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一、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论文文献综述)

陈德怀[1](2021)在《中考体育改革对延安市宝塔区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延安市是陕西省地级市,地处于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近代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更是鼓舞中华儿女拼搏进取的不竭动力。为了能够更好的延续延安精神,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健康身体和强健体魄抓起。初中生是义务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发展身体,增强素质的黄金时期。针对连年中学生体质下降问题,我国政府推行了中考体育政策,该政策有效、有针对性的提高了初中生体质健康,非常符合我国现在的教育现状。本研究通过调查中考体育对延安市宝塔区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找出延安市宝塔区初中学校目前中考体育现状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给出相应有效的解决策略,进一步推进延安市宝塔区初中学校体育全面发展,为完善延安市宝塔区中考体育改革和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做出巨大贡献。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延安市宝塔区部分公办中学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为调查对象,分析延安市宝塔区中考体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中考体育进行两次大改动,和以往相比,体育项目、计分办法以及评分标准都发生改变,总分值也提高到60分。但学生对实施中考体育目的比较模糊,自主锻炼意识较弱。(二)中考体育改革,让体育教学变得规范,学生方面,学生对上体育课态度有了明显变化,上课积极性也得到提高;教师方面,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学校地位得到提升,日常工作态度也变得更加热情高涨,教学中对学生更加负责。但是教师制定教学内容主要以体育考试项目为主,教学内容不丰富,教学方式单一,忽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三)中考体育改革,使学校对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求。但是还是有部分中学体育器材设施比较陈旧老化,缺乏安全性。(四)家长对中考体育支持力度不够,过于注重文化课,导致学生课余锻炼时间不足。

李晓霞,劳英超[2](2021)在《对华立学院学生体育课态度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华立学院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华立学院学生对上体育课态度有着很多差异,影响学生上体育课态度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基于此,得出相应结论及有关建议,以期促进提升学生上体育课的态度,进一步利于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王华健[3](2021)在《新课改视域下的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主要是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视域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现状,期望找出影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研究发现影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五个主要不利因素:(1)学校土地面积有限;(2)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数量不足、陈旧及磨损;(3)体育师资队伍弱化;(4)“轻体育课思想”突出;(5)学校体育课的监管松懈。进而提出推动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五个主要措施:(1)规范体育课;(2)优化体育场地器材的运用;(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4)加强对体育课的监管;(5)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课。最后,本文得出三个结论并提出三个建议。结论:(1)“轻体育课思想”是阻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2)“监管不力”是助长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问题的主要外部因素;(3)体育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需要被认真解决。建议:(1)应加快推进体育科目进高考科目之列;(2)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监管工作应做到“一视同仁”;(3)体育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应得到切实解决。

李千千[4](2021)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洛阳市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以后,学科核心素养便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核心素养的出现将引起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变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国家全面深化体育与体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点。作为连接小学体育与高中体育桥梁的初中体育教学,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到各种问题中,以此来获取相应能力的发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本研究以核心素养理念下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出适合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有利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伊川县农村初中51.16%的体育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深刻;只有16.28%的教师认同核心素养理念。表明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认识有待加强。(2)伊川县农村初中学生在运动能力方面:46.5%的学生不太清楚运动项目的规则;有30.5%的学生没有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有7%的学生不能运用所学技能。在健康行为方面:67.5%的学生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在体育品德方面:有3.5%的学生不清楚体育品德。表明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不够。(3)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单一,体育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4)制约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教学观念、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四个方面。(5)提高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实践能力水平的对策有: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核心素养新理念,优化体育教学;注重体育教师专业培训,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郭志成[5](2021)在《2002-2020年上海师范大学视障学生体育行为调查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是视障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视障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认知,掌握体育技能,培养终身体育重要阶段。应充分认识到大学体育是传授视障学生系统的体育健康知识及体育技能,帮助视障学生建立科学规范的体育行为。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开始招收视障大学生,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视障学生体育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视障学生体育行为状况及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上海师范大学视障学生体育意识总体较差,男生体育运动态度明显好于女生。视障学生体育课教学内容及选择分析中,学校提供的体育课程内容项目广泛,但可供视障学生群体选择的较少,上课内容较为枯燥,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视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选择主要集中在晨跑、乒乓球、足球三个项目,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方面,不同视力等级学生要求差异较大。视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分析中,晨跑、乒乓球、健身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规律作息,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视障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数、强度均无法满足健康的需求。视障学生社会体育行为分析中,视障学生体育参与项目的选择方面跑步和散步是视障学生选择最多的体育项目,在体育消费分析中,视障学生更多的追求实物性消费体育信息获取分析中,视障学生主要通过网络以及与同学、朋友、家人聊天获取体育信息。影响视障学生体育行为因素主要有: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其他因素。视障学生体育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体育意识的缺乏,体育技能不规范。

朱芃[6](2021)在《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尽管我国社会各界已关注到身体活动对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智育轻体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热衷体育运动往往会被家长指责不爱学习。在学校,体育课被其他主课老师占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即使现在不断强调素质教育,但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观念上以及行动上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由此,若能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证明体育和学业成绩之间具有积极的正向关系,对学生形成运动意识、端正运动态度、养成运动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来探寻体育素养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研究假设为: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体育运动态度、体育运动技能与学生学业成绩呈显着正相关。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以上海市两所初中学校八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数据采用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具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方法。分析的结果为:初中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程度、体育运动态度、体育运动技能、体育素养与学生学业成绩无显着相关。基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体育成绩和学业成绩都好、体育成绩好但学业成绩差、体育成绩差但学业成绩好、体育成绩和学业成绩都差四种学生,每类选择三至四名学生,开展一对一访谈。通过访谈,进一步探究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习惯、态度和技能上存在的差异,分析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之间无显着相关的原因。最后分析得出,原因主要包括:体育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初中生学业负担过重、初中生对体育价值认识不足、体育测评考核标准不够合理、学业成绩不能反映高级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在初中体育课中体现较少。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以下建议:适当增加学生体育运动时间、有效教学,减负增效、全面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改进体育课评价方式、改进学习评价方式以及体育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谢菲[7](2021)在《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部明确提出体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达到与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同时针对体育素养的评价和记分等升学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推进。为响应教育部号召,多地开始付诸实际行动,或着手规划当地的体育教育政策。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及学校体育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推动体育中考的发展。贵阳市在2016年开始启动体育中考改革工作,在2018年两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通过多次系统内部研讨论证会和中考改革工作专题会议,于2019年开始正式实行新的体育中考方案。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体育考试时间和项目进行了调整,体育考试将分三年进行,即“一年一考”,以此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缩短考试时间。贵阳市针对2019级秋季入学的学生试行新的体育中考方案,体育中考从“三年一考”改为“一年一考”。本文源于贵阳市体育中考实施“一年一考”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选取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和花溪区8所学校的部分初中生和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进行分析,调查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学生、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等的影响,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得出以下结论:(1)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在总分值上没有变化,考试项目上主要取消了台阶测试,长跑成为每年必考项目,体育考试形式从“三年一考”改为“一年一考”。(2)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下学生体育课上态度认真,课余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参与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都以提高体育中考成绩为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过于注重结果、目的性太强。(3)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地位、压力和态度等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也使部分体育教师未完全适应新的体育考试制度。(4)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使体育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更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教学内容增设了体育学科考核项目,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体育中考内容为主,应试化现象严重。(5)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使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多元化,体育中考评价机制更为全面化和合理性,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以体育锻炼意识为主。(6)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加强了学校、学生和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体育中考的地位。但是存在学校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锻炼和教师教学需求的问题。

刘梦环[8](2020)在《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比较研究 ——以无锡、南京和徐州水平三学生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乘车、购物淘宝等便捷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缩减了人们的身体活动时间。人,因动而生、弃动而疾的铁律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儿童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体格、智力发育最重要的时期,此时期的身体活动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成人后的健康状况。通过梳理前人研究发现,关于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身体活动自填式问卷,通过主观问卷与客观测量工具(运动手环)相结合的测量方法,围绕身体活动的四个核心要素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FITT)对不同地区学生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比较的研究相对匮乏。基于上述,本文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身体活动的时间、强度、频次、和类型为研究重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无锡、南京和徐州三地水平三小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交通出行情况、劳动情况以及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水平三学生一周的静态行为时间为63.15小时,身体活动时间为27.84小时;徐州地区学生身体活动时间最高,无锡次之,南京最少,时间分别为29.50小时/周、28.79小时/周、24.78小时/周,无锡地区静态活动时间最多,徐州次之,南京最少,时间分别为66.33小时/周、62.79小时/周、61.22小时/周。(2)水平三学生每天校内中大强度的身体活动时间为51.75分钟,南京地区小学生每天校内活动中大强度时间最低,无锡次之,徐州最高;每节体育课中大强度时间占一节课总时间的25.57%,南京地区学生的体育课中大强度时间占比最低,徐州次之,无锡最高。(3)水平三学生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大强度时间占总时间的21.85%,南京最低,徐州最高;每周校外活动时间为6.25小时,校外活动方式以家人陪伴为主,水平三学生每周校外身体活动小强度占比最高,徐州地区学生校外活动时间最长,其次是无锡,南京最短,校外活动小强度比例最高的是南京,其次是无锡,徐州最少。(4)水平三学生乘私人小汽车和步行的比例分别占40.40%、38.60%,三地比较发现,无锡地区选择乘小汽车比例最高,而南京和徐州步行占比都最高;每周家务劳动时间和校内劳动时间分别为2.88小时和1.41小时,女生高于男生,三地比较发现,徐州的家务劳动时间最低,无锡最高;南京的校内劳动时间最低,徐州最高。(5)水平三学生对身体活动认知、兴趣以及态度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三地比较发现,徐州不及南京和无锡地区;水平三学生身体活动的外在影响因素也具有性别差异,女生更易受家庭体育环境影响,家长对于女生的身体活动态度较积极,无锡和南京地区的家庭体育环境、家长身体活动参与状况均高于徐州。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水平三学生动静态活动时间比例失调,静态时间占主导,学生每周校内身体活动中大强度时间较为可观,体育课强度较低,每天大课间活动中大强度占比较低,三个地区具有差异性。2.水平三学生每周校外体育活动时间较长,但强度较小,活动方式多以家人陪伴为主,三个地区存在差异性。3.水平三学生的交通出行方式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其次是步行,学生每周的劳动时间不长,女生高于男生,三个地区存在差异性。4.水平三学生身体活动的内外在影响因素存在性别差异,三个地区存在差异性。

王建[9](2020)在《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提高运动兴趣,提升体育运动素养,形成健康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自2013年春季学期,上海市开始实施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2018年全市推广,实施的效果亟需科学测评。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测量法、观察法、德尔菲法、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形态进行历史梳理,确立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指标,测评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根据测评结果,发现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改进性建议。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下述结论:第一,我国专项体育课程发展形态呈现出明显的时代背景。其演进沿着“单项运动→个性化选修→学科素养”的链条展开。第二,上海市实施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后,学生运动技能普遍提高,但是不同项目间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差异明显。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后,专项化学生在速度素质、男同学引体向上、女同学仰卧起坐、耐力素质、女同学肺活量、总分方面高于非专项化学生,但成绩不是很理想。第三,上海市高中专项体育课教学静态练习时间较多,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不足;专项化学生平均每天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高于非专项化学生,但良好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高中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培养效果依然欠佳;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女同学尤为明显。高中专项体育教师在课前设计行为、课中实施行为、课后评价与反思行为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第四,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部分项目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效果欠佳,主要受专项教师运动技能教学能力欠缺、未根据某项目特征建立运动技能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中未充分考虑运动项目群的特征、以及学生前期运动基础差异的影响。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达成效果欠佳,主要受学生对专项体育课程喜爱程度、有无专项体能练习、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组织练习形式、下节课有无文化课、课堂教学氛围影响。第五,上海市高中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培养价值有待展现,主要受缺乏学校德育环境支撑、专项教师的德育认知不足、学生对专项体育课程的情感体验不足、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培养理论构建缺乏的影响。高中专项化改革后学生有效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其主要原因,高中专项体育课程身体活动促进性因素中的促成、强化因素未产生应有的效应;另一方面是因为身体活动意向未产生应有的中介效应。针对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形成统一共识,专项体育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2)从社会中拓展资源,弥补专项化体育课程资源的不足;3)合理设置专项,因校而宜的开发校本教材;4)发挥竞赛作用,建立全员参与的联赛体系;5)强化师资,不断提高教师专项技能教学能力;6)克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组织分层教学;7)完善教学评定,加快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8)加强监控,通过动态数据监测课程改革的成效。

郑红佳[10](2020)在《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新课程改革的强大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教育事业的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相应的体育活动也无法进行。初中体育课大多都是室外课,所以对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不仅能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做出卓越贡献,还能为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性,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环境,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的开放性特点更易受课堂教学环境影响。对此,国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对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学校要重视体育课与课余体育锻炼相结合,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良好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因此,重视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将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现如今,虽然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好的物理环境,但还存在学生积极性差、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注重心理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因此,笔者从石家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角度出发,调查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使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更好的服务于体育教学。为构建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指标,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书籍,并访谈了一批相关领域专家,最终确定了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指标,以此为检阅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程度。本研究以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为研究对象,以石家庄5个区所抽取的15所初中学校的74名体育教师和97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特尔斐法、问卷调查法、量表测量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设计。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体育课堂教学物理环境方面:(1)体育场馆的数量在阴雨、雾霾天难以容纳多个班级同时上课;体育器材数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降低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2)学校在对待体育场馆周围绿化情况及色彩搭配的重视度不足;学校对体育场馆的维护、器材的更新不及时,影响了师生的积极性;大部分体育教师在课中的队列队形编排方式单一,降低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学校体育课时间安排不太合理,班级规模过大增加了体育教师的组织难度及影响了教学效果。(2)体育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方面:(1)在体育课堂氛围方面,大多数体育教师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但部分体育教师对待本职工作缺乏热情,使学生间互动性差。(2)在人际关系中,生生间的关系一般,学生的互动情况并不理想,使学生间缺乏沟通、交流。(3)在组织环境中,班风情况良好,但在体育课堂常规环节,大部分体育教师缺乏重视度,经常忽视备课,课前检查器材的重要性。(4)在体育教师期望方面,体育教师无论是对自身抱有的期望还是对学生抱有的期望都不高。(3)根据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以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勒温场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和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进行优化。物理环境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使场馆器材满足师生需求;要适宜扩充场馆周边绿化面积及对场馆色彩进行合理搭配,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及时对体育场馆器材进行维修;合理安排体育课时间,减小班级人数,使教师能够关注每位学生;体育教师应在体育课中灵活选择队列队形编排,增加师生间交流。最后,从学校、体育教师及学生三方面来实现体育课堂物理环境的整体优化。心理环境方面,体育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努力创造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要认真执行课堂常规,重视教师期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学生可建立体育社团且在体育课上增加体育学习小组,增加双方间交流、互动。最后,从个体、群体两个方面来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整体优化,最终使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活动。(4)研究局限:主要由于笔者能力水平、知识掌握有限,研究不够深入,研究过程中只停留在了理论阶段,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会在应用中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论文提纲范文)

(1)中考体育改革对延安市宝塔区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党和政府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重视
        1.1.2 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1.3 规范和完善中考体育改革实施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考体育
        2.1.2 体育教学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有关中考体育现状的研究
        2.2.2 关于中考体育目的和意义研究
        2.2.3 关于中考体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2.2.4 关于中考体育对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陕西中考体育改革历史
    4.2 延安市宝塔区中考体育考试项目和计分方式
        4.2.1 延安市宝塔区中考体育考试项目
        4.2.2 延安市宝塔区中考体育成绩计分办法和评分标准
    4.3 中考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影响
        4.3.1 体育教师对实施中考体育目的的认知情况
        4.3.2 体育教师对中考体育态度
        4.3.3 中考体育对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影响
        4.3.4 中考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的影响
    4.4 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的影响
        4.4.1 学生对实施中考体育目的的认知情况
        4.4.2 学生对中考体育的态度
        4.4.3 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上体育课态度影响
        4.4.4 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影响
        4.4.5 中考体育对学生学习压力的影响
    4.5 中考体育改革对家长的影响
        4.5.1 家长对实施中考体育的态度
        4.5.2 家长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态度
        4.5.3 家长对孩子中考体育项目经济投资情况
    4.6 .中考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4.6.1 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
        4.6.2 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
        4.6.3 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
        4.6.4 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
    4.7 中考体育改革后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4.7.1 学生身体素质差
        4.7.2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4.7.3 学生锻炼时间太少
        4.7.4 学生对体育重视程度低
    4.8 延安市宝塔区中考体育改革后初中体育教学应对策略
        4.8.1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4.8.2 注重学生兴趣,合理的设置考试项目
        4.8.3 给学生充足的锻炼时间,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4.8.4 加强学生对体育的重视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对华立学院学生体育课态度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的方法
2 研究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华立学院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态度与分析
    2.2 华立学院学生对上体育课态度结果进行分析
3 影响学生上体育课态度的因素
    3.1 自身原因
    3.2 对课程的安排
    3.3 受学校制定要求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3)新课改视域下的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
        1.3.2 关于体育教学目的的研究
        1.3.3 关于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1.3.4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1.3.5 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观察法
        2.2.4 访谈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1 教学主体
        3.1.2 场地器材
        3.1.3 体育课时
        3.1.4 教学计划
        3.1.5 教学目的
        3.1.6 教学内容
        3.1.7 教学方法
        3.1.8 教学评价
    3.2 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的不利影响因素的分析
        3.2.1 学校土地面积有限
        3.2.2 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数量不足、陈旧及磨损
        3.2.3 体育师资队伍弱化
        3.2.4 “轻体育课思想”突出
        3.2.5 学校体育课的监管松懈
    3.3 襄阳市公办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改进措施
        3.3.1 规范体育课
        3.3.2 优化体育场地器材的运用
        3.3.3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3.3.4 加强对体育课的监管
        3.3.5 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课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轻体育课思想”是阻碍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
        4.1.2 “监管不力”是助长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问题的主要外部因素
        4.1.3 体育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需要被认真解决
    4.2 建议
        4.2.1 应加快推进体育科目进高考科目之列
        4.2.2 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监管工作应做到“一视同仁”
        4.2.3 体育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应得到切实解决
参考文献
附录1 体育教师问卷
附录2 学生问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观察记录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4)核心素养理念下洛阳市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初中生体质健康的迫切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核心素养
        1.3.2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1.3.3 体育教学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2.1.2 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2.2.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2.2.3 有关农村教育的研究
        2.2.4 有关农村体育教学的研究
        2.2.5 有关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访谈法
        3.3.4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思路
    3.4 研究创新点
第4章 核心素养理念下洛阳市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4.1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情况
        4.1.1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核心素养的了解情况
        4.1.2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态度
    4.2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
        4.2.1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能力培养情况
        4.2.2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健康行为培养情况
        4.2.3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情况
        4.2.4 核心素养理念下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现状
        4.2.5 核心素养理念下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选用情况
        4.2.6 核心素养理念下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情况
    4.3 核心素养理念下伊川县农村初中学生上体育课的情况
        4.3.1 伊川县农村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4.3.2 伊川县农村初中学生一周体育课开展情况
        4.3.3 伊川县农村初中学生体育课的收获情况
        4.3.4 伊川县农村初中学生获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
    4.4 核心素养理念下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环境情况
        4.4.1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满意度
        4.4.2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场地、器材情况
    4.5 核心素养理念下伊川县农村初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4.6 核心素养理念下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4.6.1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认识不足
        4.6.2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评价单一
        4.6.3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学科不受重视
        4.6.4 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4.7 核心素养理念下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4.7.1 教学观念传统
        4.7.2 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4.7.3 学生整体认知不足
        4.7.4 教学环境因素
第5章 改变核心素养理念下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
    5.1 树立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新理念
        5.1.1 增加教师有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专题培训
        5.1.2 举办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成果分享会
    5.2 重视体育教学,丰富校园生活
    5.3 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优化体育教学
        5.3.1 政府要重视教师专业化的培养
        5.3.2 丰富教师教学内容
        5.3.3 改变教学方法
        5.3.4 优化教学评价
    5.4 基于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5.5 改善体育教学环境
        5.5.1 改善场地设施
        5.5.2 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第6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不足及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A 核心素养理念下洛阳市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问卷调查(学生版)
附录 B 核心素养理念下洛阳市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教师版)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5)2002-2020年上海师范大学视障学生体育行为调查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残疾人相关概念界定
        2.1.1 残疾人概念界定与分级
        2.1.2 残疾人残疾分类
        2.1.3 残疾人体育
        2.1.4 视觉障碍
        2.1.5 视障分类和分级
        2.1.6 体育行为的概念
    2.2 残疾人体育相关法律法规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残疾人体育行为研究现状
        2.3.2 国内残疾人体育行为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视障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动机、兴趣现状调查
        4.1.1 视障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
        4.1.2 视障学生参与体育的动机
        4.1.3 视障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4.2 视障学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及选择
        4.2.1 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的内容
        4.2.2 视障学生选择体育课的内容
        4.2.3 视障学生希望学校开设的体育课
    4.3 视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行为调查分析
        4.3.1 视障学生的晨跑、乒乓球、健身现状
        4.3.2 视障学生体育参与的场地及组织形式
        4.3.3 视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时间、运动频次、运动强度
    4.4 视障学生社会体育行为调查分析
        4.4.1 体育参与的项目选择
        4.4.2 视障学生体育消费行为
        4.4.3 体育信息获取行为
    4.5 视障学生体育行为的问题分析
        4.5.1 视障学生体育行为问题的表现形式
        4.5.2 视障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因素的问题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视障学生自身的限制及存在的问题
        5.1.2 体育教育资源不平衡,学校作用未完全发挥
        5.1.3 视障学生的体育活动场地与家庭体育教育缺失
        5.1.4 社会对视障学生的支持度不够
    5.2 建议
        5.2.1 积极鼓励视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5.2.2 深入研究适合视障学生的体育活动
        5.2.3 增加视障学生体育活动场所
        5.2.4 加强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投入
        5.2.5 依托上海市大力发展视障体育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 核心概念界定
        (一)体育
        (二)体育素养
        (三)学业成绩
    四 相关研究述评
        (一)体育与智育关系的研究
        (二)体育活动影响认知能力的研究
        (三)体育活动影响学业成绩的研究
        (四)相关研究总结和评价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 脑科学研究
        (一)运动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
        (二)运动促进脑部血管生成
        (三)运动改变脑结构
    二 具身认知理论
        (一)具身认知的历史渊源
        (二)具身认知的主要观点
    三 中介变量的影响
        (一)自我效能感
        (二)自我控制力
        (三)情绪调节
        (四)意志品质
第三章 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相关研究
    一 研究目的与假设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假设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 问卷设计和预调研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预调研
    四 调查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
        (三)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关系回归分析
    五 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
    一 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工具
    二 调查结果
        (一)体育素养和学业成绩都高的学生
        (二)体育素养低学业成绩高的学生
        (三)体育素养高学业成绩低的学生
        (四)体育素养和学业成绩都低的学生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一 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无显着相关的可能原因探析
        (一)体育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
        (二)初中生学业负担过重
        (三)初中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不足
        (四)体育测评考核标准不够合理
        (五)学业成绩不能反映高级认知能力
        (六)思维能力在初中体育课中体现较少
    二 启示与建议
        (一)适当增加学生体育运动时间
        (二)有效教学,减负增效
        (三)全面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
        (四)改进体育课评价方式
        (五)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六)体育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生体育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 B 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访谈提纲
致谢

(7)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体育中考发展历程的研究
        2.2.2 关于体育中考改革的研究
        2.2.3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研究
        2.2.4 关于体育中考改革与初中体育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分析
        4.1.1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考试分值分析
        4.1.2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考试项目分析
        4.1.3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考试形式与评分标准分析
    4.2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4.2.1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
        4.2.2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影响
        4.2.3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
        4.2.4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
        4.2.5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
        4.2.6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体育教学评价的影响
        4.2.7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
    4.3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下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4.3.1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下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4.3.2 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下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比较研究 ——以无锡、南京和徐州水平三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现场测量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实地观察法
        1.5.5 比较研究法
        1.5.6 数理统计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身体活动
        2.1.2 身体锻炼
        2.1.3 静态生活方式
    2.2 国内综述
        2.2.1 关于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现状研究
        2.2.2 关于小学生身体活动测量方法研究
        2.2.3 关于小学生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研究
        2.2.4 关于小学生身体活动干预对策研究
    2.3 国外综述
        2.3.1 国外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现状研究
        2.3.2 国外小学生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研究
        2.3.3 国外小学生身体活动评价标准研究
        2.3.4 国外小学生身体活动干预对策研究
    2.4 简要述评
    2.5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活动与静态生活时间描述
        3.1.1 身体活动内容与时间
        3.1.2 静态生活内容与时间
    3.2 身体活动基本样态的观测分析
        3.2.1 体育活动情况分析
        3.2.1.1 校内体育活动
        3.2.1.1.1 在校期间体育活动
        3.2.1.1.2 体育课程教学活动
        3.2.1.1.3 体育大课间的活动
        3.2.1.2 校外体育活动
        3.2.1.2.1 校外体育活动时间
        3.2.1.2.2 校外体育活动次数
        3.2.1.2.3 校外体育活动强度
        3.2.1.2.4 校外体育活动内容
        3.2.1.2.5 校外体育活动方式
        3.2.1.2.6 相关要素关联分析
        3.2.2 交通出行情况分析
        3.2.2.1 交通出行方式
        3.2.2.2 交通出行时间
        3.2.3 劳动活动情况分析
        3.2.3.1 家务劳动活动
        3.2.3.2 校内劳动活动
    3.3 身体活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3.1 内在影响因素分析
        3.3.1.1 身体活动认知
        3.3.1.2 身体活动兴趣
        3.3.1.3 身体活动态度
        3.3.2 外在影响因素分析
        3.3.2.1 家庭体育环境
        3.3.2.2 家长身体活动
        3.3.2.3 家长体育态度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1.1 实践困惑: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亟需进行科学测评
        1.1.2 理论关注:如何科学推进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一直被人们关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2.1.1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2.1.2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征及问题
        2.1.3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总结述评
    2.2 国外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研究
    2.3 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综述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测量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德尔菲法
        3.3.5 观察法
        3.3.6 内容分析法
        3.3.7 数理统计法
4 我国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形态与特征
    4.1 20世纪60-80年代初:“运动训练式”的单项运动体育课程
        4.1.1 以“竞技体育”思想为指导
        4.1.2 以“运动训练”为主要教学方式方法
        4.1.3 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竞技化”倾向
    4.2 20世纪80、90年代: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专项选修”体育课程
        4.2.1 逐步确立“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4.2.2 教材内容实现了“由教师选择”到“学生自主选择”的转变
        4.2.3 仍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开始理性对待技术教学与增强体质关系
        4.2.4 教学方法实现从“训”向“教”的观念转变
    4.3 2017年至今,学科素养引领下的上海市高中专项体育课程
        4.3.1 以“健康第一,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
        4.3.2 以高中为桥梁,切实帮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特长为目标
        4.3.3 明确将技术传授方法纳入课程,注重学生认知学习能力培养
        4.3.4 以学生体育素养的养成为评价参考
5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与分析
    5.1 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与遴选
        5.1.1 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5.1.2 评估指标体系的专家验证与优化
        5.1.3 评估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
        5.1.4 评估指标内容、调查意向及数据来源
    5.2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能达成的效果测评
        5.2.1 改革前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各体能指标的结果
        5.2.2 改革后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各体能指标的结果
        5.2.3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后学生体能达成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5.3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运动技能达成的效果测评
        5.3.1 专项化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情况的问卷调查
        5.3.2 专项化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情况的实地测量
        5.3.3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5.4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达成的效果测评
        5.4.1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体育课堂身体活动水平的总体比较
        5.4.2 不同项目间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3 不同项目间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基本部分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4 不同性别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5 不同年级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6 不同肥胖程度(BMI)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7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达成的综合性分析
    5.5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一周身体活动情况的达成效果测评
        5.5.1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平均每天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比较
        5.5.2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周频次的比较
        5.5.3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平均每天中高强度能量消耗的比较
        5.5.4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形式的比较
        5.5.5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意向的比较
        5.5.6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一周身体活动情况达成的综合性分析
    5.6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效果测评
        5.6.1 对专项教师、专家的学生体育品德培养情况访谈
        5.6.2 对专项化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
        5.6.3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5.7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效果测评
        5.7.1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达成的总体分析
        5.7.2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积极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3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自主与探究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4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运动参与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5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体育关注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6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兴趣情况测评
        5.7.7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综合性分析
    5.8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专项教师体育教学行为的效果测评
        5.8.1 专项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知态度
        5.8.2 专项教师的课前设计行为
        5.8.3 专项教师的课中实施行为
        5.8.4 专项教师的课后评价与反思行为
    5.9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6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1 课程改革对不同项目运动技能达成效果差异明显
        6.1.1 不同项目间运动技能达成效果差异明显的问题表现
        6.1.2 不同项目间运动技能达成效果差异明显原因分析
    6.2 课程改革后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6.2.1 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水平达成效果欠佳问题表现
        6.2.2 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水平欠佳原因分析
    6.3 高中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的培养价值有待展现
        6.3.1 专项化学生体育品德培养价值有待展现问题表现
        6.3.2 专项化学生体育品德培养价值有待展现原因分析
    6.4 课程改革尚未促进学生良好身体活动行为形成
        6.4.1 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的问题表现
        6.4.2 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的原因分析
    6.5 课程改革后专项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不足
        6.5.1 专项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不足的问题表现
        6.5.2 专项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不足的原因分析
    6.6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自身设计有待继续完善
7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改进建议
    7.1 形成共识:专项体育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
    7.2 拓展资源:从社会中弥补专项体育课程资源的不足
    7.3 课程开发:因校而宜的开发校本体育课程教材
    7.4 强化师资:不断提高教师专项技能教学能力
    7.5 注重竞赛: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联赛体系
    7.6 因材施教:克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7.7 完善评定:推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与实施
    7.8 加强监控:通过动态数据监测课程改革的成效
8 结论、建议、创新与不足
    8.1 结论与建议
    8.2 创新
    8.3 不足
    8.4 展望
9 致谢
参考文献
教育背景与读博期间的科研经历
附件
    附件1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调查问卷
    附件2 体力活动(加速度传感器)测试记录表
    附件3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体育品德培养访谈表
    附录4 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附件5 家长告知书
    附件6 指标体系专家评价表

(10)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教学环境的相关研究
        1.1.2 体育教学环境的相关研究
        1.1.3 课堂教学环境的相关研究
        1.1.4 小结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教学环境与课堂教学环境辨析
        1.2.2 体育教学环境的相关研究
        1.2.3 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相关研究
        1.2.4 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相关研究
        1.2.5 小结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实地考察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结构指标的确立
        3.1.1 构建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指标的原则
        3.1.2 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结构指标的确认
        3.1.3 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指标的内容分析
        3.1.4 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指标的评价标准
    3.2 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现状分析
        3.2.1 体育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现状分析
        3.2.2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现状分析
        3.2.3 影响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成因分析
4 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设计
    4.1 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理论依据、原则及整体思路
        4.1.1 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理论依据
        4.1.2 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原则
        4.1.3 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整体思路
    4.2 体育课堂教学物理环境优化
        4.2.1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的基本要求
        4.2.2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的途径
        4.2.3 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物理环境整体优化的途径
    4.3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优化
        4.3.1 优化心理环境中的人——体育教师、学生的途径
        4.3.2 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整体优化的途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四、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考体育改革对延安市宝塔区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研究[D]. 陈德怀.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2]对华立学院学生体育课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 李晓霞,劳英超. 内江科技, 2021(05)
  • [3]新课改视域下的襄阳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王华健.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核心素养理念下洛阳市伊川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千千.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5]2002-2020年上海师范大学视障学生体育行为调查及问题研究[D]. 郭志成.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 朱芃.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贵阳市体育中考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D]. 谢菲.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8]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比较研究 ——以无锡、南京和徐州水平三学生为例[D]. 刘梦环.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2)
  • [9]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D]. 王建.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10]石家庄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研究[D]. 郑红佳.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