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冠状病毒型论文-刘振格,侯喜林,余丽芸,王宇鹏,王杰

小鼠冠状病毒型论文-刘振格,侯喜林,余丽芸,王宇鹏,王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鼠冠状病毒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冠状病毒,BALB,c小鼠,敏感性

小鼠冠状病毒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振格,侯喜林,余丽芸,王宇鹏,王杰[1](2014)在《牛冠状病毒DQ株感染BALB/c小鼠的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牛冠状病毒DQ株(BCoV-DQ)对BALB/c小鼠的敏感性,本研究将该病毒以不同剂量、不同途径感染小鼠,观察比较临床表现、体重变化、剖检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以100 TCID50~700 TCID50感染小鼠,结果显示300 TCID50病毒可使试验小鼠出现明显的临诊症状和可见的病理变化。采用滴鼻、灌胃、腹腔注射叁种途径感染小鼠,结果显示灌胃组个体变化差异大,组织器官病变明显,为最佳感染途径。取主要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毒基因组的RT-PCR扩增,证实该病毒可以在小鼠肠道内成功增殖。本实验表明BALB/c小鼠可以作为BCoV-DQ研究的替代动物。(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刘振格[2](2013)在《牛冠状病毒DQ株弱毒株的培育及其对BALB/c小鼠免疫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和成年牛冬痢、呼吸道疾病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新生犊牛腹泻、拉血样粪便、成年牛冬季严重水样腹泻(有时伴有血和黏液)等特征。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将牛冠状病毒DQ株(BCoV-DQ)在HRT-18细胞系上进行活化增殖,通过蚀斑试验获得纯化的病毒株,将纯化后的病毒株在Vero细胞系上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至25代。对Vero传代病毒株的3、6、9、12、15、18、21、25代毒进行RT-PCR鉴定并对其0、5、10、15、20、25代病毒株进行毒力测定。随着BCoV-DQ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病毒的TCID50呈下降趋势,在0~15代之间TCID50/0.1mL由10-6.875下降到10-3.50,超过了叁个滴度,之后逐渐趋于平稳。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两株较稳定的BCoV-Vero25弱毒株。将新鲜收获的BCoV-DQ病毒液以100TCID50~700TCID50七种剂量,通过滴鼻、灌胃、腹腔注射叁种途径感染6~8周龄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通过临床观察、体重检测、剖检分析、病理组织学比较表明,以300TCID50BCoV-DQ灌服感染BALB/c小鼠即可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BCoV-Vero25弱毒株以300TCID50剂量及不同途径感染动物,均不对实验动物造成明显损伤。BCoV-Vero25弱毒株在小鼠体内连续传3代,测定病毒毒力无返强。RT-PCR可从小鼠体内检测到病毒核酸,且肠道上清接种HRT-18细胞后可回收到病毒,从而证实弱毒株在小鼠体内安全存在且无返强迹象。将BCoV-Vero25弱毒株接种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肺部、肠道、阴道冲洗液中的sIgA抗体水平;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粪便,制备上清,检测其中sIgA抗体水平;分离免疫后小鼠血清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测定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然后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攻毒保护性试验。间接ELISA结果显示BCoV-Vero25弱毒株免疫小鼠后能在血清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粪便上清及冲洗液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sIgA抗体;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BCoV-Vero25免疫小鼠可诱导动物体内明显细胞免疫应答。以300TCID50BCoV-DQ灌服实验小鼠进行攻毒保护性试验,BCoV-Vero25弱毒株对免疫组小鼠的保护率达到90%,结果表明该弱毒株对实验动物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作为候选疫苗预防BCoV感染。(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3-04-01)

刘珠果,吴晓洁,周艳荣,杨晓,黄培堂[3](2008)在《表达SARS冠状病毒受体人ACE2转基因小鼠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表达SARS冠状病毒的功能性受体人ACE2的转基因小鼠。方法:克隆人2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hACE2)的cDNA,连入PCAGGS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以显微注射的方法将5.6kb的转基因片段引入小鼠的受精卵。采用PCR、Southern印迹、RT-PCR、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转基因小鼠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获得了在小鼠肺组织中表达有SARS病毒功能性受体hACE2的两个转基因小鼠系,证明了SARS病毒的S蛋白能很好地和转基因小鼠肺组织中表达的hACE2受体结合,这将为SARS的研究提供一种良好的感染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期刊2008年03期)

刘珠果[4](2008)在《表达SARS冠状病毒受体hACE2的SARS易感小鼠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SARS病毒只能感染人类、灵长类等少数动物,由于缺乏方便实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使得对它的研究受到很大制约。基于目前对SARS病毒的研究,人们发现了SARS病毒的受体是人的2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hACE2),有研究通过细胞转染,在各种细胞中表达SARS病毒的功能性受体hACE2后,SARS病毒在所有的细胞中都能得以复制,只不过由于hACE2表达水平的不同产生的病毒的滴度有所差异,研究发现某些细胞并不感染SARS病毒,但转染表达hACE2后细胞却能够支持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并检测到病毒滴度,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改变动物的遗传信息,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方法。利用转基因方法将人的病毒受体在小鼠体内表达,使只能感染人的病毒能感染小鼠,已经为人类研究病毒的致病性和防治方法提供了方便有用的动物模型。本研究将上述细胞水平的研究进展和对SARS病毒受体的研究应用于制备表达SARS冠状病毒功能性受体hACE2的转基因小鼠,尝试建立表达有hACE2基因的SARS病毒易感的小鼠模型,为此开展了下面的研究。以质粒PCMV-SPORT6为模板,使用长距离PCR方法扩增获得hACE2全长cDNA序列,将其克隆进PCAGGS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添加了PGK-neo筛选标记,通过脂质体的方法我们转染了小鼠的NIH3T3细胞,通过PCR和Southern的检测,我们得到了稳定整合有hACE2基因的阳性细胞株,通过Western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免疫荧光的方法我们检测到了hACE2在小鼠NIH3T3细胞中广泛表达,并且通过体外蛋白结合实验证明了小鼠NIH3T3细胞中表达的SARS病毒的受体蛋白hACE2能很好的同SARS病毒的S蛋白结合。我们利用克隆的hACE2全长cDNA序列构建了两个转基因载体PCAGGS-hACE2和pCDNA3.1+-hACE2用于转基因小鼠的制备。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获得了12只基因组中整合有hACE2的PCAGGS-hACE2转基因小鼠和10只pCDNA3.1+-hACE2转基因小鼠。PCR和Southern检测都证实12只PCAGGS-hACE2转基因小鼠和10只pCDNA3.1+-hACE2转基因小鼠的基因组中的确整合有转入基因,转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2.5%和9.1%,各个founder经过传代建立各相应的转基因小鼠系。我们对转基因小鼠系中外源性hACE2表达进行了鉴定,首先我们提取了转基因小鼠肺组织的总RNA,进行了RT-PCR的检测,结果表明PCAGGS-hACE2转基因小鼠的肺组织中有hACE2的转录,而pCDNA3.1+-hACE2转基因小鼠的肺组织中未检测到hACE2的转录,证明PCAGGS在肺组织的表达效果优于pCDNA3.1+表达载体。我们又分别提取了PCAGGS-hACE2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阴性对照小鼠的肺组织总蛋白,用hACE2的多克隆抗体做Western免疫印迹。我们在转基因小鼠肺组织中检测到有hACE2的表达,然后通过组织免疫荧光的方法,对肺组织表达的hACE2蛋白进行定位,发现它在肺实质和肺泡上皮细胞中广泛表达。我们对小鼠肺组织中表达的hACE2的功能进行了鉴定,我们用FITC标记的SARS病毒的S蛋白,通过体外蛋白结合的方法检测了SARS病毒的S蛋白与小鼠肺组织中表达的hACE2蛋白的结合能力,组织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转基因阳性小鼠肺组织表达的hACE2蛋白能很好的同SARS病毒的S蛋白结合,而野生型阴性小鼠则不能很好的结合,至此我们获得了表达有SARS病毒功能性受体hACE2的转基因小鼠,该转基因小鼠可以作为SARS病毒易感的动物模型用于SARS相关的研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8-05-10)

要国华,杨新艳,徐军[5](2008)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pike蛋白诱发小鼠免疫损伤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的Spike蛋白(S蛋白)引起免疫病理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信号转导通路发现者基因芯片筛选相关诱导免疫炎症的信号转导通路基因的表达,通过RT-PCR对基因芯片筛选基因进一步验证并观察信号分子阻断剂干预的影响;将SARS-CoV的S蛋白及信号分子阻断剂分别经气管滴注、尾静脉注射的途径感染BALB/c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肺及免疫器官的病理变化。结果S蛋白诱导了与γ干扰素(IFN-γ)类似的JAK-STAT的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RT-PCR证实S蛋白诱导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因表达,该作用能够被JAK3抑制剂完全阻断。经气管滴注或尾静脉注射S蛋白均可引起小鼠肺损伤和脾脏损伤。JAK3抑制剂能够抑制S蛋白诱导小鼠肺内IP-10表达,减轻病理损伤。结论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可能在SARS-CoV的S蛋白诱导的以IP-10为代表的炎症级联中起重要作用,该发现可为发展抗SARS病毒诱导的免疫损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刘忠华,刘香梅,闵凡贵,王静,赵维波[6](2006)在《小鼠冠状病毒替代SARS感染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小鼠冠状病毒感染小鼠模型,并使此模型成为研究抗SARS药物的替代模型:方法将30μl小鼠冠状病毒原液用移液枪滴入接毒组小鼠鼻腔,对接毒小鼠进行观察、测量、取样和检测等,并与SARS各指标比较;结果小鼠冠状病毒感染后小鼠很快第2天就出现弓背、竖毛、蜷缩、颤抖、打堆等临床症状;体温出现先升后降,体重明显减轻;死亡率为100%;出现肺和肝脏严重坏死和出血灶,肝细胞呈弥漫性肿胀,肠道内出血等病理变化;在肝、肾、肺、脾、肠和大脑都能检出病毒;感染期内未能检出小鼠冠状病毒抗体;能产生高水平的IL-10、IFN-γ、TNF-α和低水平的IL-2,IL-4 无明显变化。小鼠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临床病理学改变方面表现为一种全身多器官损伤性疾病,在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面免疫器官是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09-01)

潘晓晨,王友亮,程萱,侯宁,崔芳[7](2006)在《Ⅱ型肺泡细胞特异表达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转基因小鼠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Ⅱ型肺泡细胞特异表达SARS冠状病毒(SARS-CoV)核衣壳蛋白(N蛋白)的转基因小鼠。方法: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包括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启动子、SARS-CoVN蛋白基因、β-半乳糖苷酶(LacZ)报告基因和人生长激素(hGH)polyA的转基因载体pSP-A-N。以显微注射的方法将8.3kb的转基因片段引入小鼠受精卵。通过PCR、Southern印迹和LacZ染色检测子代小鼠中转基因的整合及表达。结果:共注射952枚受精卵,移植至42只假孕母小鼠的输卵管中发育,获得子代小鼠128只,经PCR、Southern印迹鉴定,其中11只小鼠基因组上整合有SARS-CoVN蛋白基因,整合率为8.6%。鉴定结果显示,11只转基因首建者小鼠中有1只表达外源基因并能正常传代。LacZ染色结果表明N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小鼠Ⅱ型肺上皮细胞中特异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Ⅱ型肺泡细胞特异表达SARS-CoVN蛋白的转基因小鼠,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病理生理学效应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6年04期)

刘忠华,黄韧,林海珠,张谱华,刘香梅[8](2004)在《实验动物大、小鼠冠状病毒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动物是冠状病毒的重要自然宿主,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它可以引起小鼠的病毒性肝炎(MHV),大鼠冠状病毒病(RCV)感染,大鼠涎泪腺炎,猫传染性腹膜炎,还能引起犬和兔的感染。因此,调查目前实验动物的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对探究SARS病的起源和开展SARS病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张云,杨帆,李妍涵,李文辉,涂新明[9](2004)在《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的S1蛋白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的免疫原性 ,为SARS的实验诊断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用克隆有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优化的SARS CoVS1基因的质粒pcDNA3 1 S1或P S1Ig转染 2 93T细胞 ,用细胞的上清液纯化S1蛋白。以pcDNA3 1 S1质粒对BALB c小鼠进行 2次基因免疫 ,以纯化的S1蛋白进行加强免疫。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SARS CoV的特异性IgG抗体 ,并在VeroE6细胞上做体外中和实验 ,检测中和抗体。结果 S1蛋白诱导小鼠产生抗SARS CoV的特异性抗体 ;1∶14 99 6 8稀释的S1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保护 5 0 %的细胞对 10 0 0TCID50 的病毒攻击 ,而阴性对照血清不能保护细胞对病毒的感染。结论 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具有高效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免疫反应 ,可望发展成为理想的SARS棘突蛋白亚单位疫苗。(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期刊2004年03期)

赵平,柯金山,秦照玲,于建国,任浩[10](2004)在《SARS冠状病毒S基因DNA疫苗在小鼠诱导抗体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末始发于在我国广东地区,随后在香港、越南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病原体己被确认为是一种以前从未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称为SARS冠状病毒(SARS-CoV)。鉴于SARS-CoV的致病特点,可因战争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在极短时间内在局部地区迅速爆发,并向周边地区(本文来源于《2004年SARS与禽流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08-20)

小鼠冠状病毒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和成年牛冬痢、呼吸道疾病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新生犊牛腹泻、拉血样粪便、成年牛冬季严重水样腹泻(有时伴有血和黏液)等特征。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将牛冠状病毒DQ株(BCoV-DQ)在HRT-18细胞系上进行活化增殖,通过蚀斑试验获得纯化的病毒株,将纯化后的病毒株在Vero细胞系上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至25代。对Vero传代病毒株的3、6、9、12、15、18、21、25代毒进行RT-PCR鉴定并对其0、5、10、15、20、25代病毒株进行毒力测定。随着BCoV-DQ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病毒的TCID50呈下降趋势,在0~15代之间TCID50/0.1mL由10-6.875下降到10-3.50,超过了叁个滴度,之后逐渐趋于平稳。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两株较稳定的BCoV-Vero25弱毒株。将新鲜收获的BCoV-DQ病毒液以100TCID50~700TCID50七种剂量,通过滴鼻、灌胃、腹腔注射叁种途径感染6~8周龄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通过临床观察、体重检测、剖检分析、病理组织学比较表明,以300TCID50BCoV-DQ灌服感染BALB/c小鼠即可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BCoV-Vero25弱毒株以300TCID50剂量及不同途径感染动物,均不对实验动物造成明显损伤。BCoV-Vero25弱毒株在小鼠体内连续传3代,测定病毒毒力无返强。RT-PCR可从小鼠体内检测到病毒核酸,且肠道上清接种HRT-18细胞后可回收到病毒,从而证实弱毒株在小鼠体内安全存在且无返强迹象。将BCoV-Vero25弱毒株接种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肺部、肠道、阴道冲洗液中的sIgA抗体水平;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粪便,制备上清,检测其中sIgA抗体水平;分离免疫后小鼠血清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测定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然后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攻毒保护性试验。间接ELISA结果显示BCoV-Vero25弱毒株免疫小鼠后能在血清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粪便上清及冲洗液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sIgA抗体;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BCoV-Vero25免疫小鼠可诱导动物体内明显细胞免疫应答。以300TCID50BCoV-DQ灌服实验小鼠进行攻毒保护性试验,BCoV-Vero25弱毒株对免疫组小鼠的保护率达到90%,结果表明该弱毒株对实验动物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作为候选疫苗预防BCoV感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鼠冠状病毒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振格,侯喜林,余丽芸,王宇鹏,王杰.牛冠状病毒DQ株感染BALB/c小鼠的敏感性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

[2].刘振格.牛冠状病毒DQ株弱毒株的培育及其对BALB/c小鼠免疫效果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3

[3].刘珠果,吴晓洁,周艳荣,杨晓,黄培堂.表达SARS冠状病毒受体人ACE2转基因小鼠的建立[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8

[4].刘珠果.表达SARS冠状病毒受体hACE2的SARS易感小鼠模型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

[5].要国华,杨新艳,徐军.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pike蛋白诱发小鼠免疫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8

[6].刘忠华,刘香梅,闵凡贵,王静,赵维波.小鼠冠状病毒替代SARS感染模型的建立[C].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7].潘晓晨,王友亮,程萱,侯宁,崔芳.Ⅱ型肺泡细胞特异表达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转基因小鼠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讯.2006

[8].刘忠华,黄韧,林海珠,张谱华,刘香梅.实验动物大、小鼠冠状病毒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

[9].张云,杨帆,李妍涵,李文辉,涂新明.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的S1蛋白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

[10].赵平,柯金山,秦照玲,于建国,任浩.SARS冠状病毒S基因DNA疫苗在小鼠诱导抗体反应[C].2004年SARS与禽流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标签:;  ;  ;  ;  

小鼠冠状病毒型论文-刘振格,侯喜林,余丽芸,王宇鹏,王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