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征论文-黄华飞,袁天明,钟文华,周庆女,单丽琴

临床表征论文-黄华飞,袁天明,钟文华,周庆女,单丽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床表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咖啡因注射液,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不同剂量

临床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黄华飞,袁天明,钟文华,周庆女,单丽琴[1](2018)在《咖啡因注射液用于有呼吸暂停表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咖啡因注射液用于有呼吸暂停表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3例有呼吸暂停表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3,49和51例。低剂量组予以首剂量20mg·kg~(-1)咖啡因,静脉注射,24 h后维持量5 mg·kg~(-1),qd,静脉注射;中剂量组予以首剂量20 mg·kg~(-1)咖啡因,静脉注射,24 h后维持量10 mg·kg~(-1),qd,静脉注射;高剂量组予以首剂量40 mg·kg~(-1)咖啡因,静脉注射,24 h后维持量20mg·kg~(-1),qd,静脉注射。3组患儿均治疗2周。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缓解率、撤机成功率、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低、中、高剂量组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60.38%(32例/53例),75.51%(37例/49例)和88.24%(45例/51例),撤机成功率分别为81.13%(43例/53例),91.84%(45例/49例)和96.08%(49例/51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低、中、高剂量组的MDI分别为(93.35±8.25),(99.63±9.14)和(99.27±9.57),PDI分别为(93.01±8.15),(99.30±8.61)和(98.43±9.21),低剂量组与中、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心动过速、血压异常、血糖升高、电解质紊乱和胃肠道不适为主。低、中、高剂量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94%,83.66%和78.43%,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首剂量40 mg·kg~(-1)+维持量20 mg·kg~(-1)咖啡因注射液更能提高有呼吸暂停表征的极低体重出生儿的临床预后,促进脑神经发育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17期)

邓新春[2](2018)在《黛力新+奥美拉唑对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疾病治疗效果及临床表征对应积分情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黛力新+奥美拉唑对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疾病治疗效果及临床表征对应积分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本院收治的46例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段,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23例。对照组采纳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纳黛力新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积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黛力新与奥美拉唑联合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病情,减轻其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13期)

张树明,朱树兰,曹阳,郭雪莹,夏宇琦[3](2018)在《口服呋塞米致内燥证临床表征的量效及时效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小鼠为对象内燥证临床表征制备方法的建立。方法:选用SPF级KM小鼠,采用5个不同剂量呋塞米、连续12 d灌胃给药的方法进行制备。结果:口服呋塞米20.8 mg/kg剂量组在给药12 d,小鼠总体表征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83);41.6 mg/kg剂量组在给药6 d舌象、总体表征及给药12 d粪便量及质、总体表征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83);83.2 mg/kg剂量组在给药6 d小鼠舌象、总体表征及给药12 d总体表征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83)。结论:小鼠连续12 d口服41.6 mg/kg呋塞米致内燥证的临床表征尤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于婧[4](2018)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临床表征及其与理化指标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主要临床表征,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与理化指标的关联性,并进一步建立决策树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探索血瘀证与理化指标组合的关联模式,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整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郑州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本信息、中医四诊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功能检查结果等资料。根据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诊、脉诊等指标,分析血瘀证主要临床表征。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瘀证与理化指标的关联性。运用weka3.8.3建立决策树模型及Tensorflow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探讨理化指标组合与血瘀证的关联模式。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符合要求的病例218例。其中,男性125例(57.3%),女性93例(42.7%);心功能II级37例(17.0%),心功能III级181例(83.0%);女性患者年龄显着高于男性患者(P<0.05),男女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瘀证临床表征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患者年龄、性别、民族、BMI、心功能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体征:乏力、气短、呼吸困难、胸闷、喘息、口唇紫绀、食欲不振、下肢浮肿、失眠、肢体困重、倚息不能卧、多梦、胸痛、爪甲青紫、手足不温、腹胀、烦躁、恶心、夜尿频多、尿少、胁胀、胁肋疼痛多见于血瘀证组(P<0.05)。舌象:舌质紫暗、舌有瘀斑多见于血瘀证组,舌质红多见于非血瘀证组(P<0.05)。脉象:脉涩多见于血瘀证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6个指标,口唇紫绀(OR=50.195,P<0.001)、烦躁(OR=10.196,P=0.006)、胸痛(OR=8.164,P=0.004)、失眠(OR=6.596,P=0.003)、舌有瘀斑(OR=5.755,P=0.013)、脉涩(OR=5.311,P=0.021)。(3)血瘀证与理化指标的关联性血瘀证组患者PLT、Cr、Ca、TG、LVPW、LVEF、BNP高于非血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Na、CHOL、LDL低于非血瘀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瘀证与Na(OR=0.084,P=0.045)、Ca(OR=3.858,P<0.001)、TG(OR=1.399,P=0.015)、CHOL(OR=0.774,P=0.037)、LDL(OR=0.649,P=0.013)、LVPW(OR=0.692,P=0.004)、LVEF(OR=0.862,P=0.001)、BNP(OR=1.004,P=0.003)存在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6个指标,Ca(OR=6.464,P<0.001)、TG(OR=1.830,P=0.001)、BNP(OR=1.004,P=0.043)、LVEF(OR=0.877,P=0.017)、LVPW(OR=0.699,P=0.018)、LDL(OR=0.661,P=0.049)。(4)基于数据挖掘的理化指标关联模式叁倍交叉验证决策树模型:得出PLT、Ca、LVPW、LVEDD、WBC、AST、HDL7个属性指标,其中LVPW是血瘀证的最佳识别变量,模型准确率为90.8%。神经网络模型:临床表征口唇紫绀、胸痛和理化指标AST、PLT、LVPW、BNP、Ca组合模式的模型性能最好,准确率为85.1%。结论(1)血瘀证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证候。(2)口唇紫绀、烦躁、胸痛、失眠、舌有瘀斑、脉涩是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主要临床表征。(3)Ca、TG、LDL、BNP、LVEF、LVPW是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存在关联的理化指标,可以作为判定血瘀证证候成立客观依据。(4)决策树模型提取出的核心理化指标以及神经网络模型得出的临床表征与理化指标的组合模式,能有效识别血瘀症。(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黄权立[5](2018)在《缺血性中风痰湿证中医临床表征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痰湿证患者在发病时、病程第7天、病程第14天、病程第21天、病程第28天的中医临床表征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痰湿证的辨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脑病科缺血性中风痰湿证及其兼夹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合并疾病情况、烟酒史、脑卒中家族史、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在不同时点的缺血性中风痰湿证中医临床表征等资料,采用复杂网络分析软件Liquorice系统进行分析,以每位患者不同时点的痰湿证为基础,17项痰湿证中医临床表征为节点,节点间共存关系为边,边值表示节点共现的频度,建立痰湿证中医临床表征关系网络。采用Liquorice系统实现的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方法抽取痰湿证中医临床表征核心关系网络,同时用点式互信息方法计算痰湿证中医临床表征的互信息值,分析痰湿证中医临床表征在不同时点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并将数据导入Gephi软件,对可视化效果进行优化展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0例,男性患者51例(63.75%),女性患者29例(36.25%),其中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39岁,65岁以上的患者42例(52.5%)。65%的患者体重超重或肥胖。55%的患者有吸烟史,35%的患者有酗酒史,有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占10%。合并疾病方面:合并高血压的有59例(73.75%),合并血脂代谢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各有47例(58.75%),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40%),合并冠心病(26.25%)。病灶特点方面:61.25%的患者影像学特点呈现多发病灶;81.25%的患者合并血管内膜增厚、斑块或者狭窄;68.75%的患者能在发病24小时内到医院就诊。在入院时,二个证候要素兼夹时痰湿证兼内风证为最多,占31.25%,痰湿证兼气虚证占2.5%;在叁个证候要素兼夹时,痰湿+内风+内火证与痰湿+内风+血瘀证为同样均为11例,都占13.75%;单纯痰湿证有3例,占3.75%。在患者入院时,缺血性中风痰湿证患者表征主要以头昏或头晕、头重、腻苔、滑脉、头闷痛、口黏腻、神情呆滞、咳痰或喉中痰鸣为主;在患者发病第7天时,痰湿证表征的频率从多到少主要是以腻苔、头昏或头晕、滑脉、口黏腻、头重、厚苔、神情呆滞、咳痰或喉中痰鸣为主;在患者发病第14天时,痰湿证表征的分布主要以滑脉、腻苔、口黏腻、头昏或头晕、厚苔、纳呆、头重、肥胖等为主;在患者发病第21天时,痰湿证表征的分布主要以滑脉、腻苔、厚苔、口黏腻、纳呆、胖大舌、滑苔、肥胖等为主;在患者发病第28天时,痰湿证表征的分布主要以腻苔、滑脉、厚苔、口黏腻、滑苔、齿痕舌、肥胖、胖大舌等为主。从患者入院至发病28天痰湿证中医临床表征的纵向统计结果分析,滑脉、腻苔各时点均保持较高比例。头昏或头晕、头重、头闷痛、神情呆滞、咳痰或喉中痰鸣在患者入院时占据较大的比重,并在发病第7天时达到顶峰,此后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肥胖、便溏、渴不欲饮在各时点的比重基本稳定。胖大舌、齿痕舌在各时点均保持较低的比例。在中医临床表征相关性方面:在患者入院时,头昏或头晕与头重、头重与头闷痛、头重与腻苔具有较高的共现度;在病程第7天、病程第14天时,腻苔与头昏或头晕、腻苔与口黏腻、滑脉与头昏或头晕均具有较高的贡献度;在病程第21天时,纳呆和滑脉、腻苔和厚苔、厚苔和滑脉具有较高的共现度;在病程第28天时,滑脉与厚苔、滑脉与口黏腻、腻苔与口黏腻、滑脉与齿痕舌具有较高的共现度。其中,在所有时点中滑脉与腻苔两项表征在各时点共现度均保持较高比例。结论:缺血性中风痰湿证中医临床表征呈现动态关联性,头昏或头晕、头重、头闷痛、神情呆滞、咳痰或喉中痰鸣等是缺血性中风痰湿证急性期的主要表征;腻苔、滑脉在缺血性中风痰湿证各时点均占有较高比例;痰湿+内风证、痰湿+血瘀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主要证候要素;复杂网络技术有助于中医临床表征的动态观察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孙明广[6](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风病发病前临床表征的治未病与卒中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风病发病前病情变化的临床表征与始发态病情轻重的相关性,及其随时空变化的证候要素、证候特征,为卒中预警提供目标人群,为“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卒中预警防治提供证据和方法。方法以“中风发病前高危状态信息调查表”为信息采集工具,在病床旁回顾性调查2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集人口学资料(出生日期、性别)、发病一般资料(诱因、中风次数、发病时间、季节、起病主症、TOAST分型)、个人史(体型、性格、工作性质、烟酒嗜好、饮食口味、运动)、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房颤等病史)、发病前病情变化四诊信息(58项)、NHISS评分、理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主成分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对中风病发病诱因、危险因素、病情轻重两组间的临床表征、各时点的临床表征进行分析,探讨中风病发病前不同时点病情变化临床表征的证候要素、证候特征,呈现中风病证候“动态时空”“多维界面”的特点。结果1多种危险因素与诱因共同促进了中风病的发生,中风病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秋冬季节及夏季多发,情绪激动、饮食不节、天气变化、用力排便可诱发。具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在发病前出现病情变化。2在中风病发病前,病情轻组在30天~60天、7~30天、7天内均呈现出伴有“虚”的一面,病情重组均呈现出伴有“实”的一面,二者形成了对比。3发病前7天内的主要证候为:①瘀血阻络②风火相煽③痰湿蒙神④风火相煽,“中风先兆证”的“风火相煽”之象及“血瘀”之象突显。发病前7天~30天内出现的主要证候为:①风痰瘀阻络损神伤②痰热腑实③风痰上扰肝风内动,“痰热腑实”之象突显。发病前30天-60天内出现的主要证候为:①风火上扰②痰火上扰③痰湿朦神④风痰瘀阻痹阻脉络,其中“风火”、“痰火”、“痰湿”之象突显,“气虚”同时存在。结论1中风病发病是个由量变导致质变的过程,在发病前至少60天内就已酝酿着中风的发生,中风病发病前的病理过程与中风病的病机是一脉相承的。2“气虚、痰湿”、“风火”、“痰火”是卒中预警须警惕的叁类人群,发病前临床表征可以作为中风病宏观预警信号。3痰热腑实证在中风病发病前就已出现。(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余巍,卢春梅,唐宜芳,周杰,李方芳[7](2016)在《一个新型双核Schiff base镉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体外抗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N'-二(邻羟亚苄基)-1,2邻苯二胺为配体合成一个新型双核Schiff base镉配合物1.通过红外、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应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分别测试其对临床分离的不同多药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真菌的抗菌活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合成配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细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都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大肠埃希菌强.配合物1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5.625~62.5μg/m L,MBC值为31.25~125μg/m L;配合物1对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MIC值为31.25~62.5μg/m L,MBC值为62.5~125μg/m L.(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李鹏[8](2016)在《重型颅脑外伤并脓毒血症的临床表征及治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表征,并研究治疗该类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该院2012年9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外伤并脓毒血症患者纳入,观察患者的临床表征,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予以对照组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患者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结果 56例患者的临床表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两组治疗前的PCT、CRP表达水平、WBC计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CT、CRP表达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WBC计数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表征具有典型性,常规西医方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并脓毒血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6年07期)

段飞,王传池,胡镜清,江丽杰,许伟明[9](2016)在《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主要临床表征诊断权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主要临床表征诊断权重。方法:邀请全国各地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现场填写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是判定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的临床表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的权重。结果:(1)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权重(wi值)为:舌象0.529>临床症状0.295>脉象0.176。(2)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舌象权重顺序为:苔腻0.497>苔白滑0.269>舌胖边有齿痕0.233;(3)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症状权重顺序为:胸闷胸痛0.222>肢体困重0.120>口粘0.112>体胖0.108>脘腹痞满0.091>面色晦浊0.082>大便粘滞0.076>嗜睡0.075>纳呆0.072>呕恶0.055);(4)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脉象权重顺序为:脉滑0.517>脉濡0.303>脉缓0.179。结论: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所有要素排序权重的结果中,苔腻、苔白滑、舌胖边有齿痕、脉滑、胸闷胸痛、脉濡、肢体困重、口粘占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总权重的80%,在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6年05期)

田婷,过伟峰,李国春[10](2016)在《急性脑出血瘀热病机临床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瘀热病机与临床表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出血患者271例,根据瘀热病机量化诊断标准分为瘀热证组97例和非瘀热组174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血脂指标: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之蛋白胆固醇(LDL-C);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对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发病诱因、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资料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瘀热组患者以腹压增高为发病诱因者占41.2%,明显高于非瘀热组患者20.7%(P<0.01)。瘀热组患者以体位改变为发病诱因者占18.6%,明显高于非瘀热组患者占9.8%(P<0.05)。与非瘀热证组比较,瘀热证组FBG、Cr水平升高,TT延长(P<0.01)。两组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腹压增高、FBG增高、TT延长与急性脑出血瘀热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饮酒史、腹压增高、空腹血糖增高、凝血酶时间延长可考虑作为急性脑出血瘀热证的临床表征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临床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黛力新+奥美拉唑对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疾病治疗效果及临床表征对应积分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本院收治的46例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段,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23例。对照组采纳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纳黛力新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积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黛力新与奥美拉唑联合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病情,减轻其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床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1].黄华飞,袁天明,钟文华,周庆女,单丽琴.咖啡因注射液用于有呼吸暂停表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

[2].邓新春.黛力新+奥美拉唑对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疾病治疗效果及临床表征对应积分情况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3].张树明,朱树兰,曹阳,郭雪莹,夏宇琦.口服呋塞米致内燥证临床表征的量效及时效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

[4].于婧.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临床表征及其与理化指标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8

[5].黄权立.缺血性中风痰湿证中医临床表征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6].孙明广.基于数据挖掘的中风病发病前临床表征的治未病与卒中预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7].余巍,卢春梅,唐宜芳,周杰,李方芳.一个新型双核Schiffbase镉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体外抗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作用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李鹏.重型颅脑外伤并脓毒血症的临床表征及治疗方法研究[J].系统医学.2016

[9].段飞,王传池,胡镜清,江丽杰,许伟明.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主要临床表征诊断权重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

[10].田婷,过伟峰,李国春.急性脑出血瘀热病机临床表征研究[J].中医杂志.2016

标签:;  ;  ;  ;  

临床表征论文-黄华飞,袁天明,钟文华,周庆女,单丽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