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蛋白和论文-陈玉梅

贮藏蛋白和论文-陈玉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贮藏蛋白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生,高通量测序,油脂合成,贮藏蛋白

贮藏蛋白和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梅[1](2019)在《基于转录组测序和小RNA测序的花生不同发育时期油脂和贮藏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生富含油脂和贮藏蛋白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油脂和贮藏蛋白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代谢途径、多个关键基因和转录调节因子。本研究通过对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生籽粒进行转录组和小RNA测序,旨在挖掘油脂和贮藏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以及参与油脂和贮藏蛋白合成调控的miRNAs,为花生高油脂和高蛋白优良品种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所用材料花生的品种为桂花37,以花后20天(HS_20)、35天(HS_35)、50天(HS_50)和60天(HS_60)的籽粒为材料,分别构建了4个mRNA文库和4个miRNA文库,进行了转录组和小RNA测序。然后对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和小RNA测序结果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和miRNA进行分类注释、靶因预测、GO功能注释以及KEGG pathway注释,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酸水解法测定四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生籽粒油脂含量,HS_20、HS_35、HS_50和HS_60的油脂含量分别是3.31%、25.89%、45.93%和48.49%。(2)通过构建mRNA文库和转录组测序,HS_20、HS_35、HS_50和HS_60获得的Total Clean Reads分别是109321068、106867224、109313082和107123540,Q20分别是97.95%、97.88%、97.87%和98.03%。(3)在HS_20-vs-HS_35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基因总数是25769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235个,下调差异表达的基因有22534个;在HS_35-vs-HS_50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基因总数是18403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1579个,下调差异表达的基因有6824个;在HS_50-vs-HS_60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基因总数是12308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235个,下调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073个。(4)通过分析转录组测序数据,我们筛选到一些与油脂合成相关的持续上调表达的基因,包括1个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基因、1个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2个硬脂酰-ACP去饱和酶基因、1个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2个油体相关蛋白基因和7个油脂蛋白基因。(5)从转录组测序数据中筛选到参与油脂合成调节的转录因子和基因有:AP2-EREBP家族转录因子、ABI3VP1家族转录因子、C2C2-Dof转录因子和WD40repeat基因。(6)从转录组测序数据中筛选到2个贮藏蛋白基因,基因id号为107476928和107487873,基因全长分别是1973和2190bp,开放阅读框分别是1803和1887bp,分别编码600和628个氨基酸。花后20天、35天、50天和60天的籽粒中,107476928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24.66、753.54、1439.3和1609.72;107487873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0.69、73.69、318.99和247.67。另外,还筛选到1个属于致敏原的贮藏蛋白基因Ara h1,基因id号为107466960,基因全长是1949bp,开放阅读框是1764bp,编码587个氨基酸。花后20天、35天、50天和60天的籽粒中的表达量分别为23.89、19053.57、14250.28和19428.49。(7)通过构建miRNA文库和小RNA测序,HS_20、HS_35、HS_50和HS_60文库获得的Clean tag分别是27054913、26278062、26831657和25659103,Q20分别为99.3%、99.3%、99.2%和99.2%。各样品比对上基因组的small RNA的数目分别为19724495、19783102、19398380和18860495。(8)对miRNAs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HS_20-vs-HS_35的差异表达miRNA有151个,其中上调miRNA有100个,下调miRNA有51个;HS_35-vs-HS_50的差异表达miRNA有153个,其中上调miRNA有40个,下调miRNA有113个;HS_50-vs-HS_60的差异表达miRNA有146个,其中上调miRNA有88个,下调miRNA有58个。(9)筛选到一些可能参与花生油脂和贮藏蛋白合成调控的差异表达miRNAs。分别属于miR156b家族(ahy-miR156b-3p和ahy-miR156b-5p),miR156c家族(ahy-miR156c)和miR159家族成员(ahy-miR159)。筛选到1个贮藏蛋白基因调控miRNA(基因ahy-miR156a),其靶基因是XM_016083519.2。(10)通过基因的表达量统计和功能注释分析,转录组测序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小RNA测序中的差异表达miRNAs,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是代谢过程,主要的分子功能是催化活性功能。(11)对转录组测序中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和小RNA测序中的4个差异表达miRNAs进行了RT-PCR验证,结果表明,验证结果中基因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赵熙宁,张飞,岳敏,安茜,宋亚楠[2](2019)在《籽粒苋优质贮藏蛋白AhAMA1基因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析籽粒苋编码优质贮藏蛋白基因AhAMA1的功能,以期为应用于作物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从籽粒苋(cv. SX-04)发育种子中分离AhAMA1基因,检测其时空表达谱。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AhAMA1蛋白理化特性,构建AhAMA1基因组成型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渗透侵染法在本氏烟草叶组织瞬时表达AhAMA1,并检测烟叶组织的总蛋白质、油脂和淀粉及必需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AhAMA1基因在籽粒苋种子发育后期表达量最高;分离到的AhAMA1编码序列与数据库中AMA1基因ORF序列(915 bp)完全一致,编码304个氨基酸;AhAMA1分子量为34.96 ku,理论等电点(pI)为6.65;成熟蛋白含有29个带正电的氨基酸(Arg+Lys)和30个带负电的氨基酸(Asp+Glu);总平均亲水性为-0.343,属于疏水蛋白;AhAMA1蛋白不稳定指数为32.78,属于稳定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AhAMA1与千穗谷凝集素序列同源性达99%,亲缘关系较近。AhAMA1基因瞬时表达导致烟草叶片蛋白含量提高到22.39%,是野生型烟草叶片蛋白含量的2倍,油脂和淀粉含量比野生烟草稍有下降。研究成功分离到AhAMA1基因编码序列,其异源表达可提高宿主组织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应用该基因提高植物蛋白含量及品质改良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沈妮[3](2019)在《带鱼低温贮藏蛋白氧化、组织蛋白酶活性及鱼肉质地结构的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带鱼资源丰富,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因其对水压独特的要求和直立游泳的特性,无法进行人工养殖,所以目前多采用低温贮藏技术来延长带鱼的保质期。因带鱼富含蛋白质,所以贮藏过程中蛋白氧化和内源性蛋白酶的作用均是引起其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就带鱼来讲,鱼肉蛋白氧化对质构方面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葡萄糖苷酶(AG酶)、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酶)和组织蛋白酶对鱼肉蛋白降解以及肌肉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的深入研究较少。以带鱼为研究对象,不同低温条件下,检测表征蛋白氧化的指标变化趋势,分析蛋白氧化引起的带鱼肌肉生化和质构特性的变化,分析蛋白氧化和鱼肉质构间的相关性。另外,通过贮藏过程中组织蛋白酶B、L和AG、NAG酶的变化情况,阐明组织蛋白酶对蛋白水解、蛋白结构和肌肉组织微观结构的破坏作用,以及对AG、NAG酶活及细胞完整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带鱼在0℃和4 ℃条件下贮藏15 d,测定羰基、巯基、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Mg2+-ATPase活性、TCA可溶性肽含量以及质构指标(硬度、胶黏性、弹性和咀嚼性)随贮藏时间的变化,分析其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和质构间的线性相关性。结果表明,蛋白氧化程度越高,被降解成小分子肽的量越多,带鱼肉质构劣变越严重,蛋白氧化各指标之间以及与质构指标之间基本都显着线性相关。虽然0℃条件下带鱼肉的蛋白氧化程度和质构均低于4℃条件下,但两种条件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2)带鱼在0℃和4 ℃条件下贮藏15 d,测定AG、NAG酶和组织蛋白酶B、L及H的活性变化,全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的降解情况,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以及带鱼肉组织微观结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组织蛋白酶B、L活性较高,引起相应分子量蛋白的水解,改变蛋白二级结构和细胞完整性,从而使带鱼肌肉组织劣化,解明了冷藏不适用于带鱼贮藏保鲜的酶学理论基础。(3)带鱼在不同温度的液氮速冻和冰箱直接冻结条件下贮藏120d,分析其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和质构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贮藏前60d内,液氮速冻后再冰箱冻结的带鱼蛋白氧化相关指标无显着性变化,且温度越低,蛋白氧化程度越低,带鱼质构保持的越好,蛋白氧化各指标之间以及与质构指标之间均呈显着线性相关。贮藏后期,带鱼肉蛋白氧化程度逐渐提高,质地也随之改变,但液氮速冻效果始终优于冰箱直接冻藏。(4)超低的温度在短期内(0-60d)可抑制组织蛋白酶B、L活性,贮藏后期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引起水溶性蛋白和高盐溶性蛋白逐渐降解,肌原纤维蛋白有序稳定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带鱼肌纤维结构被破坏,细胞完整性受损,AG、NAG酶活上升。在整个冻藏期间,液氮速冻后的带鱼各项指标均显着优于其他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04)

王磊,王慧中,藕冉,李文滨,林春[4](2018)在《大豆主要贮藏蛋白组分遗传改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在种子形成过程中逐渐合成和积累,又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渐降解。不同的大豆贮藏蛋白通过影响蛋白的性质改变其营养和功能品质。包括脂氧酶在内的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是构成大豆贮藏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大豆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从脂氧酶缺失改良育种、11S球蛋白缺失的高7S球蛋白含量改良、7S球蛋白亚基缺失的高11S球蛋白含量改良、7S球蛋白与脂氧酶双缺失改良等几个方面,介绍大豆主要蛋白组分改良育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国大豆品质改良育种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孙红正,郭凯,宋宁垣,赵全志[5](2018)在《稻米贮藏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贮藏蛋白是稻米中的第二大主要成分,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对水稻中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4大类贮藏蛋白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基因结构、表达模式以及各个蛋白家族内不同拷贝的进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在基因组上的拷贝数较多,分别有15个和28个基因拷贝检测到表达。谷蛋白家族可分为3个亚家族,醇溶蛋白分为2个亚家族,并根据不同拷贝的亲缘关系对未命名的基因进行命名。清蛋白和球蛋白拷贝数较少,清蛋白有5个拷贝,其中SSA1、SSA5表达量较高,其他拷贝表达相对较低,而球蛋白的3个拷贝表达量都极低。本文为水稻贮藏蛋白以及稻米品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8年01期)

陈雪燕,王灿国,程敦公,李豪圣,宋健民[6](2018)在《小麦加工品质相关贮藏蛋白、基因及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小麦以及相关近缘种属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各类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小麦品质相关蛋白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多,新蛋白和新基因的发现为小麦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了更大的研究空间。本文简要概述了传统贮藏蛋白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目前新发现的与小麦加工品质相关的贮藏蛋白和基因的研究进展,从遗传改良的角度上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小麦品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促进品质研究更好的应用于小麦育种的实践。(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张明俊,邱丽娟[7](2017)在《大豆籽粒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人类最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之一,大豆蛋白主要成分是7S和11S球蛋白,约占总蛋白的70%。由于7S和11S球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空间结构不同,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加工品质均受到11S/7S比值的影响。7S和11S球蛋白含量比例不同,使大豆蛋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营养特性,11S球蛋白含硫氨基酸的含量较高,提高11S/7S的比值可以增加大豆含硫氨基酸的含量,提高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本实验对611份大豆栽培品种的各个亚基相对含量分析发现:611份材料11S/7S比值在0.01~1.00之间的材料共9份,在1.00~2.00之间的材料共539份,11S/7S比值大于2的材料63份,11S/7S平均值为1.68。对611份材料的各个亚基的相对含量进行计算,分析各个亚基的相关性,发现11S和7S相对含量是极显着负相关的,11S/7S与各个亚基之间(主要是α、α'、β、A3、酸性和碱性亚基)都存在极着相关关系,改变其中任意一种成分都会直接影响11S/7S的比值。因此,筛选出11S/7S比值高或低的材料,有利于大豆蛋白加工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划分,对大豆蛋白发掘多样的大豆种质遗传资源对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丰富的遗传素材。(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7-31)

谢依凌[8](2017)在《四川3个生态点小麦品种间贮藏蛋白组分及蛋白质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蛋白质含量和各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和比例是影响小麦品质的关键,其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影响。选取28个四川小麦品种(系),在3个代表四川麦区不同生态类型点(雅安、温江和仁寿)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利用凯氏定氮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分别对供试品种(系)的面粉蛋白质含量和贮藏蛋白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以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和贮藏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RP-HPLC可将供试小麦品种(系)的贮藏蛋白分为不同组分。不同品种(系)的醇溶蛋白能分成28-34个组分不等,以α和β组分最多,由于二者疏水性相似不能相互分开,约为15个,ω和γ组分各为9-12和6-9个;各品种(系)HMW-GS的出峰顺序为:1Dy、1By(1By8 除外)、1Dx、1Bx 和 1Ax。1Ax1、1Bx6、1Bx7、1Bx20、1By8、1By20、1Dx2、1Dx5、1Dy10、1Dy12 等亚基能较好分离,而 1Dx2和1By9以及1Dx5和1By9难以分离。相同小麦品种(系)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组成不受环境影响,但含量差异明显,不同小麦品种(系)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组成和含量都有明显差异。2.对供试小麦品种(系)的贮藏蛋白组分和蛋白质含量进行联合方差和多重比较分析可知,地点×年份互作效应对醇溶蛋白含量的影响最大,年份对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总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小麦贮藏蛋白组分和蛋白质含量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共同影响,环境变异的影响最大。3.川27选、川麦44、川农16、绵麦37、内麦9号、蜀麦375、玉脉1号和郑麦9023的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在3个生态点受环境影响较小,表现较稳定。川27选、川麦44、玉脉1号和郑麦9023的谷蛋白含量较高而醇溶蛋白含量较低,且在地点间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兴军,韩旭,王昕[9](2017)在《稻谷贮藏蛋白与米饭质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谷主要贮藏蛋白是米谷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80%,醇溶蛋白占百分之几。本文就稻谷贮藏蛋白的类型、颖果内沉积、提取方法及理化定性进行回顾与综述,同时重点讨论了贮藏蛋白影响大米糊化和米饭质地的机理,提出稻谷贮藏蛋白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来源于《粮食问题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李万[10](2017)在《小麦叁个贮藏蛋白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品质效应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贮藏蛋白分两种:麦谷蛋白(Glutenin)和醇溶蛋白(Gliadin),麦谷蛋白也分两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小麦贮藏蛋白是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其含量超过小麦籽粒蛋白总量的80%。本研究以课题组自主选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西农538”和“西农558”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HMW-GS、LMW-GS和α-gliadin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克隆测序等实验技术,分别从这两个小麦品种中得到了叁种蛋白的基因编码序列各一条,并进一步进行了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同时以“西农538”中获得的叁条基因序列为目标序列,诱导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然后通过蛋白纯化和微量掺粉实验研究比较这叁个表达蛋白各自对小麦面粉的品质效应。实验结果如下:1.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共得到了6条具有单一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基因序列。其中从“西农538”中克隆得到的HMW-GS、LMW-GS和α-gliadin基因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X452083、KX452081、KX452085,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812 bp、915 bp和897 bp;从“西农558”中克隆得到的这叁种蛋白的基因序列的登录号分别为KX452084、KX452082、KX452086,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977 bp、915 bp和879 bp。2.通过氨基酸序列对比发现:KX452083和KX452084主要由信号肽、N-端保守区、中间重复区和C-末端四个部分构成,都有7个半胱氨酸(Cys)残基,中间重复区有六肽和九肽重复单元,但没有叁肽重复单元,由此推测这两个基因序列可能属于y型亚基,同时经过blastp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得知,两条序列分别与1Dy10和1Dy12亚基有极高的相似度。KX452081和KX452082主要由信号肽、N-端保守区、中间重复区(该区域是谷氨酰胺(Q)和脯氨酸(P)的富集区)、C-端保守区Ⅰ(含有5个Cys残基)、C-端保守区Ⅱ(该区域含有丰富的谷氨酰胺(Q)和1个Cys残基)和C-端保守区Ⅲ(含有1个Cys残基)这六部分组成,通过序列比对、N/C端氨基酸组成(METRCIPG······VGTGVGAY)、Cys残基的位置和进化树分析发现,得到的这两条LMW-GS序列属于Glu-D3位点、Type V(Group 10)、m型、C组LMW-GS。KX452085和KX452086主要由6部分组成:信号肽、N-端重复区、多聚谷氨酰胺区Ⅰ、特征区Ⅰ、多聚谷氨酰胺区Ⅱ和特征区Ⅱ,其中KX452085含有6个Cys残基,可形成3对分子内二硫键;KX452086含有7个Cys残基,不仅可以形成3对分子内二硫键,多余的一个Cys残基可能形成一个分子间二硫键。3.依据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西农538”中克隆得到的叁条序列(KX452083、KX452081和KX452085)为研究对象,经IPTG诱导,使它们在宿主菌Escherichia coli Trans B(DE3)中进行体外表达,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鉴定,结果表明这叁个蛋白均成功表达。4.对叁个蛋白进行大量的体外表达,经回收纯化、低温冷冻干燥和微量掺粉实验(以中国春面粉为基础面粉),得到了一系列相关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发现,KX452083(HMW-GS)与面粉筋力正相关,但对面团弹性产生了负效应,并且不利于面团的延伸;KX452081(LMW-GS)对面粉筋力的影响比较复杂,尚难确定相关性,但其对面粉弹性有增强作用,而对面团的延伸不利;KX452085(α-gliadin)对面粉筋力有负效应,但使面团更易流变,且对面团的延伸和弹性有显着的改善。此外,粉质质量指数(Farinograph quality number,FQN)是一种被用来评价面粉质量的常用指标,以FQN为衡量标准分析比较这叁个蛋白的品质效应,结果为:HMW-GS>α-gliadin>LMW-GS。(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贮藏蛋白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解析籽粒苋编码优质贮藏蛋白基因AhAMA1的功能,以期为应用于作物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从籽粒苋(cv. SX-04)发育种子中分离AhAMA1基因,检测其时空表达谱。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AhAMA1蛋白理化特性,构建AhAMA1基因组成型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渗透侵染法在本氏烟草叶组织瞬时表达AhAMA1,并检测烟叶组织的总蛋白质、油脂和淀粉及必需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AhAMA1基因在籽粒苋种子发育后期表达量最高;分离到的AhAMA1编码序列与数据库中AMA1基因ORF序列(915 bp)完全一致,编码304个氨基酸;AhAMA1分子量为34.96 ku,理论等电点(pI)为6.65;成熟蛋白含有29个带正电的氨基酸(Arg+Lys)和30个带负电的氨基酸(Asp+Glu);总平均亲水性为-0.343,属于疏水蛋白;AhAMA1蛋白不稳定指数为32.78,属于稳定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AhAMA1与千穗谷凝集素序列同源性达99%,亲缘关系较近。AhAMA1基因瞬时表达导致烟草叶片蛋白含量提高到22.39%,是野生型烟草叶片蛋白含量的2倍,油脂和淀粉含量比野生烟草稍有下降。研究成功分离到AhAMA1基因编码序列,其异源表达可提高宿主组织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应用该基因提高植物蛋白含量及品质改良提供科学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贮藏蛋白和论文参考文献

[1].陈玉梅.基于转录组测序和小RNA测序的花生不同发育时期油脂和贮藏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赵熙宁,张飞,岳敏,安茜,宋亚楠.籽粒苋优质贮藏蛋白AhAMA1基因功能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沈妮.带鱼低温贮藏蛋白氧化、组织蛋白酶活性及鱼肉质地结构的变化规律[D].浙江大学.2019

[4].王磊,王慧中,藕冉,李文滨,林春.大豆主要贮藏蛋白组分遗传改良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

[5].孙红正,郭凯,宋宁垣,赵全志.稻米贮藏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稻米.2018

[6].陈雪燕,王灿国,程敦公,李豪圣,宋健民.小麦加工品质相关贮藏蛋白、基因及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

[7].张明俊,邱丽娟.大豆籽粒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C].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7

[8].谢依凌.四川3个生态点小麦品种间贮藏蛋白组分及蛋白质含量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

[9].李兴军,韩旭,王昕.稻谷贮藏蛋白与米饭质地研究[J].粮食问题研究.2017

[10].李万.小麦叁个贮藏蛋白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品质效应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  

贮藏蛋白和论文-陈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