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杨莹

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杨莹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80

摘要:作为水资源稀缺国家,我们必须意识到节水节能的重要性。在建筑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在不断扩大,为了满足生活生产需求,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是重要内容,关系着整个建筑的使用效益,也对人们用水产生影响。现阶段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施工中仍然存在不少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对中水资源利用不足、在给排水配件和卫生器具上的设计不合理以及热循环系统设计等问题。本文将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加强建筑领域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方面的措施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节水节能;施工应用

1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

生态环保理念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使得建筑工程在其规划设计和实际施工中也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能源的节约问题。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对水资源的发展影响较大。现阶段给排水系统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对中水的利用率不高

建筑用水可以分成居民生活用水、酒店、办公楼和商场等商用建筑群用水。不管是生活用水还是商用水,在被使用后会有大量污水废水的排出,这些水资源虽然有污染物的存在,但是如果直接排放也会造成浪费,何况我国可用水资源很少,在水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措施对这些生活废水污水进行处理。这些经过排水处理达到水质标准,可被用在特定领域的非饮用水就叫做中水。对中水的合理利用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大事当前由于缺乏对中水的正确认识,加上相关规定还不完善,所以建筑群中的中水利用率并不高,使得大量生活污水废水被浪费。

1.2给排水配件和卫生器具设计不合理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和安装施工中,必然会用到许多给排水配件和卫生器具,这些设施设备对水资源的质量和应用效益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最常见的设施设备是阀门和管道,但是这些配件的质量却存在较大问题,比如一些管道和阀门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甚至出现老化腐蚀、阀门松动和渗漏等问题了仍在被使用中。这样不仅会影响水资源的质量,降低水资源的利用率,严重时可能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在给排水器件和卫生器具的设计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之处,比如使用的配件和卫生器具本身属于能耗较高的产品,加上对这些配件和卫生器具的维护不及时,就会出现水资源被大量浪费的情况。像蹲式大便器水箱一次性冲洗的水量就有12L,能耗之高足以见得。

1.3热水循环系统设计问题

热水循环系统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内容,但是目前在不少生活住宅类的建筑找那个,热水习惯的设计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目前没有将热水系统设计为热水循环系统;比如在热水供应时鲜竹茹的水温没有达到热水供应要去,这部分冷水就会被排放掉,而且很难再被循环利用,周而复始便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1.4超压出流问题

在给排水供应系统中,会设置大量的给排水管网来保证水资源的供应,从而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但是在给排水供应过程中为了是使系统达到供应的平衡,会提高最不利点的供水压力,但是在高压力下的供水可能会使水资源的流量超出限额,超压出流问题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1.5二次污染问题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中,水资源二次污染问题比较常见,这些遭到二次污染的水无法再被利用,不但造成了这部分水的浪费,而且也影响居民的正常用水。在污染严重时会使整个管道发生腐蚀等现象,如果这时需要清洗管道又要造成一部分水被浪费。

2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应用节水节能技术的意义

将节水节能技术和相关措施应用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一方面可以完善建筑系统工程,使给排水系统和建筑其他系统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建筑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大量生活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许多管理成本。此外,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用水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水循环系统发展。

3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采取节水节能技术的要点分析

3.1做好中水回收系统的合理设计

建筑生活废水和生活污水在经过收集和集中处理后是可以被有效利用的,比如可以用在建筑施工、环境绿化、冲洗和道路洒水等领域中。因此,为有效利用中水,从而达到节水效果,首先应该调节水量平衡,也就是处理中水的设备要在均匀水量的负荷条件下运作。其次,应更新中水使用的水质标准,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中水回收系统和技术的作用,使中水工程得到良好的推广,避免水资源浪费。此外,现阶段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开展中水回收处理的办法有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物化生组合办法,一般在实际应用中会将这些办法结合起来。其中物理化学法是通过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进行废水处理,主要环节包括结晶、萃取、电解和反渗透办法;生物化学法是通过微生物降解使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其主要处理办法包括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等。

3.2完善热水系统设计,合理设计水泵运行参数

为了避免因为热水循环系统设计不合理或不设计循环系统而出现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施工中,首先应该优先选择先进的热水器技术,降低冷水预热系统的使用。采用新型的热水器设备能使水温保持稳定,在使用热水时不用经过长时期的冷水排放来预热,这样就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另外,在水泵设计方面应该尽量采用变频变速水泵,可以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在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中,应用循环水泵,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置,通过相关感温器件将信号传输到循环水泵控制系统中,根据热水不同的配水情况使水泵随即改变运行的参数。

3.3优化管道设计,加强给排水管网维护

为保证给排水管道安全可靠,在设计时需选择合适的管道和配件,深入分析不同管道的性质和用途。首先保证管道材料的质量,然后在后期维护中提前设计合理的防腐蚀工程,选择合理的防腐蚀办法。另外,为避免因管道损坏而出现水资源二次污染和二次浪费问题,在设计时要加强对排水管网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排水管网材料要做好严格的质量检测工作,可延长管网的使用年限,提高水循环系统的应用可靠性,也避免了由于水管道损坏而引起的二次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3.4开拓新水源,设计雨水收集系统

为了提高对中水、雨水等水资源的利用,合理设计贮水池非常重要,这些收集贮存的水资源在需要时可以被释放利用,不但提高了生活污水废水和雨水等的利用率,而且也实现了节水的目标。现阶段很多城市已经在推广应用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对雨水资源的质量处理,在水质达标以后就存储在贮水池中,但是在设计雨水手收集系统时还要注意设置配套的处理措施和回收利用措施。另外,在建筑用水中往往消防的用水量比生活用水量更多,但消防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因此相关部门可建立专门消防用水贮水池,对生活废水集中处理和回收利用后将其作为消防用水,这样不但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也降低了对污水管理的成本,同时还保证了充足的消防用水。

3.5采用新型节水节能设备

在卫生器具方面,目前常见的节能卫生器具有脚踏式开关淋浴器、真空式大便器和节水延时自闭冲洗阀等,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节水节能效果,应用也比较广泛。关于节水节能配件器材,过去采用的镀锌钢管容易生锈,长期使用会出现大量锈水而导致水资源浪费,同时清洗管道也会浪费一部分水,水管接头处出现腐蚀还会引起水资源的泄漏。采用新型的铝塑复合管和钢塑复合管等可以解决传统镀锌钢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节水阀门方面,采用合理的节水节能阀门可以避免水资源泄漏带来的水浪费问题。在厨房洗涤盆、盥洗室面盆龙头淋浴头嘴的设计上可采用充气式水嘴或瓷性节水龙头,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小水流的直径,从而达到节水的目标。

3.6在设计中合理利用真空节水技术

真空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在建筑给排水的施工中,真空负压产生大量带有气体的水源,将这部分水源利用在卫生器具中,可以实现排除污染物和节约用水的双重功能。真空节水技术需要用到吸水装置和真空收集器等设备。在设计中该技术设备的安装十分灵活,且又起到节水的作用。但是该技术应用造价较高,后期需要不断维护,所以在选择时还要考虑其经济效益。

3.7采用管网叠压技术

建筑用水来源自市政水,一般供水方式是通过自来水管网将市政水送入到建筑内部的储水箱中,然后再利用变频水泵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水送到建筑各个用水点。在市政水进入到建筑时是具有能量的,但在进入储水箱以后能量消失,压力为零。这时需要变频水泵将压力为零增加到用户用水需要的压力,在这过程中有部分能量损失。而采用管网叠压技术以后,可以实现水泵和在市政管道的直接对接,将市政水直接在市政水能量的作用下输送到建筑内,利用了市政水本来的压力,降低了水泵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3.8建筑给排水的环保措施

在现代城市建筑污水处理排放中,一般流程是先对污水废水进行收集、然后经过化粪池初步处理,接着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深度处理,最后排放到江河中。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有限,污水管网容易出现泄漏等问题,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在建筑设计时可以考虑先将污水处理以后再排放,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目前相对来说环保性能较高的处理设备是无动力微型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厌氧池投放微生物,经过微生物处理以后的污水再对其进行氧化处理,最后在消毒后直接排放。该装置设备的优点如下:第一不需要使用到电能,符合低耗能要求;第二没有异味,满足环保要求。第三处理以后的污水可以直接排放,满足排水标准。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浪费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设计中应该根据工程实际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节水节能方案,积极应用先进的节水节能环保技术,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节水节能技术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欢.绿色节能背景下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J].门窗,2015,04:254.

[2]楼国军.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节水措施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235.

[3]王刚.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节水措施分析[J].门窗,2015,11:41-42.

标签:;  ;  ;  

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杨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