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视角论文-王廷信

表演视角论文-王廷信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演视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魏六朝,表演艺术,技艺,叙事

表演视角论文文献综述

王廷信[1](2019)在《汉魏时期表演艺术的发展及新型艺术形态的形成——以“技艺”与“叙事”的相互关联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艺术形态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中出现的。汉魏六朝时期,宫廷的奢靡之风引发了表演艺术的繁盛,为表演艺术提供了充足的演员;与边疆地区或外域频繁的文化交流丰富了表演艺术的形态;具备叙事特征的说唱、小说为表演艺术提供了融合的机会;乐府专门机构让"技艺"与"叙事"发生关联,直接推动了新型艺术门类的出现。歌舞戏与广场戏剧是这个时期新型艺术形态的标志。二者虽因叙事成分的加强而有别于这个时期较为单纯的歌舞、杂技、魔术、说唱、小说,但因擅长编写故事的文人与擅长表演技艺的艺人之间缺乏合作机缘,更加深入的故事题材还未被引入。(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刘信[2](2019)在《基于体育表演产业视角武术套路的发展路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代表性项目的中华武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寻求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当今体育表演产业化背景下,本研究以武术套路为例,反观武术套路的形成历程,分析当今民族体育发展环境形式,正视武术套路的本质特征,从武术套路自身创新整合,在套路编排、表演服饰、音乐配设上下功夫,创造创新武术套路艺术活力,适应武术套路未来的传承发展。(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10期)

张松,彭什均,李振辛[3](2019)在《论警犬护卫训练的表演性与实战性——以警犬放口训练之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警犬护卫训练中表演性和实战性是两个不同导向,本文以警犬护卫中放口训练为切入点,对护卫犬训练进行分类,梳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解读实战和竞技训练方法,分析表演和实战各自特点及相互关系。建议:辩证对待表演和实战,"以赛促训、以训促用",重视战术、强化合成,切实提高警犬护卫实战能力。(本文来源于《第19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黄萌[4](2019)在《英国经典戏剧的翻译策略基于可表演性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目标论的角度讲,戏剧的翻译策略有两个维度。其一是遵循文学性的角度,即强调可读性。也就是要求译者在实践翻译策略时将忠于原文放在首位。其二是遵循可表演性的角度。即强调可观性,也就是要求译者在实践翻译策略时将舞台的表演性放在首位。在早期国内对英国经典戏剧的翻译中,多是由文学学者进行翻译,一般是遵循文学性的角度,忠于原文,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修饰。这是我国早期对英国(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9年09期)

耿余[5](2019)在《戏曲艺术审美观照的西方视角——论欧阳予倩对梅兰芳表演的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欧阳予倩在肯定梅兰芳个人舞台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却对其新编的古装剧提出极其严厉的批判,这样相互矛盾的评价恰恰表明欧阳予倩是以西方戏剧的视角来观照中国戏曲艺术,从而造成对中国戏曲美学精神的误读。(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8期)

苏琼[6](2019)在《性别表演视角下的舞台剧照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舞台如何表现性别?运用例证解析舞台剧照,可成为探讨戏剧与妇女解放结成伙伴关系的一种途径,亦可成为性别指向社会政治建构之明证。易卜生《玩偶之家》演出时,女主人公娜拉的肢体语言超越语种、文化,为现代新女性之建构起到性别示范作用;"新中国版娜拉"在舞台剧照中呈现的昂扬姿态超越了自然躯体,指向一个全新政治建构,具备新典范意义。朱迪斯·巴特勒认为扮装能把人从一个性别角色中解放出来,当代先锋剧场中,扮装成为表演性别的一种方法。台湾"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创团艺术总监魏瑛娟重视剧场表演的影像感,"莎妹剧团"舞台剧照透露出开放的女性在易装表演中获得的乐趣,藉此营造女性群体反抗传统的不羁图景。(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9年04期)

商雨珊[7](2019)在《可表演性原则视角下的音乐剧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了艺术家们无尽的探索和商业上的成功操作,音乐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2007年,音乐剧《猫》在中国的巡演反响热烈,接连上映了70余场之多,而音乐剧《妈妈咪呀》也取得版权并被译为中文,在国内各大剧院上演。为了方便观众观看,有的音乐剧在引进时会被翻译成中文,制作成中文版进行演出,方便观众欣赏其中的剧情及音乐。英美经典音乐剧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译制音乐剧也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这使得国内音乐剧市场对于音乐剧翻译的要求日益增加,也使得音乐剧翻译成为翻译研究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本文将对猫的叁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包括:薛范翻译的舞台译本,费元洪翻译的出版图书译本及王浩翻译的歌词本译本,同时运用定量分析进行研究分析,来分析可表演性原则在音乐剧翻译中的可行性,及音乐剧舞台译本的独特性质。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如下几点:(1)通过研究可以证明,音乐剧作为戏剧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相同的基本要素,故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也可适用于音乐剧翻译。(2)尽管音乐剧属于戏剧的一种,但其仍然具有自己的独特属性,故译者在翻译时不仅应考虑其文学性,也要保留其音乐性。(3)通过对叁版译本的比较研究,作者发现不同版本的译者对可表演性原则的保留程度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7-01)

张江艳[8](2019)在《上帝视角下的《微尘》——观林怀民云门舞集现代舞团表演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怀民创编、云门舞集现代舞团表演的舞蹈《微尘》,以弥漫于舞台的间浓间淡的烟雾喻示着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绝望后的觉醒,一如食指般"相信未来",方是人类的希望所在。相信"天助自助者"是以上帝视角俯视在无望中挣扎的"微尘"却并不绝望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个艺术家,林怀民无论在何种语境下,始终坚守艺术的自由和纯粹,保持了难能可贵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思想性和哲理性为追求的现代舞蹈家需要调和矛盾、适应观众,但观众同样需要被引导、被培养。林怀民创编的《白水》和《微尘》恰好代表了现代舞的两个向度的追求:纯粹的美的享受或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希[9](2019)在《通识教育视角的音乐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体育表演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备受关注,高校纷纷开设各种各样的通识课程,以提升青年大学生综合素养。但是,在通识教育体系下,如何让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真正达到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体育表演专业为例,以通识教育体系为指导,分析目前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解决办法,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7期)

钟佳琪[10](2019)在《基于“拟剧论”视角探析“知乎”用户的“表演”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内新生代问答媒体的领军人物,知乎是网络舆论生成的主要阵地之一,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舞台,它建构着用户的自我形象,形塑着用户话语的表达。本文透过戈夫曼的拟剧论视角,探析了知乎用户开展表演的过程,包括舞台的搭建、表演者形象的塑造以及正式表演的内容。同时,结合新媒体语境对知乎用户表演行为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得出了相关的新命题:"镜中我"的失真以及人格与社会的互塑性。(本文来源于《采写编》期刊2019年03期)

表演视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代表性项目的中华武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寻求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当今体育表演产业化背景下,本研究以武术套路为例,反观武术套路的形成历程,分析当今民族体育发展环境形式,正视武术套路的本质特征,从武术套路自身创新整合,在套路编排、表演服饰、音乐配设上下功夫,创造创新武术套路艺术活力,适应武术套路未来的传承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演视角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廷信.汉魏时期表演艺术的发展及新型艺术形态的形成——以“技艺”与“叙事”的相互关联为视角[J].美育学刊.2019

[2].刘信.基于体育表演产业视角武术套路的发展路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3].张松,彭什均,李振辛.论警犬护卫训练的表演性与实战性——以警犬放口训练之视角[C].第19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4].黄萌.英国经典戏剧的翻译策略基于可表演性视角[J].中国戏剧.2019

[5].耿余.戏曲艺术审美观照的西方视角——论欧阳予倩对梅兰芳表演的批评[J].科教导刊(下旬).2019

[6].苏琼.性别表演视角下的舞台剧照解析[J].戏剧艺术.2019

[7].商雨珊.可表演性原则视角下的音乐剧翻译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8].张江艳.上帝视角下的《微尘》——观林怀民云门舞集现代舞团表演有感[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9

[9].陈希.通识教育视角的音乐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体育表演专业为例[J].艺术品鉴.2019

[10].钟佳琪.基于“拟剧论”视角探析“知乎”用户的“表演”行为[J].采写编.2019

标签:;  ;  ;  ;  

表演视角论文-王廷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