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思路、大力发展——赴德学习体会

开拓思路、大力发展——赴德学习体会

【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是得益于德国发达的工业还是得益于德国人的严谨?中国的职业教育该不该向德国学习?中德职业教育有什么不同?本文将通过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比较中德职业教育的不同,分析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中国职业教育;改革

在诞生了像黑格尔、康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德国,其思辨的传统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正是在这思辨的土壤中,产生了许多极具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成果,凸现了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

本文我将首先总结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包括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然后比较中德职业教育不同点,最后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提出几点个人的建议。

1.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特点1、国家经济实力雄厚,法规政策支持职业教育。

德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实力已不容置疑。所有的学生学费都由国家支付。关键是整个国家对职业教育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实行的是12年的义务教育。根据《联邦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在德国,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准备教育、职业初级教育(或称职前教育)、职业进修教育以及职业改行教育。而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职前教育,属于12年制义务教育的范畴。也就是说,年轻人在完成最少9年制的普通义务教育后,除非直接就读大学,都要接受职前教育。除了少量的全日制职业教育机构外,职前教育基本上都采用双元制形式。在德国,每年约计60万年轻人开始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约占同龄人数的三分之二。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以要学习职业的年轻人与符合组织职业教育法定条件的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为起点的,职业教育合同的期限因所学职业而不同,一般介于两年半至三年之间。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指一方面接受职业教育的年轻人要在职业教育企业或跨企业的培训机构里学习相应职业的实践性知识和培养从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公立职业学校接受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专业理论教育。时间比是3:2到4:1之间。也就是每周在企业3-4天,在学校1-2天。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的联邦政体制度得到很好的体现,职业学校依据各州制订的《框架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主要在企业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则要根据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条例》来设计和实施。职业学校和企业教育机构的教学,不仅在时间上要相互协调,而且在有关职业教育的内容上也相互补充。因为协调一致的《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对此提供了保障,这就保证了年轻一代既能够掌握联邦范围内相对通行的职业能力,便于将来流动就业。

特点2、思想观念不同,民众认可职业教育,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学生对职业教育兴趣较高。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力高。

在德国,民众不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低等教育,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再接受职业教育,或者在大学里直接转读职业教育。同时,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双元制实习岗位。学生也乐意接受职业教育,很感兴趣。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德国职业能力理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特征。它界定了新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质。应从纵横两个维度分析职业能力的基本结构。其中,职业能力在纵向的性质结构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在横向的内容结构层面则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如图:

职业能力

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超出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的职业不再适用时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这种对从事任一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又被称为关键能力,也就是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包括的能力:

关键能力

跨职业的专业知识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个性能力

识图能力

电脑的使用

劳动安全知识

测量方法的运用

生态学知识

环境保护

学习方法

学习动机

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能力

创造能力

解决问题策略

制定工作计划

获取信息

判断能力

运用理论知识能力

团组工作

容忍

批评能力

交流能力

组织能力

协调能力

纪律性

可靠性

责任感

耐心

精力投入

细心

同情心

公正

助人为乐

坦诚

自信心

灵活性

特点3、职业教育培养完善,教师技能水平高超。

极具理性与思辨色彩的德国人,对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给予了高度重视,集中了大批专家、教授,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理论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并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两个阶段,需要7年以上的时间。即大学学习阶段和教师见习阶段,专业教学论都是必修课。以黑森州为例,职业教育师资的大学学习阶段的总课时为128至160周学时,其中24至40个周学时用于教育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70至80个周学时用于职业专业方向的学习,其中也包括专业教学论的学习;40至56个周学时用于第二专业及其专业教学论的学习。第二阶段的学习虽不在大学里进行,但作为预备教师,在职业学校的见习期间还要到所在州的教师进修学院,继续接受专业教学论的学习。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研究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的教师的“资格模型”早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师资的新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根据今天对教师职业新要求制定的新的职业模型。教师的职业资格已多元化。比如学习环境的创造者,评价者,咨询者,协助者,说明者,指挥者。在新的教师资格模型中,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理论功底以及过硬的专业技术都只是一个小的方面,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掌握关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的知识;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将其融入教学情境,发现问题;

•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以及遵循教育论的要求。

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与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职业教育师资的资格具有双重实践特征:一是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它存在于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二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它存在于生产劳动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师资的教学实践必须与不断变化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实践相适应。

在我国,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大部分高校,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都未设置专业教学论课程。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缺乏相应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能力。由于大部分职业教育的专业师资来自工科大学(比如南京林业大学),接受的是与工程师同样的教育;即使是毕业于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类学院(比如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的职业教育师资,也只接受了普通教育论的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只能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教学方法,或是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由于缺乏基本的专业教学论的训练,针对职业变化进行教学研究,并据此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更是力不从心。

特点4、职业教育研究深入,教学方法多样。

发达的教学论是德国职业能力开发思想构建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撑。德国发达的教育学研究中所融入的崇尚理性与务实的民族性格,引领德国学者围绕教学技术展开了深刻的理论研究与细致的教学法探索,并最终形成了德国视教育为技术的价值取向。这与德国人对于科学的独到见解息息相关:他们不仅把科学,而且把语言学和教育学都作为科学领域,还把一切有着系统的知识,其中包括技术、工艺和操作技能及其训练等作为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由此形成的教育学研究传统使德国学者在“职业能力开发”研究中不仅设计了系统的富有特色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技术,而且着力研究如何有效开发职业能力的教学技术。

简单的说:教学是教和学,除了讲授式的教以外还有许多。比如一是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法:讨论式讲授;讨论、研讨;小组工作;独立工作等。二是现代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法:主要是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计划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

要让学生主动地学,只有让学生亲自经历了学习任务的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6个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学生碰到新任务的时候,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就是多样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魅力所在。

2.比较中德职业教育的相同与不同点

通过表格来说明:

标准

中国

德国

传统、起源

3000年,孔夫子

500-600年,中世纪,手工作坊

目标

职业行动能力,终生学习的意愿与决心

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态度

认为国家应该为自己培养

企业积极参与教学与实践

教师培养

本科生

专职教师,企业培训师

培养时间

中职3年,高职技师5年

2-3年

地点

学校

学校、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

教学方法

学科教育,讲授,实习

学习领域,行动导向,多样教学法

教具,教学材料

教材,正在加快更新

教材(图文并茂),电子网络学习

大纲教学计划

有指导性的文件,各地有区别

有统一的,各地有区别,学习领域

民众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认可度不高,但正在转变

社会对职业教育看法高

考核方法

学校自己考试

企业考察职业行动能力,实践考试

班级人数

45人左右

16-30人

3.对中职教育的发展的几点个人建议

由于两国的国情不同,在中国不可能大面积铺开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但仍然可以借鉴德国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开放的教学理念,给我们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启示。

首先是对教学法和方法论方面的建议:

一、改变考试模式,变应试教育为能力教育。

如果说普教的应试教育一时难以改变,那我们职教的应试教育完全可以改变。考试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我们学校现在的考试制度已经相当落伍,学生想要取得好成绩,平时不需要认真学习,只要到考试的时候刻苦背题目,就能取得高分。结果是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兴趣不浓。我们可以试行:考试前不给复习题,考试成绩不是唯一指标,学习结束让每个学生作个报告,上台演讲,然后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打分。综合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转变教学理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为主,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所以,学生的学是被动的。而通过调查发现:对于一个知识,自己看书,结果能记住10%;听别人讲,能记住20-30%;边听边说,能记住30-40%;而自己亲手做了,能记住80%。

让学生参与进教学过程,自己做就是主动学习,所以要转变教学理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般的方法是:多提问,多讨论,多动手。

三、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于能力的阐述,我已在前面用图表说明。中国的职校生与德国相比,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关键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教授学生知识本身的时候,还要教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能力。古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所以,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我们不能成为新知识的灌输者,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旁观者、指导者。采用提醒、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试点。

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扼杀,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比如:语文课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轮流上台讲课。

英语课可以采用不同的角色扮演,学生之间进行会话场景练习。

数学课可以采用题目练习加计算比赛的形式进行。

计算机课可以采用布置任务,老师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上课。

政治课可以采用小组辩论的形式展开。

当然,方法还有很多,像讨论式讲授;讨论、研讨;小组工作;独立工作、项目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计划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只要有这个思路,发挥全体老师集体的智慧,一定能使课堂不枯燥。

五、完善研究一体化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们中职学校的项目课程、通用AYEC课程都是符合德国职业教育的思想的,只不过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只是摆设。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当尽快的完善项目课程建设,利用好现有设施,让学生动起手来,有活可干。

其次,对教学常规管理也提点个人建议:

建议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使每位教职员工的能力发挥到最大。

建议2、加强专业建设,继续推行项目课程建设,专业教室布置,优秀课程、示范专业的建设。

建议3、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一批省内顶尖、全国知名、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的专家名师。

建议4、注意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以人为本,对学生以培养职业能力、规范行为习惯为目标,对老师以创造优良工作环境实现人生价值为目标。

历史给了职业教育一个广阔的实验空间,也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创新机遇。我们如果能够博采他人成功之经验,根据自己学校之特色,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开拓思路,大力发展,一定能形成一套可操作的可借鉴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

收稿日期:2009-07-30

标签:;  ;  ;  

开拓思路、大力发展——赴德学习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