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论文-田瑶,任建国,王耀勇

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论文-田瑶,任建国,王耀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C

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田瑶,任建国,王耀勇[1](2019)在《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25-羟基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PR)、胱抑素-C(Cys-C)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T2DM并发DR患者为观察组(DR组),DR组又分为非增殖期DR组(NPDR组)和增殖期DR组(PDR组),同时选取80例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NDR组),检测两组患者的HbA1c、hs-CPR、Cys-C、25-(OH)D等指标。结果:DR组HbAlc、Cys-C、hs-CPR水平均高于NDR组(P<0.05),25-(OH)D水平低于NDR组(P<0.05)。PDR组HbAlc、Cys-C及hs-CPR水平均高于NPDR组(P<0.05),25-(OH)D水平低于NPDR组(P<0.05)。HbAlc、hs-CPR为DR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OH)D为DR严重程度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HbAlc、hs-CPR、Cys-C、25-(OH)D水平与T2DM并发DR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2期)

欧阳河泉[2](2019)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视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汤可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提高治疗效果,且未见不良反应增加。(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22期)

马雄雄,王东艳,王理论[3](2019)在《不同波长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波长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NPDR 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激光光凝治疗中采用波长的不同将NPDR 146例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观察组采用波长577 nm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波长532 nm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情况,治疗后6个月临床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CVA、F-ERG和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两组组内BCVA、F-ERG和CMT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组内BCVA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BCV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a波和b波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1和3个月,对照组a波和b波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a波和b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CMT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7.80%显着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波长577 nm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较波长532 nm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NPDR利于改善患者BCVA和F-ERG,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11期)

刘菊,赵晟珣,陈辉[4](2019)在《不同性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250例,其中老年男性T2DM组132例,老年女性T2DM组118例,通过眼底检查,每组各再分为两组:视网膜病变组DR(+)、非视网膜病变组DR(-),分别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糖尿病病程、饮酒史、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化学仪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微量蛋白尿、血脂,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值。结果老年男性T2DM组中校正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等混杂因素后,与DR(-)组相比,DR(+)组腰椎、髋骨、股骨颈骨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T2DM组中校正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等混杂因素后,与DR(-)组相比,DR(+)组腰椎、髋骨骨密度值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骨质疏松相关性有差异,老年男性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与骨质疏松无明显相关性,而老年女性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与骨质疏松存在一定相关性,积极预防老年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在延缓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林娟,张梅,李转霞,韩秀平,郑俊晨[5](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与DKD及D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综合内科就诊的T2DM患者227例,根据UACR及散瞳眼底照相结果分为单纯T2DM患者(T2DM组)160例、T2DM合并DKD患者(DKD组)33例及T2DM合并DR患者(DR组)34例。比较各组血清FGF21并分析其与DKD、DR的相关性。结果DKD、DR组血清FGF21高于T2DM组[(275. 44±62. 20)vs(334. 13±29. 28)vs(171. 50±24. 07)pg/ml,P<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FGF21与糖尿病病程、BMI、SBP、DBP、FPG、HbA_1c、UACR及血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 315、0. 141、0. 197、0. 527、0. 634、0. 502、0. 534、0. 224,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GF21是DKD的危险因素(OR 1. 21,95%CI 2. 09~4. 13,P<0. 01)。结论 DKD、DR患者血清FGF21上升;血清FGF21是DKD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赵恩贤,秦继跃,许成国[6](2019)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0例PDR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调查、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问卷,分析患者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结果:SAS评分为(48.76±7.35)分,SDS评分为(53.14±8.92)分;SSRS总评分为(39.75±6.22)分,其中主观支持评分为(21.73±4.06)分,客观支持评分为(9.45±2.39)分,社会利用度评分为(8.68±1.94)分。PDR患者焦虑与SSRS主观支持(r=-0.188,P<0.05)、SSRS客观支持(r=-0.180,P<0.05)、SSRS社会利用度(r=-0.137,P<0.05)及SSRS总社会支持(r=-0.204,P<0.05)均呈负相关;PDR患者抑郁与SSRS主观支持(r=-0.191,P<0.05)、SSRS客观支持(r=-0.186,P<0.05)、SSRS社会利用度(r=-0.152,P<0.05)及SSRS总社会支持(r=-0.211,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PDR患者心理状态不佳,进行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减轻其焦虑、抑郁心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邱煦,陈凤华,程芳,闫爱民[7](2019)在《普拉洛芬眼液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瞳孔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普拉洛芬眼液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瞳孔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经眼底荧光造影确诊同一时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200只眼分为两组,试验组以复方托吡卡胺眼液联合使用普拉洛芬眼液散瞳,对照组给予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散瞳,应用ABBOTT的波前像差仪WAVESCAN进行测量,测量瞳孔大小,记录两组瞳孔直径(横径X竖径)数值,从而得到面积大小。结果:试验组经复方托吡卡胺眼液联合使用普拉洛芬眼液散瞳后瞳孔面积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洛芬眼液能有效作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瞳孔散大,对指导临床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散瞳方法改进提供有利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玲玲,罗金秀,吴霞,杨媛,陈力迅[8](2019)在《免散瞳眼底照相法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散瞳眼底照相法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99眼)2型DR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法、直接眼底镜法、眼底荧光造影法对DR患者进行眼部检查以确定病变分期。比较免散瞳眼底照相法与眼底荧光造影法DR分期结果、直接眼底镜法与眼底荧光造影法DR分期结果,以及以不同分期为阀值时免散瞳眼底照相法与直接眼底镜法两种诊断模式的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Kappa值。结果眼底荧光造影法结果中:非DR(NDR)22例(22.22%);DR 77例(77.78%),其中,轻度非增殖性DR(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增殖性DR分别为15例(15.15%)、22例(22.22%)、23例(23.23%)、17例(17.18%)。免散瞳眼底照相法结果中:NDR 25例(25.25%);DR 74例(74.75%),其中,轻度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增殖性DR分别为16例(16.17%)、22例(22.22%)、21例(21.21%)、15例(15.15%)。免散瞳眼底照相法与眼底荧光造影法对不同分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一致性较高。眼底荧光造影法结果中:NDR 22例(22.22%);DR 77例(77.78%),其中,轻度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增殖性DR分别为15例(15.15%)、22例(22.22%)、24例(24.24%)、16例(16.17%)。直接眼底镜法结果中:NDR 31例(31.31%);DR 68例(68.69%),其中,轻度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增殖性DR分别为13例(13.13%)、23例(23.23%)、17例(17.18%)、15例(15.15%)。免散瞳眼底照相法与眼底荧光造影法对不同分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一致性较高。免散瞳眼底照相法显示,各分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Kappa值为高度一致性。直接眼底镜法显示,增殖性D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Kappa值为高度一致性;而轻、中、重度NPDR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Kappa值为中度一致性。结论免散瞳眼底照相法对2型DR分期诊断效果显着,与眼底荧光造影法结果一致性较高,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和评价标准。(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暴鹏,李雪,何晓丽[9](2019)在《右归丸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归丸加减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及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糖尿病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右归丸加减,并比较临床疗效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 <0. 05); 2组治疗后眼底病变和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眼底出血点、微血脉瘤、棉絮状软性渗出和硬性渗出等个数以及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右归丸加减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及血清VEGF水平。(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21期)

贾俊,姬明利[10](2019)在《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射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VEGI及PEDF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射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EGI)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陕西省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PD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和观察组(玻璃体腔康博西普注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每组5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电凝使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最佳视力矫正(BCVA)、黄斑厚度及血清VEGI、PEDF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及眼内电凝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 05)。术后1个、2个、3个月,两组BCVA、VEGI和PEDF升高,黄斑厚度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康柏西普注射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能够提高PDR患者血清VEGI、PEDF水平,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少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及眼内电凝的使用,进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视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汤可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提高治疗效果,且未见不良反应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田瑶,任建国,王耀勇.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25-羟基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9

[2].欧阳河泉.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

[3].马雄雄,王东艳,王理论.不同波长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9

[4].刘菊,赵晟珣,陈辉.不同性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5].李林娟,张梅,李转霞,韩秀平,郑俊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

[6].赵恩贤,秦继跃,许成国.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7].邱煦,陈凤华,程芳,闫爱民.普拉洛芬眼液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瞳孔作用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9

[8].王玲玲,罗金秀,吴霞,杨媛,陈力迅.免散瞳眼底照相法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

[9].暴鹏,李雪,何晓丽.右归丸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

[10].贾俊,姬明利.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射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VEGI及PEDF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标签:;  ;  ;  ;  

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论文-田瑶,任建国,王耀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