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中的徽商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徽商形象

一、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徽商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1](2021)在《明末拟话本小说人物形象美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甜[2](2021)在《徽商群体的社会形象——基于江南土着日记的案例(1954—1955)》文中指出徽商群体的社会形象在不同文体、不同区域中有着鲜明对比,知识精英或普罗大众共同参与了塑造过程。与文本中的徽商偏于悭吝、好色和好讼等负面形象不同,从祖籍地缘到新的社会圈,旅外徽商及其后裔大多成功融入在地社会。徽商土着化的过程,即为编织关系网络和重塑社会形象的历史,展现出徽商在经营谋利与构建关系网络之间寻求平衡的能力。本文基于对江苏南汇县某土着日记的个案分析,观察旅外徽商的社会生活,以及他们构建旅居地在地关系网络的经历,窥探20世纪50年代徽商的土着化与传统皖南商帮之消亡历程。

张英丽[3](2019)在《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的商人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商人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形象长廊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类型。明清以前,受“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文人以言利言商为耻,对“经商求利者”多采取不屑一顾的鄙薄态度,致使商人作为“四民”之末在文学中的地位不高、数量稀少。明代中叶之后,商人形象以新的面目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商人形象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折射出当时商贾文化的时代特征,成为观照明清文化史、经济史嬗变的一个独特窗口。本文采用类型研究方法,将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的商人形象作为一个独特的形象类型,以商人的身份、性别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儒商、官商、民商、女商人四大类型,并将其置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双重坐标下,概括其形象类型及特点,探究其形象塑造的成败得失,剖析商人形象体现出的文化意义。全文共分为三章。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对商贾小说及商人形象研究情况的梳理和评述,阐明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二是阐述课题研究的范畴、内容及方法。第一章对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的商人形象进行梳理归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分为弃文从商的儒商、形形色色的民商、亦官亦商的官商和突破传统的女商人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商人形象的特点及其演变。第二章分析明清话本小说中商人形象的文学塑造。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的商人形象塑造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表现在“在义与利、情与欲的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对比中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在人物行为心理的细节中揭示人物的精神本质”三方面,但也存在着个别人物行为逻辑失真及部分人物形象扁形化的缺陷。第三章主要从价值观、商贾文化思想、官商关系以及作者的商人理想四个方面,探析了明末清初话本中商人形象体现的文化意义,从商人形象的塑造发掘作者的商人理想。结语部分总结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商人形象的特点、价值以及文学史地位。

刘越[4](2017)在《“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研究》文中认为明朝话本与拟话本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当属冯梦龙、凌蒙初所着的“三言二拍”。在明朝新的经济背景下,“三言二拍”中出现了大量有别于普通士人和商人的“士商”形象,非常引人注目,值得进行深入探究。但是目前对“三言二拍”中士商文学形象的研究还较少,因而,本文选取“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三言二拍”中的“士商”这一文学形象,较为系统地探讨“三言二拍”中士商形象的特征、成因及其启示意义,以期深入“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论文共分为三章:绪论中界定了“士商”这一文学形象的概念,并对与“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相关的学术研究观点进行综述,介绍了对“三言二拍”作者及作品本身的研究、“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及“三言二拍”中士、商关系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最后概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第一章阐述了“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先按照人生经历的不同把“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分为弃仕经商的士商形象、兼商从仕的士商形象和捐官进仕的士商形象三类,并统计了“三言二拍”中刻画士商形象的篇目;又从外貌、思想和经商三个方面总结了“三言二拍”中士商形象不同于普通士人、商人的独特特征——士商外貌、气质更加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思想上不再“耻于言商”,而是能公正客观地看待商人和经商,经商活动中较普通商人更讲“商道”、智慧,经营得法。第二章阐释了“三言二拍”中士商形象产生的原因,由于八股取士钳制士人思想致使士人被迫弃考从商,而商业的繁荣与社会新思潮的出现促使文人可以从心理上接受经商,同时,传统的功名思想也促使商人趋向求仕之路。第三章从道德、商业、智慧三个方面出发,总结了“三言二拍”中“士商”这一文学形象在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在经商活动中树立良好的商业道德与市场规范以及把智慧学识与经商有机结合三个层面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启示意义。文后附录了一张表格以便参阅相关论述,记录了“三言二拍”中所有士商形象的出处及其分类,以便更清晰、直观地了解“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

李青枝[5](2016)在《明清商贾与文学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商贾与文学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从经济史角度研究商贾与文学;二、从思想、文化、历史的角度研究商贾与文学;三、商贾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研究,皆已取得丰富成果。目前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把商贾纳入到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中进行研究和评析;二、在商贾与文学的研究方法上,多呈现模式化和描述化的倾向;三、多为从文学中看商贾进而发掘经济、社会意义的单向考察;四、成果多集中在徽商与文学关系研究。在商贾与文学研究上还存在着较多学术生长点,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关商贾的文学创作,不仅蕴含着审美价值,还有史料价值和社会价值等,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需要打通商贾与文学之间关联的途径,进而探索商贾对文学的深层次影响;需要对明清商贾与文学的关系进行区域比较研究。

张阳[6](2016)在《“三言”“二拍”的地域叙事研究》文中认为“三言”“二拍”是明代着名的白话小说集,小说人物处在不同的地域和空间之中,它的故事内容是由方位、场景、视角等构成的。因此,研究“三言”“二拍”中体现出的地域特征及地域叙事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从新的视角探讨“三言”“二拍”的叙事内涵,有助于对“三言”“二拍”进行多层解读。论文共五部分,绪论一章,正文三章,结语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目前学术界研究的情况以及本论文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章结合前人对于“三言”“二拍”的研究,特别是对“三言”“二拍”的局部地域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统计与图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三言”“二拍”整体地域呈现出的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江浙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同心圆结构特点;地域流动呈现出的圈内流动即三层同心圆各自内部的小范围的流动,和圈际流动相结合的特征;同时揭示地域流动的原因是以经商和游历为主,科举和赴任为辅的。地域描写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则可能为或弱化,或强化的特征。地域描写的弱化、强化与小说主题具有一定的关系。第二章深入阐释”三言”“二拍”中的地理驱动力因子。参考叙事学理论,特别是叙事学中的空间理论,并结合中国文学研究中探讨文学与地域关系的本土经验,运用文学地理学的视阈进一步揭示地域叙事对于小说情节推进、人物塑造和主题彰显的作用。对情节建构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地域叙事造成巧合或机缘,使故事情节得以顺利展开或突转;第二种则是地域叙事与时间性叙事结合起来,即时空结合,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或表现为地域文化对人物性格产生直接影响,或为地域叙事折射出人物内在情感的波动和对人物命运的象征。论文同时选取“三言”“二拍”中占比重最大的城镇叙事进行重点研究,研究地域叙事中蕴含的丰富主题,如对财富和声色的追求、对道德与爱情的坚守、对才情的张扬等和呈现出的世俗化、书写空间的拓展等特点。第三章通过文本细读进一步比较“三言”“二拍”不同地域呈现出的特征的差异性。包括“三言”与“二拍”在地域叙事中的人物描写差异和“三言”与“拍”在地域叙事中的分布差异。结语部分强调了在具体作品中,地域描写呈现的特征可能是多方面的,地域叙事对于小说的影响很多时候也是综合性的,对于不同的文本要具体的分析,综合考虑。总之,本文以揭示“三言”“二拍”中的动态的、整体的地域特征为基础,以分析地域叙事在小说情节建构、人物塑造和主题彰显中起着的独特作用为主干,以分析“三言”与“二拍”在地域叙事方面的细微差异为补充,将文学和地域景观紧密结合起来,以期加深对“三言”“二拍”的理解,拓展对“三言”“二拍”的研究空间。

曹哲[7](2016)在《晚明拟话本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绪论: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归纳出选题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意义。第一章:以《鼓掌绝尘》中风集和雪集的故事为具体研究对象,仔细解读文本,从才子佳人故事的人物形象、结构布局、情感机制三个方面做深入研究。第一节是结合文本,主要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形象有别于类型化的特质。第二节主要描写《鼓掌绝尘》在篇幅体式和技法结构上做出的革新。第三节分析才子佳人小说中爱情的发生机制。第二章:理顺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脉络,将晚明拟话本小说中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分为三类,标准的才子佳人故事、才子佳人小说与人情小说的合流、才子佳人小说神怪成分的羼入。并结合唐传奇、元杂剧、明传奇,从横向与纵向比较才子佳人小说在这一时期做出的创新之举。第三章:综合前两章的论述,将小说置于社会大环境中,从宏观上思考晚明才子佳人小说的时代特质,并由此总结晚明不同题材的拟话本小说间共同的创作趋势,即商业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和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张世敏[8](2016)在《论明代传记与话本中的徽商形象》文中指出明代的话本与传记成功地刻画了一批"好名"的徽州商人形象,其徽商形象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天壤之异。话本中的徽商形象有好有坏,尤其是典商往往被贬为"徽狗",与传记中的绝大多数义商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两者之间存在如此强烈的反差,除了文体的差异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徽商到明代已出现分化。"徽狗"是对当时一部分不择手段的徽商的真实写照;提出"市义"主张,并为获利而施义,则说明徽商的经营朝着更符合经济规律的方向在发展。

李媛媛[9](2015)在《为微商立传:晚明儒士汪道昆与《太函集》》文中指出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带来了人们对商人观念上的变化,此时的文人作品开始对传统的贱商、抑商思想予以反思,对商人处于“四民之末”的身份地位予以探讨,商人一直以来处于社会边缘化的角色开始得到转变。在明代以前的传记中,主人公也多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名流高士,鲜有社会底层成员。而到了明中叶以后,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并扮演起重要角色,这是一个值得注意和重视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徽商作为一支迅速崛起的商业劲旅,不仅因为其善于商业经营而闻名遐迩,更因为其贾而好儒的特征而为人称颂。李梦阳、王世贞等人均为徽商做过传记,但真正大量为徽商树碑立传,为改变徽商形象而努力的当属汪道昆。汪道昆是明中叶后期文坛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家,作为一名身居高位的儒士,他却愿意为历来遭受社会鄙夷的商人群体树碑立传,热衷于表现徽商身上所拥有的儒士素养和道德情操。《太函集》是汪道昆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文集,其中有传记235篇,商人传记共计112篇,占其传记总数的一半之多,更有72篇之多是专门为徽商而作的,占了传记篇目的二分之一。汪道昆在其《太函集》中有大量以商人为中心的评论和记述,基于对这些商人的记述和评论,汪道昆表达了自身对财富作用、农商关系、贾儒关系以及义利观念的新认识。在汪道昆的眼中,商业和农业是“交相重”的,而不应有本末之分的,并提出“贾何负于农”;从贾和业儒也是互为相通的关系,并非儒尊商贱;对于财富的看法,更是提出“非财不可”,阐明财富的重要性,认为追求财富也无可厚非;而对于义利之辩,他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念,并指出商业经营中应该秉承“重义而不舍利”的精神。汪道昆笔下的徽商,不同于传统社会中人们对商人地位及形象评价,他展现的是贾而好儒、贾而任侠、义利兼得、诚信不欺的徽商形象,力图通过传记中对徽商的记述和评论来改变一直以来的负面形象,将徽商经营活动中所秉承的儒家道德表现出来,塑造了“贾名而儒行”的儒商形象。

禹剑[10](2014)在《“三言”“二拍”商人伦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优秀的短篇小说集,在众多的明清小说中,他们是较多描写到商人和商业经营活动的作品,可以说是描写商业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以“三言”“二拍”中的商人为目标,在着重对商人伦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也探讨了这种伦理形成的经济条件、思想背景和文化因素,对作品中表现出的商人伦理的主要内容作了详细论述。试图通过对“三言”“二拍”中商人伦理的研究,深入探讨在中晚明那个社会大变革的特殊时代下,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体系中孕育而形成的商人伦理的精神内涵,为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商人精神提供帮助。

二、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徽商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徽商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2)徽商群体的社会形象——基于江南土着日记的案例(1954—1955)(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记主人公的家庭背景与个人情况
二日记中的徽州人及其社会生活
三返乡与归沪:徽人与土着的友谊
四结论

(3)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的商人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课题研究的范畴、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的商人形象类型及其特点
    第一节 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商人形象的大量出现
    第二节 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的商人形象类型
    第三节 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商人形象的特点及其演变
第二章 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商人形象的文学塑造
    第一节 商人形象塑造的手法
    第二节 商人形象塑造的不足
第三章 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商人形象体现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商人形象体现出的商人的价值观
    第二节 商人形象体现出的商贾文化思想
    第三节 商人形象体现出的官商关系
    第四节 商人形象体现出的作者的商人理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4)“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研究现状综述
        一、对“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研究
        二、对“三言二拍”中士、商关系的研究
        三、对明朝社会变化与士、商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一章 “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分析
    第一节 “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分类
        一、弃仕经商的士商形象
        二、兼商从仕的士商形象
        三、捐官进仕的士商形象
    第二节 “三言二拍”中士商形象的特征
        一、外貌特征
        二、思想特征
        三、经商特征
第二章 “三言二拍”中士商形象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八股取士钳制士人思想与士人弃考从商
    第二节 商业繁荣和新思潮出现与士人接受经商
    第三节 传统功名思想与商人趋向求仕
第三章 “三言二拍”中士商形象的启示意义
    第一节 士商形象的道德启示——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
        一、仁义如山 心系社会
        二、宽和友爱 和气待人
        三、吃苦耐劳 坚毅勤奋
    第二节 士商形象的商业启示——商业道德与市场规范
    第三节 士商形象的智慧启示——学识与士商成功
        一、充满智慧 经营得法
        二、目光长远 眼界开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简况表
附录2: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6)“三言”“二拍”的地域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文献综述
        1、关于“三言二拍”的一般性研究
        2、“三言”“二拍”研究中的叙事学研究和地域研究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1、论文的创新之处
        2、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三言”“二拍”地域描写的基本特征
    一、“三言”“二拍”地域描写的整体特征
    二、“三言”“二拍”地域描写的流动特征
    三、地域在“三言”“二拍”中的呈现特征
        1、地域特征的弱化
        2、地域特征的强化
第二章 “三言”“二拍”的地域叙事
    一、“三言”“二拍”地域叙事中的情节建构
    二、“三言”“二拍”地域叙事中的人物塑造
    三、“三言”“二拍”地域叙事中的主题彰显
        1、地域叙事的主题内容
        2、地域叙事主题的特点
第三章 “三言”与“二拍”地域叙事的差异性
    一、“三言”与“二拍”地域叙事中的人物描写差异
    二、“三言”与“二拍”在地域叙事中的分布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7)晚明拟话本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晚明拟话本小说的出现——以《鼓掌绝尘》风集、雪集为例
    第一节 才子佳人形象的设定
    第二节 情节结构的布局
    第三节 爱情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 晚明短篇拟话本小说的新变——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例
    第一节 标准化才子佳人模式的创新
    第二节 才子佳人小说与人情小说的合流
    第三节 神怪成分的羼入
第三章 商业与科举对晚明拟话本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商业经济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科举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论明代传记与话本中的徽商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记与话本中“好名”的徽商
    1.传记的刻画
    2.话本小说的刻画
二、传记中的义商与与话本中的“徽狗”
    1.传记中的徽州义商
    2.话本小说中的“徽狗”
三、传记与话本中徽商形象产生差异的原因

(9)为微商立传:晚明儒士汪道昆与《太函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传统徽商的社会地位与形象
    一、四民之末的低贱地位
    二、边缘化的社会角色
    三、负面的社会形象
第二章 汪道昆与《太函集》
    一、汪道昆:生长于徽州,归养于徽州
    二、《太函集》:为徽商立传
第三章 儒士汪道昆何以为徽商立言
    一、重商观念:“非财不可”
    二、贾儒关系的新认识:贾儒相通
    三、本末观的矫正:农商“交相重”
    四、义利观:“重义而不舍利”
第四章 《太函集》所塑造的徽商形象
    一、贾而好儒的儒贾形象
    二、贾而任侠的侠贾形象
    三、义利兼得的廉贾形象
    四、诚而有信的诚贾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三言”“二拍”商人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三言”“二拍”的商业文化价值
    2、“三言”“二拍”商人研究现状
    3、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第1章 中晚明商人伦理的形成
    1.1 伦理概述
    1.2 中晚明商人伦理的形成
        1.2.1 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1.2.2 传统四民观念的转变
        1.2.3 士商关系的变化
第2章 “三言”“二拍”商人的商业伦理
    2.1 “义”“利”统一
    2.2 诚信不欺
    2.3 勤俭敬业
        2.3.1 勤俭
        2.3.2 敬业
第3章 “三言”“二拍”商人的家庭伦理
    3.1 “孝”文化—商人经商的伦理动机
    3.2 商人的婚姻与夫妻伦理
        3.2.1 商人的婚姻难题
        3.2.2 商人的婚恋观
        3.2.3 商人夫妻伦理与家庭的裂变
第4章 “三言”“二拍”商人的宗教伦理
    4.1 中晚明时代佛教和道教的盛行以及对商人伦理形成的影响
    4.2 “三言”“二拍”商人宗教伦理的表现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徽商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 [1]明末拟话本小说人物形象美学研究[D]. 李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徽商群体的社会形象——基于江南土着日记的案例(1954—1955)[J]. 李甜. 徽学, 2021(01)
  • [3]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的商人形象研究[D]. 张英丽. 宁夏大学, 2019(02)
  • [4]“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形象研究[D]. 刘越. 重庆工商大学, 2017(03)
  • [5]明清商贾与文学研究述评[J]. 李青枝. 阅江学刊, 2016(06)
  • [6]“三言”“二拍”的地域叙事研究[D]. 张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02)
  • [7]晚明拟话本小说研究[D]. 曹哲.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8]论明代传记与话本中的徽商形象[J]. 张世敏.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 [9]为微商立传:晚明儒士汪道昆与《太函集》[D]. 李媛媛.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2)
  • [10]“三言”“二拍”商人伦理研究[D]. 禹剑. 青岛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明代小说中的徽商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