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综合论文-白立敏,修春亮,冯兴华,梅大伟,魏冶

时空综合论文-白立敏,修春亮,冯兴华,梅大伟,魏冶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空综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韧性,韧性综合评估,时空分异,地级城市

时空综合论文文献综述

白立敏,修春亮,冯兴华,梅大伟,魏冶[1](2019)在《中国城市韧性综合评估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韧性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显着影响。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等4个系统构建城市韧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韧性进行定量评估,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并对典型样带区进行影响因素探讨。结果表明:城市韧性子系统间逐步趋于均衡,但经济、生态、基础设施、社会子系统发展趋势存在显着差异,经济子系统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子系统位序转换加剧;城市韧性水平集聚趋势减弱,各子系统空间发展格局多样化;城市韧性发展空间异质性显着,中低、低韧性水平城市居于主导地位,东部地区整体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韧性"集群化"空间分异特征显现,城市群地区的韧性高于其他地区;东部沿海样带受城市活力影响显着、在南北方向上变化相对缓慢,长江沿岸样带在经济大发展背景下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而胡焕庸线沿线样带无明显差异、但其整体受城市扩张因素影响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陈明霞,熊贵耀,张佳鹏,李丽,王加虎[2](2019)在《湘江流域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湘江流域29个水质监测断面2008—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包括DO、COD_(Mn)、NH_3-N、TP、Pb、As、Cd,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及季节性Mann-Kendall检验,对湘江流域的水质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优良,且污染物浓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受其自身条件及其发展的影响,污染类型及趋势差异明显。2)对于重金属Pb、As、Cd的整体治理效果要好于NH_3-N、TP。3)湘江流域内NH_3-N和TP的污染浓度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而重金属污染差异明显,主要受河流流量变化以及历史排放的影响。4) 2008年以后,政府干预逐渐替代城市发展等经济因素成为影响湘江流域水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郑玉[3](2019)在《中国金融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测算出2003~2016年中国省域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并基于核密度函数、扩展的Markov链和空间Markov链等方法对中国省域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及空间演化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渐增强态势,且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和空间非均衡特征;(2)不同时长内,四类水平俱乐部的相对位置依然保持较高的稳定性,虽然相邻俱乐部之间的流动性随着时长的增大而不断增强,但低水平地区跳出"低水平陷阱"较难,"高水平垄断"局面更难以瓦解;(3)考虑空间效应时,高水平邻居对本地的金融发展水平会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效应。最后,本文对上述研究结论蕴含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解读。(本文来源于《上海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傅博,黄国如[4](2019)在《广东江门四堡水库水质时空变化及综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江门市四堡水库水质状况,在该水库布置了13处采样点,于2018年6-12月进行了7次水样采集和检测工作,分析水质因子时空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BP神经网络法、主成分分析法及指数法等对四堡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利用Pearson方法研究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影响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总磷、总氮和氨氮变化较为复杂,靠近水库中下游区域的水质较好,水库汇水区的水质较差;单因子评价法和BP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大体一致,水库水质总体在Ⅲ~Ⅳ类之间,主成分分析法表明水质主要受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影响,指数法表明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在水库汇水区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与氨氮相关性较强,氮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控制氮素浓度能够有效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磊,曹鸽[5](2019)在《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及其时空演变研究——兼论合肥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竞争力影响城市未来发展,也对其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较高的城市竞争力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的发展。目前,合肥市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南京、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存在城市经济水平不高、吸引外资能力较弱、综合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文章建立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全国二十四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测评,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合肥市在城市发展道路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以推进合肥进一步实现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苏珍来,吴壮金,韦芦桂[6](2019)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制约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可以加快其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承载力指标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稳步上升趋势,水平较低且具有分级现象;各要素承载力年际变化趋势差异和空间差异明显。提出从整体上优化城市综合承载力结构、保护资源环境和增强科技创新,同时根据各市制约因素的不同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阮丽华,朱灿阳[7](2019)在《基于熵权法的湖北省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的有序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发展。以湖北省为例,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优势、自然基底、生态服务、特殊生境5个维度选取17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熵权法确定权重,以ArcGIS为技术支撑平台,对2011—2016年湖北省各市土地利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在西部和南部上升明显,东部黄冈市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并无明显变化;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土地社会经济利用水平呈较快发展趋势,土地自然利用水平变化不明显;2011—201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上处于中低水平,且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自然两方面发展不协调。此外,为促进湖北省各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李洁[8](2019)在《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评价与障碍因子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灰关联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主要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整体、东中西段及11省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均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除江西、湖南一直处于中级水平外,其余各地均由2007年的中级水平升为2016年的良好水平,但提升压力与潜力俱在;2007-2012年东中西段土地综合承载力基本呈西高东低阶梯状空间格局,2013-2016年基本呈东高西低阶梯状空间格局;4个子系统承载力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经济社会系统基本呈线性增长态势,土地资源和科教管理系统上升幅度小,生态环境系统波动频繁,子系统不一致性变化制约了土地综合承载力快速提升;土地资源承载系统是首要障碍系统,人口密度、土地集约化程度、地均废水负荷等是主要障碍因子;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应重点突破与系统治理相结合。(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粟晓玲,梁筝[9](2019)在《关中地区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指数及干旱时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陕西关中地区22个气象站和3个水文站1961—2016年的气象水文资料,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与径流干旱指数(SDI),运用Gumbel Copula函数构建了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指数(MHDI),探讨了MHDI的适用性,并分析了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HDI综合了SPEI与SDI的优点,可同时表征月尺度和年尺度的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关中地区MHDI序列值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干旱情况逐年加剧;MDHI序列存在变异,年尺度变异点集中于1986年和1990年;年尺度的序列值主周期多集中在20~22 a;泾河流域干旱发生频率最低,为19.11%,北洛河流域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为47.97%,渭河流域干旱发生频率介于两者之间,为26.42%。(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9年04期)

吴宜进,赵行双,奚悦,刘慧,李畅[10](2019)在《基于MODIS的2006-2016年西藏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缺少基于遥感数据产品的西藏地区植被生态参数筛选及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以2006年和2016年西藏地区MODIS卫星遥感产品反演得到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区域热度与改进的湿度5项指标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西藏植被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探索了其时空变化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①西藏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为脆弱,且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南优、西北差的分布格局。②2006-2016年间西藏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总体呈现变好的趋势。在时间序列上,2006-2016年间改善、退化的区域占比分别为31.88%和4.13%;在空间分布上,变好的区域分布在西北、中部和东部,变差的区域集中在东南部。③水热状况改善特别是降水量的增加和人为保护政策使得研究区西部和中部地区生态质量有所提高。社会经济活动加强是研究区东南部生态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时空综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湘江流域29个水质监测断面2008—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包括DO、COD_(Mn)、NH_3-N、TP、Pb、As、Cd,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及季节性Mann-Kendall检验,对湘江流域的水质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优良,且污染物浓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受其自身条件及其发展的影响,污染类型及趋势差异明显。2)对于重金属Pb、As、Cd的整体治理效果要好于NH_3-N、TP。3)湘江流域内NH_3-N和TP的污染浓度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而重金属污染差异明显,主要受河流流量变化以及历史排放的影响。4) 2008年以后,政府干预逐渐替代城市发展等经济因素成为影响湘江流域水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空综合论文参考文献

[1].白立敏,修春亮,冯兴华,梅大伟,魏冶.中国城市韧性综合评估及其时空分异特征[J].世界地理研究.2019

[2].陈明霞,熊贵耀,张佳鹏,李丽,王加虎.湘江流域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演变分析[J].环境工程.2019

[3].郑玉.中国金融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化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9

[4].傅博,黄国如.广东江门四堡水库水质时空变化及综合评价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5].陈磊,曹鸽.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及其时空演变研究——兼论合肥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J].现代管理科学.2019

[6].苏珍来,吴壮金,韦芦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制约因素[J].湖北农业科学.2019

[7].阮丽华,朱灿阳.基于熵权法的湖北省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及综合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9

[8].李洁.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评价与障碍因子诊断[J].华东经济管理.2019

[9].粟晓玲,梁筝.关中地区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指数及干旱时空特征[J].水资源保护.2019

[10].吴宜进,赵行双,奚悦,刘慧,李畅.基于MODIS的2006-2016年西藏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19

标签:;  ;  ;  ;  

时空综合论文-白立敏,修春亮,冯兴华,梅大伟,魏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