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轴向负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轴向负荷螺旋CT,叁维重建,椎管狭窄,诊断
轴向负荷论文文献综述
曾卫东[1](2019)在《轴向负荷螺旋CT及叁维重建对隐形椎管狭窄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轴向负荷螺旋CT及叁维重建对隐形椎管狭窄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临床拟诊为椎管狭窄但常规CT扫描又未发现确切椎管狭窄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并征求患者同意,选取60例患者作为自愿组加做负荷CT扫描检查,其余40例患者数据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患者负荷前后的硬脊膜囊和侧隐窝形态变化、椎小关节有否移位、椎体滑脱、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腰椎椎管面积(DSCA)。结果对照组无负荷,而观察组负荷后硬膜囊横截面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负荷后自愿组患者发生硬脊膜囊和侧隐窝形态变化、椎小关节有否移位、椎体滑脱及神经根受压概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无负荷(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诊断隐形椎管狭窄患者采用轴向负荷螺旋CT检查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8期)
龙晟,高云飞[2](2019)在《M310核电机组日常运行变负荷过程中轴向功率偏差ΔI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反应堆轴向功率偏差ΔI的概念及M310核电机组日常运行变负荷过程中ΔI的控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ΔI是反应堆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理控制参数,严格控制轴向功率偏差ΔI在参考线△Iref1附近对于堆芯核燃料的均匀充分燃烧、避免燃料包壳破损以及保证堆芯最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反应堆不同运行工况下,ΔI控制方式不尽相同,需根据不同工况有针对性的控制。特别是寿期末运行工况下,综合各种因素,使得ΔI的控制变得尤为困难。(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5期)
汪小芳[3](2016)在《立式水轮发电机组转动部件和负荷机架联合系统的轴向固有频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立式水轮发电机组转动部件和负荷机架联合系统的轴向固有频率进行了单自由度系统和二自由度系统的理论分析,并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解析对比研究,发现固有频率的理论分析结果略高于有限元解析值,但是两者误差在1%以内;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单自由度系统和二自由度系统各自的适用范围,为转动部件和负荷机架联合系统的轴向固有频率的有效评估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大电机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黄吉超,田野,阳林,黄之明,郝艳捧[4](2015)在《直流电缆负荷循环系统中温控介质轴向温度分布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缆负荷循环系统的轴向温度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流体流速、流体传热和固体传热耦合条件下对被试电缆绝缘层温度梯度进行控制的方案。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仿真,建立了二维轴对称仿真模型,得出水温、线芯导体温度和绝缘层温差轴向分布规律,指出当进水口和出水口水温温度差符合试验要求时,沿电缆长度各处线芯导体温度和绝缘层温差也将符合要求。(本文来源于《南方电网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蔡兆熙,杨泽宏,李永,陈建宇,赖炳佳[5](2015)在《短时轴向负荷下腰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值及T2值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椎间盘磁共振功能研究大都是平卧状态非负荷下进行的,不能反映人体直立下椎间盘负荷状态下的形态及功能改变,因此需要研究模拟人直立状态下的椎间盘磁共振功能成像特点。目的:探讨轴向负荷对受检者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值及T2值的影响。方法:募集腰腿痛患者17例,年龄34-65岁。轴向负荷前后进行常规T2W、T1W、弥散张量成像、T2-mapping成像,负荷质量为体质量的40%-50%,负荷10 min后扫描第2个弥散张量成像序列,约负荷15 min扫描第2个T2-mapping序列。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单次激发平面回波(EPI),TR 2 500 ms,TE 89 ms,弥散方向为6个方向,b值设为400 s/mm2,扫描时间4∶10 min。利用弥散张量成像原始数据重建表观弥散系数图、b0图,测定其负荷前后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T2-mapping序列自动重建出T2值图,测量髓核全椎间盘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分析短时轴向负荷前后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7例85个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结果:Ⅰ级0个,Ⅱ级26个,Ⅲ级19个,Ⅳ级30个,Ⅴ级10个。表观弥散系数图84个纳入研究,T2值图85个纳入研究。84个椎间盘短时轴向负荷下,短时轴向负荷下全椎间盘(减少38×10-3 mm2/s,Z=2.567,P<0.05)及髓核区表观弥散系数值减少(减少62×10-3 mm2/s,Z=3.461,P<0.05),表观弥散系数变化主要影响PfirrmannⅢ级椎间盘(减少55×10-3 mm2/s,Z=2.556,P<0.05)。T2值的变化主要影响正常椎间盘(PfirrmannⅡ级),负荷下椎间盘T2值减低(减少3.17 ms,Z=2.967,P<0.05),其余级别椎间盘负荷下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短时轴向负荷下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值与T2值的变化因退变Pfirrmann分级不同而不同,评价椎间盘的活体MRI功能可能要根据不同的退变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31期)
张东杰[6](2015)在《轴向负荷MRI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诊疗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轴向负荷MRI在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DD)诊疗中的有效性和优势。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84例患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例纳入观察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均行了常规仰卧腰大肌放松体位(routine psoas relaxed position, RPRP) MRI检查,进行轴向负荷加压后,再次行了轴向负荷(axially loaded position, ALP)MRI检查,测量轴向负荷加压前后MRI检查下硬膜囊横截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 DSCA)。根据ALP体位下MRI检查过程中的症状复制情况,所有患者被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对两组间DSCA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RPRP体位MRI检查相比,ALP体位MRI检查DSCA明显缩小(>15 mm2)的患者49例(58.3%),76个椎间盘水平(30.2%);两种不同体位MRI检查L3/4、L4/5、L5/S1的DCSA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ALP体位MRI检查中复制临床症状阴性与阳性组之间,L4/5与L5/S1水平DSCA缩小的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L3/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LP体位MRI检查提高了症状与MRI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提升了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诊断阳性率,及早发现隐匿性滑脱及椎管狭窄。对于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不符的患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王小明,田青青,熊国良,万长标,罗芝华[7](2014)在《基于啮合接触线加载负荷下双吸平衡式双螺杆压缩机轴向力的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螺杆压缩机螺杆转子轴向力计算过程复杂且效率低的问题,在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基于啮合接触线加载负荷法与经典法计算精度十分接近的前提下,给出了基于啮合接触线加载负荷下的双吸平衡式双螺杆压缩机轴向力算法实例,强调了此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4年07期)
张载清[8](2013)在《自行设计的可控轴向加压装置模拟正加速度负荷对兔腰椎间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自行设计的可控轴向加压装置来模拟正加速度负荷对兔腰椎间盘的影响,探讨正加速度致腰椎退变的发生机制,为飞行员腰椎间盘退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将其随机分入3组(对照组4只和实验组各10只)。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轴向加压装置,分别对实验组动物腰椎间盘施加40N压力4周和8周,每天10次,一次10秒。对照组不加压。椎间盘高度指数(DHI)、兔腰椎间盘磁共振(MRI)和Thompson分级法评价退变程度,HE染色及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考察其组织学改变。结果①动物情况:实验顺利,克氏针位置良好,24只动物进入实验,其中19只达到要求的,对照组4只、4周组8只和8周组7只。②椎间盘高度指数(%,s):4周组为97.46±0.94,8周组为89.08±3.29。③Pfirrmann分级显示(MRI):4周组3只Ⅱ级和5只Ⅰ级;8周组5只Ⅲ级和2只Ⅱ级。④Thompson分级:4周组4只Ⅰ级和4只正常;8周组6只Ⅱ级和1只Ⅰ级。⑤HE染色显示:8周组腰椎间盘退变比4周组严重。⑥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Ⅱ型胶原染色表现出与HE染色相符合的退变,而Ⅰ型胶原染色显示髓核阳性染色的分布有所增加。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自行设计的可控轴向加压装置能够较好地模拟正加速度负荷对兔腰椎间盘的影响。DHI、MRI和病理学结果显示,实验组腰椎间盘发生较早退变,且时间越长,退变越严重。该模型的可重复性、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实用性都较好,可为飞行员的腰椎间盘突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载体。(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3-04-01)
甘伟,马坚[9](2013)在《CT轴向负荷Topogram像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CT的轴向负荷超长Topogram像获得的下肢全长片与软件拼接负重位DR拼接X线片得到的下肢全长片进行比较,着重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胶片清晰度、成功率和结果的可靠性。探讨CT轴向负荷超长Topogram像在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测量方法及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7月-2012年5月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68例患者,全部用软件拼接负重位DR X线片得到的下肢全长片后再利用CT轴向负荷超长Topogram像获得下肢全长胶片,由两位主治医师和一位主任医师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用软件拼接负重位DR X线片得到的下肢全长片后再利用CT轴向负荷Topogram像获得下肢全长胶片均能显示患者下肢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力线关系、膝关节内畸形程度和关节间隙改变,应用CT还能根据临床要求对局部进行定位扫描,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评估和选材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结论两种成像方法中,以软件拼接负重位DR X线片图像清晰度较高,但操作复杂,设备要求高、成功率略低(92.4%),患者在操作中有风险。CT的轴向负荷Topogram像得到的胶片清晰度较高,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设备无特殊要求,成功率高(100%),应用本方法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3年01期)
刘建新,邹海勇,丁永正,梁康炎[10](2011)在《轴向负荷装置制作及负荷前后腰椎间盘MSCT检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自制轴向负荷装置在腰椎间盘MS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自制轴向负荷装置,对92例患者行常规CT扫描,然后施加约50%自重行轴向负荷扫描,测量轴向负荷前、后硬膜囊面积、椎间盘面积、黄韧带厚度及腰椎曲度等变化。结果 PRP检查神经根受压椎间盘76处,ACH检查神经根受压加重52处,占68.4%;PRP检查椎间盘平面未受压的神经根476处,ACH检查神经根周围脂肪间隙变窄298处,占63.0%。L3~4、L4~5、L5~S1硬膜囊面积在加压前后均有变化,以L3~4、L4~5椎间盘层面变化明显。结论 ACE检查较PRP检查可以获得更多、更明显的影像诊断信息,可为临床诊断腰椎椎管狭窄提供重要依据,临床意义大于PRP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1年28期)
轴向负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对反应堆轴向功率偏差ΔI的概念及M310核电机组日常运行变负荷过程中ΔI的控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ΔI是反应堆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理控制参数,严格控制轴向功率偏差ΔI在参考线△Iref1附近对于堆芯核燃料的均匀充分燃烧、避免燃料包壳破损以及保证堆芯最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反应堆不同运行工况下,ΔI控制方式不尽相同,需根据不同工况有针对性的控制。特别是寿期末运行工况下,综合各种因素,使得ΔI的控制变得尤为困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轴向负荷论文参考文献
[1].曾卫东.轴向负荷螺旋CT及叁维重建对隐形椎管狭窄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龙晟,高云飞.M310核电机组日常运行变负荷过程中轴向功率偏差ΔI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3].汪小芳.立式水轮发电机组转动部件和负荷机架联合系统的轴向固有频率分析[J].大电机技术.2016
[4].黄吉超,田野,阳林,黄之明,郝艳捧.直流电缆负荷循环系统中温控介质轴向温度分布仿真研究[J].南方电网技术.2015
[5].蔡兆熙,杨泽宏,李永,陈建宇,赖炳佳.短时轴向负荷下腰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值及T2值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6].张东杰.轴向负荷MRI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诊疗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15
[7].王小明,田青青,熊国良,万长标,罗芝华.基于啮合接触线加载负荷下双吸平衡式双螺杆压缩机轴向力的算法[J].机床与液压.2014
[8].张载清.自行设计的可控轴向加压装置模拟正加速度负荷对兔腰椎间盘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3
[9].甘伟,马坚.CT轴向负荷Topogram像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3
[10].刘建新,邹海勇,丁永正,梁康炎.轴向负荷装置制作及负荷前后腰椎间盘MSCT检查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