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及复合污染论文-许伟伟,滕玉婷,任静华,张亚平,龙珍

单一及复合污染论文-许伟伟,滕玉婷,任静华,张亚平,龙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一及复合污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污染,活化剂,重金属形态,镉

单一及复合污染论文文献综述

许伟伟,滕玉婷,任静华,张亚平,龙珍[1](2019)在《不同活化剂对镉、铅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柠檬酸(CA)、木醋液(WV)、聚天冬氨酸(PASP)、羟基乙叉二磷酸(HEDP)和FeCl_3作为活化剂,以镉、铅单一和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振荡淋洗法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活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重金属单一污染时,5种活化剂对镉、铅均有一定的淋出效果,淋出效率均随活化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活化剂通过淋洗实验主要淋出酸溶态和可还原态重金属。(2)重金属复合污染时,金属离子间的竞争作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重金属的淋出效率,多数情况下,铅的存在会促进镉的淋出,但镉的存在会抑制土壤铅的释放。(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8期)

林瑞聪[2](2019)在《外源Cd(Ⅱ)、Cr(Ⅲ)单一及复合污染在珠叁角地区土壤中的老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在土壤的老化作用会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研究重金属的老化作用,可为重金属污染场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准确认识多种重金属在土壤的老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珠叁角某工业聚集区内污染场地土壤超标频次较高的镉、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模拟老化培养期间外源单一镉、铬污染和外源复合镉、铬污染在土壤中形态的转化及分布规律,并使用四种动力学模型拟合老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土壤中不同组分对镉、铬在土壤老化过程的影响,本文分别研究镉、铬在不同粘土矿物以及添加了富里酸和赤铁矿后对镉、铬老化过程的影响,分析镉、铬在不同粘土矿物体系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运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对不同老化阶段的粘土矿物体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单一外源镉、铬污染土壤在90天老化培养期间总分配系数分别下降了5.4~14.8%和45.7~53.8%,结合强度系数分别上升了10.8~38.6%和27.4~49.8%,说明土壤中镉、铬各形态间分布朝着稳定性增加的方向转化,镉、铬与土壤的结合强度逐渐增加,镉、铬的有效性逐渐下降。因此,在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价和制订修复方案等过程,应考虑重金属在土壤的老化作用。复合外源镉、铬污染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趋势与单一外源镉、铬污染一致,但镉、铬各形态间分布的稳定性以及与土壤的结合强度大于外源镉、铬单一污染,外源镉、铬在土壤中的老化有协同效应。因此,建议在重金属污染场地管理实践中考虑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效应。四种动力学模型中,Elovich方程可较好的拟合镉、铬的弱酸可提取态和残渣态在培养期间的变化,说明镉、铬在土壤中的老化是多种机制共同控制的非均相扩散作用。镉、铬在不同粘土矿物的形态转化趋势略有差异,但都朝着弱酸可提取态减少而残渣态增加的方向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老化过程粘土矿物主要物相未发生变化。XPS分析结果表明,30天短期老化过程中,Cd、Cr有失去电子倾向,O、Si有得电子倾向。老化360天后,镉在蒙脱石和高岭石的结合态可能是CdO和Cd_2SiO_4,铬在蒙脱石的结合态可能是CrO_3,在高岭石的结合态可能是Cr_5O_(12)。蒙脱石和高岭石添加富里酸后,重金属与粘土矿物的结合强度在30天短期老化培养期间逐渐降低,富里酸在老化短期内可缓慢活化吸附于粘土矿物体系的重金属,抑制镉、铬在粘土矿物的老化过程,这一特性说明富里酸应用于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的潜力。在蒙脱石-富里酸体系和高岭石-富里酸体系中添加赤铁矿,可部分抵消富里酸对老化反应的抑制作用,且赤铁矿在老化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0)

陈欣瑶[3](2019)在《重金属—抗生素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下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土壤污染的形势愈加严峻。各种污染物进入土壤导致农业环境现状亟待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亟需重视。其中,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是农田土壤中不可忽视的污染类型。本研究在实验室模拟培养条件下,选用铜(Cu,添加浓度分别为0、100、400 mg·kg~(-1))、强力霉素(DOX,添加浓度分别为0、8、15 mg·kg~(-1))分别作为重金属、抗生素的代表性外源污染物,系统性地从微生物及分子角度选择土壤生态系统的多项指标,分别包括:土壤微生物活性(底物诱导呼吸实验测定微生物呼吸)、微生物功能(分光光度计或滴定法测定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16s rRNA高通量测序)以及微生物对污染物产生的耐性基因丰度(qPCR荧光定量测序)等指标,以阐明上述指标随污染物添加浓度和培养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定量探讨上述污染条件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程度,从而较为全面地阐述抗生素与重金属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下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及其微生物影响调控机制,以期为重金属、抗生素单一及复合污染的土壤构建微生物预警体系,并为土壤修复和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DOX、Cu单一及复合污染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对本研究基于微生物呼吸强度进行定量化分析的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而言,DOX、Cu单一及复合污染在培养期内均会显着抑制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DOX、Cu的复合添加整体表现出对土壤抵抗力、恢复力及稳定性的协同抑制,且抑制强度随着复合物质添加浓度的上升而增加,但在400 mg·kg~(-1) Cu与8mg·kg~(-1) DOX的复合污染条件下,而高浓度DOX会缓解Cu对稳定性的抑制作用。同一类型污染条件下其恢复力大于抵抗力,故污染胁迫能够激发修复土壤质量的能力,导致培养后期微生物呼吸强度大于污染初期,以维持土壤系统稳定性。同时,本研究建立了DOX、Cu浓度与土壤稳定性之间的叁维线性模型,其表达式为:Sb=23.558-0.022 Conc._(Cu)-0.516 Conc._(DOX)(R~2=0.672,p<0.05)。(2)以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来指示重金属及抗生素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DOX、Cu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对脲酶活性在培养期主要为促进作用,对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为抑制作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强度明显大于蔗糖酶。此外,相关性分析发现Cu的添加浓度与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之间存在显着性负相关关系,脲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之间呈显着负相关。(3)以OUTs及其在门纲科目属层级上的注释分类、Chao1指数、PD whole tree和Shannon等多个α多样性指数来表征土壤微生物样品的内在多样性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污染物类型、浓度和培养时间变化的影响较大。培养期内,添加外源污染物倾向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但又由污染处理组其微生物呼吸强度显着低于CK空白对照,说明添加污染物有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更加丰富,但其整体活性较低。此外,Cu、DOX二者复合添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提高幅度较单一污染更明显。(4)以检出的4种抗性基因(tetA、tetC、tetG及tetW)相对丰度作为表征微生物对污染物产生的耐性指标。4种抗性基因的总相对丰度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强的趋势,可能是因为添加污染物后土壤系统需要7-15d左右的时间老化适应,土壤中预先存在的抗性基因在生存环境改变后会先转移,且此时新加入外源抗生素尚未产生抗抗性基因诱导作用,导致抗性基因相对丰度均先降低,而到了培养后期,外源添加的抗生素产生抗性基因的诱导作用,促进抗生素抗性基因相对丰度逐渐增加。Cu与DOX高浓度复合添加较其余污染处理在培养中后期能显着提高抗性基因丰度,其中对tetA、tetW的提高效果更为明显。此外,添加高浓度Cu会提高DOX诱导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能力水平,提高tet基因的相对丰度。(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洪燕,杨宁宁,周粉,张军[4](2019)在《镉、铅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麦草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黑麦草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铅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黑麦草种子根长、芽长、发芽率及发芽势的影响,为超富集植物种子的筛选、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单一重金属污染下,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同处理中,随着浓度的升高对黑麦草芽长、根长的抑制作用增加;复合污染条件下,当Cd~(2+)/Pb~(2+)复合浓度小于(2+20)mg/L时,重金属对黑麦草芽长、根长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抑制黑麦草的生长,对照组与Cd~(2+)/Pb~(2+)复合浓度为(2+20)mg/L无显着差异,与其他各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15期)

宋凤敏,乔权,汤波,高港,蒲东浩[5](2019)在《锰镍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向土壤中添加重金属Mn、Ni离子后测定土壤脲酶活性变化,确定重金属锰镍单独污染和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镍污染体系中,Ni~(2+)浓度为0~30 mg/kg时,随着污染时间延长,土壤脲酶活性增大;当Ni~(2+)浓度为60~120 mg/kg时,随着污染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下降,重金属镍污染浓度的增加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单一重金属锰污染体系中,当Mn~(2+)浓度小于等于120 mg/kg、污染时间为12、24 h时,Mn~(2+)浓度的增加对脲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在Mn~(2+)浓度大于120 mg/kg时,对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重金属锰镍复合污染时,土壤脲酶的净变化量(ΔU)>0的处理占总处理的90%以上;在Ni~(2+)、Mn~(2+)复合污染体系中,镍和锰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作用,使得土壤脲酶活性增强,且大部分体系在污染时间较长时,随锰离子浓度增大,ΔU总体增大;在污染24 h,Ni-Mn浓度为120-240 mg/kg时,ΔU最大,为1.832。在重金属复合污染体系中,重金属锰对脲酶活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杨莉莉[6](2019)在《叁种抗生素和铜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国。由于抗生素在饲料中的过量使用,及其被畜禽摄入后不能完全被动物体吸收,因此大部分抗生素以原药、代谢物的形式排泄出来。重金属在畜禽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畜禽饲料中会添加一定量的重金属,但饲料中的重金属往往添加量大于需求量,不能被吸收的重金属会随畜禽粪便排出体外。随畜禽粪便的农用,抗生素和重金属进入土壤并积累产生复合污染。为分析抗生素与重金属单一和复合污染对土壤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sulfadimidine,SM2)、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和重金属铜(copper,Cu)作为污染物,分别为4水平(ENR、OTC、SM2各4个质量含量:0、0.05、0.20、0.80 mmol?kg~(-1))和2水平(Cu质量含量为0、1.60 mmol?kg~(-1)),按照摩尔比1:2、1:8、1:32设计实验方案;将土壤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传统手段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不同实验周期下(7 d、14 d、21 d、28 d)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基因(叁种碳循环基因:cbbM、cbbLR、cbblG,四种氮循环基因:apr、narG、nirS、nifH)、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变化,评价这叁种抗生素及Cu的生态毒理效应,为环境危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结果如下:(1)抗生素单一污染时,SM2处理组与CK组相比,cbbM基因在7 d、28 d时含量下降明显,cbbLR基因在0.8SM2(SM2染毒浓度为0.80 mmol?kg~(-1))处理下,基因含量在实验前期下降,实验后期恢复至CK组水平;抗生素种类对基因含量也有不同影响,如cbbLG基因,ENR单一污染时,其含量在14 d、21 d增加明显,在28 d恢复至CK组水平(除0.2ENR外),OTC单一污染,其含量均高于CK组;ENR、OTC低浓度组(0.05、0.2 mmol?kg~(-1))对RubisCO酶活性有激活,高浓度组在实验后期会抑制酶活性。在叁种抗生素单一污染均发现,ARGs含量是会明显增加的。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实验中,抗生素单一污染对不同长度片段影响较大,不同抗生素对同一片段影响不同,14 d时SM2单一污染组中,随抗生素浓度增加,片段66 bp比例逐渐降低,由65%(0.05SM2)降到47%(0.8SM2),在OTC单一污染组中,随抗生素浓度增加,片段66 bp比例先减少后增加,由73%(0.05OTC)降到45%(0.2OTC)再增到64%(0.8OTC)。(2)Cu单一污染时,大多数浓度处理组Cu对土壤氮、碳循环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四种氮循环基因(apr、narG、nirS、nifH)含量均有一定增加,对于RubisCO,除14 d时酶活性降低(抑制率33.33%)外,其余叁个时期酶活性均比对照组增强;Cu还对土壤ARGs的含量起到促进作用,表明Cu可能是导致ARG环境中传播的潜在因素。(3)抗生素和Cu复合污染时,SM2和Cu复合污染处理在7 d时,narG基因含量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14 d时narG基因含量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基因对复合污染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如ENR与Cu复合污染,在28 d时,0.2ENR+Cu处理组中narG基因含量与CK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而nirS基因含量明显增加。RubisCO活性的实验中,在实验后期,叁种抗生素和Cu复合污染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对酶活性的激活作用减弱。T-RFLP实验中,复合污染时对某些微生物影响很大,如14 d时片段51 bp在SM2+Cu、OTC+Cu复合污染时,随抗生素浓度增加,含量降低,最低至0。土壤中的重金属与抗生素对ARGs存在复合选择压力,OTC和Cu复合污染时,高浓度组0.8OTC+Cu比0.05OTC+Cu、0.2OTC+Cu对tetM的影响大。(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刘佳欢[7](2019)在《黄腐酸有机肥对Hg单一和Pb、Hg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合理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腐酸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也可以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本研究以小麦为试验作物,以黄腐酸有机肥为试验肥料,采用模拟自然的土培盆栽试验,试验在Hg单一污染和Pb、Hg复合污染两种模式下,施用黄腐酸有机肥,研究不同黄腐酸有机肥施用量对小麦发芽率、土壤pH、氮含量、磷含量、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及小麦植株中Pb、Hg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进行不同黄腐酸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肥力和重金属Pb、Hg含量的生态效应研究,为黄腐酸有机肥的研究应用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修复提供理论和数据的参考。本文主要研究了:(1)黄腐酸有机肥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黄腐酸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黄腐酸有机肥对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固定的影响。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Hg单一污染土壤和Pb、Hg复合污染土壤中,黄腐酸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有效促进小麦种子的发芽。与不施肥料的CK组相比,小麦的发芽率均显着提高,并且黄腐酸有机肥施用量为6 g?kg~(-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0.67%(Hg污染土壤),89.33%(Pb、Hg污染土壤),分别增加了15.34%,19.27%。但当黄腐酸有机肥施用量达到10g?kg~(-1)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减少(低于CK组),这说明浓度超过10 g?kg~(-1)的黄腐酸有机肥会抑制小麦种子的萌芽。(2)在Hg单一污染土壤和Pb、Hg复合污染土壤中,黄腐酸有机肥的施用显着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其中,土壤氮磷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都随黄腐酸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黄腐酸有机肥施用量为10 g?kg~(-1)时取得最大值。同时,黄腐酸有机肥的施用,也改善了土壤pH值。(3)在Hg单一污染土壤和Pb、Hg复合污染土壤中,黄腐酸有机肥的施用显着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Pb、Hg的生物有效性,小麦植株中Hg的含量显着减少,Pb的含量略有减少,且随着黄腐酸有机肥施用时间的延长,土壤中Pb、Hg含量显着降低。这说明黄腐酸有机肥的施用可以降低重金属Pb、Hg的生物有效性,固定钝化重金属Pb、Hg,减少其移动性,并减少小麦植株对重金属Hg的摄取。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黄腐酸有机肥对土壤性质具有显着的改良作用,可以促进小麦种子的萌芽,促进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土壤肥力,减少重金属Pb、Hg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其移动性。综合考虑,黄腐酸有机肥在施用量为6 g?kg~(-1)时,对小麦生长和土壤性质改良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卢毅欣,杨琛,李华峰,刘传平,党志[8](2019)在《磺胺二甲嘧啶与镉单一和复合污染对生菜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磺胺二甲基嘧啶(SM2)与镉(Cd)对生菜(LachicasativaL.)的单独和复合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水培条件下,SM2(0、0.5、2、10 mg·L~(-1))与Cd(0、1、5 mg·L~(-1))单一和复合污染对生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污染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SM2处理对生菜幼苗根伸长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与对照相比,单一SM2处理下,随SM2质量浓度的增加(0.5-10 mg·L~(-1)),根长抑制率增加了11.51%-51.87%;但单一SM2处理对生菜发芽率、生物量则无显着影响。而单一Cd处理对生菜发芽率、根生物量以及根伸长均无显着影响。Cd的加入可以增强SM2对生菜的毒害作用,与10 mg·L~(-1) SM2处理相比,10 mg·L~(-1) SM2+5 mg·L~(-1) Cd处理的发芽率降低了7.14%;加入1、5mg·L~(-1)Cd后SM2的根伸长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降低了7.89%、23.68%。单一污染条件下,生菜对Cd/SM2的积累随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低浓度Cd处理(1 mg·L~(-1))条件下,加入SM2可显着降低生菜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但是对于高浓度Cd(5 mg·L~(-1)),加入SM2可以增加根系和地上部Cd积累量。低浓度SM2(0.5、2 mg·L~(-1))条件下,加入Cd可显着促进生菜根部SM2的累积,但高浓度SM2(10mg·L~(-1))条件下,Cd的加入却显着降低生菜根部SM2的累积。SM2处理下,Cd的加入对生菜地上部SM2的积累无显着影响。SM2/Cd在生菜中的富集和迁移受其性质、投加量及质量浓度组合影响,复合污染下生菜对Cd的积累能力在较高Cd质量浓度时表现出协同作用,而对SM2的积累能力则在相对低质量浓度时表现出协同作用。这可能与Cd和SM2复合存在条件下会形成络合物,以及络合物对生菜产生的毒性效应有关。(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侯晓丽[9](2018)在《锰与氟单一及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锰与氟被认为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指标。锰是人体必须元素之一,但锰过量会产生神经毒性。氟的生物毒性效应与毒理机制尚不明确。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特别是温度影响下,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亟待探究。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及动物细胞被广泛用做模式生物进行环境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并作为指示生物应用于标志物模型。分子生物标志物可直接反映外来理化因素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特征,其中细胞因子可表征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系统性应激表征,应激蛋白Hsps具有显着的胁迫效应。本研究以C.elegans,E.coli及动物细胞为活体模型,结合体内外细胞活体试验,探讨不同温度影响下锰与氟的毒性变化,揭示锰与氟的环境毒理胁迫响应机制及联合毒性作用模式。基于线虫端点判定体系、突变体功能和蛋白表达方法,探讨应激蛋白Hsp90、Hsp70作为锰、氟污染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及其分子应激响应特征。通过以大肠杆菌为模式生物对锰和氟的毒性研究发现,低浓度的锰胁迫即对大肠杆菌生长表现出抑制效应,低于2.8mmol/L的氟胁迫强度与大肠杆菌生长状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U937细胞体外毒性试验发现,细胞活性随锰与氟暴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锰在较高暴露浓度下表现出剧急性毒性效应,而氟不具有显着的剧急性毒性效应。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作为应激分子,其中Hsp70、EOTAXIN、IL-8及EGF、RANTES表达与锰暴露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现出作为锰毒性响应的生物标志物的特征。Hsp70、IL-1b、RANTES、IL-1ra、MIP-1b及Hsp90与氟暴露强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正常培养温度20℃,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24小时锰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为131.75mmol/L,24小时氟的LC50值为101.16mmol/L。锰和氟胁迫的时间动力学特征表明,热冲击增强了锰毒性的剧急性效应,极限热冲击显着增强了氟的剧急性毒性。中、高浓度的锰或氟胁迫下,五个类型的秀丽隐杆线虫头摆率随锰或氟胁迫强度的增大而降低。hsp70与hsp90参与了秀丽隐杆线虫繁殖调控。hsp70缺失显着影响了长期锰暴露下的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增强了锰胁迫下的衰老效应,hsp70在锰或氟暴露下寿命信号响应通路中表现为正向调控功能。作为代表性的热应激蛋白,秀丽隐杆线虫Hsp70表达受冷、热冲击影响显着,随着温度冲击强度的增强,其表达量升高。20℃适宜温度下,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成虫Hsp70表达量随着锰暴露浓度的增强而增大,进一步验证Hsp70应激因子在机体对锰胁迫响应调节中的正调控作用。温度与锰联合胁迫影响下,Hsp70表达量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升高,这在分子水平上体现出温度与锰联合作用的协同效应。与锰暴露下的表达效应相似,氟胁迫下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Hsp70表达量随着氟暴露浓度的增强而增大,这与hsp70缺失型突变体BC10067线虫对氟胁迫的抗性下降相一致,表明hsp70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对氟胁迫表现为正向的应激响应调控,温度影响放大了这种诱导效应。Hsp70具有锰与氟污染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特征。Hsp90蛋白表达呈现出与Hsp70相反的特征。秀丽隐杆线虫Hsp90表达量随热冲击强度的升高而降低,随锰或氟强度的增强而减少。热与锰的复合胁迫下增强了对秀丽隐杆线虫Hsp90的抑制表达,冷冲击却增强了锰对秀丽隐杆线虫Hsp90的诱导作用,暗示Hsp90在低温环境下对锰胁迫响应可能的增强调控作用与标志物特征,进一步证明秀丽隐杆线虫体内hsp90/daf-21在锰应激响应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为负向调控。适度热影响降低了氟对Hsp90表达的抑制效应,而冷冲击和极限热冲击都会增强抑制效应,表明Hsp90在温度影响下氟的应激响应调控作用中的复杂性与丰富性。结合daf-21缺失型突变体对氟毒性的耐受性增强,表明秀丽隐杆线虫体内hsp90/daf-21在氟胁迫的应激响应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为负向调控。锰与氟的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以低浓度的锰和低浓度的氟对秀丽隐杆线虫染毒后体现出较弱的联合毒性效应,高浓度的锰和低浓度的氟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高浓度的锰与氟联合毒性下协同作用明显。锰与氟联合胁迫下秀丽隐杆线虫头摆率、繁殖率及寿命都显着降低,表现出二者复合污染的协同效果。中、低强度复合胁迫对秀丽隐杆线虫Hsp70的诱导表达呈现一定的正协同效应,而中、高强度的锰与氟联合作用对秀丽隐杆线虫Hsp90的诱导表达表现出显着的负协同效应。综上,作为应激蛋白的Hsp70与Hsp90在锰与氟的机体胁迫响应调控体系中作用显着,细菌-细胞-秀丽隐杆线虫毒理模型及分子-行为-繁殖-寿命端点组合可以作为评价锰与氟污染毒性的指示系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金彩霞,鲁艺杰,黄刘群[10](2018)在《石墨烯-磺胺嘧啶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许多MOF材料的单晶到单晶的转化被报道。这一转化过程主要可以分为通过溶剂交换变化、加热或者光照、固相中键的断裂和生成等导致的单晶转变。因此,通过研究转化过程中晶体的转化规律、结构变化等有效地实现对于认识MOF材料的可控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植物生态毒理实验,研究了纳米材料石墨烯与典型抗生素磺胺嘧啶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的根伸长和芽伸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磺胺嘧啶单一污染条件下,2mg/L磺胺嘧啶促进小麦的根伸长和芽伸长,当超过10 mg/L时,对小麦的根伸长和芽伸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磺胺嘧啶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石墨烯单一污染作用下,促进了小麦的根伸长和芽伸长。石墨烯-磺胺嘧啶复合污染作用下,磺胺嘧啶在复合毒性中起主导作用,其复合污染效应同单一磺胺嘧啶污染相似,在二者复合污染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石墨烯增强了磺胺嘧啶对小麦的毒性。但在磺胺嘧啶浓度为20 mg/L时,则表现为拮抗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8-09-28)

单一及复合污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金属在土壤的老化作用会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研究重金属的老化作用,可为重金属污染场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准确认识多种重金属在土壤的老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珠叁角某工业聚集区内污染场地土壤超标频次较高的镉、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模拟老化培养期间外源单一镉、铬污染和外源复合镉、铬污染在土壤中形态的转化及分布规律,并使用四种动力学模型拟合老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土壤中不同组分对镉、铬在土壤老化过程的影响,本文分别研究镉、铬在不同粘土矿物以及添加了富里酸和赤铁矿后对镉、铬老化过程的影响,分析镉、铬在不同粘土矿物体系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运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对不同老化阶段的粘土矿物体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单一外源镉、铬污染土壤在90天老化培养期间总分配系数分别下降了5.4~14.8%和45.7~53.8%,结合强度系数分别上升了10.8~38.6%和27.4~49.8%,说明土壤中镉、铬各形态间分布朝着稳定性增加的方向转化,镉、铬与土壤的结合强度逐渐增加,镉、铬的有效性逐渐下降。因此,在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价和制订修复方案等过程,应考虑重金属在土壤的老化作用。复合外源镉、铬污染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趋势与单一外源镉、铬污染一致,但镉、铬各形态间分布的稳定性以及与土壤的结合强度大于外源镉、铬单一污染,外源镉、铬在土壤中的老化有协同效应。因此,建议在重金属污染场地管理实践中考虑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效应。四种动力学模型中,Elovich方程可较好的拟合镉、铬的弱酸可提取态和残渣态在培养期间的变化,说明镉、铬在土壤中的老化是多种机制共同控制的非均相扩散作用。镉、铬在不同粘土矿物的形态转化趋势略有差异,但都朝着弱酸可提取态减少而残渣态增加的方向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老化过程粘土矿物主要物相未发生变化。XPS分析结果表明,30天短期老化过程中,Cd、Cr有失去电子倾向,O、Si有得电子倾向。老化360天后,镉在蒙脱石和高岭石的结合态可能是CdO和Cd_2SiO_4,铬在蒙脱石的结合态可能是CrO_3,在高岭石的结合态可能是Cr_5O_(12)。蒙脱石和高岭石添加富里酸后,重金属与粘土矿物的结合强度在30天短期老化培养期间逐渐降低,富里酸在老化短期内可缓慢活化吸附于粘土矿物体系的重金属,抑制镉、铬在粘土矿物的老化过程,这一特性说明富里酸应用于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的潜力。在蒙脱石-富里酸体系和高岭石-富里酸体系中添加赤铁矿,可部分抵消富里酸对老化反应的抑制作用,且赤铁矿在老化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一及复合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1].许伟伟,滕玉婷,任静华,张亚平,龙珍.不同活化剂对镉、铅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2].林瑞聪.外源Cd(Ⅱ)、Cr(Ⅲ)单一及复合污染在珠叁角地区土壤中的老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陈欣瑶.重金属—抗生素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下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4].洪燕,杨宁宁,周粉,张军.镉、铅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麦草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9

[5].宋凤敏,乔权,汤波,高港,蒲东浩.锰镍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杨莉莉.叁种抗生素和铜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

[7].刘佳欢.黄腐酸有机肥对Hg单一和Pb、Hg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

[8].卢毅欣,杨琛,李华峰,刘传平,党志.磺胺二甲嘧啶与镉单一和复合污染对生菜生长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9

[9].侯晓丽.锰与氟单一及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及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0].金彩霞,鲁艺杰,黄刘群.石墨烯-磺胺嘧啶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C].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8

标签:;  ;  ;  ;  

单一及复合污染论文-许伟伟,滕玉婷,任静华,张亚平,龙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