的触发作用不可忽视。(本文来源于《海洋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璇,王晓玲,岳言裕,陈赛男,柳草[10](2018)在《湖北省PM_(2.5)重污染过程天气分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5-2016年湖北省细颗粒物PM_(2.5)监测数据,研究了湖北省17个重点城市PM_(2.5)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细颗粒物污染事件在西部和东部山区出现频率相对较小,在中部江汉平原地区出现频率较高,严重污染事件在襄阳、宜昌和武汉出现最多。结合2015-2016年天气环流背景,将影响湖北省PM_(2.5)重污染过程的天气类型分为6种:冷锋前部型(北路型、西北路型)、暖倒槽型(东高西低型、北高南低型)、均压场型和入海高压底后部型。湖北省特殊的地理构造,对不同天气类型的污染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冷锋前部型(北路型)主要影响鄂北及江汉平原地区;冷锋前部型(西北路型)主要污染区域为鄂东地区;暖倒槽型(东高西低型)主要影响江汉平原和鄂东北;暖倒槽型(北高南低型)和入海高压底后部型主要污染鄂西北、江汉平原、鄂东北西部;均压场型主要影响湖北省大部地区。不同类型的环流背景下,气流轨迹也有明显的差别。(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天气分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绵阳市城区2014~2016年空气污染个例,发现PM_(2. 5)污染日数最多,多发在秋冬季; PM_(10)污染多发在春季;O_3污染多在春夏季出现。按照划定的关键区进行天气学分型,结合气象要素和Pasquill稳定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M_(2. 5)污染多发生在槽前型或高压控制型天气中,且绵阳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NE时,更有利于污染发生,大气稳定度为D级; PM_(10)污染均发生在高压底部或前部型天气中,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NE时,污染发生概率更高,大气稳定度多为D级; O_3污染绝大部分发生在经向型天气中,有时也发生在高压外围型和高压脊型的天气中,当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SW时,有利于污染的发生,大气稳定度多为A-B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气分型论文参考文献

[1].吴胜男,江志红.基于自组织映射的长江中下游夏季天气分型及其降水特征[J].气象科学.2019

[2].陈梁勋,杨军,欧阳欣,张青艳.绵阳市大气污染天气学分型及气象条件特征分析[J].四川环境.2019

[3].郑凤琴,李生艳,苏志,叶庚姣.北部湾海雾过程的天气系统分型研究[J].海洋预报.2019

[4].周斌,毛荣,郭翔,哈依夏,李杏.塔城地区南部暴雪天气特征及环流分型[J].农业与技术.2019

[5].梁钰,王君,吴璐.淮河流域(河南段)连续性暴雨天气分型及环流背景[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9

[6].王培涛,王凤娇,张婷婷.山东滨州市冰雹天气分型和预报方法研究[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9

[7].苗冬梅,王洪丽,王颖.呼伦贝尔市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分型[J].内蒙古气象.2019

[8].王成福,谢蕊,吉哲君,敖泽建,罗王军.甘南高原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型及特征[J].干旱气象.2019

[9].赵桂香,王晓丽,王一颉,李莹.黄河中游地区MCC天气学分型及结构差异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19

[10].陈璇,王晓玲,岳言裕,陈赛男,柳草.湖北省PM_(2.5)重污染过程天气分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

标签:;  ;  ;  ;  

天气分型论文-吴胜男,江志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