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睡眠论文-管洪银,德吉,陈燕,扎西罗布,阿旺多吉

高原睡眠论文-管洪银,德吉,陈燕,扎西罗布,阿旺多吉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原睡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睡眠质量,病例对照研究

高原睡眠论文文献综述

管洪银,德吉,陈燕,扎西罗布,阿旺多吉[1](2019)在《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1:2)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12月期间在西藏自治区阜康医院和藏医院住院患者、社区体检人员;检测血压值、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紊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得分在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中都是女性高于男性,2组中PSQI得分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高血压患者中有14.4%、对照组中有10.2%的人群有危险性的嗜睡症状;年龄、文化程度、饮酒、主观睡眠质量、PSQI总分和睡眠良好与障碍与高血压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4,95%Cl:1.061~1.128)是患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除降压外还应兼顾改善睡眠质量、睡眠紊乱等相关因素。在高原特殊环境下不管是否患有高血压都应重视是否有日间嗜睡症状,通过改善睡眠质量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睡眠质量是改善生存状况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高原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袁新,吴泽涛,扎洛[2](2019)在《西宁地区慢性高原病患者心脏功能改变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患者睡眠质量与心脏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选取2017年1月~12月西宁地区60例CMS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西宁地区60例非CMS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功能、睡眠结构与睡眠质量,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睡眠质量与心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收缩末期容量(ES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右心室舒张末容量(RVEDV)、室壁质量(RVM)、右室侧壁厚度(RVT)、右室乳头肌质量(RVPM)、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对比剂达50%峰值时间(50%TTP)均较对照组升高,信号-时间上升支斜率(MUS)、左室相对强化比(LVRMUS)、峰值信号强度(PE)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觉醒指数、快动眼睡眠(REM)占总睡眠比、非快动眼睡眠(nREM)睡眠1期及2期占总睡眠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nREM睡眠3、4期占总睡眠比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证实,患者PSQI评分与RVEDV、RVW、RVT、RVPM、50%TTP、TTP呈正相关(r> 0,P <0.05),与MUS、LVRMUS、PE呈负相关(r <0,P <0.05)。结论西宁地区CMS患者心脏功能结构发生改变,心肌代谢缓慢,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睡眠障碍,其心功能异常与睡眠障碍间可能相互作用,临床在重视患者心功能变化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并采取合理干预,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对改善患者心功能异常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马舒,孔繁一,符丽艳,王琳,刘诗翔[3](2019)在《高原睡眠障碍者脑血流变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高原睡眠障碍者的脑血流变化。方法对驻香格里拉地区(海拔3700 m)服役超过3个月的187人高原部队士兵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将PSQI评分>5分者归入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5分者归入正常组。均进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高原睡眠障碍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结果 187人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有58人,发生率为31.02%;睡眠障碍组右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较正常组增加(P <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右侧椎动脉Vp、Vd、Vm与PSQI呈正相关(P <0.05)。结论高原环境下,部队士兵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者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与主观睡眠质量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李成蓉[4](2019)在《高原地区ICU患者睡眠剥夺的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对高原地区ICU患者睡眠剥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存在睡眠障碍的180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集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前后的PSQI、SAS和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集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着低于干预前(P<0.05);集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原地区ICU重症患者给予集束护理,可显着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高原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褚嫒嫒,黄晏,谢宇平,王金凤,谢宛霞[5](2019)在《亚高原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右心功能评估及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睡眠期间反复的气道阻塞可影响右心室功能,高海拔条件下的缺氧环境可进一步加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肺循环的影响,本研究拟评估亚高原地区OSAHS患者右心功能,评价持续正压通气(CPPV)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OSAHS患者60例,健康志愿者30例,均行多导睡眠监测,常规超声、超声心动图显像指标数据采集。其中15例有CPAP治疗适应症并自愿接受的OSAHS患者每晚使用CPPV治疗至少6 h,并且不间断CPPV治疗至少6个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SAHS组患者右心房心肌纵向应变曲线(RALS)、右心室整体心肌应变曲线(RVGLS)绝对值、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均降低,并且RVGLS和RVEF是OSAHS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CPPV治疗后,RVGLS绝对值、RALS、RVEF、夜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夜间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显着增加(P <0.05)。结论亚高原地区OSAHS组右心室功能发生异常,与OSAHS严重程度相关, CPPV治疗可以改善亚高原地区OSAHS患者右心室功能。(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应东,高和,刘艳骄,孙书臣,吕云辉[6](2019)在《中国高原睡眠呼吸障碍监测前临床信息采集规范建议(试用本)》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睡眠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睡眠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睡眠医学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睡眠监测技术成为睡眠中心必备的监测手段,并在神经内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精神科等临床科室均有开展。为了开展高原睡眠医学研究的需要,有必要规范睡眠监测前临床信息的采集,使中国的(本文来源于《世界睡眠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艳骄,高和,吉宝民[7](2019)在《阶梯递进与高原适应(习服)中的睡眠——从古代马帮和使者行走高原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军事和旅游的角度,介绍了阶梯递进与高原适应(习服)中的睡眠问题。内容包括:阶梯递进与非阶梯递进的概述、阶梯递进方法、高原适应(习服)与高海拔睡眠、高原适应与低海拔睡眠(脱习服)、高原习服及脱习服研究方法、以及预防高原睡眠障碍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文来源于《世界睡眠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本刊讯[8](2019)在《第叁届中国高原睡眠医学高峰论坛在昆明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由世界中联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高原睡眠医学学组主办,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编辑部协办,云南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叁届中国高原睡眠医学论坛于2019年4月26-28日在昆明成功举办。云南省睡眠医学2019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云南睡眠医学"滇"峰论坛同期举办。来自北京、甘肃、陕西、(本文来源于《世界睡眠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曹军胜,满长富,梁爱堂,衣云强,程传斌[9](2018)在《驻高原某部官兵睡眠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驻青藏高原某部官兵睡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高原官兵心身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驻不同海拔(3 600m、4 200m、4 800m)地区的301名官兵进行睡眠质量检测。结果:(1)高原官兵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1.5%,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15%~30%;(2)高原官兵PSQI总分为(6.93±3.65)分,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的(3.88±2.55)分及平原官兵的(4.41±2.84)分(P<0.05),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延长、日间功能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差、睡眠持续时间缩短、睡眠节律或结构的紊乱等;(3)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年龄、军龄、海拔高度、有无高原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与城乡差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受教育程度无关。结论:(1)高原官兵存在较为普遍的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延长、日间功能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差、睡眠持续时间缩短、睡眠节律或结构的紊乱等;而高原缺氧程度和(或)高原反应是影响睡眠障碍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且与海拔高度、移居高原时间呈正相关;(2)高原官兵发生睡眠障碍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早期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孙振学,刘清源,谭川江,金峰,陈金宏[10](2018)在《高原武警部队官兵睡眠卫生技术保障指南(试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部高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既是中央确定的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也是我们国家的安全屏障和生态屏障。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的分裂破坏活动加剧,反恐维稳形势呈现出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显着特点。高原武警部队作为建设祖国、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武装力量,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神圣使命~[1,2]。而高原地区低气压、低氧、寒冷、干燥、大风(本文来源于《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期刊2018年09期)

高原睡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患者睡眠质量与心脏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选取2017年1月~12月西宁地区60例CMS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西宁地区60例非CMS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功能、睡眠结构与睡眠质量,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睡眠质量与心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收缩末期容量(ES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右心室舒张末容量(RVEDV)、室壁质量(RVM)、右室侧壁厚度(RVT)、右室乳头肌质量(RVPM)、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对比剂达50%峰值时间(50%TTP)均较对照组升高,信号-时间上升支斜率(MUS)、左室相对强化比(LVRMUS)、峰值信号强度(PE)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觉醒指数、快动眼睡眠(REM)占总睡眠比、非快动眼睡眠(nREM)睡眠1期及2期占总睡眠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nREM睡眠3、4期占总睡眠比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证实,患者PSQI评分与RVEDV、RVW、RVT、RVPM、50%TTP、TTP呈正相关(r> 0,P <0.05),与MUS、LVRMUS、PE呈负相关(r <0,P <0.05)。结论西宁地区CMS患者心脏功能结构发生改变,心肌代谢缓慢,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睡眠障碍,其心功能异常与睡眠障碍间可能相互作用,临床在重视患者心功能变化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并采取合理干预,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对改善患者心功能异常意义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原睡眠论文参考文献

[1].管洪银,德吉,陈燕,扎西罗布,阿旺多吉.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高原科学研究.2019

[2].袁新,吴泽涛,扎洛.西宁地区慢性高原病患者心脏功能改变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

[3].马舒,孔繁一,符丽艳,王琳,刘诗翔.高原睡眠障碍者脑血流变化的临床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9

[4].李成蓉.高原地区ICU患者睡眠剥夺的护理干预[J].高原医学杂志.2019

[5].褚嫒嫒,黄晏,谢宇平,王金凤,谢宛霞.亚高原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右心功能评估及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6].李应东,高和,刘艳骄,孙书臣,吕云辉.中国高原睡眠呼吸障碍监测前临床信息采集规范建议(试用本)[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

[7].刘艳骄,高和,吉宝民.阶梯递进与高原适应(习服)中的睡眠——从古代马帮和使者行走高原说起[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

[8].本刊讯.第叁届中国高原睡眠医学高峰论坛在昆明举行[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

[9].曹军胜,满长富,梁爱堂,衣云强,程传斌.驻高原某部官兵睡眠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

[10].孙振学,刘清源,谭川江,金峰,陈金宏.高原武警部队官兵睡眠卫生技术保障指南(试行)[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8

标签:;  ;  ;  ;  

高原睡眠论文-管洪银,德吉,陈燕,扎西罗布,阿旺多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