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黑斑病菌论文-刘刚

白菜黑斑病菌论文-刘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菜黑斑病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菜黑斑病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增效作用

白菜黑斑病菌论文文献综述

刘刚[1](2018)在《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合理混配对白菜黑斑病菌有增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防治白菜黑斑病,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室内试验(生长速率法)对白菜黑斑病菌进行毒力测定,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戊唑醇等4种杀菌剂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程度,分别计算EC50值,并筛选出效果较好的2种药剂进行复配,计算了增效系数。结果表明,4种药剂的EC50值分别为0.176、3.315、14.707、0.170mg/kg,(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25期)

岳海梅,庄华,巩文峰,旺姆,旦巴[2](2015)在《一株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黑斑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西藏林芝地区油菜黑斑病的病原物,从发病田采集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一株链格孢菌XZ-S1,用柯赫氏法则对该菌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该菌进行鉴定,菌株XZ-S1与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在自举值99%相聚一群。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 H值为6.5~7.5,淀粉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最适生长培养基,马铃薯胡萝卜琼脂培养基为最适产孢培养基。(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全,李术娜,王树香,李红亚,朱宝成[3](2015)在《白菜黑斑病菌拮抗细菌LBC-2的筛选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田间防效》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对峙法筛选得到一株对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具有强烈拮抗作用并具有较广抗菌谱的细菌LBC-2。本试验利用对峙法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0株,复筛得到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菌体形态和菌落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20 g/L蔗糖、30 g/L黄豆饼粉、0.5 g/L Ca Cl2、0.1 g/L Zn Cl2。最适培养温度37℃、最适培养p H值为7.5、最适培养转速为220 r/min、最适培养时间为40 h。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细菌LBC-2菌剂的病指防效达到79.08%,对白菜黑斑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甘彩霞,袁伟玲,王晴芳,崔磊,梅时勇[4](2013)在《白菜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黑斑病菌培养基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白菜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光源照射对白菜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测量了黑斑病菌孢子生长的菌落直径,对适合白菜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通过同一种培养基PSA进行培养,8株白菜黑斑病菌株中火烧坪BHB1的产孢量最好;最适宜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培养基是PSA培养基,PDA培养基、豆芽培养基和玉米培养基也较适合黑斑病菌孢子的萌发。白菜黑斑病菌孢子在0~35℃能够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15℃。该菌在日光灯照射下产孢量显着高于紫外照射,且日光灯不宜长时间照射,紫外灯照射不利于孢子萌发。黑斑病菌菌落在第4~7天生长最快。[结论]为白菜黑斑病的抗病育种研究和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9期)

万秀娟,范黎明,叶敏,赵艳,王亮[5](2012)在《白菜叶片挥发成分多样性及对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对白菜黑斑病具有不同抗性的白菜品种甜脆绿、瓢儿白、83-1和优早四号,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白菜叶面漂洗物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孢子悬滴培养法测定白菜叶面漂洗物对白菜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叶面漂洗物浓度>10μL时,四种白菜叶面漂洗物对病原菌抑制活性的顺序为:瓢儿白>甜脆绿>优早四号>83-1,且各品种漂洗物对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存在显着差异。甜脆绿漂洗物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为2,2,4,6,6-五甲基庚烷(17.15%),瓢儿白、83-1和优早四号漂洗物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为反-3-己烯醇(15.76%、10.87%、7.21%)。根据本实验结果发现,2,2,4,6,6-五甲基庚烷、反-3-己烯醇及仅在感病品种83-1漂洗物中检测到的2,4,6,8-四甲基十一烯和2,4,6-Tritert-butyl-4-methyl-2,5-cyclo-hexa-dien-1-one可能与黑斑病菌孢子萌发有关。(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2年09期)

孙秀华,刘丽屏,陈星初[6](2009)在《肟菌酯与戊唑醇不同配比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孢子萌发法进行了肟菌酯与戊唑醇不同配比组合在室温条件下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2种药剂不同配比组合浓度的提高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以质量浓度为16.2mg/L效果最好。肟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0.5∶1时的共毒系数为127.62,增效作用显着。(本文来源于《菌物研究》期刊2009年Z1期)

李春辉,李术娜,王纳贤,杜淑涛,王世英[7](2009)在《白菜黑斑病菌拮抗细菌LBC-1菌株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湖南、湖北、河北等地区菜地采集土样,采用抑菌圈法筛选对白菜黑斑病病原菌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0株,复筛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LBC-1。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种属鉴定。鉴定结果为菌株LBC-1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1株广谱拮抗芽孢细菌菌株。(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09年20期)

晏卫红,黄思良,付岗,岑贞陆,谢玲[8](2009)在《芦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苯、石油醚、正己烷8种溶剂对库拉索芦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提取,提取产率随溶剂极性的增强而提高。以白菜黑斑病菌为测试菌,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芦荟各种溶剂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当提取物浓度为10mg/mL时,各种溶剂粗提物均表现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以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酸乙酯的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分别为71.4%、71.3%和62.4%。从抑菌效果及提取产率两方面考虑,乙酸乙酯为提取芦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通过测定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4种溶剂1%~10%系列浓度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及甲醇、丙酮、乙酸乙酯3种溶剂对各种芦荟粗提物的溶解性,确立用乙酸乙酯-水(7∶3,v/v)溶解各种粗提物进行生物测定,既能较好地溶解各种粗提物,又对测试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试验研究还筛选了2‰~1%吐温20作表面活性剂乳化乙酸乙酯使其与所溶解的粗提物能均匀分布到PDA培养基中,保证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通过测定库拉索芦荟等7种芦荟水浸提物的抑菌活性,认为树芦荟、库拉索芦荟的抑菌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桂春爽,梁宁,焦国平,蒋继志[9](2009)在《梨黑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对致病疫霉抑菌效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对致病疫霉抑制效果更好的拮抗真菌,利用涂布法对梨黑斑病菌(LH)和白菜黑斑病菌(BH)的培养方式和抑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H和BH均适合静置培养;LH发酵液比BH发酵液的抑制作用强,两者的抑菌率分别为80.8%和62.6%;LH和BH发酵液均显着抑制致病疫霉孢子囊萌发,抑制中浓度分别为0.01 mg/mL和1mg/mL;并且这两种发酵液都对致病疫霉菌丝体有致畸作用;超声波破碎会使发酵液的抑菌作用有所降低。综合比较,LH发酵液比BH发酵液的抑菌作用更强。(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08-07)

侯喜林,王利英[10](2008)在《不结球白菜与黑斑病菌互作中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诱导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病程相关蛋白基因植物防卫素(PDF)、PR4和几丁质酶基因是植物介导的抗病反应和系统获得抗性中的重要基因。本研究以抗黑斑病和感黑斑病不结球白菜为材料,利用PT-PCR技术检测不结球白菜中已克隆病程相关蛋白基因BcAF(白菜防卫素基因)、BcPR4和Bcchi(几丁质酶基因)在不结球白菜叶片中的表达变化,研究其与不结球白菜黑斑病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接种处理后,‘苏州青'和‘短白梗'中Bcchi、BcPR_4和BcAF都得到诱导表达,Bcchi和BcPR_4在处理后24 h达到峰值;BcAF在‘苏州青'中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于‘短白梗',为处理后12 h。在整个过程中,3个基因在‘苏州青'中的表达量高于‘短白梗',表明BcAF、BcPR4、Bcchi可能在不结球白菜黑斑病抗性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白菜黑斑病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西藏林芝地区油菜黑斑病的病原物,从发病田采集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一株链格孢菌XZ-S1,用柯赫氏法则对该菌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该菌进行鉴定,菌株XZ-S1与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在自举值99%相聚一群。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 H值为6.5~7.5,淀粉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最适生长培养基,马铃薯胡萝卜琼脂培养基为最适产孢培养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菜黑斑病菌论文参考文献

[1].刘刚.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合理混配对白菜黑斑病菌有增效作用[J].农药市场信息.2018

[2].岳海梅,庄华,巩文峰,旺姆,旦巴.一株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黑斑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

[3].王全,李术娜,王树香,李红亚,朱宝成.白菜黑斑病菌拮抗细菌LBC-2的筛选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田间防效[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

[4].甘彩霞,袁伟玲,王晴芳,崔磊,梅时勇.白菜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黑斑病菌培养基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3

[5].万秀娟,范黎明,叶敏,赵艳,王亮.白菜叶片挥发成分多样性及对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

[6].孙秀华,刘丽屏,陈星初.肟菌酯与戊唑醇不同配比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J].菌物研究.2009

[7].李春辉,李术娜,王纳贤,杜淑涛,王世英.白菜黑斑病菌拮抗细菌LBC-1菌株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蔬菜.2009

[8].晏卫红,黄思良,付岗,岑贞陆,谢玲.芦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

[9].桂春爽,梁宁,焦国平,蒋继志.梨黑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对致病疫霉抑菌效果的比较[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10].侯喜林,王利英.不结球白菜与黑斑病菌互作中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诱导表达[C].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2008

标签:;  ;  ;  ;  

白菜黑斑病菌论文-刘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