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带探针过渡论文-李硕

微带探针过渡论文-李硕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带探针过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毫米波,EHF波段,波导微带变换

微带探针过渡论文文献综述

李硕[1](2014)在《EHF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的需要,提出并分析了两种EHF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采用高频叁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仿真优化设计出了EHF波段E面、H面探针方式的波导到微带过渡结构,并制作了实物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在集成电路系统要求的42~46 GHz频段内,背靠背过渡段插入损耗小于0.8 dB,回波损耗大于20 dB,两种过渡结构工作频带宽、结构简单及易于加工,满足设计要求,适合工程应用,可广泛应用于毫米波固态电路系统中。(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4年08期)

刘途远[2](2012)在《横向Ka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的设计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横向Ka波段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的设计,基于有限元场分析软件Ansoft HFSS对该类过渡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Ka波段内的优化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该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在26.5G~40GHz内插入损耗小于0.065 dB,达到了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2年15期)

付骥,胡皓全[3](2010)在《W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过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高频仿真软件HFSS仿真设计出了W波段E面探针方式的波导到微带过渡结构,并制作了实物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在频率85GHz-100GHz范围内,过渡的插入损耗小于1dB,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适合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0年S1期)

李响,于伟华,牟进超,孙厚军,吕昕[4](2009)在《W波段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叁维高频仿真软件HFSS设计并分析了中心频率为94GHz的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给出了实物的插入损耗做了测试,并对过渡性能进行了分析.实测结果表明,该结构在83-103GHz范围内插入损耗小于0.9dB,相对带宽大于20%,与仿真结果相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9-05-23)

孙世春,王志刚,延波,徐锐敏[5](2009)在《基于LTCC技术的W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过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适用于W波段LTCC收发组件的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应用高频仿真软件HFSS 11分析,结果表明,该过渡结构(背靠背)在92.2-97.6GHz窄带内,插入损耗小于2dB,回波损耗小于-20 dB。(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9-05-23)

董芳驰,唐小宏,毛睿杰[6](2007)在《Ka波段矩形波导中截面微带探针过渡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Ka波段宽带波导中截面微带探针过渡的设计及应用,基于有限元场分析软件HFSS对该类过渡的设计方法做了研究。对影响过渡性能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Ka波段内的优化数据。经仿真优化验证,该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在26.5~40GHz内插入损耗小于<0.4dB,驻波比<1.2,达到了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07-10-01)

刘婧,董宇亮,徐军[7](2007)在《W波段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高频仿真软件CST设计并实现的W波段的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给出了实际腔体尺寸下的背靠背过渡仿真结果,并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影响过渡性能的因素。该结构具有频宽带,插入损耗小,驻波小,重复性好的特性。经测试在90—100GHz频段内,插入损耗小于1.7dB。(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7-10-01)

张荣辉,唐小宏,何宗锐[8](2003)在《Ka波段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Ka波段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的设计。该过渡段具有低插入损耗、宽频带特性。设计过程基于阻抗匹配原理,通过HFSS软件进行微带探针尺寸、波导短路面与探针距离以及屏蔽腔结构的分析和优化,得出过渡段在Ka波段优化的数据。仿真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该背靠背过渡段在26.5~40GHz内插入损耗为0.3~0.9dB。(本文来源于《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03-11-08)

黄建[9](2003)在《波导-微带探针过渡CAD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矩形波导-微带探针耦合结构等效电路的波导-微带探针过渡CAD方法,应用商业3维电磁场分析软件和微波电路CAD软件快速完成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的优化设计。设计实例和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03-11-08)

微带探针过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一种横向Ka波段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的设计,基于有限元场分析软件Ansoft HFSS对该类过渡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Ka波段内的优化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该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在26.5G~40GHz内插入损耗小于0.065 dB,达到了设计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带探针过渡论文参考文献

[1].李硕.EHF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4

[2].刘途远.横向Ka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的设计和优化[J].电子设计工程.2012

[3].付骥,胡皓全.W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过渡设计[J].微波学报.2010

[4].李响,于伟华,牟进超,孙厚军,吕昕.W波段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设计[C].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09

[5].孙世春,王志刚,延波,徐锐敏.基于LTCC技术的W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过渡设计[C].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09

[6].董芳驰,唐小宏,毛睿杰.Ka波段矩形波导中截面微带探针过渡的设计与优化[C].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07

[7].刘婧,董宇亮,徐军.W波段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C].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07

[8].张荣辉,唐小宏,何宗锐.Ka波段宽带波导—微带探针过渡设计[C].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03

[9].黄建.波导-微带探针过渡CAD技术[C].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03

标签:;  ;  ;  

微带探针过渡论文-李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