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艺术歌曲艺术表现手法浅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艺术表现手法浅析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浪漫主义音乐艺术表现手法钢琴伴奏

中图分类号:C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09)12

舒伯特艺术歌曲是抒情诗与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最完美的结晶。他的艺术歌曲的歌词多选自歌德、海涅、米勒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舒伯特对诗歌的理解非常细腻,能够运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手法将诗歌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既充分挖掘诗歌中的感情内涵,又忠实于原诗的思想与创作,使“诗”中感受到“歌”的情,“歌”中体会到“诗”的意,将两者完美的结合。我们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进行特点分析,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全方位的认知舒伯特艺术歌曲。

一、旋律音调的写作特点在舒伯特所创作的634首艺术歌曲中,选自歌德、席勒、海涅的诗就达到了134首之多,分别是67首、4l首和6首。而歌德的诗歌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影响最大。舒伯特所选择的诗词不仅内容广泛,而且一扫时尚歌曲的平庸感伤情调,将他的悲苦融化到对艺术、人生和爱的渴望之中,尽可能地利用“想象力来装饰这个现实”,并相信“幻想”胜于“理性”,崇拜音乐并顺依“天感”。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达到了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为了有效地表达诗的内容和境界,舒伯特扩大了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力,并提高了钢琴伴奏的作用,具有抒情的歌唱性曲调在他的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富于语言表现力的朗诵调,也同样起着很大的作用,如具有叙事性的早期歌曲《魔王》,其中的朗诵调模拟着不同人物(叙事者、父亲、孩子和魔王)的口吻。舒伯特还常常利用一些富于特征的音调来表现某种强烈的情绪,如《魔王》中孩子三次惊讶“爸爸”的音调即是如此。总之,舒伯特充分发挥了音乐的表现力,将诗歌的意境衬托得淋漓尽致,因此,他的歌曲好似一首首插上音乐翅膀的诗。(二)旋律创作的浪漫主义色彩性

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充分发挥了他自己的音乐才华,他重视诗歌意境的烘托和营造,善于刻画自然的、纯真的人的本质性情。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家,舒伯特在创作时非常注重感情的渲染,他把感情放在第一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发地挖掘情感所有微妙生动之处,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可以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唱出”了耳目一新的抒情风格,并为之注入了永恒的活力。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一般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舒伯特具有一种几乎无与伦比的抒情天才,他能够用旋律准确地抓住几乎每一种情绪或细节。

2、在大调和小调之间突然转换或在二音之间游移,这通常反映了歌词情绪的转变,如《菩提树》第25小节。

3、范围广泛的转调,经常通过三度关系和等音的转换,他的转调一般都转向降号调的领域,如《水上吟》第13小节。

4、色彩性的半音化和声在自然音为主的织体中局部使用,包括减七和弦、增六和弦与那波里和弦,如《海滨》和《魔王》。

5、钢琴伴奏对歌词的一些细节进行描绘,如《纺车旁的玛格丽特》和《魔王》;或反映诗歌中的情感,如《幻影》中使用的双八度、低音音域和厚重的音响空间。

二、调式调性发展的丰富性1823年舒伯特写出了《美丽的磨坊女》这部富有清新气息和青春活力的杰作。作品采用了德国民歌音调的因素,曲调自然亲切,使人感受到牧歌般的情趣。也而同样是是根据威廉·缪勒的联篇诗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它的情调与《美丽的磨坊女》却完全相反,它那忧郁哀伤的音调,使人感到冷漠孤独。《冬之旅》犹如一幅画卷,展示出的景物没有一点生机。空气阴冷,白雪掩蔽了原野。小溪已经结冰,风标传出令人恐怖的声响。一个失恋者心乱如麻,疲惫地走向冬日的旅途。舒伯特谱写的这部套曲,十分切合这种情景。

舒伯特的歌曲有源于民歌的甜美的旋律,有色彩瑰丽的情感对比,有变幻莫测的光与阴影的明暗交错。他极注意调式调性的变化,他使用这一手段犹如文学家使用“语意变换法”,是十分巧妙自如的。由于他经常这样在大调小调或小调大调间转调,甚至在某一乐句中也有这种变化,所以在他的歌曲中有鲜明的色彩对置,也有深刻的内容对比。他歌曲中的这种造型性,又是通过旋律与和声、歌声与伴奏的平衡取得的。他用纯朴自然又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为优秀的诗歌谱曲,不仅是对德国艺术歌曲的贡献,而且也对其后欧洲各国的艺术歌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钢琴伴奏的写作特点(一)钢琴伴奏的重要性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是整个声乐作品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帮助歌唱者创造完美艺术境界的重要方面。舒伯特将钢琴伴奏的内在潜力充分挖掘,使它发展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和极高艺术价值的形式,创造性的发展了钢琴伴奏的功能性作用,将伴奏与歌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力求通过各种手法刻画艺术形象,并渲染歌曲的某种意境。他对钢琴伴奏的探索与研究为后世作曲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多是与歌曲旋律部分同时完成的,在作品的表现中具有独立的形象意义,作为旋律的补充,与旋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舒伯特艺术歌曲给予钢琴伴奏丰富的音乐形象,不同于以往古典主义时期的伴奏只是和声和节奏的衬托。他的伴奏对音乐的组织,环境的描绘和心理的刻画都有重要的作用,使歌词、伴奏和旋律三者融为一体,并且通过和声色彩的变化深入刻画,强调戏剧性的发展。他以无比丰富的伴奏变化手法与歌唱旋律共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描绘如诗如画的艺术境地。

(二)丰富的钢琴伴奏及其表现力由于古典乐派作曲家拘泥于形式,过于追求匀整与逻辑美,因此,古典乐派艺术歌曲的伴奏往往是和声或节奏的烘托。舒伯特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不仅对旋律起着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重要手段,其艺术表现力可以说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地。他赋予钢琴伴奏以音乐形象性,使得歌词、旋律、伴奏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相辅相成、意境完美。比如,《魔王》中急迫的马蹄声、寒风的呼啸声、《鳟鱼》中小鱼欢快地畅游以及跃出水面的景象等等,都无一不在伴奏中被烘托得惟妙惟肖。然而,舒伯特并不满足于这种外在景物的描写,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对自然界的内心感受与其人物性格的密切联系,常常得到深入的挖掘。比如,在《美丽的磨坊女》中,作为主人公的唯一“伴侣”、“安慰者”和归宿之处的小溪,被赋予了一定的人物性格;又如,在《冬游》中,菩提树、霜雪、乌鸦和风中的旗,与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密不可分,由此引起了种种的痛苦和联想。所有这些都在歌曲的主旋律和伴奏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可以说,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伴奏不仅起到了烘托情境和气氛的作用,而且始终同歌唱旋律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正是二者的巧妙结合,形成了钢琴与歌唱的二重奏,进而成为了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完美整体。

(三)伴奏织体类型的多样性舒伯特一生写了634首艺术歌曲,这些歌曲包含了很多伴奏类型,几乎每一种都有所涉及。对这些艺术歌曲伴奏从织体类型上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支持或持续低音加分解和弦式,其中包括两种变形:a单音式,b双音式。2、双手同节奏式。3、双手各有旋律,中间层次是和声。4、柱式和弦,包括两种变形:a固定低音加柱式和弦,b左右手柱式和弦分解。5、震音形式。6、八度形式。7、装饰音形式。从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整体中的表现作用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支持性类型,就是指在钢琴伴奏中不断地重复歌声,以便强调歌曲旋律。2、造型性类型,是指根据歌词内容中提供的形象,在伴奏中以造型性的手法加以表述,补充旋律中难以描述的深层含义。3、意境性类型,是指钢琴伴奏时不重复歌声,也没有具体的造型性内容,而是通过其他手段,如;和声、音型、对位等手法强调和烘托气氛,更好地烘托歌曲的内涵和寓意。4、象征性类型,是指钢琴伴奏使用一些象征性的语言,表达歌曲出现的某些特殊的环境。

结语: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创作当中认识到了诗人和音乐家之间的新关系。虽然艺术歌曲不是舒伯特所创造的新品种,但由于他给艺术歌曲注入了新的血脉: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器乐伴奏始终同人声旋律出于同样重要的地位,从而形成了器乐和人声奇妙的结合——钢琴和歌唱的二重奏。从而使艺术歌曲的整体表现形式及艺术感染力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对诗人的依靠总是相对的,他不是屈从于对诗歌进行音乐的诠释,而始终是用音乐来重新塑进“新的”诗歌,他的歌曲始终是音乐的诗,而不是诗的音乐。即使没有诗的文字上的暗示,他的歌曲无论是从纯粹音乐创作,还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依然自成意境。——伴奏和人声完美无缺,不过加上优美的歌词,就更显得光彩照人。

参考文献:

孙琳:《舒伯特歌曲<地神>、<死神与少女>和<魔王>的艺术特色》,《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贾春雷:《舒伯特<小夜曲>分析》,《艺术教育》,2005年第6期。

丁炎:《试析舒伯特、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20期。

黄梅:《舒伯特与舒曼艺术歌曲的异同》,《皖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作者简介:岳雷(1971-),男,山东菏泽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音乐教学管理及研究

标签:;  ;  ;  

舒伯特艺术歌曲艺术表现手法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