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梯度格局论文-曲衍波,商冉,齐伟,高宇

垂直梯度格局论文-曲衍波,商冉,齐伟,高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垂直梯度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垂直梯度,栖霞市

垂直梯度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曲衍波,商冉,齐伟,高宇[1](2014)在《山东省栖霞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垂直梯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从动态过程与垂直分异的角度,探讨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为区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RS空间识别知识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判读研究区5期LANDSAT TM 5遥感数据,构建基于DEM的地形位指数模型和表达时空分异的分布指数和空间格局指数模型,解析山区土地利用组分和空间格局随地形垂直性变化的过程特征与原因。研究结果:栖霞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垂直分异显着,耕地和建设用地在低位段的优势性不断增强,园地、林地和草坡地分布重心逐渐向中、高位段转移;土地利用格局具有时空两维变化特征,在时间序列上呈良性发展和恢复状态;在空间垂直梯度上,土地多样性呈"U"形库兹涅茨曲线变化,土地破碎度先增加后减少,土地聚集度则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地形是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格局分异的主导要素;研究区开展的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生态治理等人为有利干扰与不利干扰相互作用,是局部区域土地利用垂直变化的主要动力;地形位指数1—15对应的地带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剧烈区和频繁区,应对主导地类采用科学的规划引导与管护,减少负面人为干扰。(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王天灿,舒相才,黄维金,龚成朝[2](2014)在《腾冲县天然林景观格局垂直梯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腾冲县1∶50 000数字化地形图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图层,利用Arcmap 10.0处理矢量数据、Fragstats 4.1计算景观格局指数、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将腾冲县天然林景观分为29个海拔带,选择景观面积、类型面积、面积比例和斑块丰富度4个景观格局指数对天然林景观的垂直梯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景观面积随海拔梯度先增大后减小,中等海拔梯度天然林面积大,低海拔和高海拔梯度天然林面积小;不同海拔梯度天然林的主要森林类型不同,海拔2 900m以下和3 300 m以上变化较缓和,2 901~3 300 m范围内变化较剧烈;不同海拔梯度的优势森林类型不同,海拔1 400 m以下是云南松林,1 401~3 100 m是栎类林,3 101 m以上是竹林;不同森林类型的适宜分布海拔梯度不同;中等海拔梯度分布的森林类型较多,低海拔和高海拔分布的森林类型较少;海拔2 300 m以下的天然林受人为干扰比较严重。(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4年02期)

马少杰,付伟章,李正才,孔维健[3](2010)在《泰山南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梯度格局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泰山南北坡14块样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泰山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相同海拔范围内,南坡物种丰富度大于北坡,泰山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整个群落及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在泰山南北坡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在人为干扰程度低的情况下,北坡的群落物种丰富度在各个层次均较高,而多样性指数在各个层次不一样,北坡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南坡低,但灌木层和草本层则是北坡明显大于南坡。整体上,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的相关性,北坡要比南坡好。(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徐坚,李冰,周盛君[4](2010)在《云南民族聚落垂直梯度景观格局分析——以白族村诺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白族诺邓村的景观格局具有典型的山地立体印迹。从不同尺度上,分别表现为"大分散、小聚合"、整体的环境效应、以人为中心的特征,形成具有垂直梯度烙印、对应为"天——神空间层次"、"人——我空间层次"、"地——物空间层次"结构的村落格局。是人居环境和自然长期适应的现实物化和精神体现。(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0年05期)

垂直梯度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腾冲县1∶50 000数字化地形图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图层,利用Arcmap 10.0处理矢量数据、Fragstats 4.1计算景观格局指数、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将腾冲县天然林景观分为29个海拔带,选择景观面积、类型面积、面积比例和斑块丰富度4个景观格局指数对天然林景观的垂直梯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景观面积随海拔梯度先增大后减小,中等海拔梯度天然林面积大,低海拔和高海拔梯度天然林面积小;不同海拔梯度天然林的主要森林类型不同,海拔2 900m以下和3 300 m以上变化较缓和,2 901~3 300 m范围内变化较剧烈;不同海拔梯度的优势森林类型不同,海拔1 400 m以下是云南松林,1 401~3 100 m是栎类林,3 101 m以上是竹林;不同森林类型的适宜分布海拔梯度不同;中等海拔梯度分布的森林类型较多,低海拔和高海拔分布的森林类型较少;海拔2 300 m以下的天然林受人为干扰比较严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垂直梯度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曲衍波,商冉,齐伟,高宇.山东省栖霞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垂直梯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4

[2].王天灿,舒相才,黄维金,龚成朝.腾冲县天然林景观格局垂直梯度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4

[3].马少杰,付伟章,李正才,孔维健.泰山南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梯度格局的比较[J].生态科学.2010

[4].徐坚,李冰,周盛君.云南民族聚落垂直梯度景观格局分析——以白族村诺邓为例[J].华中建筑.2010

标签:;  ;  ;  ;  

垂直梯度格局论文-曲衍波,商冉,齐伟,高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