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小说论文-赵丹丹,常丽强,袁福

理论小说论文-赵丹丹,常丽强,袁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翻译,英译教学,中国小说英译,教学研究

理论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赵丹丹,常丽强,袁福[1](2019)在《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当代小说的英译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文化交流不断扩散,在诸多优秀国外文学作品流入至我国的背景下,使我国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外优秀作品并影响我国的外文学术范围。而我国也存在诸多优秀文学作品,通过英译后在国外发表,受到了国外文化学者的赞许。在英译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翻译方法与翻译手段的研究,并使学生深入了解国外读者的文化习惯,否则难以展现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髓。(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3期)

顾金春[2](2019)在《作为中国经验的理论自觉与小说美学——以王安忆小说理论为核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当代作家中,王安忆基于对职业写作危机的高度警醒而较早建构自己的小说理论。她注重小说的物质部分,以逻辑严密性从经验写作的自囿中破开,赋予小说以独特标识与品格;她切入小说本体,把小说理解为心灵世界,使小说挣脱对社会功能的附庸而成为自足世界;她把思想理解为"小说的核",认为小说成功与否取决于作家思想体积大小,思想要向纵深处推进以体现其深度。王安忆的小说理论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超越自己,破解各种不可能,在使中国当代文学具有通往更大可能性和丰富性的路径与方向的同时,也成为当代中国以独特中国经验与中国叙事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的文学表征。(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慧娟[3](2019)在《从原型理论视角看孙频小说中的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孙频的小说是危险而迷人的,这种致命的吸引力与她大量的精神分析和心理描写是分不开的,通过对众多抑郁症、自虐症等病人心理的剖析,将人际关系、女性生存困境、男权旁落、社会阴暗等问题血淋淋地展示在读者眼前。其解剖是有力量的,在这力量里,充满了对罪与罚、善与恶、绝望与救赎的精神拷问。孙频一直关注着这些人物在社会挤压中的心理畸变,(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33期)

顾明栋[4](2019)在《论中西小说理论的哲学和美学根基》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研究是当前的国际性课题,但是,小说理论的研究一般以西方的概念为指导,使用诸如摹仿说、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基本不关心非西方的小说理论,甚至视不合西方小说理论的创作方法为缺憾。因此,很有必要从比较的视角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概念性探索,审视其哲学和美学的基础。本文试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从比较的视角关注中西小说的基础性概念问题,从其与哲学的关联之处探索中西小说的美学基础。在将西方小说和中国小说的美学基础予以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小说美学是哲学的诗性表现,在中国传统中,是"道"在语言艺术层面上的诗性表现,在西方传统中是希腊哲学的"理念"及其变体通过摹仿而获得的诗性显现,在两大传统中都是融历史、哲学和诗歌为一体的叙事学存在。(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11期)

孔咪[5](2019)在《从创伤理论角度浅析小说《为奴十二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所罗门·诺瑟普是美国废奴主义者,同时也是小说《为奴十二年》的作者。所罗门·诺瑟普生来就是个自由人,但之后他被绑架并且被卖为奴,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红河地区做了长达十二年的奴隶。最后,他于1853年被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救出。诺瑟普重新获得自由后,根据自己的回忆创作并出版了这部小说。本文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分析小说中的男性奴隶创伤和女性奴隶创伤。此外,本文还探究了小说中蕴含的造成创伤的原因,以及主人公诺瑟普如何修复自己的创伤。(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于雷[6](2019)在《“双重束缚理论”与坡的替身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替身小说是坡笔下不容忽视的亚文类,它们不仅展现出哥特文学的一个独特母题,更能够为心理学围绕无意识世界中的否定缺失找到一种"否定的回归"。英国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在其围绕精神分裂症以及动物行为所进行的研究当中,揭示了一种能够在病态逻辑与艺术想象之间实现对接耦合的"跨语境综合症",它将罗素眼中的"逻辑类型"混乱转化为操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双重束缚",并从中提炼出艺术的独特发生逻辑——字面信息的隐喻化。文章以这一理论框架为研究平台,通过给予坡的替身小说某种全景式观照,从人物心理与叙述结构这两大层面探讨替身美学的发生肌理。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替身现象既存在于文学作品的人物镜像关联之中,也会以巴赫金式的对话性逻辑呈现为显性情节与隐性进程所共同构建的叙述动力学;它不仅为当今西方学界的"表层阅读"流派提供了有效案例,更使得坡所一贯倡导的"秘密写作"获得了叙事学阐释的绝佳模型。(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吉玲[7](2019)在《论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作为我国近代喊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第一人,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推动了我国近代小说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融合了中西文论二者所长,采用中西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起颇具划时代意义的小说理论。不同于传统书商重利轻本,梁启超不仅重视文化传播源头的质量,还积极启用新兴媒介传播思想理念,并将读者感受纳入研究范围,这样的现代文学传播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小说从古代向现当代转型的跨越式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0期)

王先勇[8](2019)在《文本的“生疏”和理论的“嫁接”——评司马涛《中国皇朝末期的长篇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汉学家司马涛(Thomas Zimmer)所着《中国皇朝末期的长篇小说》作为西方汉学界对中国明清古典小说最为细致的一项研究成果,虽然价值突出,但问题同样存在。一方面,作者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本身,因翻译以及自身文化背景等不同,造成其与文本之间存在着隔膜,因此理解片面会出现偏差。另一方面,作者会不自觉地站在西方的理论框架内对中国作品过度解读。这是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时存在的较普遍问题,值得我们在学习西方学者相关着作时注意。(本文来源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冯碧凤[9](2019)在《有效运用变易理论,优化高中小说教学——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易理论是一种以学习内容及其关键特征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在已有的教学资源形态下,运用变易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变易图式作为教学工具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关键特征的理解,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低耗高效。(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28期)

阎苏,贺昱[10](2019)在《拉康镜像理论关照下的小说《青蛇》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蛇》是李碧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研究方向涉及女性主义、叙事艺术、跨媒介研究和演变研究等,但这些研究都忽视了青白二蛇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而二者关系的主要粘合剂"模仿",正呼应了拉康的镜像理论。因此,本文拟用拉康镜像理论来分析青白二蛇之间的关系,挖掘青蛇"自我意识"的萌发与形成,以此来展现李碧华的文化认同。(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8期)

理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王安忆基于对职业写作危机的高度警醒而较早建构自己的小说理论。她注重小说的物质部分,以逻辑严密性从经验写作的自囿中破开,赋予小说以独特标识与品格;她切入小说本体,把小说理解为心灵世界,使小说挣脱对社会功能的附庸而成为自足世界;她把思想理解为"小说的核",认为小说成功与否取决于作家思想体积大小,思想要向纵深处推进以体现其深度。王安忆的小说理论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超越自己,破解各种不可能,在使中国当代文学具有通往更大可能性和丰富性的路径与方向的同时,也成为当代中国以独特中国经验与中国叙事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的文学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论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丹丹,常丽强,袁福.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当代小说的英译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

[2].顾金春.作为中国经验的理论自觉与小说美学——以王安忆小说理论为核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刘慧娟.从原型理论视角看孙频小说中的人物[J].牡丹.2019

[4].顾明栋.论中西小说理论的哲学和美学根基[J].学术月刊.2019

[5].孔咪.从创伤理论角度浅析小说《为奴十二年》[J].青年文学家.2019

[6].于雷.“双重束缚理论”与坡的替身小说[J].外国文学研究.2019

[7].刘吉玲.论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意义[J].文学教育(下).2019

[8].王先勇.文本的“生疏”和理论的“嫁接”——评司马涛《中国皇朝末期的长篇小说》[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9].冯碧凤.有效运用变易理论,优化高中小说教学——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J].高考.2019

[10].阎苏,贺昱.拉康镜像理论关照下的小说《青蛇》解读[J].大众文艺.2019

标签:;  ;  ;  ;  

理论小说论文-赵丹丹,常丽强,袁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