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增益论文-庄鹏,冯正平,毕安元,胡国栋

变增益论文-庄鹏,冯正平,毕安元,胡国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增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滑动模态控制,状态观测器,抖振,无人潜水器

变增益论文文献综述

庄鹏,冯正平,毕安元,胡国栋[1](2019)在《基于变增益滑动模态的无人潜水器高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动模态控制在无人潜水器运动控制中已经得到较多应用,但其引发的抖振现象仍未很好解决。本文对潜水器的高度控制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变增益滑动模态控制方法,旨在保持控制精度的同时抑制抖振现象。此外,还设计了基于高度传感器测量值的非线性状态观测器,以得到高更新率和可靠性的高度及垂荡速度反馈信息,从而改善高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水池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5期)

杨洪玖,李鹏[2](2019)在《带有时延和丢包的变增益网络化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带有时变时延和丢包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变增益预测控制器设计问题。通过切换系统理论得到了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并得到了一组非线性矩阵不等式。考虑到非线性矩阵不等式难以求解,采用锥补线性化的方法将非线性矩阵不等式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通过求解一组带约束的优化问题,可以得到在约束条件下对不同时延情况都满足控制系统稳定的参数,从而得到了变增益预测控制方案下的控制器参数来补偿网络中的时延和丢包。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锦,张伸[3](2019)在《基于变增益观测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输出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增益观测器的双回路非线性输出反馈控制方案。首先,为解决部分状态信号不可直接测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变增益状态观测器。通过状态变换将飞行器模型变换为双回路形式,并设计自适应的观测器增益系数在保证其稳定性的同时提高鲁棒性。在此基础上,将高超声速飞行器本体模型与所设计的观测器一起构成新的严反馈系统,结合反步法与动态面设计控制器。另外,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补偿系统观测误差及耦合项。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一致有界稳定。最后,在不同情况下的数值仿真校验了所提控制方案在存在较大参数不确定情况下可获得理想的指令跟踪效果。(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宗振祥,廖冬初,蔡华锋,孟文靖[4](2019)在《移相全桥鲁棒性变增益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PID控制的移相全桥变换器难以获得理想的动静态特性,在分析移相全桥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以输入电压和负载作为变参数的线性变参数模型。利用变参数极值组合将其变为多胞形模型,并通过对其顶点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得到一种建立在软开关移相全桥变换器的多胞形线性变参数模型基础上的鲁棒性变增益调度控制。通过Matlab仿真与传统的PID控制进行比较,表明鲁棒性变增益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付国强,王立鹏,魏雅川,牛晓博[5](2019)在《无人机全包线变增益调参控制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空察打一体无人机具有长航时、多任务剖面的飞行特点,针对采用固定控制参数难以满足全包线飞行品质的问题,利用雅克比线性化方法建立了时变系统模型,研究了无人机空速、高度、质量变化对飞行品质的影响特性,设计了纵向和横向的短周期模态控制律,结合样例无人机在的典型工况得到了调参调度表,采用参数拟合的方法设计了基于参数摄动的全局调参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变增益控制器能够有效改善无人机在全包线内的飞行品质,提升了无人机的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9年04期)

郭立新,陈从根,赵琳[6](2019)在《座椅悬架和汽车悬架的集成变增益LQR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车辆主动悬架和座椅主动悬架的集成变增益LQR控制方法.在建立"车-椅"叁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以底盘垂向加速度和座椅垂向加速度为控制目标,以车轮动态位移、车辆悬架动行程范围小于规定值为约束条件,设计出了车辆悬架和座椅悬架变增益LQR控制器,并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与比较,得出该控制方法对座椅悬架和车辆悬架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验证了集成变增益LQR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未来悬架系统控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炜明[7](2018)在《基于变增益变桨的直驱型风电机组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针对直驱风电机组,以在低风速最大风能捕获和在高风速额定功率维持为控制目标,提出利用MATLAB优化的变增益变桨控制策略。并在两种风况下进行仿真实验,与Bladed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控制算法不但能够有效抑制转速超调,而且可以增强机组对风速扰动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应用能源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王发良,曾岳南,谢传林,许小龙,沈志峰[8](2018)在《基于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环自抗扰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在观测初始阶段,系统状态量实际值与估计值误差较大。由于LESO高增益的影响,导致LESO在初始时刻的扰动估计输出出现很大的峰值,而且观测器增益越大,峰值现象越严重。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TESO),其增益是一个时变函数,在初始时刻为较小的函数值,随着时间逐渐增大,直至趋于一个较大常数。利用李雅普诺夫变换和微分代数谱理论给出了参数整定公式。将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替换为TESO,并将其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中,计算机仿真和系统试验验证了该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张懿,吴嘉欣,韦汉培,张友泉,彭艳[9](2018)在《离散型变增益永磁同步电机超螺旋滑模观测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存在的固有抖振问题,提出一种离散变增益永磁同步电机超螺旋滑模观测器。首先,该观测器增益随电机转速及系统内部状态动态调整,实现了宽范围变转速工况下的滑模抖振抑制。其次,设计一阶低通滤波器提高滑模控制系统暂态过程中的鲁棒性,基于反证法验证滑模轨迹在有限时间内的收敛性。最后,提出一种新型矢量控制策略对系统电流环d、q轴进行充分解耦,基于混合定向策略从观测器输出提取α、β轴有效反电动势分量,结合反电动势变换矩阵进行电流环内的前馈补偿。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21期)

杨舒捷,董浩,俞嘉锋[10](2018)在《基于实时轮廓误差估计器的多轴运动系统变增益交叉耦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高精度多轴运动系统中,轮廓误差一般是比跟踪误差更重要的性能指标。传统轮廓控制算法对高速大曲率轨迹的研究不足,先进控制算法又存在控制器结构复杂、计算量大等问题。本文面向嵌入式多轴运动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实时轮廓误差估计器的变增益交叉耦合控制,综合位移误差和速度误差计算时变耦合算子,实时估计最大轮廓误差模型,计算最优控制量,补偿高速大曲率轨迹的轮廓误差。以圆形非线性轨迹为例,本文从参考轨迹、实际轨迹、跟踪误差、轮廓误差四个方面,与传统交叉耦合控制作对比,特别的,搭建了一个X-Y两轴毫米级运动平台,将该算法应用于不规则非线性轨迹的轮廓控制问题,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本文来源于《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期刊2018-07-25)

变增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带有时变时延和丢包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变增益预测控制器设计问题。通过切换系统理论得到了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并得到了一组非线性矩阵不等式。考虑到非线性矩阵不等式难以求解,采用锥补线性化的方法将非线性矩阵不等式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通过求解一组带约束的优化问题,可以得到在约束条件下对不同时延情况都满足控制系统稳定的参数,从而得到了变增益预测控制方案下的控制器参数来补偿网络中的时延和丢包。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增益论文参考文献

[1].庄鹏,冯正平,毕安元,胡国栋.基于变增益滑动模态的无人潜水器高度控制[J].舰船科学技术.2019

[2].杨洪玖,李鹏.带有时延和丢包的变增益网络化预测控制[J].燕山大学学报.2019

[3].王锦,张伸.基于变增益观测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输出反馈控制[J].宇航学报.2019

[4].宗振祥,廖冬初,蔡华锋,孟文靖.移相全桥鲁棒性变增益控制策略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9

[5].付国强,王立鹏,魏雅川,牛晓博.无人机全包线变增益调参控制律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

[6].郭立新,陈从根,赵琳.座椅悬架和汽车悬架的集成变增益LQR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李炜明.基于变增益变桨的直驱型风电机组控制算法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18

[8].王发良,曾岳南,谢传林,许小龙,沈志峰.基于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环自抗扰控制器设计[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8

[9].张懿,吴嘉欣,韦汉培,张友泉,彭艳.离散型变增益永磁同步电机超螺旋滑模观测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8

[10].杨舒捷,董浩,俞嘉锋.基于实时轮廓误差估计器的多轴运动系统变增益交叉耦合控制[C].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8

标签:;  ;  ;  ;  

变增益论文-庄鹏,冯正平,毕安元,胡国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